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这些部件的设计
再去讲刚刚你说的一点很重要
比如说我们这个
怎么样能把它做的更轻更小
对吧这是大家想的舒适度的一个
但其实
眼睛有很多其他人体工学的维度
比如说这个鼻托
亚洲人我们可能低鼻梁多一点
所以我们第一代去做的时候
是没有做低鼻梁的设计
很多用户戴上去之后发现哎
这个眼他会往下滑
对他会往下滑
所以第二代又做了一个
鼻梁稍微高一点的设计
这样一个款式
比如说这个同一款
它是有不同的两种吗
一种是高鼻梁
一种是低鼻梁
我在选择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对你这个问题特别好
其实它有这个SKU
有好多个维度
比如说嗯
最重要的有两个
一个是眼镜的这个宽度
就它有一个普通的宽度
然后还有一个更宽一点的选择
所以可能脸横向更大一点的朋友
比如说选那个大号的就更合适
你刚刚提的另外一个维度
就是鼻梁的高低
这又是一个
但实际上
即便你只做了这两个维度的不同选择
其实要去适配所有的人的脸型
还是很难的
因为比如说低鼻梁的人
不一定是脸更大
高鼻梁的人不一定
脸更小所以你怎么去提供这些
而且以及不同眼镜腿的长度
眼镜腿的松紧程度
也会影响你佩戴这个眼镜的舒适度
的体感所以
我们一开始不可能做到
能满足99%所有长尾用户的需求
那么要选择的就是我选哪些设计
以及在哪些重要的人体工学上
尽量去多的适配更多的用户
这个我觉得是这产品最难的一点
我看今天你有戴墨镜
然后还有带这个纯透明的
可以作为眼镜来使用的眼镜
你自己平时会把它当成眼镜来用吗
我个人两个都有使用
坦率的说
我们为什么说这个产品
即便现在很受欢迎
也没有完成
比如说我自己的近视镜吧
你可以看到这款智能眼镜
虽然已经很轻便了
但比如说你本身49克的重量
你再加上你配的镜片的厚度
那它就会更重一些
那它这些松紧程度
比如说我的鼻梁
不是说最高的这种
那我戴起来的时候
哎它可能会影响一些
是不是一直都在我合适佩戴的高度
或者时间很长上
可能没有办法完全跟我这种
比如说现在能去调整鼻托的眼睛
日常的近视镜
比如说你可能二三十克
甚至更轻的来比较
个人来讲的话
这个我觉得目前还没有到可以长时间
每天所有时间都戴
绝大多数时间是可以
但是说真正彻底替换到近视镜
我觉这个产品还有一点要做
但是对这个墨镜我就戴的会更多一些
就像我们说的
比如说我去演唱会
或者是我在旅行的时候
所以你最
长戴过多久啊
我最长连续戴几天都没有问题的
对我自己
其实婚礼的时候有戴这个墨镜入场
所以有记录一个第一视角的
所有现场人的欢呼的这个视频
然后来的宾客一开始都没有看出来
然后大家回头去看的时候就觉得哇
好棒
因为他一开始以为
你只是戴了一个很酷的眼镜
然后后来发现哦
其实记录了一些特别有意思的瞬间
这是记造型
然后又给你记录了
对对对
这个我觉得是智能眼镜很重要的一点
其实大家不想说
戴上去感觉就像一个techy
或者是怪人
对吧他希望说我很时尚
或者说希望说
能融入到我平常生活中的穿搭
你觉得好看
在一款眼镜它能成的这个概率中
占比有多大
就消费者在对它的选择上
我觉得非常重要
从消费电子来看
因为现在我们说的
市场上有很多智能眼镜
对吧甚至有很多AR眼镜
然后带显示的
我觉得这点肯定是最被忽视的
它设计选择材料以及佩戴的舒适度
大家要非常非常喜欢
嗯对
因为刚刚其实我们有聊过
它的拍照功能
就是你有提到
比如说第一次是500万像素
第二次是1,200万像素
我相信
如果你要让眼镜跟手机完全去卷
这个拍照的话
它可能是能卷的出来的
但是它的缺点就是它会变得很重
就是我很想知道
你们在设计这款产品的时候
尤其是在设计这款产品的硬件的时候
你怎么样去平衡它的功能性跟重量
我觉得你提的这个问题特别好
就是所有的消费电子产品
实际上都是一个复杂系统
然后它有很多要权衡的地方
这个里面有功能有重量
然后有大小发热对吧
以及续航
所以怎么样能找到这个甜点
是做一个产品线最难的地方
刚刚你说的第一点
说我们没有办法去跟手机去卷
我觉得有一点可能
你不用直接去跟它卷
因为我刚刚提到它最大的价值
实际上是
让我在有记录这个瞬间的时候
可以马上就去记录下来它
而且不让我从美好的时刻中脱离出去
所以这一点
我觉得它就是实际上在去代替手机
在一些更快
实际上更想记录的瞬间的价值
要比起说我们去看下后置摄像头
怎么能拍到一个最出片的情况
它并不是在那边去来比较
然后我回答你刚刚那个问题
就是重量的点
我们其实一直在考虑很重要的一个点
就是50克
因为Ray-Ban之前的那个传统的Wayfarer
这个眼镜就不是智能的眼镜
它是45克
所以我们最后就想说
把它压到50克以下
就是能让大家能比较舒适的
长时间佩戴
尤其是作为太阳镜的这么样一个形式
所以我们团队做了很多工作
就像说的怎么样去说
把这个续航时间加上来
然后又加这些新的功能
同时你的又想做的更小
最后我们达到了实际上是49克
所以只比普通的Wayfarer重了不到5克
但是有上面所有的这些智能的功能
你觉得在
它的重量增加了4克的情况下
在功能上
你们做过哪些妥协
其实我们在第一代
我觉得最大的几个上都没有妥协
就有点像说是既要又要
因为我刚刚说了很大的几个
你的续航时间
续航时间是多久
目前是5个小时
然后
当然5个小时是指不拍视频的情况下
对哎这个说的点很好
我们提续航时间时候
其实根据你不同的使用场景
是不一样的
这五个小时是我们一个比较
相当于mix profile
就大家有按照
我们发现用户会拍多少视频
以及听多少音乐
我们取了一个相当于比较中间的值
当然大家用户最大一个反馈
就是希望续航时间更长
所以这个我觉得就是最难的一个点
就是你怎么样续航更长
因为那你的
要么就是你更多优化的软件
要么你的电池就更大
但与此同时
我们还希望它做的更轻更小
所以这是我们每一次在去续航的时候
都要考虑
但我们刚刚说的那个
是在音频还有视频都有提升的情况下
包括续航时间都保持的情况下
眼镜实际上在第二代做的更轻更小
嗯如果让你综合来看啊
你怎么样去把握
Mata这款眼镜的最核心的功能点
你觉得是哪几个功能点
我觉得它最核心的几个点肯定是拍照
视频音乐
包括音频我们讲的打电话这个
还有很重要的
就是它这个眼镜本身的设计
当然最大的一个是AI
就是未来的方向是AI这边
对我们待会可以来重点聊一下AI
然后在聊AI之前
我很好奇
你们为什么会选Ray-Ban
作为你们的合作伙伴
你要不要介绍一下
他的母公司
陆逊梯卡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包括这个品牌
就是我相信很多听众
在听到我们聊这个智能眼镜
或者说聊到这个品牌的时候
大家一定是听说过的
中文是雷朋
它的包括飞行员的墨镜
也是非常非常出圈的
但是
我觉得大家可能并不太了解这个品牌
它在整个的墨镜市场
甚至我们说是眼镜市场
在这个中间它的定位是怎么样的
它在行业里面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实际上他的母公司是
依视路和陆逊梯卡
这两公司合并在一起
现在是眼镜行业里面
最大的一个领头羊
最大的公司之一
依视路本来是做镜片的这么一个公司
陆逊梯卡是做眼镜传统的一个镜架
以及各种不同的子品牌
像我们说的雷朋
然后它底下还有Oakley
甚至是很多大家买的这些时尚品牌
比如说你的Chanel Prada
很多他们的墨镜背后的设计和代工
实际上是陆逊梯卡做的
所以这公司实际上是这个里面
毫无质疑
最大的一个领头羊
而且就像我们说的
从各种品牌不同的眼镜设计以及镜片
实际上是很大的
其中的一个组件这边非常重要
就是把我们说的近视镜片
transition不同的上面的图层
比如说反蓝光的呀
或者是渐变的镜片
这些的技术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还有我们
刚刚讲的线下渠道
那除了你这些品牌的渠道
比如在美国购买眼镜
你是需要有些有保险的
走这些保险
或者走这些验光的渠道
这公司实际上在这边的渠道
也是有非常多的布局
所以是一个非常大的
相当于从端到端整合的
这么样的一个公司
对眼镜市场
我指的不是墨镜市场啊
就是眼镜市场有更加知名的品牌吗
因为其实
我们在聊今天这样一个话题的时候呢
我昨天还仔细的想了一下
我平时戴的都是些啥眼镜
同时我也想了一下
在中国的这个消费场景
就比如说
大家可能会对什么宝岛眼镜啊
然后还有高端的叫溥仪有一些印象
但是总体上来说
你让我直接说出一个眼镜品牌
我可能并不太容易说出来
对你提的这点其实很有意思
眼镜市场
实际上是一个特别长尾的市场
它具有一些非常大的品牌
比如说像雷朋或者是这些时尚品牌
他们无论做的是墨镜
还是做的是近视镜
与此同时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
有非常多的传统的渠道
包括这种专卖眼镜的眼镜渠道
甚至一些很小的品牌
然后他可能就只做很小的批次
然后他在有一个验光师这边也就卖了
所以它实际上就是
既有这种非常大的品牌
但它占的市场份额
不足以说
吃掉剩下所有的
这些长尾的用户和需求
所以
这个也是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一点
就是我们又说回来
那你现在去做的这个产品
你可以有最经典的一些
设计
但你是否能满足到大家这么长尾的
对设计的
对渠道的一些需求
这个还是眼镜市场比较难的一个地方
但的确它是有最大的几个品牌
然后它们也是非常的在前面
很大但又有很多长尾的小公司
来满足大家不同对眼镜的选择
还有购买的渠道
嗯
是不是因为眼镜他太依赖于渠道了
所以他的品牌效益没有那么明显
对我觉得一个是渠道非常重要
就其实比如说在美国这边
有很多人配镜
可能去一些很小的
这些mom and pop’s这些店
对或者他去看
甚至就是家门口对吧
对对
就是哪方便去哪
对我觉得有这些
然后还有一些就像我们说的
你的竞价永远是有
就算陆逊梯卡已经有很多的选择
但是大家总会有一些更小众
其他的一些选择
所以这个我觉得是一个眼睛
是个非常个性化的产品
又很长尾
又渠道很重要
你觉得做好一款眼镜
它的核心点是什么
我个人其实做了这产品之后
学到了很多也比较惊讶的一个地方
因为我一开始肯定会觉得说哎
它是一个智能眼镜
那么大家肯定是对科技感兴趣
对这些拍照以及音乐功能感兴趣的人
他们可能会从传统的消费电子的渠道
来去看一看
但我们发售之后
以及你仔细想想自己购买眼镜的体验
实际上大家很多人会去到雷鹏的渠道
大家会想到说哎
我怎么样去配镜验光啊
这个能不能走我的保险呀
我在哪边的线下店能去体验到不
对那你如果去一个Best buy的线下店
他对眼镜产品的试用体验
以及店里的员工能给你的支持
肯定是跟雷朋
以及传统眼镜的这些渠道
是很不一样的
就这个实际是
我觉得
以后眼镜发展的越来越智能的情况下
不同的品牌
不同的公司
怎么样去想好这个全链路的
给客户的体验和服务
这点是非常重要啊
挺有意思的
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有显示屏的眼睛
这个Meta一直在投资
AR眼镜的这个方向
我觉得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然后我觉得这个space在接下来几年
会有很快的发展
具体时间不是很方便说
但是我们可以接下来有connect
大家也可以关注一下
我觉得其实就是这三五年的时间
整个智能眼镜这个品类
都会有非常快的发展
嗯
其实我是看到扎克伯格在采访中
他也是提到说未来这个眼镜
他会有一个全息的显示屏
大家可以在这个显示屏上打牌呀
我感觉其实就有一点点像手机了
因为你的眼镜其实很多功能都能做嘛
但一旦你有屏幕了
它就可以是另一个品类了
所以你自己会认为
眼镜有可能是下一个替代手机的产品嘛
我觉得短时间内直接代替手机
还是很难的
我觉得这个实际上也是
Ray-Ban Meta最成功的一点
就是你现在是一个很诚实的说
我并不是要代替手机
而是我怎么样能在当下
用户每天出来都带手机的情况下
我给给他去提供一个很大的价值然后
再往上去做功能的时候想好这个平衡
而不是讲一个说
今天我们的眼睛
就可以彻底代替手机的一个故事
那我觉得长期来讲
实际上是有非常大潜力的
而且就在接下来这几年
会有很快的发展
嗯我再把问题稍微拉回到一下AI啊
你在日常佩戴的时候
有用到哪些AI功能
我其实之前去LA那个Getty museum
当然这个museum做这个展览时
会有一些已经给你讲的这些
但比如说
我自己想去问一些问题的时候
比如他有一个当时一个雕塑家
然后他这边写了一个
超级长的一个介绍
我就让Mata AI帮我简化了一下
因为我其实不需要那么多信息
植物的这些识别我也用的很多
翻译其实也是很大的一个
比如说我之前在国际旅行的时候
当然你可以用这种Google translate
你去打开
但我们现在已经落地了这个功能
你就直接说hey Meta look and translate
比如说
我那边有一个西班牙语的菜单的时候
他就直接会给我翻译成英文
然后读到我的耳朵里面
啊他是可以直接看着那张图片读的
包括你去问那个雕塑的时候
他是你需要拍照吗
拍照问他
然后再交互
还是说不用拍照
他就直接可以交互了
你会说比如说hey Meta look and translate this
然后你去说出这个look的时候
look at我们现在有这个trigger word
他就会拍一张照
再加上你的问题
然后有一个多模态给你
的反馈拍照这一步是肯定需要的
不然你的这个视觉输入是没有的
但我们想做的是
以后怎么样能去更自然
比如说我就可以直接问他Hey meta
what is this plant
所以这个里面你就要平衡说
怎么样能在用户的intent是
的确是要拍照的时候
的确需要多模态输入的时候才去做
所以这个也是我们去研究的一个方向
你觉得大家在用这款产品
跟AI做交互的时候
他现在的交互
到你们理想水平的一个什么样的水准
他现在可以多轮对话吗
现在是可以的
比如说你问完一个问题的时候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