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我想起之前在网上流传的另外一个段子
就是说之前墨西哥毒枭
都是想着办法越境运毒品
但是最近纽约的鸡蛋暴涨
运鸡蛋运过去一份的利润跟运毒差不多了
所以大家都在走私鸡蛋
对 因为你关税的税率
实际上就是等于走私的利润率
当然你还得加上一点走私的这个物流费用了
但只要你量大
那物流费用完全可以摊掉的
约等于关税的税率
就等于你走私的利润率
那么关税这么高的情况下
这走私肯定机会太多了
刚才您是在说整个制成品的这个状态
那在《溢出》里面其实您还做了一个基本的区分
就是这样一个政治空间和经济空间不匹配之后
我们会发现跨国企业在布局整个产业链的时候
会让不同的国家产生不同的产业链里面的功能
您做了一个比喻
就是说有的国家是后台
有的国家是中台
有的国家是前台
那在当下这样一个变动环境里头
你觉得不同国家在前中后之间的这种角色
会有大的变化吗
先得解释一下
我说这个前中后台是什么意思
我是拿制造业的供应链跟互联网做了一个类比
就互联网来说
它的后台就是海量的数据
从制造业来说
后台就是你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网络
以及大规模的这种熟练劳动力的群体
就互联网来说
中台是你各种技术能力的总成
你可以从后台对数据进行有效地提炼
前台有什么功能需求可以到中台来调取
只要你中台足够强
前台就可以做得非常轻
前台就是一个跟用户交互的界面
就制造业来说
中台就是你能够快速迭代
大规模地高效率地生产
各种各样的零配件的供应链网络
而前台就是把它们给组装成最终的产品
那些组装环节
所以我过去这几年到各国去调研的感受是
往海外转 转的都是前台
中台是到目前为止看不出来出去的可能性
我刚才已经解释过了
如果出去的话就会导致两边的成本关系倒挂
但是刚才你说各个国家的角色
角色在我看来还不是在前台、中台、后台这个事情上
而在一个更大的结构上
因为你前台、中台、后台所谈的仍然都还是生产端
但是生产端如果没有消费端的话
就是不成立的
而消费端在哪儿
消费端主要就在西方
尤其是美国
生产端在东亚国家
中国是轴心了
然后以及向外溢出到很多东亚国家
再就是德国
加上部分的东欧
当然这两个地方它的生产
也是在不同的产业的生态位上
也并不完全是个竞争关系
那么在消费国、生产国
这就形成两种经济生态位
然后还有第三种生态位是能源国或者说资源国
不只是能源了
你有铁矿、有铜矿什么这也算
这三种国家
这个结构可预见未来
我看不出实质性的变化的可能性
因为对消费国来说
你从商品项目下来看
它是大规模的逆差
然后从服务项目下来看
它又是比较大的顺差
你有顺差的这些领域是你有比较优势的领域
你有逆差的领域是你有比较劣势的领域
如果消费国它想自个儿重建生产
就意味着它要把大量的资源
从它有比较优势领域抽出来
放到它有比较劣势的领域
这个除非你靠政府强力地去搞
否则的话一个纯市场过程是不可能出现的
但是西方国家它不是那种强政府的状态
它这事儿就很难做
如果说我们要是以一个具体的产业链来说
像现在最大家最关心的果链
或者是特斯拉这种汽车
如果按这个前台、中台、后台这个架构来看的话
它大概现在转移到什么程度了
以及未来会不会基于这个关税有新的变化
咱先说手机的这个领域
当然手机你不能仅仅从果链的这个角度来看了
因为还有更多的安卓手机
安卓才是手机世界最大头
我2023年的时候曾经到印尼去调研
印尼现在手机市场上占有率第一大品牌是OPPO
OPPO的工厂是在10年前投产的
我去的时候是八年多
我到了当地
把它工厂从它最初的环节
一直到它最后完成产品可以出厂去卖了
整个生产流程我完整地参观了一遍
参观完之后我就问当地负责人
我说供应商跟过来多少
在国内肯定得有几百家
跟过来八家
而且是技术环节最简单的八家
然后我说这是一级供应商
二级供应商呢
二级供应商一家没有过来的
因为一级不过来
二级过来没有意义
而这八家是技术环节非常简单的八家
二级也没有必要过来
这就意味着它的供应链仍然是在依托中国
而没有本土化
然后我又问他们
我说你们感觉在可预见未来
在本土成长起供应链的可能性有多大
他说那就这个希望很小
因为供应链那么庞大的一个体系要成长起来
你需要的条件是很多的
那些国家缺的不是一条两条
所以要成长起来那是非常难的
一鸣又问到汽车的这个领域也很有意思
我是在2024年下半年到欧洲去跑了一圈
其中有一站是在德国
跑了几个地方
而在德国当时我的感受就特别深
因为欧洲它率先提出我们要走新能源
以便减碳环保的诉求
结果欧洲那边新能源车
它现在的演化效率跟中国比那差的非常远
一个缘由是欧洲那边它的那些车都是非常有年头了
百年老厂
而百年老厂意味着它内部的组织架构已经非常强固了
然后我在国内的这个新能源车
跟它们的老板什么我都讨论过
他们讲说新能源车跟传统能源车
不是说你仅仅换了一个驱动系统
实际上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
新能源车是一个智能产品
而传统能源车是一个机械产品
如果是智能产品的话
就意味着你的软件部门跟硬件部门
要能够打通起来进行研发
而要打通起来研发
你传统的那种生产机械产品的组织架构
它是不能匹配这种新的需求的
所以欧洲的那些老厂
它反倒往这个智能化转型的时候
它因为内部涉及到一系列组织架构的问题
调整起来就效率很低
而中国这边新能源车有好多
它都是以前根本就不是干汽车的
像最大的比亚迪
它是干电池的
然后理想原来是干互联网的
小米也是
它都不是干汽车的
那就意味着它们可以
按照自己对这个产品的全新的理解来从零开始
在一张白纸上来做组织架构
从而使得它软件跟硬件的协同研发
这个事儿变得成为可能
从而中国的新能源车
实际上我们现在有很直观的感受
中国新能源车你从这种使用感受
从它的驾乘体验
从它的这种智能化的程度来说
欧洲那些新能源车是没有办法比的
然后我在德国调研的时候
当地人跟我讲说
德国这边有好多那些服务于百年老厂的小的供应商
那些都是某种专精特新
一个阀门 一个转向阀或者一个齿轮什么的
全世界可能就这一家能做
做得特别牛
别家也能做
但是品质就差非常多
于是那些隐形冠军就成了德国 日本等等这些国家
它们这么多年来在制造业上
在世界上能够占据别人无法替代的生态位
成了这样的一个基础 一个前提
但是随着往新能源车这个方面转向
那些隐形冠军现在都生活得非常艰难
我是去年9、10月份的时候去的德国
当时它们就跟我讲说
有很多这种隐形冠军
在未来24个月都在生死边缘上挣扎
而且我在那儿调研之后
还有个特别强的感受
就是这个市场规模跟你创新之间的关系
欧洲我们经常说欧盟是一个大市场
但是实际上你在进入到具体的销售环节的时候
会感受到欧盟实际上是
切割成十几个小市场的一个空间
就是它的整合还是很差
因为它语言不一样
而且各个国家它的经销系统
它的管理的规则什么有可能会不一样
从而使得你作为销售人员
要去搭建你的销售体系的时候
你得搭建十几套
那会带来一个什么结果呢
如果你的市场规模不够大
你就无法支撑你的新能源车这个产品不断地迭代
因为换车它是有周期的
几年之后才进入到换车周期
我已经买过了
你半年之后又出了一个新品
我不可能再去买
但是在中国这边市场足够大
它就可以支撑不断的有人有这种换车的需求
于是你的产品迭代就能够有市场支撑下来
而这种迭代能力是把你的一个庞大的供应链网络
这儿我是专指新能源车的供应链网络
把它给培植起来
繁育起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所以我去年底的时候
参加了一个汽车供应链这个行业的年会
有好多中国这边供应链的厂商就跟我讲说
以前BBA那些供应链系统
我们想打入进去太难了
根本进不去
根本不给你任何机会
而现在它们主动来找我们询价了
这背后就是意味着很多
对 其实从电动车这个角度
感觉这次川普这个关税反而有点帮助中国
因为川普跟欧盟之间这次其实也在打关税战
然后反正导致欧盟跟中国的电动车的
原来要加这个关税
现在好像又重启免关税谈判了
不过说实话这事儿我不那么乐观
因为中国的电动车那么厉害的话
欧洲就汽车就没了
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
我觉得可以放在后面去讲一下
当关税壁垒从美国边境推展到其他国家的时候
就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时候
我想这个里面中国的庞大的产能
对这些美国之外的国家的冲击
可能也是未来中国要面对的一个很重要的议题
刚才施展老师讲了这么多
某种意义上我把它理解为
一个当下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个客观的转型和变化
但我们知道川普其实做这次关税的政策的烙大饼
其实是有很强的主观性的意图要达成的
那在这里面很多人都指出说
去年11月上一任川普的财政部经济政策高级顾问
斯蒂芬·米兰写的《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
以及相应的形成所谓的“海湖庄园协议”体系
这个东西被认为是川普现在执行的一个路线图
刘老师我们知道硅谷101的base也是在美国了
您在跟同事去聊这些的时候
您感觉这一次川普是不是
有一个明确的路线图在指引
这是第一
第二就是不论有没有 川普想达成的
一个他理想的世界经济格局是什么呢
我在跟身边的很多投资圈的朋友聊
其实他们对米兰的这份报告
《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其实都很重视
因为米兰原来在华尔街也工作过
所以其实投资圈对这个人也知道
并且也很关心他的一些观点
然后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关税的狂热的爱好者
他所以跟现在川普的政策是有非常吻合的地方的
所以他出的这个《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
也一度被认为是美国这一轮贸易战的一个行动纲领
如果极简的来聊的话
它的核心的觉得美国现在有三大问题
第一大就是美元太高估了
因为大家如果换汇的话都知道
其实美元这几年无论是收益还是价格
其实不停地在往上涨
但这个其实一定是导致
美国它会出现贸易逆差和它制造业的空心化
然后第二
就是它的这个产业竞争力的衰退
因为你要从美国的整个制造业的占比来说
其实这几年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应该是占全球的1/3
美国是不断的在往下退的
这个其实原来如果在和平年代可能确实没有问题
但在未来这种大国竞争的过程中
如果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很空心的话
其实也确实很危险
因为当年你想二战之后
很多大的企业很快是转型到了
生产民用的消费类的产品
但其实他们原来都是生产军工产品
都是生产坦克的
第三点就是他说美国的全球责任上的失衡
因为美国它承担了太多国际的
无论是维护和平也好
或者说给各个国家形成一个保护伞也好
但这些其实并没有给它带来多少的真正的经济回报
所以在这个报告里就米兰他就给了一个政策建议
就是说他要先关税 开始打汇率战
最后再去搞安全工具
然后他想实现的最终
就是通过重构这种全球贸易金融秩序来实现美国优先
减少贸易逆差
然后重振美国的制造业
转嫁美元的储备成本
但这个中间它有很大的变数
这个变数也主要是三点
第一点就是说这个盟友欧洲或者说加拿大、澳大利亚
它是不是能真正地去接受这种安全换经济的交易
但你看像现在欧洲这一轮之后
其实欧洲的整体的一个军工股涨得也很好
欧洲也觉得自己要在军事上投入更多
在关税上
其实欧洲也是对美国有一定的反制的
就它没有完全地趴下
然后第二就是中国是不是会有很有效的反制的手段
最近其实这个硬刚
其实也让全球的经济也是
中国刚一下 它也是抖一抖的
然后还有就是美国的本身的
这个通胀和债务风险会不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其实美国现在可以看到
它的债务风险在今年其实是一个非常危险
很大的一个问题
说到美国内部的金融难题
特别是国债问题
其实《贸易指南》里面讲的一个很重要的麻烦
就是说刚才刘老师讲美元被高估
大家可能会不是太直接的能理解
简单来说美元只是作为一个世界贸易货币的话
它的汇率可能要比现在要更低一点
而同时它不只是一个全球的贸易货币
它还是避险的重要的资产
它甚至还和石油挂钩
只要各个国家有能源需求
也要买石油
所以大家需要在纯粹的这种商品贸易之外
储备更多的美元来去应对其他的这种需求
而应对其他需求的时候
这种高储备就会导致大家都争相去购买美元现汇
那美元的汇率自然就被推起来了
在这一次
川普其实有一个想法
是希望大家能把美元吐出来
回流到美国
增强美国的自身经济的实体能力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手段
是希望大家可以去购买美国国债
买了美国的债券就能把现金回到美国
但是大家都在买美国国债
就意味着这个美国国债里面
需要有比较强的大家能够去买的吸引力
以及美国能够在这里面去支付起他的利息
但是现在看美国国债收益率越涨越高
对 核心就是其实这是其他国家
能够反制美国的一个很重要手段
就是我假如在金融市场去抛售美国国债的话
你的这一条逻辑链条就会被打断
所以这一次刚才咱们在私下聊的时候也在讲
这两天美国国债也是过了一个过山车
那施老师您是怎么看
米兰这样一个设想
和当下现在美国金融市场实际反馈之间的差别呢
米兰的“海湖庄园协议”我也看了
但觉得里面是有各种各样的自相矛盾的地方
为了它所有的这些能够成功
它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
美国的制造业必须得能够重振
只要不能重振
它整个的逻辑全都泡汤了
但问题是在你的利率很高的情况之下
是没有人愿意去投资制造业的
是很不划算的
所以它就必须得把利率给打下来
当然利率跟国债收益率
跟这个通胀也是有联动关系的
但问题是你在重振制造业这个过程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