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硅谷101,我是泓君
今天我们的话题是大疆最近很火的一款产品,叫做 pocket 3 的相机
而且这款相机到现在也是一机难求,那最开始我在选题会上提出我们要不要做一个 pocket 这样的一个选题想法的时候
大家一下就沸腾了,因为我发现在我们选题会内部有非常非常多的 pocket 的资深用户
今天我们的嘉宾也是非常非常重量级的,因为我们找到了提出 pocket 这个想法的产品经理
而且他经历了大疆的 pocket 的团队,从一个人扩展到了 130 人的发展历程
欢迎大疆的前产品经理 Matt hello
Matt 你好
hello, 谢谢Jane,谢谢大家的喜爱
我是Matt,我是大疆的前产品经理
既然能采访到你,非常非常的荣幸
今天跟我在一起的还有硅谷 101 的研究员 Jeremy
hello, Jeremy
大家好
Jeremy 也是自己有一个摄影工作室,而且可以说是大疆 pocket 的深度用户
那最开始我在选题会议上聊这款产品的时候,就我觉得当时你的那个反应状态是最兴奋的
你要不要先简单给不了解这款产品的听众介绍一下 pocket 相机它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你会特别想要聊这个产品
首先 pocket 是一个还蛮不一样的相机,你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你可能不觉得这是一台照相机
首先它是一个针对视频的产品,它不是专注于拍照,它的形态你可以理解它像一个大号的口红,
它可以一只手握持在这个口红的顶上,有一个三轴云台,三轴云台上有一个镜头
可以用这个三轴云台拍出很稳定的视频画面, 而且非常非常的便携,可以揣在口袋里,
可以说大疆是这个形态的相机的一个创始者, 我看到后面其实有一些公司在跟风模仿
但是大疆把这个形态的相机带到了这个世界上
那你觉得如果我们把这个 pocket 放在画质防抖还有收音这样的一个必须要有的几个功能里面
包括它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比如说性价比的一个功能,就是你觉得它的一个定位在哪
它在各个方面表现它怎么样
因为我自己用过好多家不同的相机,虽然我们已经到了2024年
但是其实把这几项都做得特好的厂商并不多
我举个例子,我们工作室干活的项记都是索尼,为什么选索尼
因为对焦,我们觉得在这三项当中唯一对焦是不能靠额外附加设备去弥补的,对吧
你稳定可以上稳定器,收音可以接话筒,但是对焦挺难去弥补的
但是索尼其实这方面没有做全,索尼的防抖做得很差 这跟它的卡口
这跟它的感光元件大小有关系,但是索尼你是不敢放开了手持去拍摄的
你必须得上稳定器
我之前还用过一个牌子富士,这个牌子是可能在画面的观感在直出颜色上有它非常长时间的积累
所以很多的小姐姐们都特别喜欢这个牌子
但是这个牌子起码在我用的机器上对焦是非常有问题的,你会感觉到一种抓狂的感觉
富士是拍视频的吗
我以为他是照相,他主要是拍相片的
2024年或者是最近出的相机一定都会有一些视频功能
所以富士也有一些偏向于视频的相机,它也在宣传它视频方面的能力
但就这个整体的品牌而言,我觉得现在对焦可能是它最大的短板
如果你要硬说一个牌子,这几门各方面做得都好
可能佳能做得都还不错,它的对焦是第一梯队的 它的色彩很好
它的防抖也在相机厂商里就可以说是做得最好的之一
收音其实各大家没有特别的区别,那回答你刚才的问题
大疆在这个里边算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这也是我挺惊讶的一点,我觉得他把视频这几个必备的要素做得都挺好,还挺平衡的
我们先说这三个可以毁掉视频的事情,防抖不用说了
它可以说是目前这个量级设备当中
甚至比它大的设备当中防抖最好的之一了,可能甚至没有之一
它的其他方面确实它是一个很平衡的机器
我觉得它洞悉到了对一个平常人这几个点,可能翻车 它把这几个点都解决得很不错
让平常人没有特别多的技术和经验就能拍出很不错的视频,
我觉得这是这个产品很有突破的一点,再加上它的极强的便携性
你觉得 pockets 3 现在有什么样的不足呢
整体我觉得这个产品还挺成熟的,但你要说不足确实也有一些
但我的评价维度可能跟一般的人不太一样 我觉得他最大的不足是他只有一个焦段
它只能拍摄20毫米,可以说是广角或者超广角的视频
那对于我来说一直是这样的,焦段是比较无聊的
但是对于记录生活的人来说 这也够你记录他人或者记录自己
其实这还是一个比较舒服的焦段
那我很多照片,我需要不同的焦段,手机是有好几个镜头可以切换的,它没有
另外一个点,就是用这个东西得很小心,它不防水、不抗摔
因为它有三轴云台的存在,所以你别想把它当成一台运动相机去使用
是我能感受到,我有时候用完以后放在桌子上就得特别小心
你要仔细看一下自己有没有关机,不要卡到他那个云台了
还有一些细节的东西,比如说大疆这里边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美颜
它希望拍小姐姐这个颜值更好看
但是它可能是这个机器算力的限制,美颜必须要通过手机的 APP 来实现
但是手机的 APP 感觉传输速度并不是很快 你录一个很长的视频要搞半天
所以很多时候我最终就放弃了这个功能,我觉得这点挺可惜的
好的,非常感谢 Jeremy 在前面给我们的介绍
而且我觉得大疆这款产品它最厉害的是它相当于是从无到有 它是定义了一个品类
它是把专业相机的门槛做得很低,让很多的非专业爱好者也可以使用
欢迎大疆的前产品经历 Matt。 首先请 Matt 跟我们介绍一下你自己
在整个大疆参与开发 pocket 的产品以及整个的时间线是怎么样的
我其实参与 pocket 的项目比较简单,我 16 年初步诞生了有 pocket 的这个idea
但是当时我带宽不够, 其实是在别的项目组 等这个项目结束了之后, 17 年上旬
然后我就在组织内把这个项目推动立项
然后把想法细化下来,列了一些产品初步的立项计划书
所以这个事儿就算正式跑起来了
一直到 18 年底,大家知道 pocket 的一代正式发布
然后我们收集了很多用户反馈,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也有一些迭代
我们对这个产品的定位目标越来越清晰,所以在 20 年底的时候就跟着发布了第二代
在这之后我其实在 21 年的早期参与了一些 pocket 三代的初步的调研和定义
在这之后离开了大疆,大概是这样一个过程
嗯,那最开始在你 17 年提出这个产品的时候
其实当时在专业相机的市场,可能说有佳能、索尼非专业相机的市场
大家可能就直接用着手机拍照了嘛
我记得当时智能手机也是非常的火,基本上我们换手机的需求都是说这个摄像头更新了
所以大家要去换一个手机,那在当时为什么你会想到要去做一个 pocket 的这样的产品呢
对,这个要从我个人的一个经历说起,其实我15年毕业之后进入大疆是从工程师做起的
比较幸运的是我直接进入了当时的 OSMO 的项目组
OSMO 就是之前最早的手持的云台项目
之前 DJI 有个项目是Inspire 它的云台是可拆卸式的
所以当时我们尝试做一些技术的延展切换场景,把这个云台相机这种子稳技术从空中拿到地面来
但是这个项目在发布了之后,由于一些产品定义的问题和一些我觉得技术完善度、产品完成度的问题
导致其实他当时没有达到大家的预期,也没有取得我觉得他这种创新性,他应该有的商业结果
他当时有很多设计的硬伤,比如说 Wifi 连接不稳定,发热很严重
续航只有 40 分钟,变焦的镜头它还会在这个过程里面发热、跑焦等一系列的问题
而且麦克风录音的质量也非常差,导致不得不打补丁
再放一个小的泥头插上去,所以这一系列让我这个工程师在这个过程中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刚好在 16 年, 17 年的时候短视频有一波爆发,而我在里面也转身成了一个相对中度的视频用户
所以说就有了Pocket这个想法
对我来说,其实我当时很快的发现大家参与拍摄这个事情,它本质上还是为了背后那个meaning
当时按下快门的一瞬间所记录的那一个瞬间
它背后的意义才是拍摄这个事情所最重要、最珍贵的事情
所以我在列了几个需求之后发现其实我们虽然说在一代的基础上
或者说在那个老的 OSMO 的基础上可以去进一步精进它的技术
但是我觉得对于记录这个事情来说,它的价值是比较后置的
这一段现在拍摄的视频可能将来在 20 年、 30 年之后
在你在回首的时候,这张别人看来平平无奇 但是背后因为有这个故事
有这个场景,所以你内心感慨万千的这个片段,它首先要被拍得下来 然后才能说拍得好的事情
所以当时我坚定地站在先拍得下来这一边,我可能需要在 pocket 上面进一步的抓住它的便携性
解决的便携性的问题,然后你就能在使用过程中,但凡你想产生创作欲望的时候,它随时都在你手边
像一个随时待命的小伙伴,这样的话你就很难错失你的这些精彩瞬间
所以说我对这个产品有了一些全新的思考,一步一步就把它带入了产品经理的角色
然后在尝试在这个过程里面做一些工程化的转换 发现好像能诞生出来一个世界上没有的东西
所以就很兴奋的去推动这个产品立项 然后当时我也是工程师做了一些手板打样 然后向上反馈去拿组织资源
所以这个项目就正式跑起来了,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事情
那个时候其实我听出来了,你刚刚的这个想法里面就是需要它有便携性,那当时其实手机已经很便携了
你觉得它当时就是你在定义这款产品的时候,它跟手机拍照的这个核心功能点的区别是什么呢
首先就是看我想要做一个什么,其实我是想做的是一个手机之外的一个人拍摄设备
而手机它太聚合了,它是一个个人的信息和数据终端
虽然说它也有当时比较领先的影像系统,然后它也能接入互联网的数据,有本地的算力
但是因为它太聚合了,导致它在用户场景上面其实切分得不是很仔细
用户拍摄的时候这个手机对他来说,他既要拍摄,可能还要留着电量回去打滴滴,还要做支付等等等一些问题
包括他的手机这种直板的形式,然后在卧室使用,整个体验里面也不是特别的舒适,尤其是在这个长时间的情况底下
所以说当时我是想完全脱离手机,定义一个带有主权的、独立的、自主的拍摄设备
大概是这样一个想法
第一代的时候其实刚刚你有提到便携性,那防抖功能会是第一代的一个核心吗
当然首先怎么产生这个产品
首先我要做的是一个相机,所以它肯定在这个形态上面是有三次有镜头的
然后就是我要做的是一个手持拍摄设备,所以我对这个形态上面把它定义成了一个长时间握持最舒适的一个形态,
就是一个手柄的形状,这就是 pocket 其实最基本的要素
至于三轴的机械云台,因为刚才还是说了,我们要独立手机之外去切中一些非常重要的场景
而机械云台它所带来的可动可进,既能运动,既能做一些角度的转动
可以做一些手机做不了的移动延时、轨迹延时
然后它也可以进在物理的空间里面三轴增稳
它所带来的暗光质量提升、画面的流畅度的提升都是手机做不到的
嗯,所以其实第一代你就已经开始想做这个暗光质量的提升了
是的,它是机械云台相机所带来的一个天然的优势
其实当时手机在 16 年, 17 年的时候,大部分其实还是大家理解的日光机,就是在白天光照充足的情况下
能拍出成片很好的照片,但受限于感光面积,它在夜间的噪点是偏大的,如果没有当时很好的算法
当时还没卷到这一步,那么晚上的即使是照片,它是非常不可用的
而你的这些涂抹算法其实会带来持平解析度的各种下降,画面会变得很糊,而且会产生一些拖影
对,很多时候视频我是希望它动起来的,但当你一旦动的幅度大的时候
你就会担心这个算法能不能让它动得这么大且不抖
新手拍视频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他抖了,抖得特别严重的时候,你看起来他是会晕的
对,所以当你用一个单机去拍的时候,我觉得就会有一点束手束脚
但是有了这个语音台下面确实可以让你非常自如地去运镜,可以移动,我觉得能给创作带来非常大的空间
这也是我一直非常喜欢 pocket 的一点
是的,Jeremy 是非常重度的用户,在这里面还有我额外补充一个点,其实越轻的设备越容易抖
因为它的灌量这些都比较小一些,比如说如影加一个比较大的相机,它因为比较重,你反而没那么抖
但是像 pocket 的这种100克出头的东西,你很小的一个抖动在画面里面
这个视场的透视的关系的变动是非常大的
在这里面用户看着确实会晕,因为在人脑已经平常默认跟眼球这套系统已经把它过滤掉了
我相信你在做产品的时候可能会定义它几个核心的功能点
然后你要把这个功能点优化到最优, 我不知道你最开始想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是什么
然后是怎么攻克的
最开始我想解决的主要问题其实就是应该回到这个事件上,回到拍摄的行为上面来说就是
让用户最便捷地把他当时产生的创作欲望最简单的记录下来
你换句话说就是给用户,或者给一些入门用户降低他们的操作门槛
给他们拍摄和出片的勇气,就是这么一个事情 而防抖在整个这个过程里面
或者是运镜、云台带来的一些其他的优势,在这里面是水到渠成
在云台这个技术方案上面天然会带来的一些结果,它当然在我们工程实现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挑战
比如说你把云台从原来的苹果大小缩到一个乒乓球的大小,里面的每一项控制都很精确,这个云台也很轻
它控制起来也会变困难一些,它在手里面也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脆弱的东西,你怎么把它的工程的可靠性做得更好
反而在工程里面确实也碰到了很多的挑战
我刚才听到您说,您希望能让更入门一点的用户在想拍的时候就能用我这个设备把它拍下来
我很好奇你们是怎么定义这个产品的目标用户人群的呢
你们主要 target 的是入门用户吗
他们都会拍一些怎样的内容
你刚才也提到你在后续的产品迭代当中,这个有发生一些的改变和进化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