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歡迎回到小翠時政財經
今天是美東時間2025年的6月22日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
今年有個神奇的規律
大事總愛挑週末爆發
這對炒短線的朋友可不太友好哦
這個週末又有爆炸性事件
美軍突然出手
一口氣端掉了伊朗的三個核設施
伊朗這個中東地區最大的威脅
現在基本被美國聯合以色列
連根拔起了
於是接下來
美國終於可以放心的從中東抽身
把戰略重心正式轉向印太了
也就是說
咱皇上現在
已經成了美軍頭號重點盯防對象了
一個不小心就會成為下一個伊朗
咱皇上昨晚怕是沒睡好
自己好不容易拉起來的邪惡小團伙
中國俄羅斯伊朗朝鮮
現在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被拖殘廢了
伊朗又被老美一鍋端了
朝鮮太弱帶不動
這反美聯盟算是徹底散伙了
更諷刺的是
咱皇上在2021年還豪氣承諾
未來25年要給伊朗投4,000億美元
現在伊朗都快被炸滅國了
不知道咱皇上的這筆錢
已經撒出去了多少
看來也是打水漂了呀
還有更鬧心的
中國現在對外有美軍虎視眈眈
對內經濟又嚴重通縮
咱皇上還堅持開倒車
經濟問題是越來越嚴重
所以今天這期視頻
小翠就想帶大家來看看
兩組最新的經濟數據
第一是財政部剛剛公佈的5月財政數據
收支兩端竟然都出現了下降的情況
這非常罕見
第二是中國商務部剛剛披露的
中國前5個月外資使用數據
同比大跌13.2%
大家別小看這兩組數據
外資和財政
這是兩個最敏感的現金流方向
就像中國的兩條血管一樣
通過他們
我們或許能看到中國經濟的真實狀態
咱們先來看看5月份的財政數據
為什麼收支兩端都出現了下降的情況
先說收入
財政部公佈的是前5個月的加總數據
我們自己計算一下就能算出
今年5月份
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為1.6萬億
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但和上個月相比
差距就很大了
因為4月份
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可是2萬億
那麼問題出在哪呢
主要是和工業生產相關的稅種
明顯走弱
比如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
增值稅漲不上去
主要是企業買賣鏈條動不起來
而企業所得稅下降
當然是因為企業賺不到利潤
自然交不出稅
這個邏輯和PPI數據走弱是一致的
另外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
前四大稅種里
表現最好的竟然是個人所得稅
前5個月同比大漲8.2%
大家是不是覺得有點詭異
跟大家的真實感受肯定不一致啊
國內現在就業是個什麼情況
工資水平是漲還是跌
大家心裡都清楚
那麼問題來了
工資不漲
甚至在降
為什麼個人所得稅還能漲
其實答案很簡單
那就是稅務部門積極創收了
怎麼個創收法
追繳你過去幾年漏報或者沒報的稅
比如那些人在國內錢
卻出去炒美股的人
有觀眾留言告訴我
已經接到稅務部門電話
說認定資金出海炒股是財產轉讓行為
因此需要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
而且不是按總額繳稅
是每筆交易都要單獨列出來繳稅
更慘的是
這是只針對2024年度的
在此之前
你欠下的稅還要加收滯納金
其實這個情況
我在上個月的節目里
就給大家提醒過了
當時還有人為中國稅務部門站台
說之前欠下的稅款
你只要補交就行
不會被開罰單
但似乎和我的觀眾反饋給我的情況不一致
至於采信哪邊
大家自己判斷吧
我肯定不信
中國的稅務部會有這麼好心的
這麼好的創收機會
他們為什麼要放過
這不跟去馬路上多開幾張罰單
是一樣的道理嗎
說到開罰單
這個月中國的非稅收入神奇的下降了
其實今年非稅收入的漲幅
確實沒有去年動不動20%30%那麼誇張
但是馬路上開罰單的交警
可沒有減少創收的力度
連北京現在都是各處增加罰款的力度
那為什麼非稅收入漲幅反而溫和了呢
其實主要是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國有資產盤活這塊
去年能處理的都處理了
今年就賣不動了
第二個原因就是
罰單創收也會遇到瓶頸
人民也不是傻子
去年吃過虧了
知道你現在交警罰單開的厲害
那我不開車了不行嗎
再說了大家口袋里就這麼點錢
能經得住你罰幾回呀
在我看來
非稅收入現在還能保持7%8%這樣的漲幅
就已經相當厲害了
大家看但凡在積極創收的
像什麼個稅呀
非稅收入啊
都基本能跑贏GDP增速對吧
那麼接著我們說說財政支出部分
為什麼支出也減少了
按理說現在老共使勁要刺激經濟
財政支出這頭沒理由省錢吶
但現實很殘酷
今年1至4月
全國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4.6%
但到了1至5月
這個增速就只剩4.2%
這說明
5月份的財政支出增速明顯放緩
而且今年頭五個月
只完成了全年支出預算的36.5%左右
往年這時候進度一般都超過40%了
所以今年財政支出的進度確實落後了
這說明什麼
我想至少能說明今年財政確實緊張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而且財政數據
還另外告訴我們兩個重要的信息
第一今年財政主要是中央在花錢
地方基本躺平
因為中央本級財政支出的增速
遠遠高於地方
像5月份的數據
我們自己計算一下就會發現
中央財政支出同比增長11%
增速比4月份又提高了
但地方財政支出5月份增速只有0.9%
較4月份增速還是回落的
所以趨勢上看
中央的錢越花越多
地方卻越來越沒錢花
所以現在中央確實是在救濟地方
但換一個角度想
也是中央財政
正在被地方財政拖垮的表現
第二
今年基建相關的支出其實力度不足
5月份基建整體支出增速同比下降8.8%
較4月份回落10.6%
其中
像城鄉社區事務交通運輸相關的支出
增速均由正轉負
中國要是基建都刷不動了
那去哪找GDP呀
我記得我跟大家提過
中國的地方專項債
基本都是集中在上半年去發
我們從社融數據里已經看到
今年政府債發的絕對不少
但是這些錢主要都是以債養債去週轉債務了
並沒有變成政府投資
這才導致今年中國的基建相關投資
其實是偏弱的
就這一點來說
統計局的GDP上漲邏輯就是不成立的
說完財政數據
咱們再來看看外資這條現金流
商務部剛剛公佈的數據
今年前5個月
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4,018家
同比增長10.4%
但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卻只有3,581.9億元
同比下降13.2%
這就非常有意思了
外商投資企業還在不停設立
但外資使用情況卻嚴重下降
也就是說
現在進入中國的外資企業
是越來越窮了
人是來了
錢包卻忘帶了
開的是空殼公司
要錢沒有的那種
所以這些外資企業都是哪來的
非洲還是拉美啊
咱皇上這是和第三世界國家
發展出了深厚的友誼啊
天天去這些國家招商引資了吧
但人家商務部好像又不承認這一點
商務部告訴我們
這些外資都是哪來的呢
第一日本今年對華投資大漲70.2%
第二英國今年對華投資大漲60.9%
接著還有韓國德國
都積極在向中國投資
整個東盟地區對華投資大漲20.5%
一個字也沒提非洲和拉美
看來第三世界國家
投資中國的積極性還是不高啊
但是問題又來了
日本和英國
為什麼這麼拼命投資中國呀
這些錢真的是他們的嗎
這裡還真可能不是真外資
因為商務部又說了
這些數據包括了自由港投資數據
那麼啥是自由港投資數據
當然是從香港
開曼群島這些地方進來的錢嘍
這我們就豁然開朗了是不是
這不就是中國假外資的常規套路嗎
中國企業
大可以先把錢轉移到開曼群島
再從開曼設個外資殼公司
把錢投回中國
然後這筆錢一進中國
立刻變成了英國投資日本投資
還能享受外資優惠政策
自己薅自己的羊毛
順便刷一波外資投資數據
這腦筋多好
反正怎麼樣都是中國又贏了
肥水不流外人田是不是
但事實是什麼
事實是外資正在撤離中國
我們就看資本市場的數據好了
這個最直觀
中國在亞太基金里的比重
已經從2020年的50%下降到了現在的27%
所以現在進中國投資的
我認為
主要是中國自己的白手套假外資
好我們總結一下
通過追蹤財政和外資這兩條現金流
我們其實看到的
是這樣一個蕭條的經濟畫面
財政這一端
收入收入漲不動
支出支出也花不動
地方靠中央續命
中央卻也開始力不從心
這沒完沒了的發債模式
最終也得面臨這樣一個問題啊
何時到頭啊
再說外資這一端
看似熱鬧
實則虛弱
新設的外資企業是多了
但真正能帶來技術帶來資金
帶動市場活力的外資
卻正在減少
甚至開始撤離
這兩條現金流
一個像中國的造血功能
一個像外界的輸血管道
代表的
是中國這個經濟體的內循環能力
和外循環能力
如今兩頭都在同步降速
反映出的
就是中國經濟正在從結構性減速
走向系統性收縮
而更值得我們警惕的是
官方數據仍然在拼命維穩敘事
商務部不斷告訴我們
外資又來我們中國開了多少新企業
企業數量同比增長了多少
但卻從來不提錢在哪
效益在哪
這些企業是不是真的把錢帶進來了
是不是能帶動就業
能帶動產業鏈
所以我們不能只看數據的總量
而必須要去問問數據背後的質量
我們不能看設立了多少新企業
而要問這些企業是來做實業的
還是來走過場的
遺憾的是
今天中國的經濟部門
已經徹底淪落成了宣傳部門
經濟數據弄虛作假
數字實在太難看
就乾脆取消公佈
統計局可以繼續
經濟形勢一片大好
商務部也可以
天天數外資企業的新開張數量
但老百姓關心的
從來不是報表上的增長率
而是工資有沒有漲
房貸還能不能還得上
明天會不會失業
街上的鋪子是否越開越少了
數據可以美化
敘事可以包裝
但生活不會配合演出
伊朗的廢墟在提醒我們
再宏大的口號也擋不住戰略失敗
同時中國的報表也在提醒我們
再強硬的維穩也掩不住系統性萎縮
歷史不會準確提醒你哪一天崩潰開始
他只負責把結局
寫在你最熟悉的日常里
好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
如果你喜歡我的節目
請記得點贊留言轉發
這會對我很有幫助
謝謝大家的收看
我們下期再見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