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会让你的通胀上升
因为你做制造业效率低
否则你也不会成为消费国
成为消费国意味着制造业效率低
你非得把这个东西搞起来
你的成本一定会上升
就意味着通胀又控制不住了
通胀控制不住
而国债的收益率跟通胀之间是有某种联动关系的
如果你通胀率很高的话
国债收益率很低
这国债是卖不掉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它要把制造业给吸收回去
一定得承受通胀的压力
而通胀压力直接推高了它的国债收益率
跟它目前的这个目标又是矛盾的、冲突的
就意味着这基本上就是一个左右互搏
在这里面我们还没有去谈
中国的制造业跟它之间的竞争关系
以及如果它通过高关税壁垒来阻止中国制造业进入
那么有可能在走私方面
走私作为另外一种服务业
那种非法服务业又给刺激起来
走私划算
那就更没有人去正经干活去了
这里面反正我看不出来
它的这个是怎么能够实际地落地的
刚才我们是在讲宏观的一个米兰的逻辑
这次川普做的一个很激烈的关税政策的翻烙饼
刺激了这一周整个金融市场的变化
那关税和金融市场、股市、债市之间
是一个什么关系呢
关税在我看来它更多的是
想追求一个对全球秩序的一个重构
这是他的一个工具
是一个手段
因为之前的全球化
是一个多边体系基础之上的全球化
这个多边体系对美国确实是不那么有利的
在给定时间足够长的情况下
时间尺度短的话
对它来说那肯定是很划算的
包括说所谓的美元被高估
因为它作为储备货币被高估
但相应的你就可以从全球收铸币税
这个肯定对它来说是划算的
但时间给定够长
它就会引发问题
我们看美国在上世纪后半段
它的经济很好
它的社会状况也很好
原因在于它的东海岸有资本
西海岸有这种从0到1的高技术创新
两边一结合
那就出现一大堆特别牛的这种技术创新
但这种技术创新是从0到1的创新
它的单点突破能力特别强会带来绝对的超额财富
但是它的财富扩散效应比较差
所以仅仅靠0到1的创新的话
它有可能恶化这个社会的贫富分化
所以他需要有一个从1到N的过程
让更多的人都能够参与到你的创新当中来
形成一个财富扩散效应
它不会让你的贫富分化引发问题
在过去东西海岸加一块儿完成0到1
中部地区去完成1到N
从而美国内部就形成一个健康的经济分工的生态
但是随着大规模的外包出现
进入到21世纪
中国的东南沿海制造业大规模崛起了
而且崛起到一定规模之后
就是那种网络式的涌现效应就出现了
这种涌现效应使得中国
即便我们的劳动力的价格高了
我们的土地的价格高了
但是你的综合成本的控制能力
仍然是别的地方比不了的
因为你的整体的效率又特别高
在这种情况下
就使得美国的东西海岸仍然可以0到1
很厉害
但是1到N不发生在中部地区了
而发生在了中国的东部沿海
于是美国东西海岸越创新 中国越被拉动
同时美国中部地区
也就是铁锈带就越被落下了
在这种情况下就导致
美国它内部出现了一种
东西海岸跟中部地区的经济撕裂
而经济撕裂一定会演化为社会撕裂
因为你的社会关联实际上是通过
各种各样的经济贸易过程而关联起来的
而你的社会撕裂到了一定程度
那就一定会演化为政治撕裂
我们看最近这几届的美国大选
前所未有的极化
这种政治撕裂
实际上底层是跟
我们刚刚说那个经济撕裂直接相关联的
而这种政治撕裂又会导致一个结果
在你社会没有撕裂的时候
往中间派来站
这种人能够获得更多选票
但是如果你社会很撕裂的情况下
你往中间来站
两边都不认你
谁都不认
你的选票反倒丢了
所以社会越撕裂
就会导致他的政治越往两边极化
而极化的政治最后转化出来的
它的对内对外政策
也都会是一种很激进很极化的政策
这肯定会让美国会很难受
它同时也会让世界难受
咱从美国的角度来说
这个问题必须得解
而要解怎么办
首先得看这个问题怎么来的
在一个多边框架的体系之下
对美国来说
只要给定时间够长
它一定会走到今天的这一步
所以索性我就把多边体系给推翻了
不要了
但这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那种去全球化
至少从美国现在的
我们姑且假设它有一个整体性的想法
我目前也是从这个角度来假定的
因为我不相信特朗普背后的那些人全都是蠢蛋
我们只能说特朗普他的各种表现他是不够体面
但是体面人干不了这事儿
那没办法就只好不体面人来了
而这个不体面人
他的一系列的动作背后是有一个想法的
这个想法就是
把基于多边体系的这种全球化对美国很不利
转换为一系列的双边
美国跟除了中国之外的
任何一个国家去谈的时候
他都肯定是甲方
然后他就谈出一大堆的双边
所有这些双边最后因为都是跟美国签的
形成一种新形态的全球化
过去的那种多边的全球化
就有点类似于一种网络状的结构
而今天的这种
虽然我认为他想做成的这个难度非常之大
假设它能做成
那么就是以美国为中心的一个轮辐式的全球化
我前阵跟朋友讨论
我说这就有点类似于网络式的希腊城邦的状态
而这种轮辐式的这就是罗马帝国的状态
它都是一种全球化的结构
但它的玩法不一样
而这种多边结构对美国如此之不利
为什么之前它会推这样的一个体系呢
因为在那会儿
它在这个多边体系里面
它是有绝对优势地位的
只要是绝对优势地位
那种多边体系对它来说
跟这种轮辐式的一系列双边体系也差不太多
但是这种绝对优势地位给定时间够长
在多边体系里面不存在了
于是美国反倒被这种多边体系给束缚住手脚了
这个多边体系把它给绑住了
于是它转换为刚刚说那种轮辐式的
它能够重新释放出来自己的能量
当然这都是说从海湖庄园协议里面看
他的理想是往这个方向去追求
但刚才咱们也聊到
实际上他用的一系列手法
里面有各种自相矛盾的地方
当然我这是不是一个经济学家
我只能从一个经济学爱好者的角度来外部观察
我不知道一鸣是怎么看
对 我非常同意施老师说的这个
就未来其实是从一个
原来的全球化可能是个网状的
是大家都在一个平面的
未来会变成一个无数的双边
我觉得这次关税里其实有一个
可能有点被大家忽略的点是美国和欧洲之间
你看在美国的川普的非常简化的关税的算法里面
它其实忽视了
这个所谓虚拟产品的服务性的这个部分的项目
那像欧洲每年从谷歌
从这些美国的互联网巨头这种虚拟服务
它要买多少广告这些的投资
但这些在目前这个算法里是完全没有算进去的
所以当时资本上很多人会觉得谷歌会跌
但是美国人会说 欧洲你又罚了我多少钱
那说到一系列的双边合作的话
在这个过程
美国想要重构一个新的全球秩序
我觉得这里面美国可能是有一点历史的惯性的
因为我们知道这也不是美国第一次去搞贸易战
此前像70年代它对德国
80年代对日本
最著名的像85年的广场协议
以及后续的一系列的变化
其实大家都是有记忆的
那我想可能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
美国会沿着之前的这样一个谈判路径去走下来
但我们也知道这非常仰赖于对方这个国家的配合
因为无论是德国还是日本
这两个战后崛起的某种意义上的西方
或者资本主义世界的二号国家
它的国家主权是不完整的
而这一次美国所面对的
很重要的一个谈判对手就是我们中国
这是和德国日本非常不一样的国家
今天我也看了您的一个微博
您的微博说关税加到这个程度是没意义的
但没意义也就意味着可能会有谈判的空间出来
也有网友会质疑您说
怎么可能谈判呢
这双方都已经搞成这个样子了
至少川普的不体面已经把这个事件
似乎推到了一个没办法去扭转的地步
那您能不能去解释一下
除了美国国内需要有一系列
对海湖庄园协定的这一套政策的配套措施以外
国际上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美国才能达成他的目的
以及像咱们和美国要在这个框架下
重新搭建新的关系的话
有没有谈判的契机
这种谈判的契机可能是什么呢
说实话我觉得海湖庄园那个目标它达不成
原因就在于它必须得有中国的一个足够的配合
而它所要的那个配合是一个中国不可能给出的配合
就是真的把中国以某种方式
也不说去工业化
而是让中国的工业不再占据那么一个强大的地位了
这是一个中国不可能给出的配合
而只要中国不肯配合
它这条路就没有办法彻底地真的走下去
所以中国在这里面对美国来说是一个大bug
美国内部的撕裂是因为中国的快速的崛起
然后把从1到N的这个过程转移到中国来了
导致美国内部撕裂
而到了今天这个程度
美国需要让中国往回退一退
需要把这往回收一收
但是中国今天的实力
实际上是有能力跟美国去正面硬刚的
当然这个硬刚对双方来说都是会受严重的内伤
所以有能力硬刚
但是必须得把某种意义上利空出尽
关税到了这么高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这就是利空出尽了
你加到125%跟加到1250%
这没有区别
没有任何区别
也就意味着到了125%这一步
利空就已经出尽了
中国这边是84%
实际上84%跟840%也没有区别了
就是利空出尽
你不可能更差的情况下
但日子还得过
两边实际上都离不开对方
中国如果真的就失去美国这么一个大的市场
那内部会严重的失业
严重的破产
而美国如果真的跟中国就这么搞了
那它内部的通胀那就更控不住了
就算你不在乎通胀
但是你得在乎国债收益率
因为它本国的财政成本是由那个所决定的
在2024年的时候
美国的每年财政支出
已经超过20%是国债的利息了
已经超过他的军费了
这是一个很难想象的数字
而且25年刚才还在跟一鸣讨论是
到6月份有6万亿美元的国债到期得置换
你收益率很高的话
这都是财政成本海量的天文数字
这根本承受不住
而如果你通胀不下去
国债收益率这事儿打不下来
刚才施老师您讲了生产企业像富士康
甚至像它一二级供应商
这些企业可能面临的抉择的困难
刘老师不知道您对在美国的这些高科技企业
这些业界有没有一些观察
这些企业现在身在美国国内
也在经受着川普自己的
政策不确定性的后果的这种危害
那有没有可能比如说像苹果 谷歌
自己在研发地和注册地之外
会不会也选择美国加一
就是在找另外一个地方做备份呢
对于苹果来说
其实苹果原来我觉得是整个全球化中
最大的受益的公司
因为最终它的交税是在爱尔兰
它的这套系统中
它最终享受了一个全球最低的税率
就是缴税的
就是所得税利润上的税率
但同时它又享受了最低的生产制造的成本
那就是用中国和东南亚、印度这些
但它肯定最多的消费者主要还是来源于美国和中国
对 我就说这儿我想插一句
政治跟经济空间的不重合
在这实际上给这些跨国公司
提供了更多的各种套利的机会
这就会进一步地推动
它们会追求进一步的不重合
所以就是今天你各种各样的关税壁垒
套利的机会并没有消失
只不过可能套利的方式会有所变化
所以我们看到这次苹果紧急从印度 从中国
都空运了几个飞机的手机回到美国本土
但就在下一个阶段
因为我相信这个肯定是
所有大公司都必须解决的问题是
美国国内本身的东西海岸和中部的这种撕裂
这个如果它解决不了
就未来除了川普之外
肯定还有第二个川普
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了
那这个问题一直是会持续下去的
那我们看到苹果现在也承诺说
比如在美国本土做多少的投放
但是实际上这个过程我相信是很漫长的
但是你从这些大公司来说
它一定要有这个动作
就是要去想办法解决怎么样能弥补这种贫富差距
然后你想办法解决这个东西海岸的撕裂的问题
说实话 虽然就像刚才说那几个案例
美国让苹果回去建厂
实际上当年奥巴马就问过
那时乔布斯还活着
能不能把这个苹果放在本国生产
乔布斯就说做不到
因为你到哪儿去找那么多的工程师
那么多工人
在美国根本没有
在今天这个状况并没有发生变化
然后这个逻辑往下推
实际上我就看不出来美国这边
真的能够重建制造业的一个实质的可能性
或者就算它把制造业给搞回去了
除非它是大规模的自动化 用机器人
否则的话它制造业也是没有什么机会的
可是只要是机器人
那跟MAGA这帮兄弟也没什么关系
就业仍然沦落到他们头上
所以我一直地对这事的一个想象
是依靠制造业来消化
东西海岸跟中部地区撕裂这事已经不可能了
它得找别的路子
这别的路子有可能是AI里面
爆破出一系列的新的这种经济形态
然后这一系列经济形态
给美国提供了足够大的经济增长
以及它的财政的增长等等所有这些
然后财政能力
用一系列的社会政策 社会手段
把中部地区这些已经
不可能在新经济形态里面获得机会的人
把他们给兜个底
然后新一代的年轻人都是从这种新的经济形态里面
在这里面去寻找机会
这是美国弥合这个撕裂的一个路子
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美国自身政治传统的困境
就是您刚才讲的这种
用社会政策重新把财富再分配的方式
至少就MAGA自己来说的话
这不是个美国梦
这是一个大政府
这是个欧洲梦
这是个欧洲梦
就美国自身传统来说的话
它自己也不强调自己想变成一个福利国家
所以这种变化可能
也是对美国来说是个非常阵痛的转型
但是传统的东西也是会变的
之前欧洲它也不是福利国家
它后来就也就变成福利国家了
你这个传统如果到了一定程度
让你自个儿彻底掉到坑里面去
你仅仅依靠传统办法已经爬不出来的话
那就有些东西就不得不变了
就是美国今天它有可能就遇到这样的一个环境变了
那么它有些东西就不得不变
这个环境变了
第一是中国的崛起
此前世界上是没有这样的一个大国
凭一己之力开足马力能够满足全球需求还有余的
从来没有出现过
这是中国是第一个
然后再一个就是AI的出现
这也是此前没有出现的一个现象
就是AI
赫拉利他说到未来有可能就出现大量的无用阶级
这些所谓的无用阶级就是在AI下面的人
然后在AI上面会有一少部分的神人阶级
他们去使用AI 去控制AI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