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最后的共同语言,台湾南海政策大转变的根本原因 _ 5任总统对南海主权的不同态度 _ 南海争端 _ 台湾独立 _ 南海(3)

台湾每年的军费开支
已经接近200亿美元
军力并不弱
按中华民国宪法
十一段线之内的海域依然还是固有领土
目前周边国家对南海岛礁和经济资源
已经抢作一团
但台湾却始终保持着沉默
南海争端里
争议最大的是南沙群岛
其中台湾驻守的太平岛
是周边几百个岛礁里
唯一一个自然生成的岛屿
但是这么多年以来
任凭越南、大陆、马来西亚
在周围填沙造岛
建完机场建军港
台湾对太平岛的军事设施
建设却非常落后
落后到甚至让越南都找上门来欺负
当时越南军舰冲到太平岛的领海之内
仗着比台湾炮艇吨位大,火力强
竟然冲天鸣枪挑衅,守岛的海巡署警察
甚至有人被吓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其实以前台湾也有过跟邻国翻脸
强势维护南海主权的光辉事迹
但是现在
却退化成了南海边上的透明人
今天呢咱们就聊聊台湾的南海政策
看看为什么
在距离本岛1,600公里之外的小岛上
驻守,但是又不加强防卫力量
是什么原因
把守备部队从海军陆战队
换成了海巡署的警察
南海政策巨变的背后
跟台湾独立有什么关系
欢迎来到郭里有范
我是郭里
1949年 蒋介石从大陆退守到台湾
虽然内战失败
但他一直有很强烈的大中国领土意识
在80年代末
解放军海军的战斗力辐射到南沙之前
是民国政府一直在保护南海岛礁
没有国军
整片南沙群岛
可能早就被周边国家完全吞并了
然而内战失败
毕竟让蒋介石在国际上的地位大打折扣
连盟友都不再给他尊重
最大的打击来自一直仰仗的美国
1951年的旧金山合约
是一份在美国主导下
同盟国跟日本签订的和平条约
蒋介石作为二战期间
盟军中国战区的总司令
民国作为联合国五常之一
再加上中国是最大的受害国
这种情况之下
民国政府竟然都没有被邀请参会
国际社会不给你说话的机会
自然也就没人维护你的利益
所以旧金山合约
没有尊重民国政府
1946年已经从日本手里
收回南沙和西沙主权的事实
也无视1947年划定的十一段线
他只是确认
日本放弃在南海所有岛礁的权利
但是又不说明这些岛礁的主权归谁
对民国政府主张的南海主权
造成了既不承认也不否认的局面
美国之所以这么做
你说他是在冷战初期的特殊安排也好
是为继续在东南亚保持话语权也好
不管什么动机
总之这么个模糊政策
就在南海楔了个钉子
给周边国家
留下了蚕食南海岛礁的法律依据
更讽刺的是
当时民国在亚洲的反共盟友菲律宾
一看美国老大已经不把蒋介石当回事
就开始动心思打南沙群岛的主意
上期节目
咱们讲到过1956年的克洛玛闹剧
在外长加西亚的操盘下
菲律宾官方和民间一块唱了这出双簧
蒋介石得到消息勃然大怒
说我干不过共产党也惹不起美国
你菲律宾算怎么回事
立马呢就组建了南沙守备区
派部队重返南沙驻守
菲律宾一下就怂了
就没敢再有行动
但是没想到
好日子没过多久
到70年代初
当时大陆正在合纵连横
第三世界国家
要把中华民国赶出联合国
对蒋介石来说
更天崩地裂的是1971年4月
中美开始乒乓外交
两国关系破冰
大陆和美国一和好
那台湾怎么办
美国会不会抛弃民国政府
这个时候的蒋介石
面临的是二战之后最危险的局面
在这个节骨眼上
台湾的反共盟友菲律宾再次出手
1971年7月
为了躲避台风
民国政府把在南沙中业岛驻守的军队
调回太平岛
想着是台风过后再回来换防
没成想菲律宾趁这个机会
突然派兵占领中业岛
据后来解密的资料
太平岛上的国军曾经请战
说要把中业岛再夺回来
但这个时点
是中美乒乓外交之后的三个月
而又过了三个月
1971年的10月
中华民国就被逐出了联合国
所以在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压力下
蒋介石怕激怒
本来就已经不多的几个友邦
就没敢采取行动
菲律宾对南沙的侵占成了既成事实
后来周边国家也有样学样
开始蚕食南沙
其实对丢掉中野岛
这件事呢
也不能过分苛责蒋介石
在中华民国这个主体
都面临存亡去留压力的时候
孤悬在1,600公里之外的岛礁
确实已经顾不上
这个时候
国共双方虽然在国际舞台上你来我往
互相往死里掐
但是在领土问题上一致对外的时候呢
也有过默契
1974年大陆跟南越在西沙海战的时候
民国政府是坚决地站在了民族大义的立场上
一直有一种说法
说当时毛泽东调东海舰队南下
蒋介石命令国军让开台湾海峡主航道
给东海舰队放行
虽然放行这件事的真实性有争议
但有一点就是在舆论上
民国政府确实是支持大陆的
当时民国中央社报导西沙海战
破天荒地用“毛共”代替“匪共”
这一点呢
很有意思
蒋介石没有再把共产党的军队
矮化为叛军
等于是
认可了解放军维护领土主权的正当性
况且这场海战的对手也非常特殊
南越本身跟菲律宾一样
也是台湾的反共盟友
蒋介石在南越还常年有军事顾问
但即便如此
在中央社的报导里
民国政府还是提醒南越
说大陆占据西沙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南越政府不要再激化矛盾
可以说蒋介石在南海主权的立场上
站的是非常稳
这个阶段
民国政府
除了在军事政治方面的这些努力以外
在蒋经国主导的内政方面
也有很多作为
从1963年就开始在太平岛开采磷矿
巩固开发利用太平岛的事实
每年呢还组织南沙暑期训练营
在民间强化对南海的主权意识
这些活动一直持续到1988年
可惜的是
随着蒋经国在这一年去世
李登辉上台
民国政府对南海主权的维护
开始大幅倒退
李登辉是以副总统的身份
在蒋经国去世之后
继任的中华民国总统
在他执政的前期
为了稳固政权
还是要延续两蒋时代的政策
1993年
行政院专门制定了南海政策纲领
内政部长吴伯雄主导的南海小组
甚至还喊出来过
“一致对外,中国人优先”这样的口号
看起来一切都运转正常
但随着李登辉的权利逐渐稳固
尤其是
在他以民选总统的身份连任之后
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这种转变
也不能说仅仅是他个人的政治倾向
更重要的
其实是在国际大势的裹挟之下
必须要做出的选择
冷战结束后
美国开始重塑国际新秩序
李登辉敏锐地嗅到了这股政治东风
在他看来
冷战期间
因为东西方的对立
台湾自然有他的战略价值
但是现在苏联解体
中美之间的合作远大于竞争
那么台湾何去何从
会不会在某个时点被抛弃
所以台湾如果想在新的国际秩序中
谋夺一席之地
就必须得形成独立国家的既成事实
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得摆脱两蒋时代
“中华民国代表中国”的思维枷锁
转而强调两岸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
互不隶属
这就是后来大陆所说的台独路线
为了服务于这个政治框架
李登辉后期对南海的态度
有了180度的大转弯
最具代表性的
就是
在制定中华民国领海及临接区法的时候
刻意删去了十一段线内
为历史性水域这段描述
这个改变
看起来只是法律文字的小调整
但意义非常重大
因为大陆坚持的九段线
就是继承自民国1947年划定的十一段线
李登辉否定历史性水域的概念
等于也是在否定
两岸共享同一历史的这个基础
最能体现李登辉对南海态度转变的
是1995年的保七事件
当时周边国家对南沙群岛虎视眈眈
民国政府本想派军舰去转一圈
宣誓主权
没想到军舰刚开到东沙群岛
越南和菲律宾就发出了军事威胁
李登辉当即就退缩了
说了句护渔也不要那么远嘛
就让军队打道回府了
为什么李登辉这个时候这么软
除了冷战结束
国际格局巨变之外
他这个时候呢
正在想办法给台湾拓宽外交渠道
因为自从被逐出联合国
和各种国际组织以来
台湾的邦交国越来越少
在国际上的发言权也日渐式微
李登辉认准了一条路
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
或许能成为提升政治地位的捷径
如果回到当时的历史情境
这个策略呢
也说得过去
从80年代一直到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
正是东南亚经济腾飞的黄金时代
为了讨好这些潜在的友邦
李登辉甚至把太平岛上的守岛部队
从原来的海军陆战队
换成了海巡署的警察
以示和平友好
后来事情的发展大家就知道了
超出了李登辉的预期
一方面是大陆经济的快速崛起
对东南亚的经济影响力
很快就超过了台湾
另一方面
周边国家都不是善茬
你展现出善意
他觉得你是软弱
长期退让的结果就是对手越来越嚣张
到了马英九时期
终于发生了咱们开篇提到的
那次跟越南军舰的对峙
当时越南的武装巡逻艇
居然冲到了
距离太平岛只有6千米的距离
已经是对台湾主权的挑衅
但是海巡署派船去驱离的时候
越南军舰不仅拒不撤离
还对天鸣枪示威
面对火力和吨位都占优的越南军舰
台湾海巡人员束手无策
后来有媒体报导
有些守岛的警察
甚至被吓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这种尴尬
就跟当年
蒋介石派兵驻守太平岛的时候
真是天壤之别
不管怎么说
李登辉时期的转向
对台湾的南海政策影响深远
他不仅是打破了
两岸在捍卫南海主权上
曾经有过的默契
更重要的是
在法律层面弱化了历史性权力
也为陈水扁和蔡英文时代奠定了基调
2000年陈水扁当选中华民国总统
民进党取代国民党
成为台湾政坛的主导力量
这个时期最明显的特征
就是台湾政治独立的诉求越来越强
而对南海主权的主张则是越来越弱
呈现出一种明显的负相关
这个阶段的大背景是
中国大陆在国际上
不断挤压台湾的活动空间
2022年发起的南海各方宣言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台湾一直是占据着南沙群岛
最大的自然岛 – 太平岛
但是居然连在谈判桌上露面的机会都没有
周边国家虽然跟大陆在南海有纠纷
但是谁也不愿意节外生枝
在纠纷之外再在一个中国这件事上呢
刺激大陆
所以都避免跟台湾聊南海的事
很多时候
民国政府对南海问题的表态
都成了自说自话
连回应都得不到
当然碍于中华民国宪法
两岸关系和岛内民意
这些因素的掣肘呢
陈水扁和马英九在任内
都不得不登上太平岛去宣誓主权
但就像股市有涨有跌
短期波动改变不了
长期趋势
在台湾的政治独立意识
日益高涨的背景之下
两岸在南海太过相似的主张
慢慢的就变成了一个
必须得跟大陆切割的政治禁区
这一点呢
到了蔡英文执政时期尤为突出
蔡英文时代的台湾
在南海问题上
面对的
是前几任总统都没有遇到的困难
除了日常跟大陆针锋相对
他还得正视一个现实
就是不管是军舰的数量和吨位
还是岛礁建设和海域控制能力
大陆的海军
在南海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个情况下
对台湾来说就太尴尬了
为什么呢
因为
台湾跟大陆在南海的主张基本一样
在这件事上
台湾说的越多
就是给大陆帮忙越多
完全是给对手做嫁衣
假设有朝一日
就算大陆真的完全控制了
九段线内的所有主张
南海呢也就没台湾什么事了
可能有人会说
能两岸共享
这个实现起来其实难度也不小
别说南海
就算在台湾海峡附近
在没有别的国家掺和的情况下
两岸渔民干仗抢渔场的事也没少发生
所以不管怎么看
在民进党追求
以台湾独立为最终目标的前提下
跟大陆一块主张历史性水域
已经完全是多余
当然了
中华民国宪法规定的固有疆域
包括南海
怎么都绕不开
这就难办了
修宪也不可能
因为你要修宪
就得有3/4立法委员同意
再全民公投
最后再批准
民进党立法委员席位最多的时候
也到不了这个3/4
所以第一步就过不去
这种困境之下
南海将来怎么走
对蔡英文
是个考验
蔡英文上台之前
民进党立法委员张旭成接受采访时
就说过可能会考虑
放弃目前对南海的主权主张
这种说法虽然很激进
但也表明民进党内部
确实对南海主权有不同意见
咱们知道
国际上的利益之争
从来都是赤裸裸的
没理还得搅三分
从没听说过有主动放弃主权的
有时候就算是不得已放弃
那也得换回点什么
对蔡英文来说
最理想的呢
就是既不违反宪法
又能跟大陆的主张保持距离
还能服务于
争取台湾主权独立的大方向
按这个思路
他走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就是主动对接美国的印太战略
把台海问题跟南海问题捆绑在一块
把大陆面对的两个大麻烦
组合成一个更大的麻烦
抛给习近平
而作为这个策略的前提条件
就是得让台湾跟菲律宾、越南
这些跟大陆有主权争议的国家呢
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要达到这个目的
就必须在前几任总统的基础上
更进一步的淡化历史性权利的主张
转而强调国际海洋法公约
消除跟周边国家的利益冲突
当然了
你也可以说这是台湾在与时俱进
尊重国际规则
但是咱们就看一点
就算是同样是号称尊重规则的
菲律宾和马来西亚
军机在争议海域上空对峙的事
也是时有发生
所以对任何国家
国际公约呢
其实都是为了争取利益服务
而不是削足适履
反过来主动放弃利益去适应公约
就像美国
到现在还没有正式加入国际海洋法公约
总统签字了
但是议会不批准
理由是说公约可能会妨碍美国利益
就这么直白
所以咱们看到这一点呢
也就知道国际公约是怎么回事了
回到蔡英文的这个政策调整
光是淡化主权呢
还不够
咱们说过,因为南海岛礁涉及主权问题
周边各国在大陆的压力下
都尽量避免跟台湾聊南海
台湾在南海发声的机会太少了
那对蔡英文来说
最好是能创造一些
跟周边国家交流的机会
他就把太平岛重新定位
在周边国家纷纷在南海填海造岛
扩建军事设施的时候
他反而推动
要把太平岛
包装成人道救援和补给中心
不再强调他的军事价值
这么一弄
难受的就是习近平了
中国在前两年从海军集中退役了22艘
只有10年新的056护卫舰
全都调拨给海警
现在大陆在南海
基本已经能做到逢舰必跟
只要是外国的敏感船只
一进九段线就被监控
蔡英文对太平岛的定位以退为进
光明正大的给了各国跟台湾
在南海开展合作的理由
甚至将来
美国日本在这
跟台湾的海巡署开展训练演习
也无可厚非
2021年 台湾本来就已经跟美国
签了海巡工作小组备忘录
给双方的准军事合作亮了绿灯
在这个协议之下
美国海岸警卫队的舰艇
已经横穿过台湾海峡
那么将来
如果美国海岸警卫队出现在太平岛
甚至一部分人员驻扎在太平岛
半监控半威胁中国在南海的军事活动
那习近平怎么办
你敢像对其他国家
那样让海警船用水炮
滋美国的海岸警卫队吗
如果咱们做个总结
从两蒋时代到蔡英文时代
台湾的南海政策经历了一个由强到弱
由积极到消极的转变过程
这种转变既是国际格局的剧烈变化
更是台湾政治生态演进的结果
伴随着独立政治意识的增强
两岸在南海问题上
曾经的默契已经消失
从李登辉后期开始
台湾就在法理层面
弱化了历史性水域的表述
而到了蔡英文时代
她进一步把台海问题和南海问题
绑在一起
让事情变得更复杂
现在是一个更重要的节点
更激进的赖清德
会不会沿着蔡英文的路走的更远
川普重返白宫之后
对台湾又会提出什么要求
台海和南海的故事肯定会越来越精彩
咱们有机会再讲
以上就本期内容
如果你对政治和经济相关话题感兴趣
欢迎订阅
郭里有范
感谢观看,下期见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