分类: Uncategorized

  • E167_聊聊顶流网红做服装_卡戴珊与她的内衣王国Skims(2)

    在这一股大家都追求舒适的风潮以后
    这个品类
    是不是会有一些
    更被大家看好的一些前景
    内衣这块整体市场规模有多大呢
    我们看单品牌会知道
    这些稍微大一点的几个
    基本上都在三四十个亿左右
    那么未来内衣品牌的中国市场
    能不能做到百亿左右的级别呢
    这个可能性是有的
    但是啊如果只卖内衣
    大概率做不到
    我这么问吧
    就比如说您刚才提到
    现在可能是市场不到百亿的这个规模
    那我们稍微类比一下
    优衣库这种大家都知道的牌子
    它的年收入大概是个什么比例
    优衣库在中国市场的整体啊
    是300亿的零售额
    因为它直营为主嘛
    几乎没有加盟店嘛
    300亿当中有多少的内衣呢
    我们不是特别清楚
    我们估计他可能10个点左右啊
    这是预估的10个点左右
    可能有一点点误差
    也就是说
    优衣库中国的内衣可能有30多亿
    40多亿左右那个样子啊
    三四十亿这个级别
    这已经算很好了
    对我看到Skims的比较权威的外媒
    报出来的数字
    就是它的营收
    2023年是7.5亿美元
    然后是一个盈利的状态
    那个是GMV吧
    GMV还是营收
    他说的是营收
    营收对吧那这个营收成已经很高了
    我们如果说在美国市场来看
    美国市场其实有很多
    那种几个亿美金的牌子
    就是不到10个亿的
    就是他有些已经上市了
    但是不到10个亿的美金的牌子
    有很多的
    我们这个几年时间能做到这个规模
    算是很好了
    很不错了
    就像国内的电商品牌
    有些也发展很快
    也是这这么个情况
    类似于你看之禾的平替的几个牌子
    比如说那个戎美
    它一年也有七八个亿的零售啊
    它也是线上起来的
    也做的很快
    只不过是呢这个是人民币
    那个是美金
    有这个差别而已
    那您提到关于这个渠道的问题
    我们接下来就着重可以聊一下
    因为Skims它的渠道还是以线上为主
    它在线下
    美国到目前为止据我所知只有三个
    就是所谓的旗舰店
    也就是线下的门店
    可以在美国的一些百货公司
    比如说Nordstrom
    它可能有一些小的货架
    它没有自己特别多的门店的销售
    然后在国内的话
    在连卡佛的这样一些买手店
    或者是代理商这里
    可能会有一些SKU的露出
    它在主攻线上的这个渠道上
    已经做到了这个营收
    是不是一个还比较成功的一个情况
    对已经算是比较成功了
    我们刚刚说了
    你把它类比成中国的那些淘品牌嘛
    中国的淘品牌不有很多吗
    那是早期的那一批的
    现在又出来很多直播品牌
    就是抖音品牌也出来很多嘛
    你都把它类比成这一类的
    那么这种呢
    已经算是比较成功
    那么他们
    现在做的事情啊
    就是将来他渠道的问题
    你刚刚已经说到他在连卡佛里面
    以及Nordstrom里面
    对不对很小的货架
    我们之前看过美国有些公司的财报
    比如说梅西百货
    它跟中国的百货不一样啊
    美国的百货呢
    它是一个中间商
    它不是中国百货这种平台啊
    中国的百货是啊
    你到我这里卖货
    我扣你多少的销售提成
    扣点剩下的
    然后给你回款啊
    跟美国的百货不一样
    他们是百货公司
    去到品牌商那里去采购
    就相当于我是你的一个分销商
    或者叫采购商啊
    从你这里进货
    我自己来卖这么一个情况
    那么连卡佛其实也是
    它也是个中间商
    这样看来的话呢
    它在做批发
    而且是批给一个一个的
    这种集合店的商家
    连卡佛就是一个大型的一个集合店嘛
    它就是一个中间商
    中国也有连卡佛啊
    中国的大上海时代广场里面
    就有连卡佛
    但这个连卡佛里面人流量现在很少
    我们去做过调研
    昨天呢我还特地看了一下
    线上有个视频啊
    有个主播说她去连卡佛的Skims
    就卡戴珊这个品牌去打卡的时候
    去试衣服的时候
    发现那个柜台很小
    一眼就能看到
    就没多少货在里面
    区域很小
    然后还提到几个点啊
    说工作人员很少
    经常性找不到人
    当然
    这个就是因为连卡佛客流量太少了
    少到他们用的员工都很节省
    所以她找不到工作人员很正常
    另外她也提到一个点
    就是说里面的尺码很大
    大的像睡衣一样
    这个其实是作为款式的另外一个点啊
    我们要说的就是
    它其实并不是根据中国人的体型
    来设计的
    它是根据美国人的体型来设计的
    所以你会发现
    欧美人体型跟亚洲人体型是不一样的
    所以呢它是不符合中国人体型的
    就像我们举个最简单例子
    Zara在中国市场
    为什么它在三四线市场没有电
    在二线市场它很多都开不下去
    都要关店
    比如说济南无锡烟台这种地方的
    那个Zara可能都要关了
    可能有的已经关了哈
    为什么呢
    因为Zara的东西啊
    它是欧洲版
    欧洲版的不适合亚洲人
    我们曾经是做过这种试验啊
    就那些中国的女孩子很多
    你在里面试穿
    很多人找不到衣服的
    这是版型的问题
    所以Zara在中国市场没办法做下沉
    那么就会有另外一个问题
    刚刚说了这个点
    Skims的产品啊
    它在中国也很难是下沉的
    几乎只能做做一线市场
    省会城市可能都很难
    因为它没有在中国做研发中心
    它不会根据中国人的体型
    来重新来做一盘货
    这个不太可能
    因为它现在到不了这一步
    当然这个已经说的有点远了
    我们现在说的
    其实渠道跟经营策略这块问题
    那么从它目前连卡佛这块来说
    它在连卡佛里面拿一个很小的位置
    这个其实不是它拿的位置啊
    应该是连卡佛
    从他们那里采购的一定的货品
    然后在连卡佛里面
    拿出很小的一个位置来
    简单装修一下
    卖卡戴珊的这个skims的衣服
    连卡佛有个特点啊
    大家如果去看过浦东的那个连卡佛
    还有大上海时代广场
    淮海路的那个连卡佛
    大家会发现这个中间商呢
    它里面有很多牌子
    很好的牌子
    但是呢他给这些牌子装修都很极简
    嗯就是挂一个logo就没有了
    一个logo一个货架
    对挂一个logo
    一点点货架
    很省钱的装修
    你在那里可以看到
    很多奢侈品牌在那里装修是很那个的
    很简陋的啊
    就属于
    怎么会这个奢侈品牌会装成这样
    这就由他的身份决定
    因为连卡佛他是个代理商
    代理商不可能给你品牌
    投入过多的装修的钱
    他只是一个卖货的话
    那么这就说明一个什么
    Skims目前这个运作方式很成问题的
    从我们的角度看
    这种它很难做大
    就是它仍然只是一个线上电商品牌
    而在线下开始
    已经在做这种零散的分销啊
    这种是不符合我们概念
    你品牌运作啊
    按道理说他有3亿粉丝
    他在很短的时间内都可以做到
    你说的7.5个亿的GMV
    还是营收
    我们不知道
    营收
    营收如果做到7.5个亿的美金的营收
    那已经很厉害了
    你看他的这种连卡佛
    它销售额肯定会很少的
    占它7.5亿面比例会非常小
    主要就是它线上的销售
    它线上销售做到这个程度
    它完全可以去
    自己先把这个品牌的整体形象
    给开发出来
    就是我把Skims的这一个门店
    整体形象
    VI SI这一块
    VMD、SD的这一块系列的东西全部搞出来
    再去线下独立开Skims
    的一个店
    而不是把它放到连卡佛里面去
    那会更合适
    当然呢连卡佛从它来这采货
    它还是可以批发的
    是没问题的
    目前来看
    这种方式呢
    我们不是特别看好

    因为您刚才其实着重讲就是它在中国
    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国际市场的touch
    我们可能可以理解啊
    它可能在国际市场开店
    是一个对它来说比较冒险的一个行为
    不了解情况的话
    它没有办法进驻到很多百货公司
    但它其实在美国也是这样的模式
    也只是Nordstrom里面的货架
    这种就有问题啊
    这种你就不算是品牌了
    你只能算是一个
    国内有很多那种精品店啊
    有些精品店他说我是品牌
    它也年年开发很多产品
    它的产品怎么卖呢
    就是通过全国很多那种买手店
    那些买手过来买货
    买货之后呢
    在自己店铺
    比如说放几杆货里面卖
    这样子特别多
    但是你永远只是一个供应商
    你永远没办法成为一个品牌
    卡戴珊是因为她线上的这个销售
    还有她自己的明星效应
    如果她没有这些东西
    她就跟很多这种批发商是一样的
    而且这种批发商
    可能连货都批不出去
    如果没有知名度的话
    所以她这个模式啊不太合适
    而且还有一个现象
    它这个定位
    你看那么多批发商
    美国比较大的批发商
    如果采购的话
    你像梅西百货
    或者我刚才提到的他们的呢
    是全国应该是几百个
    不知道是700个左右还是多少个百货
    那么这种呢
    他们采购量一年的采购量是很大的
    但是它会不会给梅西百货采
    我们不清楚啊
    当然
    梅西百货是从高端到低端都有覆盖的
    那这种如果说梅西百货采了
    当然它是量是
    可以跑的起来
    但你始终你这个品牌没有立得住
    你要立得住
    最终必须
    比如说独立的直营店
    独立的加盟店
    就是那种人家单独来开你的一个店铺
    就像我们看到的那种很多运动品牌
    大家能看到很多耐克的店啊
    很多就是代理商开的嘛
    包括那些轻奢品牌
    很多也是代理商开的嘛
    她要做到那一步
    她这个品牌才能真正立得住
    因为什么
    如果有一天
    即使像梅西百货这样的大的中间商
    采购了你很多货
    比如说一年采购你一个亿美金的货
    那这个量已经很大了
    但是如果有一天在梅西百货不好卖了
    竞争对手多了
    慢慢慢慢你的量就会降下去
    后来有一天它不卖你的货也是可以的
    这纯粹就是一个做生意的模式啊
    他不是一个做品牌的模式
    就是其实你的销售量
    那就完全取决于
    中间商买不买你的货了
    你没办法自己去调控
    你的生产的规模和预期
    因为你完全依赖他的渠道
    是的你看中国市场
    曾经也有一些淘品牌或者电商品牌
    以前有一个叫什么七格格的
    还有妖精的口袋的
    还有韩都衣舍的
    这品牌曾经在线上都很火
    销售量都很好
    比如说韩都衣舍
    你看现在几乎听不到它什么声音了
    当然它还在啊
    还活着但是已经活得很不滋润了
    应该是
    对感觉这波淘品牌
    好像现在已经没有人提
    淘品牌这几个字都没有什么人提到了
    对呀是的
    未来他们可能会消失啊
    像韩都衣舍这样的品牌
    哪天如果消失了
    一定不要奇怪
    那么一样是Skims的卡戴珊这个品牌
    它现在这个做法
    如果长期不变
    依然这样做法
    走在现在这样的渠道
    走连卡佛
    连卡佛自己都快不行了
    以后如果有一天啊
    她的知名度不行了
    或者她出来很多的负面新闻
    消费者不喜欢她了
    她的线上销售急剧下滑的时候
    这些渠道会马上抛弃她
    她就没有立得住
    那个时候兵败如山倒
    倒的很快的
    重点是它现在的天花板其实很低的
    它这种以中间商的模式
    而且这种散批我们把它叫散批啊
    你看连卡佛它这种就是散批嘛
    它不是只做你一个品牌嘛
    这种天花板做的其实很低的嗯
    那您提到这个
    我有另外一个问题
    比如说如果他现在就是找了一些
    它自己的渠道
    代理再加上直营的这种模式
    就是比较经典的这种服装销售模式
    直营加代理
    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耐克
    那其实在目前的这个局面来看
    DTC好像也不是一个很耐克的
    财报也不好
    他们这个模式的方式
    也受到了很大的质疑
    那在现在的这个环境里面说
    就现在的大家的购买习惯
    和穿衣风格来说
    你觉得它这个品类
    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组合
    会更为合适呢
    嗯我们先说DTC啊
    耐克他们已经不提DTC
    DTC就是直营模式啊
    这个直营包括线下直营店
    也包括直营电商
    这些都是
    但批发不属于这一块
    耐克之所以没有提
    是因为他们没有搞定批发商
    他在中国的批发商很大
    你像那个百丽、滔博
    其他几个几个代理商都很大
    这种代理商呢
    你如果要做DTC
    那你这种代理商你就得收回
    但这种代理商他是收不回来的
    这么大的代理商不会给你收回来的
    中国市场我们帮你打下来的啊
    你现在已经把你品牌知名度
    打的这么好
    很赚钱了
    你说要收回哪有这么容易呢
    对不对你收回之后
    你这个市场可能就不让你搞了
    这个呢就相当于古代的时候
    那些皇帝啊
    削藩为什么削不了
    就是有这个原因啊
    诸侯王手上权力大得很呐
    有兵啊不会给你削的
    像目前的情况也是一样
    耐克就是因为他削不掉这些大代理商
    所以他没办法
    他得放弃他的DTC战略
    只能接着做批发
    但是安踏解决了这个问题
    安踏现在几乎慢慢之后就全直营了
    全部DTC了
    这个问题呢
    我们再说回Skims
    Skims如果要做DTC
    它现在线上电商那块
    其实基本上都是DTC嘛
    那个不用批发嘛
    直接卖给消费者就可以了啊
    中间不要中间商
    但如果到线下
    它现在没有
    它现在是在做中间商
    就是给连卡佛他们卖
    给其他的一些百货在卖
    那这个就不是DTC了
    如果他要做DTC
    DTC对人的要求是服装行业是最高的
    我们看中国A股的
    港股的这些上市品牌
    有几个全直营的
    公司很少很少
    就那么几个
    少少的几个啊
    一个手指都数得出来
    比如说安踏
    他现在几乎都是慢慢全直营了
    它几个牌子代理商以后都会越来越少
    几乎都会收掉了
    以前有些品牌上市的时候
    就是因为他90%以上甚至100%都是批发
    那个上市给打回来的
    就是这种不确定性太高了吗
    给打回去
    他们有些品牌为了上市
    不得已开个10%左zan右的直营店
    因为这个批发赚钱容易啊
    但直营对人的要求就特别高
    那以Skims目前的情况来看
    他们是不具备DTC的这个能力的
    就像我们看到的
    中国也有很多电商品牌啊
    想做线下
    比如说A股有个戎美
    戎美不是淘品牌起来的吗
    一年七八个亿人民币
    也做的很好
    上市了
    但他们现在线下一直没搞起来
    为啥就像DTC
    这个能力不具备啊
    但职业能力不具备
    对他最关键的那个卡点是什么
    两个一个线下
    就是高销售的一个能力
    这一块呢
    他们能做到啊
    因为他们现在倍率做的低
    产品做的不错
    销售业绩不成问题
    但是有一个情况
    就是他们目前那个价格结构
    毛利结构啊
    会导致它卖的越多
    亏的越多
    所以他们线下不敢开
    这就是属于他们的整体战略设计
    没有做好
    这是业绩的问题
    另外一个是库存
    但库存解决不了他们那种低倍率
    如果库存不解决啊
    它哪怕有20%的库存
    它亏损都很厉害
    所以他们不敢开呀
    那么你会发现刚才那个卡戴珊
    她目前这些他们都还没有尝试过
    靠她们自己那一块做明星做IP
    这些能力是解决不了的
    她必须会要从服装行业
    来获取一些人才
    才能解决他这样的问题
    但是啊
    服装行业的直营的人才是很少的
    很少很少
    所以它这块呢
    目前很难
    您所谓的直营行业的人才是
    销售运营管理
    是一个哪个方向的呀
    品牌战略是一块
    这是整体上的
    就像你看为什么有些品牌
    它虽然销售好
    但是它却线下不敢开店
    这属于战略没做好
    定价的这一块啊

  • E166_聊聊火人节与硅谷精神_挑战规则_反叛权威的双生花(4)

    给了一些装修的基金
    大家可以去买
    自己camp的所有的这些东西
    把自己全给装饰起来
    这件事情呢
    以前我们也干过
    但是现在我理解了
    我没有办法去倡导
    或者教我们的团队的成员创新
    比如说你告诉一个人说你要创新
    你需要think out of box
    你需要去努力的打破规则
    你跟他怎么说是没用的
    对吗
    因为你没有办法这样改变一个人
    但是你要教会一个人创新
    可能唯一的方法反而是自我表达
    我甚至不能说艺术
    因为自我表达出来的东西可能很难看
    是不能称之为艺术
    但只要你在墙上敢乱画的时候
    你就敢去做一些和以前不一样的
    比如说计算机体系架构的设计
    你就可以敢极大的简化
    一个business process
    别人都是那么干的
    我就把它简化到极致
    其他的那些竞争对手都做的事情
    我都不做
    你想一下做出这种选择所需要的勇气
    跟在一堵大大的白墙上面画上去
    第一笔的
    勇气其实是同一种勇气
    你只能用一种你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
    让大家练习
    让他得到这种勇气
    以后
    他会应用到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就像那么多的硅谷的大佬
    他们都在火人节出现
    并且在里面汲取能量的原因
    就是在于说
    每次从火仁杰回去
    你会感觉到自己的内心的肌肉
    那种勇气极大的增强
    可能很不幸
    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可能他也会慢慢的被default world
    再重新驯化
    再重新磨平
    那么可能第二年的时候
    还需要再重新回到那一个
    这种勇气的加油站里面
    再去沉浸8天
    他又会让你满血复活
    这是一个像火人节这样的地方
    的神奇所在
    当然
    我认为它不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地方
    有非常多的地方
    都可以让你学到类似的东西
    只不过它是一个博览会
    就总体听下来
    其实比如说你在你公司里面
    鼓励每个人有一个帐篷
    去探索怎么去搭这个帐篷
    包括在白墙上去画画
    更多的其实是想创造一种
    类似于火人节这样的文化氛围
    让大家能够直接表达
    勇于尝试
    另外我记得你之前说
    你回去以后
    把你公司的dress code也改成了
    比如说you have to wear something
    you have to wear something
    对对
    包括我们现在的口头禅就是
    这不是一家正经的公司
    好多的时候
    大家觉得是该a做还是b做
    然后因为a的选项来说的话
    虽然很work
    但是感觉好像不是很正规
    然后人家正规公
    司都是应该用b的方式来做
    我说我们又不是一家正经公司
    为什么要按b做它
    其实刚才我们说的dress code
    就是you have to wear something
    这个其实是一个joke啦
    但实际上面它倡导了
    希望让所有的人
    努力的尝试一些新的东西
    不要被老的东西来固化
    我觉得也是
    更多的去激发我们潜意识跟人的本能
    因为很多时候
    大家被规则就驯化了太多了
    然后有的时候比如说公司的决定
    反而是跟着你自己的好奇心走
    跟着你的本能跟直觉走
    而把自己还原成一个人
    用人去感受这个产品
    自己用着好不好用
    再给用户
    就反而是这种更加本能跟底层的东西
    他才是真正的最能打动人的
    是的魂蝎最大的对我的影响
    就是说让人回到了那种动物的本能
    更加像一个animal
    他内心的那种排斥感受
    所以我就在这回来了
    以后的话
    我在看到整个世界有那么多的美好的
    精致的有规则的
    井井有条的整个的世界
    但我不得不说
    里面有一种让我难以察觉的做作感
    那种塑料的感觉
    同时在火人节的
    让我感觉是如此之肮脏
    混乱野性
    所有的东西
    几乎是人类文明
    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后的
    人类文明的那种被彻底毁灭的样子
    但是在那里面
    你能感觉到那种让你上瘾的真实感
    以及做一个人的所有的感受
    所以这种的冲突
    就会对我的影响蛮大的
    我听说你从火人节回来之后
    你也在看一些跟嬉皮士文化相关的书
    你有什么新的研究心得吗
    对我来说
    一个挺大的一个感触是说
    以前我特别喜欢旧金山的原因
    仅仅是因为它是科技制度
    和金融制度吧
    最主要是科技制度
    里面有非常多的科技公司
    然后就觉得硅谷就是个创新的地方
    但是在研究嬉皮士文化的时候
    我才忽然意识到
    旧金山作为一个艺术之都
    在美国的重要度
    尤其在1950年
    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末的这一段时间
    是因为旧金山有如此强的艺术气息
    才催生了硅谷
    而不是反过来
    这点的理解
    是我最近才把这个脉络理清楚
    因为以前
    我也看了很多关于硅谷历史的书啊
    等等它里面也在从硅谷的历史
    很多人的书里都是从嬉皮士文化
    从五六十年代
    整个旧金山的艺术的繁荣开始的
    以前做一个强硬的理工男的话
    这些部分我就直接跳过了
    你知道吗
    我就没看
    我要看的话我肯定从Intel
    从半导体开始
    那都是已经1970年的时候开始看
    整个的硅谷
    之前发生什么我并不知道
    但现在的话
    我会觉得以前天真了
    浅薄了因为为什么会有Intel
    为什么会有那些半导体企业
    在硅谷的诞生
    他其实就是还是那种情绪的蔓延
    那种情绪让你无处释放
    以至于一群人说咱们搞点事吧
    搞个啥吧的那种情绪
    最后才如星星之火
    燎原一样的把整个硅谷点燃了
    在一个啥都没有的地方

    所以我觉得你说火人节的精神内核
    包括硅谷的精神
    内核就是嬉皮士
    文化的延续
    也可以说得通
    其实就是打破规则
    打破规则以后
    整个周围环境对你的一种包容
    刚刚你有提到马斯克
    他也经常去火人节
    他其实就有说过
    火人节就是硅谷嘛
    没到过火人节不会真正的了解硅谷
    现在我真的懂这句话了
    以前我听说过这句话
    我不相信
    但这次的话我是真的了解了
    好的
    这个就是我跟建硕的第一次录音
    第二次录音发生在这次
    建硕刚刚从火人节结束的一周以后
    他的角色更多地从一个纯粹的体验者
    转变成了一个建设者
    我们可以看一下
    这两次之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你觉得第二次跟第一次
    在体验上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第二次
    其实大致的体验我觉得还是那样子的
    一个让人觉得很新奇很不一样的体验
    但是第二次和第一次
    毕竟还是有很多的区别的
    但这些区别来说的话
    有一些是细微的
    是两次火人节之间的差异
    就比如说
    今年的人数比去年很显然要少多了
    我估摸的觉得少了1/3吧
    所以他很多的一些内容啊等等
    也没有像上次那么多
    但是我觉得这都是一个细节的
    两次或人节之间的小差异
    这次的话我觉得那种眩晕感没有了
    上一次的话
    我大概花了很多天
    才慢慢的适应适应这个新的城市
    脑子都是一直在高速的运转
    这一次的话
    我觉得最大的差别是说我
    当我回到Playa的第一天
    或者说第一个时刻来说的话
    就是有种很莫名的熟悉感
    就是觉得
    好像回到小时候的一个故乡
    的那种感觉
    就觉得很多东西都很熟悉
    哎你看这个Greeter还是那个样子
    整个的街道布置
    然后所有的这些很多东西
    你会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元素
    所以这点来说的话
    可能让我从第一天开始
    就进入了一个回到一个熟悉的村庄
    或者城市的那样一个状态
    所以这个我觉得是个最大的不同
    那么他对我造成的影响是说
    我可以花更多的时间
    去体会他一些更深的一些东西
    而不是被表面非常多的
    各种各样的状况
    看到的新鲜的东西吸引
    你觉得他更深的东西是什么
    就这次体会到的比第一次更深的
    这次来说的话
    我觉得更深的东西还是更加的实践
    很多的自我表达
    实践
    对于整个这个世界的完全开放的
    接纳的这种感觉
    包括和第一次很大的一个差别
    似乎又多了一些责任
    第一次来说的话
    我因为是一个virgin
    然后来了以后到处去看嘛
    然后这次的话
    似乎有一点点建设者的感觉了
    因为上一次我是跟着我很多的朋友
    有组织者
    然后有老的burner带着我
    这次的话
    等于自己又带了很多的朋友
    跟我一起去
    所以呢花了很多的时间在照顾他们
    跟他们在分享
    说这里面哪里有些什么样
    应该去看的部分
    然后包括实际上原则到底是什么
    包括我们应该怎么样等等
    就是很多的手把手的跟大家来分享
    这件事情
    做的稍微多了一些
    就有的时候我会
    甚至在想说
    这部分是不是会淡化我个人的体验
    你觉得有吗
    嗯它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有的
    就包括对于房车的装饰
    你需要画很多画
    把它全给贴起来
    做了很多的
    等于说输出一样的这些工作
    而这些工作来说的话
    也会和上次的体验完全不一样
    这次去了火人街以后的话
    我倒发现在这个现实世界里面
    最像火人街的地方反而是纽约
    我只能做一个城市
    以前我一直觉得纽约脏脏的
    乱乱的臭臭的
    各种各样的地方
    感觉大家所说的大苹果的那样的
    一个所有的虫子在苹果里面蠕动
    然后爬来爬去的那种感觉
    有这么夸张吗哈哈
    对啊那个大家说的纽约的叫大苹果
    就是说
    大家觉得每个人都像一个苹果
    里面的虫子吗
    就是甜甜的
    但是有有一些腐烂和肮脏的
    这么一个地方
    每个人都舒服的在里面呆着
    那么以前我其实很多次去纽约
    我都不是特别的喜欢纽约
    就是属于它跟很多的大的城市
    像东京啊上海啊
    或者说大多数的亚洲的城市来说
    比起来都会显得更加脏和乱一些
    但是这次来说的话
    我好像对纽约的理解就更深了
    纽约真的是除了黑石城以外
    最像他的
    就是在那里你不管干什么事情
    真的在乎的人没那么多
    各种各样奇怪的人
    都在那个城市里面生活
    有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的行为
    在大街上面你都可以看到
    也是多样性非常高
    但是大家都不在乎
    虽然这里面是有差异的
    就是
    纽约的不在乎更多的是偏冷漠一点的
    不在乎
    就是说你在做的事情不关我事
    在黑石城里面呢
    这种不在乎更多的还偏向于包容
    和一个正面的比较温暖的这部分
    但是在不在乎这个维度来说的话
    他俩真的很像
    也就是说在纽约
    一个人的自由感
    其实可能是在所有的城市里面
    比较高的一个吧
    我觉得纽约的自由感
    是不是也是非常大城市的一种写照
    就是如果我们拿纽约去看
    这些世界上非常大的城市
    比如说伦敦巴黎
    就我感觉在所有的大城市之间
    因为人太多了
    什么样的人都有
    所以感觉大家是互相更加包容
    跟更加不在乎的一个场景
    对但是你看这个
    首先大城市都是有这样的特征
    而且正是因为它的包容
    它才会变成那么大的城市
    但是我会觉得最大的差异是说
    纽约他对所谓加着引号的不好
    或者说把引号去掉
    就是对不好的部分的包容度
    会更高一些
    就是你会看到整个纽约对于噪音对吧
    在在曼哈顿的话
    基本上睡觉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情
    到处都是吵的吵闹的
    然后对于所谓脏乱差街头的流浪汉
    甚至在伦敦
    巴黎这样的城市
    都不太能够容忍的一些行为
    他的容忍度还是比较高的
    所以以前我认为这些事情是坏事情
    但是现在我会觉得
    比如在黑石城那的吵闹的状况
    其实比纽约更加严重
    那就是无数的高音喇叭的蹦迪现场
    全汇集在一起
    但是这一点来说的话
    当我适应了
    黑石城的生活以后
    对这种包容产生了一些亲近感
    我觉得他的这种对多样性的包容
    真的可以产生出来很多
    无论从艺术上面
    还有方方面面的领域里面
    一些新的一些东西
    你觉得你第二次参加这个火人节
    你最大的动力是什么
    对我来说的话
    它是一种重新refresh一下
    自己的内心的
    很多原始的冲动的
    这样的一个
    或者动力的这样的一种方式
    也就是说每次回来以后的话
    他就有一些用了一周的时间
    做了一些内心肌肉的锻炼
    使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的强悍一些
    但是这一部分来说
    又通过了一
    比如过了一年
    他似乎又慢慢的变弱了一些
    就是你会越来越多的在乎
    周围的人怎么看
    然后整个这个世界应该是怎么样子的
    像我再回去的话
    我最主要的一个目的是说
    重新感觉一下
    在你原来以为很在乎的
    那些社会的条条框框
    对于讨好别人
    让别人认可自己的这些冲动等等
    在这样的一个Playa上面
    你会慢慢的生成一种力量
    说这些事情你可以不在乎
    而且这东西它不是一个说教
    或者说看一本书或者知道一个道理
    而是说在这一周里面
    你真的什么都不在乎
    完全做自己
    你会发现
    整个世界
    也并不因此
    产生了任何的灾难性的后果
    而这种身体的体验
    这种体感其实是对于我们从再回来
    再回来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嗯我记得你第一次去火人节以后
    然后你回到公司是给公司
    比如说你们的
    slogan都发生了变化
    这是一家不正经的公司
    包括也给公司引入了更多
    真正更加接近于硅谷的这些文化
    比如说
    大家可以在墙上随便的去画东西
    那你觉得这次你从火人节回来之后
    会有给包括你在公司管理
    包括公司文化上
    会去做出更多的调整吗
    还是说我们在以前的那个调整上
    去做更多的引导
    我觉得整体是
    在这个和上次一样的一个方向上面
    只不过是这一次的话
    如果让我说区别的话
    可能更多的还是在自己的内心上面的
    很多的选择
    比如说
    当你会觉得一些比较困难的决定
    需要做的时候
    内心的力量会变得更强
    但更多的是一个我自己的一个选择
    就是说这个世界
    并不见得仅仅是用一种方式来运作的
    当你觉得一个项目如果是work
    然后你就把它给砍掉等等去
    这种力量其实变得更强一些
    嗯你之前是一个很果断的人吗
    就比如说一个项目不work
    不是不是
    不是现在有变得更果断
    对我觉得会
    就是说
    你原来会更加的担心很多的事情
    担心方方面面都需要搞的非常的缜密
    都要想的很透彻等等
    但其实来说的话
    很多的决策更多的会需要一些冲动
    那么这个就是还是我说的
    就是在你需要缺什么补什么
    但有一些人
    可能就是天生就极为冲动的人
    他可能会需要用另外一些方式
    来告诉自己
    要冷静但是对于我来说
    过于缜密的一个人来说的话
    我们这个活人也给我了一
    些激发出来的一些冲动的力量
    当你真的觉得这件事情该做
    那就去做就好
    不用想那么多

    我这次其实在朋友圈也看到有一些人
    在火人节遇到了很多硅谷大佬啊
    然后有跟他们去留一些合影
    你有遇到过吗
    我故意没有去做这件事情
    的确有但是的话
    我觉得在去的
    那这个不重要
    觉得这个完全不重要
    所有的人
    已经完全不在乎对方的身份了
    当然这一次呢
    对我来说有一些小小的遗憾
    是说这次的火人节比起去年来说的话
    我觉得老burner 的比例是有比较明显的下降
    就比如说和硅谷大佬合影这样的行为
    其实是非常的不burning man的感觉
    我特别懂你说的嗯

  • E166_聊聊火人节与硅谷精神_挑战规则_反叛权威的双生花(5)

    所以说有很多的人
    就有点类似于说旅游者的那种心态
    来这就是左看右看
    然后来打卡
    去很多的地方
    然后发朋友圈
    然后发短视频啊等等
    但这些的话其实它非常的
    至少在我心里面
    我虽然不算是一个老的burner
    但是我会觉得
    和真正大家来火人节要体验的东西
    是背道而驰的
    嗯可以感受到你说的
    因为你这次带了很多人去嘛
    就是你觉得你的朋友
    他们有一些什么样的不一样的感悟
    或者他们的感悟有触动到你的
    这些部分
    他们最大的几个感受是什么
    能总结几句吗
    我觉得他们更多的
    可能有一些感受是和我类似的
    我们因为这次回来
    我还没有来得及跟大家坐在一起
    在细聊
    这次到结束的时候也是仓皇逃跑
    哈哈就是因为到最后一天
    那个忽然来了大风沙
    巨大的风沙
    那你想它的预测是40 mile per hour的风
    那就是60公里每小时
    哇那这个大风暴啊
    在沙漠里是吧
    对啊在上海都是大风了
    更不要说在那种全都是风暴的部分
    所以我们基本上就3点钟通知
    然后3:20我们就开车已经就全跑了
    没有去看那个最终的烧神庙啊
    等等这些
    后来我还没有时间去复盘
    说每个人的一些感觉
    但是我会明显的感觉
    就有些人就是能get this
    就知道它能是什么
    我觉得
    他们可能更多的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
    我觉得就是一个过去的自我的破碎吧
    有这么一种感觉
    但具体是什么破碎的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就比如说对我来说更多的是EGO
    但是对还有的人是
    对自己的过去
    还有的人是
    反正就是大家所描述的都不太一样
    嗯很有感触
    好的谢谢建硕
    其实在这次录音之前
    建硕他在去火人节以前
    他还来了一趟硅谷
    我们当时也是还聊了蛮久的
    总体上他觉得这一轮硅谷AI创业
    跟当年2020年那个时候的火爆
    还是非常不一样的
    就是大家究竟觉得这一轮的AI热潮
    有没有过去
    如果大家感兴趣
    对这个问题有更深一层次的探讨的话
    欢迎大家参加我们10月19号
    在硅谷举办的线下见面会
    见面会具体的报名链接
    我放在我们的show notes当中
    感兴趣的同学欢迎及时报名
    那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节目
    如果大家喜欢我们的节目
    欢迎在你所收听的音频渠道来订阅
    我们中国的听众可以通过小宇宙
    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
    蜻蜓FM荔枝FM
    网易云音乐
    QQ音乐来收听订阅
    海外的听众可以通过苹果播客
    还有Spotify来收听订阅
    当然
    你也可以在YouTube上搜索硅谷101播客
    来关注到我们
    感谢大家的收听谢谢

  • E166_聊聊火人节与硅谷精神_挑战规则_反叛权威的双生花(2)

    就是家是一个你被接纳的地方
    这一句话其实就让我给了他一个拥抱
    然后我就走了
    然后想了好久
    就是完全的被接纳
    这件事情
    其实是在我们叫做default world
    其实是不容易的
    但是在那个环境里面
    就任何一个陌生人
    其实你可以期待他会完整的接纳你
    这种期待的来源
    仅仅是因为我认为叫做见怪不怪
    就是说在那个地方
    无论你做的再疯狂
    原有比你疯狂的多的人
    你甚至都没有办法达到那个极致
    在这种极为广阔的多样性里面
    你就很容易的感觉到自己
    有点像羊群里面的一只羊
    你觉得很安全
    我刚才一直在说多样性的边界的问题
    我们在现实的default这个世界里面
    我们其实的边界是非常狭窄的
    一个边界
    狭窄到我们都没有办法意识到
    我们的生活是有一些规范的
    对其实
    我们就是生活在一套社会规则之下
    对而且社会规则呢
    它的方差非常小
    比如说中间画了一根线
    大家都沿着这根线走
    即便有些那种outlier
    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他可能离开这条线的左右的区间
    也就在3米之内
    比如举个例子啊
    这边最远是3米
    那边是3米
    所以说当你离开这条线一两米的时候
    你就有压力了
    但是在一个地方
    所有人都离这条线是300米
    的地方对于你来说
    这条线就真的就不存在了
    所以
    大家会有一些什么比较极致的举动吗
    嗯那就比较有趣了
    哈哈哈
    我可能会跟大家分享一些东西
    但是我在分享之前的话
    我要先打一个预防针
    就是大家千千万万
    不要把它当做猎奇的这种方式
    或者说啊
    这些人都在瞎搞的这种感觉
    因为它的本质是表达
    而不是做这些事情
    我曾经过了
    有一个camp还在讲非暴力沟通
    然后有的camp是接触即兴
    我看的不多
    但是我至少有印象的
    还有艺术体操的
    有杂技的
    然后有各种各样的莎莎的
    舞蹈的训练的
    有Whiskey bar
    有铺着白的桌布
    欢迎每个人
    坐下来以后
    他会给你特别丰盛的
    经典的法餐的那种camp
    有摔跤的
    教你做各种各样的东西的
    有专门的数学局
    就是来讲各种各样欧拉公式啊什么的
    我大概瞟了一眼
    没听太明白
    音乐的就不用说了
    那基本上那是主旋律
    大多数的
    无论是民谣式的
    一个人在夜里面点着蜡烛
    非常温情的
    有rap的
    有好多的脱口秀
    很多的即兴的戏剧
    还有各种各样的
    他们已经排练了一年的
    那种大型的戏剧
    这些camp都从哪来的呢
    主办方什么都不管
    这些人
    他们就是花了一年的时间去准备
    希望在那里会有一场秀
    义务的呈现给所有的人
    就是他的兴趣爱好
    对兴趣爱好
    他不是为了钱
    甚至它都不好玩
    有的时候你搭一个那艺术装置
    其实很累的
    但是呢他就
    是希望在一个地方展示自己
    非常可以理解的
    就举个例子
    比如中国有很多的节日对吧
    春节的时候
    家家户户都把自己的春联挂上
    这个也不是为了钱对吗
    你只是希望参与
    对或者说希望有个好兆头
    它是一个文化的一部分
    它是一种文化的一部分
    那火人节也是一样
    只不过它的准备比那个贴一个春联
    或者说中国的春节
    它的准备会更加大型一点
    它需要的东西更多一些
    我知道的很多的
    看不现在已经开始准备2024年了
    因为很多东西你要是把它全准备好
    并且在那边如此完美的呈现的话
    真的需要一年
    因为它的问题是说它只有八天
    而且这八天里面
    你忽然发现你忘带了一个曲别针
    比如说但是在那沙漠里面
    真的没有可能再拿到这个曲别针了
    你所有的东西需要
    都在很早以前都已经准备好
    更不用说那种音乐的
    尤其是电音的
    那种有打碟的
    然后有人唱歌有人跳舞的
    还有大概几百个惊人的艺术装置
    因为那地方地很大
    所以他的很多艺术装置体量都很大
    我可以这么说
    绝大多数的艺术装置
    都是很多人可以爬上去的那种
    后面再加上风沙
    还是给人蛮多的启迪
    最主要的启迪就是这个地方不一样
    所以我听下来觉得
    其实火人节是一个非常有人文气息
    然后艺术气质很浓
    同时有大量的音乐舞蹈
    包括一些亚文化共存的一个地方
    我总体上的一个感受啊
    其实它是在探索一种人的右脑的文化
    就是一般说左脑其实是管语言
    包括跟这个社会规则
    逻辑相似的那一部分
    然后右脑可能更多的是像潜意识
    跟包括音乐文化
    艺术跟规则之外的这些东西
    我听下来感觉还蛮好玩的
    对大致可以这样子来描述
    但是我为什么说大致呢
    稍微我加一些些修正
    比如说他是有艺术气息
    no no no
    我不觉得他有艺术气息
    艺术和科技和特别差的东西
    它的根源
    我认为它是有一个叫做自我表达
    它有极强的自我表达的气息
    你觉得它不是艺术
    艺术是一种极致的自我表达
    自我表达更底层
    比如说我把上衣脱了
    然后我用迷彩把我身上面画成一只龙
    或者说什么样子
    你认为它一定属于自我表达的范畴
    对吗至于我画的好看和不好看
    你可以来教就我
    这属于艺术的范畴
    还是就是垃圾
    对吗
    所以我不认为霍仁杰
    如果要是说认为他是艺术气息的话
    是把他的多样性抹杀了一半
    他并没有
    有很多东西你会看到他是极强的表达
    但是毫无艺术性
    虽然毫无艺术性
    但是你很喜欢
    原因是说
    并不是只有艺术才会让你觉得公平
    很多非艺术的东西
    举个例子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叫做Kelly Kelly Cancel Me
    名字很奇怪
    它其实就让所有的人
    去呼唤内心的魔王
    就是那种黑暗面的力量
    反正有点偏神叨叨的
    但是最终所有的人
    其实都跟野兽一样的
    在里面嚎叫啊
    产生冲突啊
    反正和温文尔雅的那个日常社
    会比如跟瑜伽啊
    或者冥想啊什么的
    这完全不一样的
    另外一种非常爆发的那种力量
    这种来说
    如果把它呈现在那里的话
    我不能把它叫做艺术
    它甚至就是宣泄
    但是呢它是非常重要的自我表达
    你有参加过哪些
    你觉得特别好玩的课程
    因为我看你之前在公众号上写
    你大概有4天上了多少节课
    十几节课
    15节课对
    总共每节课大概两个多小时

    算下来其实已经是全天上课的状态了
    是的
    有一个我印象蛮深的是叫做Emothon
    就是emotion和马拉松的结合
    是为女人来设计的
    就是让女人来尽情来表达
    自己的内心的
    任何情感
    其实可能最主要主流的情感方式
    是愤怒和不满
    男人在另外一组来支持他们
    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个神庙
    一个Temple
    在这个Temple里面呢
    任何人的情感
    哪怕是负面的情感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一个事实
    就是说这种如此强烈和负面的情感
    在这个Temple里面被安全的保持着
    大家像欣赏艺术一样
    虽然我不认为它是艺术
    用欣赏艺术的方式去尊重它
    并且去看它的呈现
    反正到最后就是
    我也不知道女人
    那个他们之前的是怎么样
    反正当我们再回到这个帐篷里的时候
    所有的人
    他们一个一个的上来
    会挑一个男性的志愿者
    把他当做自己的发泄的对象
    无论是老公还是老板还是谁
    在经得允许的情况下面
    连喊带推带踢
    然后甚至让我惊呆了一件事情
    就是说有一个女孩子进上来
    非常安静地说
    我需要一位男士
    但是我有一种很强的冲动
    我想扇他的脸
    有谁愿意做志愿者吗
    所有的男人都举手
    全部举手了
    全部举手保护我
    就是有的时候
    我们现在在这边去描述的时候呢
    我不知道大家现在在听播客的时候
    处于什么状态
    因为不在那个氛围里对吧
    对你不在这个氛围里面
    你可能开着车
    你可能正在玩手机
    你可能正在什么
    所以听起来好像用种猎奇的方式来听
    但是实际上
    在那个非常信任和温暖那个场遇里面
    大家就感觉好像进到了一个寺庙里面
    大家这种信任感是非常高的
    这种帮助也是很强的
    所以呢所有人都举手
    然后他就来了以后就开始噼里啪啦的
    我天呐那一通打脸呀哈哈
    把我都给惊呆了吓死了
    然后那个男生特别温柔地抱着她
    然后她就在那边又哭又叫什么的
    反正
    哦这个最后好温暖啊

    基本上所有的结果都会非常的温暖
    最终来说
    反正就是
    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
    然后所表达他最终所带来的
    至少从我男性的角度来说的话
    对女人的理解就是很多的
    这种emotion
    是可能在很多女人脑子里面
    已经尖叫了上百次了
    但是她从来没有说出来
    然后她真的说出来以后
    也让我们也能听得到
    所以像这样的课其实蛮多的
    这种课来说
    让所有的人
    我们回来以后
    大家说哎
    听说你上了那么课
    你学到了什么
    呃我说我其实就你
    刚才所说的脑子的层面
    我什么都没学到
    看一个女人打一个男人
    你学到了什么吗
    什么都没学到
    但是你能感觉到什么
    这种身体上面的感知会有很大的变化
    对而且我觉得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的争吵
    它其实都不是因为事实本身怎么样
    而是我们在诠释一件事情的时候
    我们是带着正面
    积极的角度去看这件事情
    还是消极的角度去看这件事情
    从我们的角度
    怎么去理解跟评述这件事情
    去改变我们的叙述方式
    以及对这个人的叙述方式
    假设如果我们一开始
    就带着一个消极的态度去看一个人
    那么其实他的很多行为
    哪怕是中性的
    也会被大家解读成负面的
    而你在那样的一个环境中
    大家其实首先建立了一个非常好的
    就像你说的特别信任的关系
    带着一个积极的情绪去看一个人
    所以这个时候其实就像你说的家一样
    他做所有的事情
    他是被接受的
    对的当你觉得你的所有的东西
    都被接受了以后
    你会觉得有一种特别广阔的自由
    被接受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以前我们一直是说
    世界是爱你的呀
    你的独特性就是对世界的贡献呀
    等等等等
    你会发现
    原来的那个default世界里面的
    有很多东西过于美好了
    我们都希望美好
    但是美好不得不说它只是世界的一面
    我们都说
    我们的独特性是对世界的贡献啊
    然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更加美好啊
    等等这些
    这是我们从小到大就知道的一个环境但是这次我的就
    无论我刚才所说的课程
    还是整个体验
    就告诉我
    我们的独特性
    不仅仅包括我们美好的一面
    对世界的贡献
    自己的聪明等等等等
    它也包括自己的所有内心里面
    那种丑陋的
    不足为外人道的
    会让自己觉得羞耻的
    各种各样的负面的
    这些能量和想法
    这些东西也是应该被接纳的
    而这些东西的表达和释放
    也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贡献
    这个可能有很多人
    很早就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
    但是对于我来说
    从小到大
    都是一个叫做好学生profile的那种
    希望所有东西都做对
    做好的一个人来说
    就一直在世界里面有个好和坏的判断
    当自己的emotion觉得很愤怒的时候
    觉得哎呦
    那我为什么要生气呢
    对我为什么要悲伤呢
    就把这一部分希望
    把它排除在世界之外
    但是在那样的一个环境里面
    他可能不是直接告诉你
    而是间接的用很多方式来告诉你
    比如说所有的人
    都是有一种对自己的身体的不自信感
    但是这个时候
    你就一直特别想把它隐藏起来
    遮盖起来
    但是当你会发现啊
    所有的人就是不穿衣服在那里
    你也没有什么觉得任何的不一样的话
    那你就会发现你内心的很多
    那种让你紧张的情绪
    那些秘密
    那些你不愿意被别人看到的部分
    就跟自己的隐私的部位一样
    当他真的放在外面了以后
    他并没有给你造成实质的伤害
    而这种伤害
    全都是你脑子里面的那个假想的
    一个伤害
    而这个东西他是想明白道理是容易的
    但是你真的有这个体感的时候
    现在对我来说就一下放松了很多
    我一直开玩笑是说
    我在公司里面无论穿什么奇怪的衣服
    大家如果说哎
    你为什么穿这么奇怪
    我说我穿衣服了呀
    昨天在我们的一个年会里面
    就是一个很大场子
    一个分享
    完全没做任何准备
    也没有什么压力
    因为在我心里面
    我的边界是说
    就算我演砸了
    讲砸了他至少合法吧
    当你对自己的那个限制
    那个边界
    从谨小慎微的
    我一定要做的很好
    这个如果做的不好
    我就从悬崖里面掉下去了
    变成了说只要我穿一点衣服
    我就已经是在安全范围里面了
    至于穿什么
    那完全是我的自由
    或者说我只要不被判30年监禁
    只要在合法的范围里面
    就算我讲的不好什么的
    他也都是安全的
    这种安全感其实对我来说就是自由感
    而这些东西呢
    你说我们在default word不去火人节
    是不是可以也有同样的感悟呢
    我会觉得比较难
    原因是说
    第一
    你找不到真的能接纳你的所有的
    出格的这些行为和想法的环境
    第二即便找到了以后
    你没有办法确定
    你这个在这个环境里面是安全的
    所以这两件事情加和了以后
    就使得像火人节这样的地方
    对于所有无论是硅谷的那些人
    包括全球的很多人来说
    那么让人着迷的一种方式
    就像你在你的公众号里面
    举的那个例子
    就是说大家都知道举重的
    道理跟原理是什么样的
    但是还是举不起来
    是因为你的肌肉不够
    去支撑你举起来那个重量的东西
    但是
    你其实是通过在火人节的这种训练
    让这种训练上做到了
    没错我认为他用8天的时间
    其实是在一个高强度的
    关于内心力量的这件事情的
    一个健身房里面
    高强度的训练了8天
    所以在很多的时候
    当你的肌肉已经锻炼的
    在那个环境里面
    可以走
    比如说离开中线300米的地方再回来
    你会发现
    在他左右游荡个一两百米是很自由的
    而所有的人都在3米的地方对你膜拜
    说哇你太勇敢了
    你怎么敢到那里去
    但是我的感觉是说
    我不是说勇敢
    我只是无感
    就是以前这件事情
    对我来说是巨大的心理负担
    但现在来说的话
    我无感了
    就如果大家不理解这种勇敢
    和这种力量的话
    只要想象一下
    且不说到大街上面
    你就算自己几个好朋友
    在那边把自己脱光了给大家
    你会有种冷彻脚趾的那种恐惧对吧
    太痛苦了对吧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面
    你忽然锻炼到说这没有这种恐惧了
    虽然有很多人是说啊
    那你这是变坏了
    但是对于个人来说的话
    他真的是给自己了自由
    因为环境变了
    就是你在火人节敢脱光
    跟你真的
    比如说在一个现代社会
    去做一些出格的事
    可能不到脱光那种程度
    就是奇装异服
    但是你身处的环境不一样了
    你毕竟从那个环境里面抽离出来
    回到了现实社会
    你觉得他已经达到了
    一种肌肉记忆
    可以让你在现实社会中
    也会前进很大一步吗
    我认为是完全达到了
    它都是体感的问题
    就比如说有很多的事情
    以前我们都是想象的
    就是对于裸体的接受吧
    当时从所有人都捂得严严实实的
    到比基尼出来的时候
    那个对全球

  • E166_聊聊火人节与硅谷精神_挑战规则_反叛权威的双生花(3)

    包括在对美国那种开放的文化
    都是一种巨大的震撼
    因为那个时候
    所有的人
    都会被Bikini的这么少的衣服给惊呆了
    然后非常快的
    这件事情对你来说
    就是变成了一个正常情况
    你不会那么的震惊
    或者
    至少你在沙滩上面看到别人穿比基尼
    不像那个年代的人会愤怒
    对吧我的大脑知道
    我不应该在朋友面前不穿衣服
    这反而使我的理性保持一致
    和我之前一样
    但是我那种冷彻脚趾的恐惧感
    是完全没有了
    这个肌肉记忆已经完全没有了
    如果需要的话我OK的
    就是
    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种身体记忆
    它其实它它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
    我只是愿意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
    当然大家千万不要理解说
    火人节就是一个你去脱光了的地方
    因为在火人节也有很多人穿的非常多
    甚至于说有些人说我
    我真的想去尝试一下中东人的生活
    一个女孩把自己穿个黑袍
    然后只露一个眼睛在那里行走
    大家也不会多看你一眼的
    他其实是指朝多样性的各个维度拓展
    对我理解
    其实大家就是怎么舒服怎么来
    就是你也不用管别人怎么看
    有人想裸就裸
    你不想裸就不
    裸然后你想看就看
    不想看就不看
    就没人管你
    也没人在乎你
    哈哈对
    你想干什么都行
    所以刚才我虽然举了一些偏激进的
    就是liberal
    就是自由主义的那些例子
    但是你可以理解用火人节
    他就是个city
    他有非常的保守
    那一本的多样性也都有
    只不过对于我们从中国去
    尤其对于我这个个体来说的话
    可能那一部分对我的冲击没有那么大
    因为老师说在某一些保守领域的话
    我们做的
    可能正常中国人都比他们更保守
    保守领域是什么
    我挺好奇的
    没有没有
    我指的这种清规戒律
    比如数学什么
    就这种default世界里面
    也很多的东西在那里也有直播
    我看了以后的话
    对我就无感
    比如说像数学研讨会这一类的东西
    比如数学camp
    对那个数学camp
    对我来说就没有那么好奇
    因为在上海有太多的数学camp了
    对吧对
    我理解可能在欧美的这种文化里面
    他们可能对数学的热爱
    就不像我们对数学的热爱那么深
    对就是每个人都不一样
    就是每个人可能都是缺啥补啥吧
    然后我看见之前火人节
    他们是有十项原则
    我给大家念一下
    这十项原则啊
    第一条是极致包容
    其实我觉得我们刚刚说的很多
    都聊到了
    第二条是无私馈赠
    无私馈赠
    就是说他应该跟第三条是在一起的
    去商品化
    就是所有的东西他都不是卖的
    可能是互相赠与
    对吧第四条是自力更生
    第五条是展现自我
    这个刚刚我
    们其实解读的很多了
    第六条是社区精神
    第七条是公民责任
    第八条是不留痕迹
    这个应该就是说
    走的时候
    要把所有的东西都带走跟烧了
    第九条是积极参与
    第十条是活在当下
    然后我是看你之前说
    你在这十条原则里面
    其实你对七项是非常深有体会的
    要不要抽一些
    就是你觉得非常有体会的原则
    比如说活在当下
    我们来聊一聊
    就是什么让你感受到了这个
    然后你之后的做事方式有哪些改变
    对活在当下
    也是一个让我蛮有感触的一种原则
    比如说大家不去火人节
    在现在我们在播客里面
    我们也可以跟大家说我们要活在当下
    这个所有人都知道这句词
    然后也知道这么做
    对吧但是呢
    以我的经验来说
    如果要是以0-10分打分的话
    如果火人节
    让我touch到了9分的
    活在当下的那种状态的话
    可能平常我所理解的
    或者体验的活在当下
    有点像2分到3分
    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范围
    为什么呢
    活在当下
    我们都知道这个道理
    但是知道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吗
    我们知道这个道理以后的话
    我们就会觉得什么事情应该做
    但实际上没有做等等
    但是在火人节
    你会几乎每隔一两个小时
    就会有一次
    因为不活在当下对你的打击
    因为它是一个73,000人的一个城市
    举例子是说
    有很多时候我们走过一个camp
    看到那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一个事情
    正在发生
    比如说
    那天我们夜里面路过了一个camp
    那个人正在唱一首
    自编自导的一个吉他的歌
    说我们以为我们来了火人节
    但实际上我们来了西雅图
    在描述那个下雨吗
    唱的蛮好玩的
    我觉得蛮好听的
    我们就走过去了
    说我们回来的时候我们再来这边camp
    但是当你几分钟以后回来
    这个camp已经不见了
    人影不见了
    所有东西都不见了
    就跟没发生过一样
    然后非常多的camp里面
    你基本上走过
    慢慢慢慢也就学乖了
    就是说如果要是你觉得这个有意思
    然后这个时候不进去的话
    你不可能再进去了
    你没有可能性了
    这种没有可能性的原因
    要么是说可以吸引你的看谱太多了
    非常快你就把他忘记了
    要么就是说当你还记着他回来的时候
    那边的人所有东西都已经不一样了
    所以就这边会时刻的让你后悔
    那对人也是一样
    在有一些的workshop里面
    你觉得好像有非常强的
    很亲近的那种感觉
    本来你想跟他说一点什么
    然后呢
    你一扭头跟另外一个人说了一句
    再扭头过来的时候
    就发现这个人找不到了
    而且一旦找不到的话
    你就可以知道
    这一辈子
    你基本上没有机会再见到他了
    因为在一个73,000人的一个城市里面
    所有人都是没有手机信号的
    所有人都是没有名字
    你完全无法猜他是在哪个camp
    基本上就这样消失了
    你们会加联系方式吗
    遇到比较投缘的人
    没有加第一也没法加
    因为所有人都没有手机信号嘛
    可以写下来
    用纸跟笔对
    但是其实比较少
    其实大家更多的是活在当下
    就是immediacy
    有什么话当时就说
    不要等着说
    我们等回到default world以后
    再怎么怎么样
    因为如果要是你这么记的话
    你可能全天都在花70%的时间在记录了
    因为你就是周围有那么多的人
    然后你一起跟他一起跳舞对吧
    你随便找到一个camp
    然后你在那边疯狂的那个跳舞
    跳了一个小时
    然后跟你一起跳舞
    这些伙伴一起拥抱
    然后说晚安
    说完晚安以后
    你就知道大概率再也见不到他了
    明天见不到了
    不仅仅明天
    可能这一生都见不到了
    或者说有再见到的唯一可能性
    就是去了很多年
    7、8年的burner
    他可能会在五六年前的某一次
    burning man上面
    才有可能再见到
    否则在现实社会里面
    即使你见到
    你认不出了
    你一定认不出他的
    因为你是第一次去吗
    你刚刚说的时候
    其实我有在听一些其他的节目
    说去了很多次的人就会发现哎
    再次去了第二次第五次
    就发现
    其实火人节就真的是一个城市
    因为你会发现你身边的那些人
    还是之前的那一批人
    然后就是有一种遇到了故人的感觉
    对是的是的
    的确这个就是我的猜想
    说在未来来说的话
    但是如果要再遇到这些人
    可能也只有可能在火人节的黑石城
    才有可能再遇到了
    因为
    你根本不知道他在美国的哪个城市
    你甚至不知道他在哪个国家
    对吗
    你不可能在世界上面再遇到他了
    那么这个是
    对于人刚才是对于camp里面的事件
    还有一个immediacy就是说对于整个这个城市
    这个其实也是一个很神圣的
    非常震撼的一种体验
    就是当你看到那个巨大的火燃
    就是木头搭的那个东西
    尤其是那个非常精致的神庙
    他是一个特别漂亮的
    木头的结构的巨大的一个神庙
    包括Bible塔
    还有一些艺术的作品
    都是很巨大的东西
    到结束的时候会一把火全通通烧掉
    当你去的时候
    你会发现很多地方都是空地
    然后再慢慢的跟长草一样
    全长出了camp
    然后你却有非常多的很美妙的体验
    但是当你在离开黑石城的时候
    我记得我最后一天在泥泞的泥里面
    踏着泥地再往前走
    那真的是一种强烈的
    对于佛教领域无常的体验
    你会知道
    这个地方
    曾经是那一个什么什么什么的营地
    但现在它是一片空地
    连一丝丝的它存在过的痕迹都没有
    一丝丝的都没有
    你甚至找不到一片
    他曾经留下来的东西
    所有的人
    所有的事情
    所有你所熟悉的那个世界
    就在你面前一点点消失了
    当你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那个地方
    发现那个地方你特别真实的一段经历
    就这样消失的时候
    那种感觉到的无常
    以及你需要活在当下的这种感觉
    其实也是很强的
    所以这些加在一起
    就是有点像我刚才所说的
    那个心灵的健身房
    它不是告诉你一个道理
    而是就是把它展现在了你的面前
    然后让你有那种极强烈的内心的
    波澜无论是你的迷惑伤感
    所有的这些东西都放大的很大
    然后让你去承受了这些东西以后
    再回来以后
    我现在对人
    对于事物需要想干的事情
    需要做的表达
    其实都是尽快赶紧
    哈哈哈
    但说到这里我加一个补充啊
    火人节的原则我不会介意
    大家也不会说
    就以这个原则
    在default world里面follow这个原则
    因为世界上不存在放置四海皆准
    或者皆对的原则
    它仅仅是多样性的一种
    比如在生活
    我可以生活的非常的深思熟虑
    谋定而后动这棋
    我可以走到非常极端
    我也可以过得极为活在当下
    冲动大于思考
    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并没有认为我从火人节回来以后
    我的做事的方法
    应该从比如说深思熟虑那集
    调到活在当下这一集
    而真正的答案应该是该左就左
    该右就右
    有些事情你需要右到极致
    有的地方需要左到极致
    只不过以前我的比如右往那边是10分
    左呢我只锻炼了2分
    这会我总算锻炼了10分
    这样的话加在一起
    我就从12分的自由度
    变成了20分的自由度
    在这个20分的自由度里面
    然后根据我需要怎么样
    就可以自由的做选择
    这个选择权是自由
    如果回来以后
    变成所有东西都活在当下
    然后彻底不动脑筋
    然后变成个傻子的话
    那我也失去了另外一半自由
    我记得你刚刚在我们节目
    一开始的时候啊
    你描述火人节
    你说他的那个状态
    就像你平时身边走了很多不正经的人
    一样你觉得你是什么时候
    自己
    也开始变成那个不正经的一部分的
    如果让我真的记录的话
    应该是第三天
    从第三天开始
    就上了很多的那些课以后
    我忽然感觉到
    自己的边界被非常大的拓展了
    也就是说
    让我觉得做任何事情就是舒适了
    这种内心的从不舒适到舒适
    这个变化其实是很微妙的
    但是很清晰的
    你能感觉的到的
    之后的话就真的就所谓打开了
    放开了就是怎么玩
    后来我把后来剪辑的视频
    给我一个我没有去过的那朋友看
    我说你有没有感觉
    从头到尾我们都是活在一种情绪里面
    然后他说是啊
    我觉得你们就是一种不过了的情绪
    哈哈哈这种不过了的情绪
    我用我说描述的很好
    真的是那种不过了的
    所谓的不过了
    就是说对未来没有那么多的束缚了
    尽情的去表达自己
    所以这个说到这里的话
    可能我们就可以聊到另外一条
    叫做radical self expression
    就是激进的自我表达
    那这一点来说的话
    让我理解
    就是火人节跟硅谷之间的关系了
    就是
    我以前觉得这两件事情完全没有关系
    但是你在火人节的以后
    你会发现他鼓励
    而且他不见得是说他字面上的鼓励
    而是说你看到的所有的东西
    几乎他每一个message
    无论它上面各种装置还是各个camera
    上面写的那些奇怪的文字
    到形形色色的人
    再到你看到的一切吧
    基本上都是在你耳边耳语说is okay is okay
    更加的放肆
    更加的勇敢激进的表达你自己吧
    所以这种表达的时候
    你知道我是一个从来不会跳舞的人
    在那里没日没夜的
    因为晚上没有课嘛
    就去很多的看
    跟大家一起跳舞
    跳的好看不好看真的不在乎了
    它就是这种自我表达
    就是让人很容易进入
    我不想神话这么一个节日啊
    但它就是一个环境而已
    但是它就是更加让你容易的进入
    那种唱歌就跟没有人听一样
    跳舞就跟没有人看一样
    生活就像没有明天一样
    的那样的一种状态
    我听说你从火人节回来以后
    你把很多公司的理念都给改变了
    可不可以聊一下你改变了哪些
    在做公司层面上
    你的一些经营的理念
    蛮有趣的
    对于我们现代的公司的
    很多的同学会觉得会有改变
    但其实来说
    对我的心里面其实是种回归
    因为我们公司时间比较长
    大概从05年开始
    在那个时候
    其实是完全的遵循了硅谷的文化
    因为在过去的这么多年里面
    我去了大概三十几趟硅谷
    对于这些大的公司
    在他们小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他们的文化是什么样子
    一直特别的关注
    并且把其中的非常多的东西
    都带到了我们公司里面来
    但是这一次我总算知道了
    原来的很多的做法的
    深层的原因是什么
    就以前我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
    现在总算知道了
    举例子
    比如说关于公司的文化的透明
    有话直说
    是说所有的东西
    你那种激进的表达
    这其实跟现在的radical
    self expression其实是同一个根
    长出来的一个叶子
    无论是硅谷的公司
    包括在国内的很多互联网公司
    非常主张鼓励在办公室里面的涂鸦
    各种的海报
    以前我们都在这么做的
    以前我们老的办公室里面
    也都是巨幅的涂鸦
    但是我当时没有意识到它到底是什么
    我只是觉得
    硅谷的所有公司都这么做了
    我们也有涂鸦
    我们也搞的感觉很有创意的样子
    但实际上面这次我的更深层的理解是
    硅谷跟火人节
    它是同一个根长出的两朵花
    他的根都是极致的
    对于规则的不尊重
    对于权威的反叛
    对于一个新的东西的渴望
    勇敢的去试等等
    就这一坨东西吧
    这种炙烈的要活着
    要为改变世界要表达的情绪
    有点像岩浆一样的
    他从一个地缝涌现出来
    他就展现为火人节的那种形态
    就是所有的人疯狂的表达
    但是从另外一个缝里面出来
    它其实就是硅谷的那些伟大的公司的
    最早的idea的来源
    就比如说
    我们现在很多人很迷的Elon Musk
    他一会又搞个星链啦
    一会又搞个Solar City啦
    一会又搞一个SpaceX啦
    一会又搞个特斯拉啦
    一会又搞个什么Hyperloop
    你搞这个搞那个
    其实你仔仔细细去看
    他的这个行为
    跟火人节的行为是一样的
    就是一副我就干了怎么着了那种冲动
    那种不在乎任何的限制
    因为马斯所说的那个我只尊重物理学
    除了物理学以外
    所有的规则都是建议你
    其实你仔仔细细想
    他就是火人节的那个精神
    而这两个精神
    他不是因为火人节
    而是因为他们都是一个
    源于当时嬉皮士时候的
    那种不过了的那种情绪
    就是他并没有那种谨小慎微的说
    我要保持和别人一样
    保持跟科技的传统是一样的
    等等的那种情绪
    是没有的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的话
    这种极度的透明
    极度的表达回来以后
    我们这次就是疯了一样的给很多的人
    比如我们的team现在已经不叫team了
    都是camp
    几个人一个camp
    然后大家一个帐篷

  • E165_智能眼镜爆发前夜_与Ray-Ban Meta产品经理聊聊如何打造一款热门AI眼镜(6)

    而是人好不容易学会直立行走
    他的手非常的灵活
    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他不是为了拿手机的
    就从直观上来讲的话
    未来你跟数字世界还有真实世界
    你去做交互
    去做各种各样的交流
    你无感
    直接通过头上的设备去完成一切
    他会更自然
    然后把手留给他该做的事情
    所以这个是我们觉得必然
    未来头戴的某一个
    或者是某一组智能设备
    它必然会取代手机的原因
    然后我认为它在我们有生之年
    就是未来的几十年是有可能发生的
    但是在现阶段还很远
    还非常非常远
    除了刚才说的AR还不行之外
    其实现在Ray-Ban Meta
    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所有的一切才刚刚开始
    我们看到的就是AI
    它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往这个进程
    可能加速一点点的一个推力
    这个推力呢
    它会使得初步带智能的眼镜
    替代传统眼镜
    替代传统的墨镜能够开始
    但这个开始
    他能不能在这一波
    就完成一个革命性的替代
    可能还需要3到5年的时间才能够检验

    那这个产品他有没有可能是戒指
    智能手表这些
    我们觉得它必须要你每天会
    使用它5个小时以上才能上这个桌
    手表我可以一直戴着它
    我不会嫌它重
    戒指也是
    它还可以监测我的睡眠
    它可以监测
    但是它没有办法跟你交互
    或者说它跟你交互的能力非常弱
    可以用声音啊
    它还有屏幕啊
    我可以直接语音唤醒啊
    你没有办法给它发指令
    让它去完成一些工作
    或者是获取一些你想要的信息
    对对戒指来说是比较难的
    但是我是觉得对手表来说是可以的
    其实按照现在
    尤其是以弯曲的这些大家的技术推演
    你可以看到无论是Google
    Google的Gemini到苹果的apple intelligence
    大家都在重新思考
    任何一个应用
    或者未来科技怎么去交互
    大家觉得这个语音
    是最简单的交互方式
    你可以通过语音快速的获取一些信息
    就会大量的降低
    一个人和一个技术的交互的成本
    站在我觉得这个角度来说的话
    所有的一些应用
    都会退化成一个语音交互
    或者快速的通过自然语言
    或者自然的这种图形识别的
    这样的交互方式
    而一个人
    确实每天获取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
    因为你也就只能看懂的东西了
    听懂的东西最多说懂的东西
    当你把这个东西推向到
    比如说推向到你的手表上面
    或推到这穿戴设备的时候
    这些设备其实是比你的手机
    会获得你更多的
    周围的信息
    所以它更懂你
    所以一个懂你的一个AI的话
    它会更容易去融入你的生活
    所以我是觉得
    站在要去能够替代手机的
    话大部分的这个穿戴设备
    其实还有个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它它得有在各个方面上面
    都能够比手机做的更多一些
    嗯而且其实我自己想了一个场景啊
    可能出去旅游的时候
    比如说我们去到一些小语种的国家
    我可能非常需要有一个东西
    它可以给我实时翻译
    就对方说的话
    它可以用我自己的母语翻译成这个话
    然后同时能把我说的话再翻译出去
    就是我想了一下这个产品
    确实不管是把它放在手表上
    还是戒指上
    它不是那么好用
    但是你把它戴在脸上
    然后你的镜腿就是一个耳机
    就确实感觉这个场景挺贴近的
    而且我觉得
    其实现在以AI的这个发展水平
    至少在这个用户场景下
    在软件层面应该是很快就可以做到了
    没错是的
    而且不是其实有些入门是这个
    苹果
    要发布一个带上摄像头的一个耳机
    吗就是Airpods上面加上一个camera
    那种感觉啊
    这个想法也很棒
    这个我补充一下啊
    苹果它要带的
    据我所知不是一个完整的摄像头啊
    你可以理解为是face ID那套系统
    它是有输出和接收
    它会带一个接收端
    但是它的输出端不在耳机上面
    它输出端可能在其他的地方
    比如说手表上面
    它是把一个摄像头相当于是拆开了
    一半放在其他地方
    一半放在耳机上面

    而且这个又涉及到用户隐私的问题了
    尤其是在美国欧洲这些国家
    对对对
    它那个camera应该是不具备摄像的能力
    它只是增强你耳机的空间音频的效果
    因为它会知道
    你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空间
    好那今天非常感谢勇峰
    还有Shaun跟我们的分享
    然后也非常期待你们未来的眼镜
    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啊
    谢谢大家
    谢谢泓君
    感谢大家收听
    好谢谢
    在录完这期播客以后
    我自己最大的感受是
    智能眼镜首先得是一款好眼镜
    而做出一款好眼镜呢
    并不容易
    所以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
    盯上了欧洲的老牌眼镜企业
    随着越来越多的实力玩家
    进入到这个热点赛道
    你们看好谁
    欢迎给我们留言互动
    好那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节目
    中国的听众可以通过小宇宙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
    蜻蜓FM荔枝FM
    网易云音乐来收听订阅我们
    海外的听众可以通过苹果播客 Spotify
    也可以在YouTube上搜索硅谷101播客
    来收听订阅我们
    我是泓君
    感谢大家的收听谢谢

  • E166_聊聊火人节与硅谷精神_挑战规则_反叛权威的双生花(1)

    欢迎收听硅谷101
    我是泓君
    这期节目
    其实是我在去年的10月底11月初录的
    当时正好是我们这期节目的嘉宾
    王建硕刚刚从火人节回来
    百感交集
    感慨万千
    在自己的公众号上
    连发了很多篇跟火人节相关的文章
    还有感悟
    然后我当时看了他的这些文章
    觉得他所描述的这个火人杰
    跟我们这种对自我的重建
    包括对整个硅谷精神的理解
    还有我们很难去触及到的
    人性的暗黑的那一面
    他是怎么样
    最终有一股巨大的爆发力的
    有非常多的感悟啊
    所以我当时是邀请他录了那期节目
    但是当时有一点点尴尬
    就是因为我们录的时间已经很晚了
    火人节都已经过去有一两个月了
    它是每年8月的最后一周
    9月的第一周
    我们录完节目可能已经到11月份了
    当时就没有放出来
    所以呢我们一直是到今年
    才把这期节目放出来
    同时因为这次是刚好
    趁着建硕第二次从火人街回来
    我们也看了一下他两次之间
    心态发生的一些改变
    那下面就请大家收听今天的节目
    首先请听我跟建硕第一次的录音
    那个时候呢
    是他刚刚第一次从火人节回来的
    那种心态
    大家先来感受一下
    跟我在一起的是王建硕
    hello建硕老师你好
    泓君你好
    建硕是百姓AI的创始人与CEO
    同时
    也是非常知名的it评论者和专栏作家
    我觉得我们的听众中
    应该也有很多都是你的粉丝
    谢谢
    我知道其实你今年从火人节回来以后感触特别多
    然后上次其实我们也有交流嘛
    你就说你今年从火人节回来的感受
    比AI给你的冲击其实是还要大的
    对可能一个是
    AI是最主要是脑力上面的
    一种边界的拓展
    火人界更多的
    还是内心上面的
    边界的完全的打破和延伸吧
    嗯你要不要介绍一下
    今年为什么你是这个时间点
    会想要去火人界呢
    啊这个其实反而没有什么故事
    原因是说
    我虽然听说过火人节这样的一件事情
    那大概都是在零几年吧
    05年06年的时候
    那个时候有一张很有意思的漫画
    就在讲硅谷的新马斯洛理论
    其中的人类需求的最底层
    写的是一个IP地址
    就说新的人来说的话
    还没有IP已经没法活了
    我记得好像是第六层
    上面画的是火人节
    当然那个是一种嘲讽和搞笑的一种说法
    来描述他
    但是当时就知道
    所以我一直没有认真的去思考
    要去
    只不过这一次呢
    我有很多的朋友说一起去
    我说啊那正好我们就一起
    可能是想跟朋友一起去的想法比较多
    所以我到了火人节
    真的是完全没有任何的准备
    是属于空降的对
    你没有看过太多的火人节的介绍啊
    或者做很多的
    去之前的文化上的这类功课
    就没有这些过程
    看过一些
    包括我们的camp
    在去之前有两次的聚会
    然后以前去过的人
    也跟我们大概分享
    那个地方是什么样子
    但是不得不说
    这些所有的
    无论是我看到的文章
    还是分享彻底
    一点用都没有
    原因是说
    你脑子里面一直有一个现代的
    我们所知道这个世界的画面
    别人在跟你说另外一个东西的时候
    你老拿我们现有的
    这个世界的东西去套
    怎么套都套不进去
    啊原来是这样子
    原来我的想象是完全想错了
    哈哈
    就你能想到的
    就是有数所有你能想到的东西
    然后觉得在这90%的基底下面
    再加上一些我听到的那些奇奇怪怪的
    那里发生的事情
    但实际上面
    你到了以后你会发现
    可能和现实世界相同的
    也就只有10%的基底
    而90%是完全不一样的
    你觉得那90%的基底是什么样的
    有哪些别人在跟你说的时候
    你脑子里面可能有一个模糊的印象
    但是你到了以后
    你发现他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样
    太多了几乎每一件事情
    我举一些例子好了
    就比如说大家在说
    那个地方大家都露营啊
    那我知道露营我们知道的对吗
    一个帐篷
    然后大家出来
    有草地
    有阳光很欢快的样子
    至少比如说有个细节
    你可能没有想过的是说
    那这些露营的人穿什么衣服
    你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但是你想到的
    肯定跟你公园看到的人的衣服
    应该是一样的
    对吗这是你的想象
    但实际上你到了以后
    第一先从衣服来说
    基本上80%-90%的人
    穿的是有点像前不久万圣节里面
    大家穿的那种衣服
    全都是奇装异服
    个性到了
    我都没办法用个性来形容
    比如他完全不穿衣服
    那叫个性吗
    也是一种完全不一样
    也是一种打扮
    成各种各样子人穿成这个样子的野营
    跟我们现实社会的野营已经不一样了
    对吗再说帐篷
    我们想的帐篷就是公园里面那种帐篷
    结果你会发现
    公园里面任何你知道那个帐篷
    一个风沙过来就全都吹飞了
    风太大灰太多
    以至于说的那边需要有专用的帐篷
    几乎就是属于严酷的户外
    沙漠里面的一个生存环境
    你想象的在那里的所有的人
    是一个开party的那种状况
    对吧相应的
    每个人都打扮的很庄严
    实际上不是的
    就是一群野人
    灰头土脸
    然后8天不洗澡
    女生的头发都是结痂的
    这比你想象中原始了很多
    艰苦了很多
    嗯他还跟艰苦不一样
    艰苦呢仅仅是环境艰苦
    但是呢人和人的关系
    还是维持着我们叫做缺少世界
    default world 的那个关系
    但是他的人的关系也变化了
    做的事情也变化了
    道德标准也变化了
    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变化了它里面巨大的艺术作品
    然后那种昏天暗地的暴风
    就是那种风沙
    把这些东西单个放在一起
    在default world中间有10%发生变化
    我都认为可以接受
    但是如果要是一样一样的
    90%以上的东西都集体的发生了变化
    他会产生一个很奇怪的
    内心的一种反应
    当然首先是迷惑了
    尤其前一两天的时候
    不知道我在这干嘛
    看到的所有东西都跟非洲一样
    所有的基础设施和非洲一模一样
    远没有非洲好
    你们当时手机有信号吗
    嗯离快到黑石城几英里的
    时候就已经没信号了
    然后之后就再也没有过信号了
    嗯然后没有水
    所以你是8天都没有手机信号没有水
    也不能说完全没有
    有人带了那个starlink进去
    虽然这个非常的有争议
    也会被人骂
    我都觉得好像不应该带进去
    好像稍微破坏了那种完整的体验
    但是基本上是没有信号的
    当你在那个环境里面
    你走在各个地方
    觉得周围的环境跟非洲一样
    然后所有走来走去的人呢
    一看就是不是正经人
    哈哈就是就是
    所有东西
    这艺术的装置之下
    你会有一种头晕的感觉
    就是你可以理解说
    如果我坐在凳子上面
    然后你看到前面的花在摇曳
    你是很稳定的
    因为你知道花在动
    对吗但是当你坐在这里
    发现你的桌子板凳
    你的墙壁灯
    所有东西都在晃
    只有那个花不动的时候
    你是一种眩晕感的
    你会觉得很晕
    因为所有东西都都和你原来的不一样
    然后你待在那的时候就非常的迷惑
    至少我迷惑了很久
    我不知道我来这里干什么
    所以你前两天在干嘛
    前两天我就来回晃悠
    一边晃悠
    一边在脑子里面
    反反复复思考这个问题
    就这烂地方为什么大家要来
    大家来一定要有原因
    但是我怎么看不出来
    这里面有任何的值得来的地方
    因为它真的基础设施和非洲一样
    非洲不管怎么样还有固定建筑好吗
    就算一层楼
    他也是拿砖打的
    这里没有任何的固定建筑
    全都是帐篷
    而且是那种很张扬的
    就是我跟你
    再说他不是那种野营型的
    很漂亮的帐篷
    真的就是为了生存而搭的那种帐篷
    所以在这时候我就一直在晃悠
    更不要说
    在里面
    看到了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东西
    当你看到一件奇怪的东西
    你会觉得很奇怪
    看到两件
    看到三件
    当你看到太多件奇怪的东西
    已经麻木了
    奇怪的东西指的是视觉上的一些人
    或者艺术装饰吗
    对它里面包括非常多的层面
    比如说它有非常多的camp
    因为那里面聚集了73,000人
    这一年大概有1,500个注册的camp
    还有更多的
    上千个还没有注册的
    然后每个camp里面呢
    都有他们希望表达的东西
    日常的也有
    比如说有蛮多修自行车的
    看那里面所有的人都是自愿的
    来修自行车
    帮你把那个车修好
    有邮局的
    做各种各样的公共服务的
    这些比较正常
    虽然在那个地方就非常不正常
    看起来也有各种文化上面的
    包括路上开的是那种奇奇怪怪的车
    因为所有的私家车一旦进到那边
    停下来以后
    在整个吧天里面是不允许动的
    只有拿到那种许可的艺术的车辆
    才可以在路上走
    但是这个的话
    你也可以想象
    它跟我们以前所想的花车不一样
    就是迪斯尼的花车
    它是以漂亮为目的的
    而我看到的车都跟外星车一样的
    以张扬为目的
    非常非常张扬的
    有一些艺术节和迪士尼的花车
    我认为它是在表达一样东西
    说我很好看
    我很漂亮
    我很精致
    但是呢我认为火人节里面的这些无论花车也好
    艺术装置所表达的一种强烈的情绪是
    我不在乎
    我可以把自己弄得非常丑
    丑到让你受不了
    他们就是要表达自我对吧
    就是一种极强的表达自我
    它不是以朝一个单一的
    好看和精致这一个维度去表达的
    而是朝所有的维度去表达
    当然也很漂亮的画
    车有很精致的
    但是大多数的都是那种火星风格吧
    我一直把它叫做火星风格
    或者说是像科幻小说里面
    那种赛博朋克风格的比较多
    嗯你这样说我能理解
    就是星球大战里面那个Skywalker
    他生存的沙漠里面
    那个城市里面的所有外星人的那个车
    大概是那种风格的比较多
    可能很多科幻作品
    也是他们这种风格的启蒙之一吧
    是的是的
    基本上是这样的一个风格
    因为你说了前两天你极度的不适应
    是有什么事情让你开始慢慢的适应了
    并且感觉到这个火人节很有意思了吗
    因为刚开始的不适应的话
    我认为就是
    当你熟悉了你非常稳定的世界了以后
    当整个世界都动起来了以后
    你会有暂时的眩晕感
    对不对
    但是如果要是真的
    当整个世界一直在动的时候
    慢慢慢慢的你就会适应它
    这很奇怪
    就像船你刚上船上
    你会晕船
    但是一直在晃啊晃啊
    等你适应了以后
    你就觉得这种节奏和什么的
    就是你的一部分了
    反而你回到陆地上面以后
    陆地不动了
    你又开始训练了
    对吧那么一样的
    对我来说是一种精神上面的
    这种眩晕感是来自
    于我整个过去的这一个过程中间
    我能非常清楚地体会我的
    叫做EGO的死亡
    这EGO就是所谓的自我嘛
    这种EGO的死亡
    就是希望自己保持光鲜好看
    反正就人模狗样的
    这个样子的这种冲动
    比如我给你举几个事件
    就比如说进火人节的所有的人
    在开着自己的车进入那个大门的时候
    都会有人来欢迎你
    他会给你拥抱
    并且问你是不是第一次来
    如果你是第一次来的话
    他会跟你讲述说
    我们这的传统就是
    你需要在地上打一个滚儿
    而你知道那个地的话
    它不是沙地
    我更准确地描述的话
    它其实是粉末状的盐碱地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
    比痱子粉还细的那种白粉
    白色粉色那种粉末
    那个时候当然你会有一些纠结
    因为我们都是换了新衣服进来的
    然后这个时候呢
    就要打滚
    基本上你就可以想象
    在面粉厂的地上打一个滚的那种感觉
    浑身上下就全都是白的了
    立刻就从很光鲜的样子
    变成了灰头土脸
    但是你仔细的去体会一下
    你每个人打完滚以后
    包括我在内
    就变得异常的兴奋
    似乎内心有一种不守规则
    希望很狂野的去表达自己的
    那么一种火
    被点燃了
    这种时候就蛮有意思
    就是从坚持到放开了
    其实也就是这么一瞬间的时间
    那个其实我能感觉
    我的Ego已经脱落了一部分
    虽然还只是一小部分
    但是已经开始脱落了
    对我能感受到你说的那种兴奋
    对那种兴奋
    你看我们其实很多时候都有啊
    比如说喝酒的时候
    刚开始我不喝我不喝
    然后当你到了一个点之后
    忽然就觉得啊
    哪里有酒
    还有更多吗
    有这样的一个转换
    包括冬泳
    就游泳也是
    你把脚放到那冰里面
    那个水里面特别冰
    然后你就特别恐惧
    不敢跳进去
    但你一旦跳进去
    经过了那痛苦的几秒钟以后
    然后你就特别喜欢在那个水里面
    对吗
    对我觉得你这个经历
    让我想起了
    在游乐场里面玩那个激流勇进
    他会把你的全身全部打湿以后
    其实我觉得我们有时候的兴奋感
    不是来自于说那个车冲下来
    而是你从一个衣服都干干净净的
    变成全身湿透的那种状态
    那个是让你兴奋的一个点
    我非常能感受到
    你为什么会兴奋
    对你会发现所有的人
    就是把那种紧张感和矜持感
    因为这样的一件事情一下就放开了
    但这只是我认为
    我的Ego的脱落的5%的开始吧
    嗯然后接下来大概第二天吧
    你就已经挺脏的了
    然后你会发现
    周围所有的人都是灰头土脸的
    都是很脏
    这个时候呢
    其实你的Ego也在慢慢的脱落
    因为你跟任何一个人见面的时候
    你已经第一不在乎他是长什么样了
    因为这件事情你会有一种审丑疲劳
    哈哈哈就是有审美疲劳和审丑疲劳
    就是说大家都是这样子
    已经变得没有差别了
    长什么样穿什么样子
    已经从你的脑子里面慢慢的脱落了
    就是你不再去思考这件事情了
    他其实是把现代社会给人的那种精致感先给剥离了
    是的
    就是大家已经不看外貌
    开始去关注更多事情的本质
    是的
    就是把外貌党所有的这些都给剥离了
    以后你不关心别人
    尤其你也不关心自己了
    比如说你跟金融圈的人聊天
    就是各种各样
    你都会打这种标签对吗
    你脑子里面有一个天然的一种抗拒
    或者担心
    说啊我是不是应该跟他聊天
    但是
    如果要是把所有你能想到的这些
    各种各样的tag都去掉了
    以后这种聊天就变得特别本质
    因为和一个人聊天是很容易的
    在有很多时候我们在
    就是我虽然没有参加过
    但是我可以想象
    假面舞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一个活动
    所有人戴一个假面一块聊天的时候
    你会发现两个人会更容易亲近一些
    甚至说两个人闭着眼睛
    戴着眼罩去聊天会容易很多
    因为它去掉了很多的干扰
    你们会聊些什么内容呢
    你觉得跟我们平时聊天的正常的朋友
    在一起吃饭
    或者我们去一个活动的聊天
    当然去活动聊天肯定会很不一样
    那个是工作场合
    就你觉得跟平时跟朋友之间的聊天
    会有什么不一样
    有一些三言两语的一些话
    你会觉得很有道理
    我记得有一次就是在下雨的时候
    我就走到了一个camp里面
    里面有一个留着小胡子的
    叫Doctor Catalyst的一个人在聊天
    他说Welcome home
    当时比如说我们这种见到他的时候
    我就可能就完全就skip了
    说你是谁啊
    什么什么这些东西
    我直接就开门见山的我就直接问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这里所有的人都会告诉你
    欢迎你回到家呢
    因为这对我来说是个很confused的事情
    他说home is where you are accepted

  • E165_智能眼镜爆发前夜_与Ray-Ban Meta产品经理聊聊如何打造一款热门AI眼镜(4)

    就会带上Ray-Ban Glasses
    到车上的时候会接着带着rebonklass
    因为开一路就非常的方便
    另外一个
    我觉得确实是
    我在里边用的AI功能可能不是很多
    但最基本的AI功能
    比如说它能够相对比较稳定的
    至少能帮我查一个天气
    帮我拍一个照
    或者有任何的一些信息
    比如说股票怎么样了
    这它还是能够相对比较稳定的
    帮我解决这个问题的
    所以我自己对于这个
    Ray-Ban Glasses的体验还是比较好的
    你用的是那个墨镜的版本
    就是不是一个透明眼镜的版本
    对不对
    没错
    所以听起来你觉得它的主要功能
    我总结一下
    首先是墨镜
    其次是用它作为一个耳机
    再次是偶尔用它来拍拍照
    呃其实是的
    对大家有用过Ray-Ban Meta一代的产品吗
    我记得他们一代的产品是2021年发布的
    但是其实发布以后
    他其实也是没有火的
    他们的第二代
    我印象中应该是去年发布的
    一直到今年才火
    我没有用过第一代
    第一代我很熟啊
    叫 STORIES
    对对对
    甚至我知道是谁给他们做的
    以及他们刚开始下的forecast
    和最后的forecast的调整
    就全程我应该都是围观有吃瓜的
    它第一代的产品
    其实是没有达到预期的
    这里头有很多的原因
    但是最核心的
    可能还是它的第一视角的摄像
    当时的画质还不够好
    所以它很难进行真正的正向的传播
    这个是我觉得一个核心的原因
    还有就是大家第一代产品
    对这种创新的产品
    大家的预期拉的会比较高一些
    然后实际使用了之后
    可能觉得
    没有达到自己最开始想象的那个样子
    这个可能是它的另外一个原因
    嗯我还听说过几种市场的观点
    就觉得二代的火
    是因为它可以直接跟ins
    还有Facebook的这些社交账号打通
    它可以在很多博主不用手持的情况下
    进行录像
    录像的这个部分
    它是可以直接把它发社交媒体的
    甚至是可以拿着这个眼镜来
    去做直播的
    这个原因其实也跟画质有关
    如果他的画质不够好
    或者是他录制本来时间就比较短啊
    然后在短时间内
    它如果不能产出
    比较有效的视频内容的话
    其实它就没有后面那一些了
    主要是
    高通终于有了一个叫AR one的芯片
    它有AR one和AR two
    AR one当时因为我们之前也做眼镜相机
    类似的产品
    也问过我们是不是要使用
    但后来我们犹豫了一下
    觉得这个功耗可能扛不住
    所以我们没有做产品的迭代
    这个芯片
    其实是他们画质提升
    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之前其实没有足够好的芯片
    可以放在一个智能眼镜上
    然后供你有一个非常好的camera
    提供画质

    所以你们自己的产品会配置高清的
    画质跟类似于这样芯片嘛
    我们自己的产品目前不带camera啊
    为什么
    我个人观点啊
    就是我们公司坚决的
    不把camera放到我们目前的眼镜上
    是因为我们目前做的
    是更适合中国市场的
    能够兼容和替代
    他全天佩戴的传统眼镜的眼镜
    这种眼镜如果戴camera
    它对用户反而带来了使用体验的下降
    比如说它在全天的很多的场合
    其实是不适合戴一个camera的眼镜
    去使用的
    不管是它在开会啊
    还是它去上洗手间啊
    还是一些其他的场合
    反而他需要把眼镜摘下来
    如果他配了一个比如说近视镜
    很难全天使用
    这个是我们目前没有加的原因
    但未来如果我们也做墨镜的
    话可能会考虑啊
    所以主要是室内的使用场景
    不是室外的
    户外的使用场景对
    我们比较在乎
    大家全天候
    从早到晚能够一直使用的这件事情
    因为我们替代的其实是传统的框架
    在中国其实墨镜的销量没有那么高啊
    然后近视人群比较多
    所以我们其实做的是完全不同的产品
    目前加camera它反而是第一更重了
    第二全天佩戴很多场景不合适
    第三续航会大幅的缩短
    这些都是我们犹豫的原因啊
    嗯所以其实我理解
    你们做的核心
    是一个戴耳机的近视眼镜的产品
    对全天候佩戴的戴耳机功能的
    能够替代传统框架眼镜的眼镜
    嗯这个切入点也挺有意思的
    我们要不要先给不懂智能眼镜是什么
    或者
    没有实际体验过这几款眼镜的听众
    来介绍一下
    目前Ray-Ban Mata它的这个眼镜
    在整个智能眼镜的赛道上
    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
    它有哪些功能
    大家在提到智能眼镜的时候
    大家通常指的是什么
    就是我们要怎么去分
    这样的一个智能眼镜的品类
    智能眼镜
    其实Ray-Ban Meta它是一个新的赛道
    这条赛道就是之前
    它不在智能眼镜的范畴里面
    经典的智能眼镜
    我们说的其实是以XR为主
    XR就是AR和VR的统称
    像以前的Quest系列
    它就是属于典型的VR眼镜
    AR的眼镜目前我们知道的还比较少
    AR它是指的增强现实
    它可以在现实中叠加一层数字的内容
    这层数字
    的内容可以帮助到你日常的生活
    和全天候的场景
    这个是AR眼镜的定义
    但是因为技术的不成熟
    现在还没有特别成型的产品出来
    所以在他们之后呢
    又有人在VR的基础上
    想出了一种迭代的路线
    我们管它叫MR混合现实啊
    它是用video camera去拍摄现实的景象
    然后把它实时的
    就像你拍照的时候Preview画面一样
    把它呈现在你的
    一个全封闭的一个显示器上
    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叠加内容
    这个我们管它叫混合现实
    之前智能眼睛大概就这三种
    但是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特别成功的产品出现
    有很多有影响力的产品
    但是他们最后呢
    都没有实现一个合理的商业的闭环
    就是没有赚到钱
    所以智能眼镜
    它是一个投入巨大的赛道
    但是到目前为止产出非常的有限
    到Ray-Ban Meta
    它其实是在AI时代
    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就是做好一个更好的传统眼镜
    的基础上
    再它叠加一些相对轻度的智能
    这些智能的功能
    它是围绕着AI来建立的
    比如说它家的camera
    除了可以实现
    良好的第一视角拍摄之外
    它其实等于是让AI有了一只眼睛
    可以随时看你看的东西
    来更方便知道此时你想要做什么
    围绕AI来搭建的眼镜
    是目前比较新的一种智能眼镜
    它也是一个新赛道的开始吧
    所以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就我们看这个智能眼镜
    如果放的很远的话
    我们可以看它
    最终它可
    以是AR VR XR
    然后我们把它放近一点
    它可以是一个有智能的音频功能
    跟摄像功能的一款眼镜儿
    同时切入到现在非常热的AI赛道
    可以带有AI功能
    所以我觉得整个产品的切入点
    感觉还是一个蛮好的
    实际的
    目前看起来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
    但是呢
    因为它硬件的技术门槛没有那么高
    所以很快的
    就会有非常非常多的玩家来入局
    这个赛道
    在未来的半年内
    可见的不管在中国和美国
    它都会变得非常热闹
    我知道
    之前bose就是那个做耳机的公司
    他们其实也做过新智能眼镜
    但是当时用户就觉得哎
    他其实就是做了一款眼镜形态的耳机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了解过这款产品
    那款产品其实销量蛮高的
    蛮高是多少啊
    过了100万台啊
    那成绩其实相当好啊
    对但它的问题啊
    就我们自己周围的朋友去调研和分析
    可能它的问题是出在良率上
    产品质量的问题
    会导致大家反复的需要去维修
    然后也会给他们带来很高的成本
    我有好几个朋友
    是以前bose音频眼镜的用户
    他们最多的在一年拿去返修了5次
    每次都是免费的
    那款产品定价多少
    如果是人民币的话
    大概在1,500左右吧
    美国可能需要再去确认一下
    啊那也不便宜挺贵的
    它的问题其实是出在硬件架构上面
    它是一个连线的方案
    同时它的镜腿又需要折叠
    在反复的折叠中
    它这个连线就会变得不稳定
    甚至坏掉
    这个是一个物理原因
    因为其实我们在提到智能眼镜的时候
    用户在选择的时候会去比较价格
    你们会怎么去考虑智能眼镜的定价呢
    因为我们就是做这类产品的
    我们首先啊肯定不会成本定价
    其次呢我们定价的核心的毛病
    其实是传统眼镜
    包括如果要做墨镜
    是传统墨镜这个行业的调研报告
    以及实际的我们的用户访谈
    所以我们的定价
    其实是接近于传统眼镜的定价
    略微比它要高一些
    大概是这样的一个策略吧
    我可不可以理解成这种策略
    现在看起来
    它还是一个不能盈利的一个策略
    这个策略如果做好了
    其实可以盈利的
    上到多少规模可以盈利
    因为这个里头它有很多
    特别是墨镜啊
    它其实有很多的溢价
    比如说品牌溢价呀
    然后有时候你刚需你必须要买呀
    Ray-Ban Meta它肯定比它之前的Quest的毛利
    还是要高的
    它的定价区间在Ray-Ban的墨镜的基础上
    再往上加的话
    其实眼镜或者墨镜
    它本身的在市场上这么多年
    它的毛利都不是低的
    你需要做的就是基于这个定价
    然后提高你的效率和销量
    基本上还是有希望能够盈利的
    嗯理解上
    你有补充的吗
    对我可以作为一个在美国的消费者
    来考虑这个问题
    一方面我本来自己的glass也是Ray-Ban glass
    所以我会考虑说OK
    那它其实是在我现有的这个基础上
    加入了AI和耳机的功能
    我就会考虑说OK
    那我多加的AI的
    功能和这个价值
    是不是超过了我现在戴的这些眼镜
    而且你也知道在弯曲这个地方的话
    基本上你都是需要戴上这个Sunglass的
    就你必须要戴上墨镜的
    同时呢你也知道Ray-Ban
    它本来就在一些眼镜店的合作里面
    是有的本来你的医疗保险
    你的眼镜保险
    是可以覆盖一部分的费用的
    尤其是
    如果说是一些比较好的公司的话
    它可以覆盖的成本就会更高一点
    在这个角度来说
    本身它的做工和质量又有保证
    同时你的医保又能够涵盖一部分
    那你多加出来的AI和耳机的功能
    只要能够平替掉
    比如说你其他的任何一个东西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的话
    其实是不是一个很难的选择
    对其实这个就印证了刚刚永丰说的
    还是在一个传统眼镜跟用户的访谈
    跟用户的接受度上的一个定价
    是的
    一款智能眼镜它的核心成本是什么
    就是我们抛开研发的那一部分费用
    包括因为它后面也接入了AI功能嘛
    就我们抛开这些非常耗成本的
    深度研发的这一块来说
    它的一些
    比如说在硬件上
    它的成本结构是怎么样的
    智能眼镜有很多种
    比如说Vinsion Pro
    它也是智能眼镜
    它和Ray-Ban Meta的差异就非常大
    如果回到Ray-Ban Meta的话
    其实我们自己也做了拆解啊
    我们觉得它在硬件上的成本的构成
    最核心的还是它的芯片
    就是AR one的成本
    其次呢应该是
    他跟歌尔定制的音频单元的成本
    但是这个成本
    他可以通过比较大的量去做摊保
    他的单体的成本应该也不低的
    其次就是Carmar和传统墨镜
    镜框这些部分
    基本上就这大的
    就这三类吧

    那比如说我们去分析Ray-Ban Meta它的成本
    觉得它一个眼镜
    它大概它的成本
    会到一个什么样的比例
    我其实好奇它现在的这个定价
    它是一个盈利的策略
    还是一个亏损的策略
    它在一个什么样的区间内
    Mata一直的定价
    其实都不是那种
    把价格会定的比较高的一个策略
    具体它的成本我可能要去再确认一下
    它的毛利比Quest是要高的
    但是也没有高的
    让它很快就可以盈利的程度
    在这个里头
    它其实还有一个新的问题啊
    Meta其实可以进一步的降低它的价格
    来获取销量
    它的整体的盈利
    因为销量的增加
    也不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但是它是一个商业的选择
    因为它不能那么强势的去取代
    Ray-Ban的传统墨镜
    如果它的定价
    已经接近一个更低的临界点的话
    它就会出现一个我们叫虹吸效应
    它会把美国现在的传统墨镜的用户
    全部给吸过去
    哪怕它的智能
    目前还没有办法提供特别高的附加值
    它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所以它的定价也有一些商业上的影响
    需要考虑的
    而且他们其实在定价上
    也是合作方嘛
    其实有跟是有一个分成的
    对这一块
    其实也是他们很重要的
    一个成本的构成
    为什么最近他们出现了
    Meta要进购股份这样的
    事情也就是
    为了确保他们未来的持续的合作
    不能让传统的强势的墨镜品牌
    觉得他们在蹭
    甚至在收割自己
    所以你觉得
    Meta不会自己再出一个
    单纯的一个墨镜品牌
    他目前是在进购股份
    我觉得
    他会沿着现在已经被证明的策略
    往前去延续
    他不会在现在
    做那么激烈的一个产品变化
    嗯还有我觉得是不是传统眼镜
    比如说像Ray-Ban
    在自己的分销渠道品牌效应
    包括它供应链的完整度上
    它其实已经是有一个
    非常强大的优势的
    就是说如果Meta进入到这个领域了
    它毕竟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它其实不是一家硬件公司
    更不是一家眼镜公司
    我是觉得在这个合作中
    因为有了这个品牌
    并且有了他们品牌
    后面的一整套的大的供应链
    是为他们加分不少的
    而且我看现在很多其他的科技公司
    就是已经有新闻爆出来的
    都在找合作
    对Meta来说
    供应链其实不是问题
    核心带来的
    主要是
    品牌和用户心智的长时间的建立
    以及它的基于墨镜的分销渠道
    这两个是Reben的非常非常核心的价值
    工厂的话
    包括供应链上游这些就还好
    我有一种感觉
    就是因为从可穿戴设备
    如果说这个智能眼镜
    到最后
    肯定会往可穿戴设备这个方向去靠嘛
    那未来肯定会发生的事情
    我觉得是往AR和VR方向去
    对吧因为它
    其实我是觉得智能眼镜和AR之间
    其实是没有
    特别明确的鸿沟
    如果说是从Oculus的角度往下做的话
    我个人感觉
    它是有可能这些厂商直接会做一款
    无论是眼镜怎么样
    有点像当年郭格拉斯当时在做的事情
    Google其实当时就直接做了一个Google Glass
    他当时并没有思考过
    我要跟某个公司去合作
    然后他直接走了这个企业的这条路
    所以我是觉得很多的厂商
    他是有可能从上往下
    开始做这些眼镜的
    就是从现在来看
    我也问过很多人
    大家都觉得Meta的这款智能眼镜
    它其实不是一个特别创新的产品
    因为它可能卖的核心的功能点
    就像你们说的
    它戴着耳机很方便
    它可以拍照这些
    它其实不需要那么新的技术
    对我其实正好有幸听小扎
    正好见到他好几次
    他讲了其实很多遍
    就是他觉得在手机那一个时代的时候
    Meta其实是吃亏的
    因为他不control整个这个硬件平台
    所以当比如说iOS
    或者说当这个安卓告诉他说哦
    你的广告不能再分发的时候
    他们有很多功能其实没办法再做了
    所以站在Meta这个角度来说
    我相信他们肯定是想做一个硬件平台
    能够取代掉你的所有的什么手机啊
    其他的东西
    所以我觉得站在Meta角度来说
    他是肯定希望做这个事情的
    然后他想做一个完整的这样一个大通
    就可能有小屏大屏全面屏
    对吧
    他可能想把这个整个生态系统做出来
    所以他希望在未来的穿戴设备上面
    不单单是只是一个

  • E165_智能眼镜爆发前夜_与Ray-Ban Meta产品经理聊聊如何打造一款热门AI眼镜(5)

    player他是要希望能够占领很大的一块
    这个市场
    对勇峰在刚刚的观点上
    你有想要补充的吗
    你是说扎克伯格的那个观点吗
    我之前听说的是
    基本上有很多人我们有一个定论
    就是AI会比AR会更早到来
    真正能够推进智能眼镜发展的
    在目前这个比较短的
    两三年的时间里头
    AI可以发挥比AR更大的作用
    因为AR包括XR
    在过去的一年啊
    我也作为相关的从业者
    其实我是有一些被打击的
    两件事情
    第一件就是Vinsion Pro发布之后
    其实没有达到大部分人的预期
    第二个呢
    其实就是字节PICO
    在它把资源下降了之后
    它的销量下滑的非常非常快
    这个我们在后台是可以看见的
    这两个事情
    基本上它让我们会思考这条路
    你光靠硬怼
    把一个过于创新的眼镜产品
    直接投放到大众的消费市场
    其实它的难度是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
    之前我们也统计了一下
    全世界在过去的20年在XR上的投入
    哈这个投入有人说的很夸张啊
    他说这个投入
    足够奥本海默做10次原子弹了
    但是到目前为止呢
    那个领域还没有足够好的产品出来
    所以呢现在
    我们为什么会做一些
    看起来不那么创新的产品
    是因为那么创新的产品
    作为一个头部的硬件设备
    大家是真的不用哈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现实的问题
    就是你技术哪怕已经成熟了
    你能够非常稳定的交付给大家
    大家把它去
    跟传统眼镜去做对比的时候
    还是会觉得它不够舒服
    同时呢
    它能给予自己的价值其实没有那么大
    就是跟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相比
    所以呢
    它就会出现一个天然的巨大的鸿沟
    这个鸿沟可能用户的接受程度啊
    比之前的手持的
    或者是放在家里的设备相比的话
    这个鸿沟更加巨大
    更让大家难以接受
    所以就会导致它的难度会更大一些

    为什么字节把批扣的权重下降以后
    它的销量会急速的下滑呢
    很明显
    不管是PICO还是同类型的其他的产品
    用户接下来持续的购买意愿就是
    你的品牌
    你的产品已经推送给这么多的人了
    但是他留不下来
    不会变成新的购买核心
    就是用户流程和持续购买意愿偏低
    嗯XR最大的难点是在哪
    要把它推广开来
    最大的难点还是
    大部分的人
    对于这类产品是没有概念的
    所以他们会把这类产品的佩戴体验
    锚定在了他的传统眼镜的佩戴体验上
    如果跟传统眼镜的佩戴体验去比的话
    这类产品就会出现非常非常明显的
    不达预期的地方
    比如说重啊
    佩戴不舒服啊
    甚至眼睛疼
    耳朵疼因为五感很敏感
    特别是有一些特别高敏感的人群
    包括什么鼻梁疼
    自己的头承受不了
    不适合自己的发型
    颈椎疼
    对所有这一切
    护装啊

    嗯可以理解
    我觉得也可以理解对
    因为啊我可能属于少数
    就是因为我其实使用的硬件比较多
    我自己其实是每天使用vision Pro的用
    vision Pro的时候
    其实你是方便了自己
    就是你基本上把任何的地方
    可以变成一个办公场所
    同时因为它是一个沉浸式的这种体验
    其实你完全就可以忽视掉
    周围的环境对你的影响啊
    我个人觉得这个效果非常的好
    但确实是像说的
    我们最大的问题是
    你在里面很难找到一个killer APP
    就比如说在我的场景里边
    就是屏蔽屏幕
    这个是非常重要
    但对于大部分人呢来说
    可能它不是一个非常常用的场景
    其实我也是每天使用Vision Pro的
    但是我主要的使用就是使用它的正面
    我觉得它的正念是非常好用的
    让我冥想或者是放空会非常的舒服
    比其他任何设备都要舒服
    其他的我用的就不是特别的频繁
    哦你提到的这个场景很种草
    感觉要试一下
    对我也要试一下
    其实刚刚大家说到
    我们对Ray-Ban Mata的这个产品体验的时候
    其实你们都有讲到啊
    就是你们用这个AI功能
    或者说AI功能对你们的吸引力
    它并不是主打
    对就像我刚才说的
    其实大部分人购买它的原因并不是AI
    甚至因为它的第一视角
    拍摄的质量比之前更好
    购买它的人
    我之前看到有一个报告说
    这个是它的最主要的买点啊
    占到了42%
    就是用户购买它的原因
    第一视角的拍摄占到了42%
    它的AI呢
    其实在过去的六七个月
    比我想象的进展要慢一些
    另外一个
    我觉得它这个AI功能能够火的
    另一个原
    因我觉得是之前的AI Pin和 Rabbit实在是做得太烂了
    就是大家对于一个AI硬件的这个预期
    已经非常非常低了
    突然发现有一个啊
    居然可以查天气
    都可以查准的这样一个AI
    他觉得是这个AI太完美了
    所以我是觉得
    大家因为之前的预期太低了
    没有想到这个
    基本上做成了一个
    大家能够理解的这么一个AI
    所以
    也导致了这个一下会火起来的原因
    其实我要说一下就是查天器啊
    其实它并不属于大模型具有的能力
    因为我们在我们的AI Hub上面
    我们连了大概有18个大模型
    有些大模型它可以支持查天气
    以及当天的一些新闻和信息
    有一些大模型呢
    它主要是情感陪伴和音色做的比较好
    但是它并不支持查天气
    查询天气它虽然很实用
    包括我用语音控制一些设置的功能
    拍照的功能
    它们都属于叫传统AI
    或者传统语音的功能
    大模型的威力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当然他也反映了另外一个问题
    用户根本不知道自己要用AI来干什么
    或者用大模型来干什么
    对一些大众来说
    他的自由度过大了
    然后要让你用对话框
    或者是让你用语音来问
    一张嘴都不知道要说什么
    这个是一个非常非常普遍的现象
    就最早的时候
    像Google Search这种
    查天气占到可能要30%的query
    就是大部分人拿到第一反应就是我天
    能不能查个天气
    当用户觉得我最基本的功
    能都没有办法满足的时候
    你作为一个简单AI
    都没有办法
    给我提供一个准确的信息的时候
    他会对你这个东西的预期
    会快速的下降
    所以我确实同意
    这个大语言模型不是做这个最好
    但是终端用户
    他并不会关心你到底是大语言模型的AI
    还是个普通的AI
    我只知道
    我现在需要做一件简单的事情
    你能帮我做了
    那因为现在有很多创业公司
    他们都在做智能眼镜吗
    就是你怎么看
    现在大家这个智能眼镜的创业潮
    你觉得大家在这中间
    竞争的几个最重要的点是什么
    我先说一下中国市场
    你之前说有20多家在做Ray-Ban Meta
    类似的产品
    你说的过于保守
    目前我们已经知道的
    应该是超过50家了
    甚至因为最近有大量的朋友
    在我们发布会之后过来跟我们沟通
    甚至也有人说达到了80多家
    为什么
    是因为他们每天会收到各种各样的BP
    包括供应链上游的解决方案商
    他们会收到各种各样的问询
    他们要做各种各样的报价
    他非常非常的热闹
    但是对我来说
    我觉得他只是一种卷的缩影
    大部分的创业公司
    他可能还是没有想清楚的
    但是他先干了
    为什么他干了呢
    因为干这个方向他能融到钱
    但是相对来讲
    其实我觉得不会有那么热闹
    也不会有那么的持续
    他可能会是一场快速的战斗
    因为类似于Ray-Ban Meta这样的产品
    它全方位的
    其实对一个团队
    特别是一个资源没有那么多的
    中小团队
    我觉得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一件事情
    他们可以把这个产品去做出来
    但是不管是从他们认知上
    还是从他们的更高维的
    一些资源的获取上
    比如说我们说决定一个墨镜的
    有一个核心要素是品牌
    他们自己的品牌肯定是不够的
    就全方位的
    它比之前其他的产品的挑战
    会更大一些
    比如说比泳池清洁机器人
    比摄像头比行车记录仪
    这是之前都发生过的
    中国公司在美国卷过的一些品类啊
    比他们的整个门槛会高非常多
    他不是你做了一个这样的产品
    然后号称去接了open AI
    你就能解决的问题
    嗯就是核心点
    其实还是大家对产品的理解
    跟产品的定义
    包括你最后把这款产品
    做成一个什么质感的东西
    这样的一个点
    对这不是一个性价比的产品
    它不是说我比Ray-Ban Meta卖的便宜一半
    然后我就能获得一个更大的销量
    这不是这类产品
    它要做好呢
    它这个上限其实是很难做出长板来的
    更不用说他们需要除了硬件之外
    他们在软件上要做非常多的事情
    它需要有全站的一个软件团队
    因为没有人能跟它把所有的事情做好
    比如说它需要有眼镜固件的工程师
    它需要有手机的APP工程师
    手机系统工程师服务器工程师
    AI训练的工程师
    这一切它是非常非常高的一个成本
    他们也未必能够组建出这样的团队
    组建出来之后
    也未必会有比较好的AI的应用出现
    到最后就
    变成了他只能说连接大模型
    依赖于大模型的迭代
    大部分的目前我们看到的创业公司吧
    他可能未来都会面临这样的一个情况
    所以你们要做对什么事情
    才能长期留在这个赛道
    我们需要走得再快一些
    我们需要AI想得更清楚一些
    不要抱侥幸去找解决方案商去完成
    硬件和软件都要自己做
    同时我们离传统眼镜越近
    我们未来就越安全
    因为传统眼镜的很多
    在过去100年被证明的
    传统眼镜的特点
    其实大厂他很难去做
    你是说
    就比如说镜片为什么能做到那么薄
    然后它的戴的舒适度很好
    就是类似于这些特点
    包括它的渠道
    我举个例子吧
    比如说传统眼镜
    它已经证明了这类产品
    它需要极大的多样性
    就是它的SKU需要很多
    但是呢对一个消费电子厂来说
    它需要减少自己的SKU
    单个SKU它需要有足够大的量
    就是把所有人全部标准化
    它才能够有更高的效率
    这是它们刻在骨子里的一些事情
    以前小米手环
    我做到8种腕带的颜色
    就已经非常极限了
    现在你一个眼镜你说好
    我要戴开腕
    同时我是一个连线的方案
    我要做超过10种框
    这件事情
    在任何的大厂应该都是不被接受的
    就是以我对大家的了解啊
    因为你整体的库存管理
    你体量太大了
    你整体的产线的管理
    你的后台会变得极其的复杂
    它会带来很多的效率问题
    会带来很多的比如说有些缺货
    有些又库存过大就
    是很多的风控方面的问题
    因为我们也推出了我们自有品牌
    定制的镜片嘛
    如果大厂
    他要把镜片的服务也去做的话
    那这就会变成一件
    更加更加复杂的事情
    因为每一个人的眼睛的状况
    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他没有办法完全兼容
    用标准化的方法去解决
    所以这是传统眼镜的东西
    但是比如说做定制化的镜片
    这个成本会很高吗
    这个成本还好
    因为传统眼镜行业
    它镜片的毛利是很高的
    镜片的定制
    其实对Ray-Ban Meta来说是蛮容易的
    只是如果以我的个人观点
    我是觉得戴镜片使用的Ray-Ban Meta
    它其实没有办法那么的持久
    如果是持久的话
    就是要么他还有另外一副眼镜
    他随身带着
    然后在一些场景下可以替换
    要么就是他在里头某一些功能
    他在他的使用场景里头
    没有办法被替代
    只有这两种可能性
    但是对大众而言的话
    其实我是表示怀疑的
    就是配近视镜来使用的话
    配近视镜来使用
    如果它没电了
    那它可以就作为一款普通的眼镜使用
    它只要不用它来听音频设备
    或者用它来拍照就可以了
    对那我觉得要看他在有电的时候
    能给他带来多高的价值
    如果有电的时候带来的价值不够
    他没电了之后
    要把一个40多克的一个产品戴在头上
    对很多人
    特别是亚洲人来说是很有压力的
    嫌重

    要接受的重量基本上是在20-40克以内
    哦对
    你其实说到了一个
    我刚刚一直特别想问的关键问题
    就是说在
    智能眼镜它加入了芯片
    跟这种可以当耳机来使用
    包括可以当摄像头来使用
    所有的这些考虑在内
    它会给产品增加多少的重量
    要看你的技术水平
    要看你的堆叠的水平
    也要看你的一些核心器件
    你能否做到突破
    加camera和只有音频
    它是完全的两件事情
    只有音频
    你可以理解为
    它就是一个TWS耳机的一个方案
    它只是它的麦克风和它的speaker吧
    需要一个更大
    然后需要有音枪
    所以它的重量会稍微重一些
    但是它还是能够足够做到轻的
    左右加起来的话
    极限情况下不算
    电池大概也就是几克的重量
    电池呢
    就取决于你需要这个产品续航多久
    续航的越久你需要的电池就越大
    电池它也有大几克的重量吧
    如果要做到相对满意的一个续航
    加起来这大概就是十几克
    但是对带camera的一个产品来说呢
    因为它100%是连线的方案
    它不能用TWS分体的方案
    它带来的好处就是只需要一块电池
    但是它的坏处就是
    它需要更大的电路板
    它需要更大的芯片
    camera以及
    如果它要做一些其他的一些设置的话
    比如说它拍摄它需要更好的一个收音
    所以它需要更多的麦克风
    把这些全部加起来
    极限的话应该在20克以上了
    嗯你们现在的产品有多重
    我们现在最轻的眼镜
    如果不含镜片的话是30.7克
    是我们钛金属的版本
    你们未来有会在减重方面
    会有进一步的产品吗
    就你怎么考虑续航跟重量
    我们在电池上投了巨大的精力
    甚至已经接近了
    在电池基础材料和封装技术上的
    目前的极限吗
    它未来会体现在我们的产品上
    就是我们希望电池保持相同的容量
    但是更轻更小
    这也是我们未来最大的一个瓶颈之一
    就是要逐渐的接近传统眼镜
    最大的瓶颈之一
    我们投了很多的资源

    如果现在
    我们把这个产品
    放在一个终极视角来看啊
    你们觉得未来智能眼镜
    它有没有可能是一个取代手机的机会
    或者是一个类似于第二手机的
    这样的一个产品
    我其实仔细研究过
    当时Steve Jobs第一次发布iPhone的时候
    他在那个弹幕上面展示了几个功能
    他当时展示了我记得是三个功能
    第一个是浏览网页的功能
    第二个功能是听音乐的功能
    第三个功能是打电话的功能
    也就是说如果说你要取代手机的话
    你最少需要有一个屏幕对吧
    你就是让Google Glass
    你要有个屏幕可以看一点东西
    第二个就是他能听音乐
    就是有一些这娱乐的能力
    第三个的话就是说你至少要能支持我
    带着你就可以打电话
    可以跟别人沟通的能力
    就这三个能力是必须要做的
    所以站在我的角度来说
    任何的智能设备的话
    他想取代我的手机
    他这个三个功能是必须要有的
    红军你这个问题
    其实我们忽然从比较具体的地方
    进入了到了一个非常宏大的
    非常宏大的一个话题啊
    我出来创业之前
    其实我当时的title
    是小米手机部的部门总经理
    然后我们公司长期的愿景
    有生之年系列
    就是
    我们希望在我们下半辈子的时间里头
    看到这种可能性
    并且
    我们是推进了这个进程的公司之一
    所以你说未来他有没有可能
    我是觉得他是必然会发生的
    但是
    他跟当下的这个技术是没有关系的

  • E165_智能眼镜爆发前夜_与Ray-Ban Meta产品经理聊聊如何打造一款热门AI眼镜(2)

    的这些部件的设计
    再去讲刚刚你说的一点很重要
    比如说我们这个
    怎么样能把它做的更轻更小
    对吧这是大家想的舒适度的一个
    但其实
    眼睛有很多其他人体工学的维度
    比如说这个鼻托
    亚洲人我们可能低鼻梁多一点
    所以我们第一代去做的时候
    是没有做低鼻梁的设计
    很多用户戴上去之后发现哎
    这个眼他会往下滑
    对他会往下滑
    所以第二代又做了一个
    鼻梁稍微高一点的设计
    这样一个款式
    比如说这个同一款
    它是有不同的两种吗
    一种是高鼻梁
    一种是低鼻梁
    我在选择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对你这个问题特别好
    其实它有这个SKU
    有好多个维度
    比如说嗯
    最重要的有两个
    一个是眼镜的这个宽度
    就它有一个普通的宽度
    然后还有一个更宽一点的选择
    所以可能脸横向更大一点的朋友
    比如说选那个大号的就更合适
    你刚刚提的另外一个维度
    就是鼻梁的高低
    这又是一个
    但实际上
    即便你只做了这两个维度的不同选择
    其实要去适配所有的人的脸型
    还是很难的
    因为比如说低鼻梁的人
    不一定是脸更大
    高鼻梁的人不一定
    脸更小所以你怎么去提供这些
    而且以及不同眼镜腿的长度
    眼镜腿的松紧程度
    也会影响你佩戴这个眼镜的舒适度
    的体感所以
    我们一开始不可能做到
    能满足99%所有长尾用户的需求
    那么要选择的就是我选哪些设计
    以及在哪些重要的人体工学上
    尽量去多的适配更多的用户
    这个我觉得是这产品最难的一点
    我看今天你有戴墨镜
    然后还有带这个纯透明的
    可以作为眼镜来使用的眼镜
    你自己平时会把它当成眼镜来用吗
    我个人两个都有使用
    坦率的说
    我们为什么说这个产品
    即便现在很受欢迎
    也没有完成
    比如说我自己的近视镜吧
    你可以看到这款智能眼镜
    虽然已经很轻便了
    但比如说你本身49克的重量
    你再加上你配的镜片的厚度
    那它就会更重一些
    那它这些松紧程度
    比如说我的鼻梁
    不是说最高的这种
    那我戴起来的时候
    哎它可能会影响一些
    是不是一直都在我合适佩戴的高度
    或者时间很长上
    可能没有办法完全跟我这种
    比如说现在能去调整鼻托的眼睛
    日常的近视镜
    比如说你可能二三十克
    甚至更轻的来比较
    个人来讲的话
    这个我觉得目前还没有到可以长时间
    每天所有时间都戴
    绝大多数时间是可以
    但是说真正彻底替换到近视镜
    我觉这个产品还有一点要做
    但是对这个墨镜我就戴的会更多一些
    就像我们说的
    比如说我去演唱会
    或者是我在旅行的时候
    所以你最
    长戴过多久啊
    我最长连续戴几天都没有问题的
    对我自己
    其实婚礼的时候有戴这个墨镜入场
    所以有记录一个第一视角的
    所有现场人的欢呼的这个视频
    然后来的宾客一开始都没有看出来
    然后大家回头去看的时候就觉得哇
    好棒
    因为他一开始以为
    你只是戴了一个很酷的眼镜
    然后后来发现哦
    其实记录了一些特别有意思的瞬间
    这是记造型
    然后又给你记录了
    对对对
    这个我觉得是智能眼镜很重要的一点
    其实大家不想说
    戴上去感觉就像一个techy
    或者是怪人
    对吧他希望说我很时尚
    或者说希望说
    能融入到我平常生活中的穿搭
    你觉得好看
    在一款眼镜它能成的这个概率中
    占比有多大
    就消费者在对它的选择上
    我觉得非常重要
    从消费电子来看
    因为现在我们说的
    市场上有很多智能眼镜
    对吧甚至有很多AR眼镜
    然后带显示的
    我觉得这点肯定是最被忽视的
    它设计选择材料以及佩戴的舒适度
    大家要非常非常喜欢
    嗯对
    因为刚刚其实我们有聊过
    它的拍照功能
    就是你有提到
    比如说第一次是500万像素
    第二次是1,200万像素
    我相信
    如果你要让眼镜跟手机完全去卷
    这个拍照的话
    它可能是能卷的出来的
    但是它的缺点就是它会变得很重
    就是我很想知道
    你们在设计这款产品的时候
    尤其是在设计这款产品的硬件的时候
    你怎么样去平衡它的功能性跟重量
    我觉得你提的这个问题特别好
    就是所有的消费电子产品
    实际上都是一个复杂系统
    然后它有很多要权衡的地方
    这个里面有功能有重量
    然后有大小发热对吧
    以及续航
    所以怎么样能找到这个甜点
    是做一个产品线最难的地方
    刚刚你说的第一点
    说我们没有办法去跟手机去卷
    我觉得有一点可能
    你不用直接去跟它卷
    因为我刚刚提到它最大的价值
    实际上是
    让我在有记录这个瞬间的时候
    可以马上就去记录下来它
    而且不让我从美好的时刻中脱离出去
    所以这一点
    我觉得它就是实际上在去代替手机
    在一些更快
    实际上更想记录的瞬间的价值
    要比起说我们去看下后置摄像头
    怎么能拍到一个最出片的情况
    它并不是在那边去来比较
    然后我回答你刚刚那个问题
    就是重量的点
    我们其实一直在考虑很重要的一个点
    就是50克
    因为Ray-Ban之前的那个传统的Wayfarer
    这个眼镜就不是智能的眼镜
    它是45克
    所以我们最后就想说
    把它压到50克以下
    就是能让大家能比较舒适的
    长时间佩戴
    尤其是作为太阳镜的这么样一个形式
    所以我们团队做了很多工作
    就像说的怎么样去说
    把这个续航时间加上来
    然后又加这些新的功能
    同时你的又想做的更小
    最后我们达到了实际上是49克
    所以只比普通的Wayfarer重了不到5克
    但是有上面所有的这些智能的功能
    你觉得在
    它的重量增加了4克的情况下
    在功能上
    你们做过哪些妥协
    其实我们在第一代
    我觉得最大的几个上都没有妥协
    就有点像说是既要又要
    因为我刚刚说了很大的几个
    你的续航时间
    续航时间是多久
    目前是5个小时
    然后
    当然5个小时是指不拍视频的情况下
    对哎这个说的点很好
    我们提续航时间时候
    其实根据你不同的使用场景
    是不一样的
    这五个小时是我们一个比较
    相当于mix profile
    就大家有按照
    我们发现用户会拍多少视频
    以及听多少音乐
    我们取了一个相当于比较中间的值
    当然大家用户最大一个反馈
    就是希望续航时间更长
    所以这个我觉得就是最难的一个点
    就是你怎么样续航更长
    因为那你的
    要么就是你更多优化的软件
    要么你的电池就更大
    但与此同时
    我们还希望它做的更轻更小
    所以这是我们每一次在去续航的时候
    都要考虑
    但我们刚刚说的那个
    是在音频还有视频都有提升的情况下
    包括续航时间都保持的情况下
    眼镜实际上在第二代做的更轻更小
    嗯如果让你综合来看啊
    你怎么样去把握
    Mata这款眼镜的最核心的功能点
    你觉得是哪几个功能点
    我觉得它最核心的几个点肯定是拍照
    视频音乐
    包括音频我们讲的打电话这个
    还有很重要的
    就是它这个眼镜本身的设计
    当然最大的一个是AI
    就是未来的方向是AI这边
    对我们待会可以来重点聊一下AI
    然后在聊AI之前
    我很好奇
    你们为什么会选Ray-Ban
    作为你们的合作伙伴
    你要不要介绍一下
    他的母公司
    陆逊梯卡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包括这个品牌
    就是我相信很多听众
    在听到我们聊这个智能眼镜
    或者说聊到这个品牌的时候
    大家一定是听说过的
    中文是雷朋
    它的包括飞行员的墨镜
    也是非常非常出圈的
    但是
    我觉得大家可能并不太了解这个品牌
    它在整个的墨镜市场
    甚至我们说是眼镜市场
    在这个中间它的定位是怎么样的
    它在行业里面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实际上他的母公司是
    依视路和陆逊梯卡
    这两公司合并在一起
    现在是眼镜行业里面
    最大的一个领头羊
    最大的公司之一
    依视路本来是做镜片的这么一个公司
    陆逊梯卡是做眼镜传统的一个镜架
    以及各种不同的子品牌
    像我们说的雷朋
    然后它底下还有Oakley
    甚至是很多大家买的这些时尚品牌
    比如说你的Chanel Prada
    很多他们的墨镜背后的设计和代工
    实际上是陆逊梯卡做的
    所以这公司实际上是这个里面
    毫无质疑
    最大的一个领头羊
    而且就像我们说的
    从各种品牌不同的眼镜设计以及镜片
    实际上是很大的
    其中的一个组件这边非常重要
    就是把我们说的近视镜片
    transition不同的上面的图层
    比如说反蓝光的呀
    或者是渐变的镜片
    这些的技术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还有我们
    刚刚讲的线下渠道
    那除了你这些品牌的渠道
    比如在美国购买眼镜
    你是需要有些有保险的
    走这些保险
    或者走这些验光的渠道
    这公司实际上在这边的渠道
    也是有非常多的布局
    所以是一个非常大的
    相当于从端到端整合的
    这么样的一个公司
    对眼镜市场
    我指的不是墨镜市场啊
    就是眼镜市场有更加知名的品牌吗
    因为其实
    我们在聊今天这样一个话题的时候呢
    我昨天还仔细的想了一下
    我平时戴的都是些啥眼镜
    同时我也想了一下
    在中国的这个消费场景
    就比如说
    大家可能会对什么宝岛眼镜啊
    然后还有高端的叫溥仪有一些印象
    但是总体上来说
    你让我直接说出一个眼镜品牌
    我可能并不太容易说出来
    对你提的这点其实很有意思
    眼镜市场
    实际上是一个特别长尾的市场
    它具有一些非常大的品牌
    比如说像雷朋或者是这些时尚品牌
    他们无论做的是墨镜
    还是做的是近视镜
    与此同时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
    有非常多的传统的渠道
    包括这种专卖眼镜的眼镜渠道
    甚至一些很小的品牌
    然后他可能就只做很小的批次
    然后他在有一个验光师这边也就卖了
    所以它实际上就是
    既有这种非常大的品牌
    但它占的市场份额
    不足以说
    吃掉剩下所有的
    这些长尾的用户和需求
    所以
    这个也是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一点
    就是我们又说回来
    那你现在去做的这个产品
    你可以有最经典的一些
    设计
    但你是否能满足到大家这么长尾的
    对设计的
    对渠道的一些需求
    这个还是眼镜市场比较难的一个地方
    但的确它是有最大的几个品牌
    然后它们也是非常的在前面
    很大但又有很多长尾的小公司
    来满足大家不同对眼镜的选择
    还有购买的渠道

    是不是因为眼镜他太依赖于渠道了
    所以他的品牌效益没有那么明显
    对我觉得一个是渠道非常重要
    就其实比如说在美国这边
    有很多人配镜
    可能去一些很小的
    这些mom and pop’s这些店
    对或者他去看
    甚至就是家门口对吧
    对对
    就是哪方便去哪
    对我觉得有这些
    然后还有一些就像我们说的
    你的竞价永远是有
    就算陆逊梯卡已经有很多的选择
    但是大家总会有一些更小众
    其他的一些选择
    所以这个我觉得是一个眼睛
    是个非常个性化的产品
    又很长尾
    又渠道很重要
    你觉得做好一款眼镜
    它的核心点是什么
    我个人其实做了这产品之后
    学到了很多也比较惊讶的一个地方
    因为我一开始肯定会觉得说哎
    它是一个智能眼镜
    那么大家肯定是对科技感兴趣
    对这些拍照以及音乐功能感兴趣的人
    他们可能会从传统的消费电子的渠道
    来去看一看
    但我们发售之后
    以及你仔细想想自己购买眼镜的体验
    实际上大家很多人会去到雷鹏的渠道
    大家会想到说哎
    我怎么样去配镜验光啊
    这个能不能走我的保险呀
    我在哪边的线下店能去体验到不
    对那你如果去一个Best buy的线下店
    他对眼镜产品的试用体验
    以及店里的员工能给你的支持
    肯定是跟雷朋
    以及传统眼镜的这些渠道
    是很不一样的
    就这个实际是
    我觉得
    以后眼镜发展的越来越智能的情况下
    不同的品牌
    不同的公司
    怎么样去想好这个全链路的
    给客户的体验和服务
    这点是非常重要啊
    挺有意思的
    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有显示屏的眼睛
    这个Meta一直在投资
    AR眼镜的这个方向
    我觉得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然后我觉得这个space在接下来几年
    会有很快的发展
    具体时间不是很方便说
    但是我们可以接下来有connect
    大家也可以关注一下
    我觉得其实就是这三五年的时间
    整个智能眼镜这个品类
    都会有非常快的发展

    其实我是看到扎克伯格在采访中
    他也是提到说未来这个眼镜
    他会有一个全息的显示屏
    大家可以在这个显示屏上打牌呀
    我感觉其实就有一点点像手机了
    因为你的眼镜其实很多功能都能做嘛
    但一旦你有屏幕了
    它就可以是另一个品类了
    所以你自己会认为
    眼镜有可能是下一个替代手机的产品嘛
    我觉得短时间内直接代替手机
    还是很难的
    我觉得这个实际上也是
    Ray-Ban Meta最成功的一点
    就是你现在是一个很诚实的说
    我并不是要代替手机
    而是我怎么样能在当下
    用户每天出来都带手机的情况下
    我给给他去提供一个很大的价值然后
    再往上去做功能的时候想好这个平衡
    而不是讲一个说
    今天我们的眼睛
    就可以彻底代替手机的一个故事
    那我觉得长期来讲
    实际上是有非常大潜力的
    而且就在接下来这几年
    会有很快的发展
    嗯我再把问题稍微拉回到一下AI啊
    你在日常佩戴的时候
    有用到哪些AI功能
    我其实之前去LA那个Getty museum
    当然这个museum做这个展览时
    会有一些已经给你讲的这些
    但比如说
    我自己想去问一些问题的时候
    比如他有一个当时一个雕塑家
    然后他这边写了一个
    超级长的一个介绍
    我就让Mata AI帮我简化了一下
    因为我其实不需要那么多信息
    植物的这些识别我也用的很多
    翻译其实也是很大的一个
    比如说我之前在国际旅行的时候
    当然你可以用这种Google translate
    你去打开
    但我们现在已经落地了这个功能
    你就直接说hey Meta look and translate
    比如说
    我那边有一个西班牙语的菜单的时候
    他就直接会给我翻译成英文
    然后读到我的耳朵里面
    啊他是可以直接看着那张图片读的
    包括你去问那个雕塑的时候
    他是你需要拍照吗
    拍照问他
    然后再交互
    还是说不用拍照
    他就直接可以交互了
    你会说比如说hey Meta look and translate this
    然后你去说出这个look的时候
    look at我们现在有这个trigger word
    他就会拍一张照
    再加上你的问题
    然后有一个多模态给你
    的反馈拍照这一步是肯定需要的
    不然你的这个视觉输入是没有的
    但我们想做的是
    以后怎么样能去更自然
    比如说我就可以直接问他Hey meta
    what is this plant
    所以这个里面你就要平衡说
    怎么样能在用户的intent是
    的确是要拍照的时候
    的确需要多模态输入的时候才去做
    所以这个也是我们去研究的一个方向
    你觉得大家在用这款产品
    跟AI做交互的时候
    他现在的交互
    到你们理想水平的一个什么样的水准
    他现在可以多轮对话吗
    现在是可以的
    比如说你问完一个问题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