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资本” 本期视频为您带来的,是付鹏在 4 月 13 日作客武财人播客的录音内容,你可能听说日本经济正在悄悄变化
年轻人开始消费,工资也在涨,但这背后是不是真的全面复苏?股市大涨和实体经济到底什么关系?当心,这里面有个巨大的误区可能让你判断失误
还有,东京房产热得发烫,但你知道买家主要是谁吗?这会不会是一个为外国人量身定做的陷阱?
不过,一个长达数年的潜在机会可能正在浮现,关乎日元。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却面临着完全不同的景象
经济结构单一、增长乏力,通胀却居高不下,典型的滞胀风险正在聚集。为什么全球资金正在大举做空它们?
这背后是长期的结构性衰退信号吗?当地房产泡沫严重,已经有不少项目爆雷,如果你考虑去那边投资
甚至 “躺平”,这绝对是你需要警惕的信号。这两个国家和加拿大,作为传统移民大国,现在大量涌入的新移民,带来的究竟是活力还是问题?
这次调研还揭示了黄金价格飙升背后难以捉摸的驱动力,普通投资者现在入场风险有多大?
以及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何才能不被屏幕前的 “小作文” 和虚假信息带偏,做出错误的决策?
为什么实地调研如此重要,有些真相只有亲身走访才能看清?最后,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保持流动性” 为什么如此重要?
这不仅仅是持有现金那么简单。而所谓的 “躺平”,真的是换个国家就能实现的吗?还是说,降低欲望才是关键?
接下来是会议的全部内容,如果您需要我的投研助理人工加 AI 辅助校对的中文文本,您可以在频道的 Patreon 上获取
大家好,欢迎来到《武财人》,我是大武,然后今天我们请到了付鹏老师跟大家打个招呼
大家好,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付鹏老师最近是游历世界了一圈儿,对,按照惯例,正常来讲每年的季度我都要出去走一圈
这次主要调研其实是,其实我能看出来,如果你手边有金融数据和软件的话,你大概能够看到公布的 CFTC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 的交易持仓中间
其实在过去的一年多,你会发现有两个很极端的这种持仓的方向,就是在比如汇率的持仓上面,我们就发现有大量的做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交易头寸
当然还有加拿大,然后实际上另外一头我们就发现开始有大量的做多日元的,就是买入日元的这种交易头寸
这种投资的数量实际上是很极端了,到目前是非常极端的,这一定是意味着这里边有一定的逻辑和原因的
加上这两年因为前面因为疫情的因素,所以我们出去的也少,实际上这四五年,可能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发生的变化
我们可能更多的只能通过新闻去进行观察,但是我的特点,我还是喜欢实地的去走访去看一看
那么这次正好趁着这个长白山论坛结束了以后,那我就按照这个行程,我就去了东京
然后去了这个新西兰,然后去了澳洲,然后回来,那么大概就是看了一下,目前这三个经济体的情况
怎么选择这三个地方?首先你看这三个地方你要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新西兰本来这个 2014 年之后
我其实一直在这个就是南岛那边,我也比较喜欢这个皇后镇,有房是吧?对,我们其实也比较喜欢那边,好山好水
很多人可能觉得好寂寞,但那确实是全球南半球里最好的冬天滑雪的胜地,夏天徒步、飞行、极限运动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喜欢玩的人来讲,这个新西兰南岛绝对是好地方,但是当年也是很偶然
大概 2012 年 2013 年的时候,当时应该是澳元的顶峰,那时候应该也是包括铁矿石生意都是最好的时候
我们是觉得后续实际上,澳大利亚的整个经济、出口会有一些变化,所以那时候先去了澳大利亚做调研
然后正好有个朋友在新西兰,然后我就相当于是顺道去了一下新西兰看,其实在那之前,说实话
正常的全球大类资产交易中间,很少会去关注到新西兰那个地方,然后当时就跑到新西兰去看
那个时候其实对新西兰经济是完全不了解的,所以正好我在那个朋友家的书桌上
我当时是看到了它的那个叫西太平洋银行,就 Westpac (西太平洋银行),西太平洋银行的那个首席经济学家叫 Dominic
他写的一个关于新西兰经济的一篇报告,因为我那朋友就在西太平洋银行工作
所以我正好就看了那个报告,我原本只是去探望好友的,但是我正好就看到那个报告,职业病
对,职业病,然后我一看完我说,哎呀,这个新西兰的经济实际上蛮有意思的
它实际上这个结构性特别的明显,你还记得那个时候有一个新闻应该是,讲那个乳制品,你知道有印象吗
那个三鹿的那个当年那个事件,其实新西兰最大的一个其实也是乳制品,恒天然 (Fonterra),然后你像现在全球的
这个乳制品的定价,这个价格,其实也都是由恒天然的拍卖价格,逐渐的开始形成的
所以它本身是个农业,我们理解是个农业的大国,所以那几年在观察,看完它的经济结构以后
我觉得有点单一,所以后来随着全球后 2012 年、2013 年,其实达到一个我们说全球最繁荣的
我认为是最繁荣的一个顶峰之后,实际上澳新整体就开始滑落了,实际上如果很多人关注汇率的话
就会发现 2012 年、2013 年大概就是澳元的顶点,到现在为止已经跌了 13 年了,其实跌了 13 年了
然后纽元的顶点大概也是在 2011、2013、2014 年,到现在为止差不多也跌了,我们说这个 11、12 年了
这段大幅度的汇率的下行,其实也就跟它的经济有关的单一是有关联的,我这次去是因为我发现都跌成这样了
你想那个澳元对美元的汇率,已经接近于 08 年的金融危机的那个水平了,都跌成这样了,还能有这么大巨量的交易持仓
我觉得这里面可能反映,他们可能看到了一些风险或者一些视线,我们不知道,但是我觉要亲自去看一看
去看看我觉得它现在的澳新的实际的经济情况,那我可理解澳新这两个国家
它是同步的吗?它俩不完全同步,但是很有意思,它俩互补,举个例子,比如说就出现新西兰的经济如果差
通胀 (通货膨胀) 高,它人口可以自由流动的,澳新是完全可以自由流动的,所以在你观察澳新两者之间的关系的时候
确实要考虑一种虹吸效应,就是虹吸效应,举个例子澳大利亚经济
如果比新西兰稍微好一点,它会导致结果是新西兰更差,它会虹吸,把人吸走,那我为什么要新西兰找工作
成本又高,可能到澳洲可能会挣得更多,他就会迁移,实际上你看很多比如说,你可能在新西兰上初高中的
他其实考大学的时候也是往澳大利亚去,所以当地的两个华人,就是当地的华人可能会说的一句话
就是新西兰是大纽村,就是大纽村,然后澳大利亚虽然也是农村,但是跟新西兰比就已经城市了
对,还是发达一些,对,还是发达,所以它基本上会有这种移动关系,所以两者之间
它两者之间的相关汇率还蛮有意思的,就是它两者相关汇率一旦,就相当于它正常是一个区间
就是咱俩之间应该是个相平衡的关系,一旦不平衡一定会发生的,不光是人的流动,它是个螺旋式循环
就是人的流动、资本的流动、投资的流动都会发生,所以这个时候你就发现,其实这两国家是有关联的
很多人其实还不知道另外一个东西,就是日本跟新西兰也有关联,啊?为什么?对,你觉得很远吧?很远
但实际上在日本 90 年房地产泡沫破裂以后,那一轮,你其实知道大量的日本人,从金融上叫日元套息交易 (Carry Trade) 往外走
对不对?但实际上我们说这个人也在往外走,所以后来大家一看你去巴西的时候就发现
巴西有很多的日本人,然后日本在那边做农场主,就购买很多巴西的土地做农场主,实际上新西兰当时也是一样的
就对于日本人来讲,它的几个流向,它流向世界各地嘛,但是其实一些主要的流向是有的
往巴西的主要流向,其实还有往新西兰的,所以说在差不多 20 多年前开始,新西兰其实最多的实际上是日裔
然后后来变成韩裔,是不是这种很卷的东南亚国家,想躺平的时候就往新西兰走一点
对对对,说你其实从它那上面,能看到经济的发展,这是个特别奇特的,日裔、韩裔、华裔,你猜现在是啥裔
印度裔?对,答对了,非常的准确,就是你能够看得非常的明显,而且印度裔说实话比前三个还有优势
就是语言,对,又远,就是说吃苦耐劳,可能大家都能吃苦耐劳,抱团吗?也抱,但是好像
反正我的感觉印度裔抱团抱得更紧,但更关键的是它英语,这个门槛对前三实际上是高的
对它来讲是容易的,当然虽然说我们说印度的这个,咖喱的英语,对吧?这个虽然不太那么标准
但是至少对它来讲难度不大,所以其实这两年,这些年吧,其实你有没有注意到就是各个这些地方
最近都是冒出了大量的印度裔,对,我这两年出国去旅游,然后就看见很多印度裔,对,你想想这是啥
这不八九十年代中国,就会出现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你有没有感觉其实很像?其实这个用我的话说
你从这种周期上其实能够看到,大的这些国家的经济的变化,日本崛起,到这个放缓
那么日裔流出;韩国,韩裔流出;华裔,然后华裔的增加,一般都是国力增强的时候就往外走
还是有人走了,然后印度裔,这几年大概就是印度裔,然后当自己国内经济增长感觉涨不动了
然后就找一个能躺平的国家,过过退休生活,对,就是你如果不想那么的竞争和卷了,你想新西兰它本来就属于躺平的
对,羊比人多,所以说你可能把日本的资产卖一卖,到新西兰去买买资产,然后过过这种
我们说霍比特人的这种生活,田园生活,实际上也挺好,但是你像这次我去我发现一个特征
年轻的,你到那一定会产生,比如第二代和第三代,对吧?尤其是这种留下来的,那么第二代第三代
第二代第三代其实现在有回流的迹象,我明显的感觉到这次去的时候,就是有很多比如说日本日裔的或者日本人
他可能到了第二代第三代以后,你理论上以为他应该是在澳新几年穿梭,实际上有一批在最近的一两年两三年
他其实有回流日本的迹象,甚至还有一些白人,他现在在找工作,我们正常理解就刚才我讲的
你应该到澳大利亚去找,其实还有一批新西兰人现在也跑到日本去了,所以你从这个流向上大概也能看到一些这个
那是不是也是因为澳新本身的经济也比较乏力,然后他们在那边可能也不太好找工作
对,但是日本正好反过来,就是比如说这两年你其实去日本,你就会发现它其实经济上有很大的一个变化
但是它再怎么变它没法跟中国比,这个其实大家一定不要去做这个对比,对于它来讲,我们其实是说
跟它这个 90 年代泡沫破裂以后的那一代人去比,它其实确实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了
比如说我们可能很多人在停留在,这个叫,就是电脑前说,东京的出租车司机,还都是什么 80 岁的啥的,这都成年
现在不是了吗?当然不是了,可是我去年去冲绳,那个出租车司机还都是 70、80 岁的白发老爷爷
这个就是举例的,大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它是一步步的往回的,就是因为你要新进来的
因为缺口都会有,但是当缺口有的时候,你举个例子,你新进来的人进行补充的时候
一定先补充大城市嘛,那你举个例子,假设中国,同时出现网约车司机短缺
你是在上海当网约车司机,你还是跑到,一个比如说三线城市去当网约车司机
对吧?这道理是一样的,所以你观察的时候你就发现,东京有变化了,东京非常明显,就是第一
我认为它这一轮的新陈代谢其实已经开始了,而且说实话都已经能看到非常明确了
我大概过去的这几年,因为陆陆续续你需要调研,这一点其实咱有一说一的
出去的很重要的原因,走走看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你要从各个维度去进行观察,有时候很细节的东西也要看
那有人肯定会说,你这样调研实际上不够严谨,严谨的话应该是数据等等
我会告诉他是,数据是要看的,但是数据看不到背后的东西,而去调研的时候,虽然有人会较真
就意思说你调研的那个样本参数不够多,它不够多了以后,你这个是不是代表一家之言
就很多人会有这个想法,没有人单纯的把,比如说咱俩这样子聊天的,就不再去看
比如说你回来如果真的做投资决策,你其实要把你看到的东西去对应到一些数据上,去找到那个变化
这样子你就很容易去理解,哦,这个为什么这样子变了,否则的话你那边看着变了
你不知道为什么,你其实就找不到那个根因,所以有人跟人开玩笑说,傅总你的调研去干嘛
但是一方面我会跟比如相关的一些部门,比如这次我去,我实际上也找了日本证券公司的一些学者
然后我们坐在一起去聊,我聊聊看看你们的这个问题,还要隔代去聊,就是你要找一些年轻人去聊
然后你要找一些年龄大的人去聊,它这个沟通的时候,它每个人其实都能教会你很多的东西
就是中国古话讲的叫三人行必有我师嘛,每个人其实都会教给你一些东西了,这挺好的
然后你就会发现你去的时侯那些细节观察,比如说我打车,对吧?这个出租车,然后叫 Uber 或者打车
好家伙,我在那呆了四五天吧,就全是这个三、四十岁左右的,也有四十多一点的,但更有比较好玩的是
我跟朋友坐在那,我们俩在聊天,我在这说这个湾区,它不是也有个那个东京湾吧
那个湾区的那块,我说,哎呀,这儿建的现在挺好,越来越繁荣了,当年其实大家不愿意往这边住嘛
然后呢,聊着聊着,那个出租车司机一回头,哎,大哥,中国人,然后我说,哎呦,我说这个巧了
这个我打个车,我以为是那个什么的,因为我上车的时候是拿着那个 Google Maps
跟他说我要到哪哪哪,对吧?当然这里边还有个细节,就是我发现这次东京的时候
我发现英语很有意思,就英语的占比提高了,所以我一个朋友跟我说,要不我们判断判断这个大趋势
判断个人?是吧?不是,大趋势已经形成了,这什么趋势呢
就是你记得比如说 30 年前,我们现在的一个很著名的商人,当时干了一个英语培训班,对吧?那么那个时间点里
为什么在中国英语培训能崛起?年轻人嘛,你要跟世界去进行更多的交流
当然比如说我们现在自信了,我们可能就说,那我们不讲英语,你们讲汉语,其实日本当年 1990 年的时候
那他自信的时候,他就是,我就要讲日语,不要讲英语,对吧?所以那个时候大家往前翻 20 年
你去日本旅行的时候都会存在一个大问题,这个英语就是 hamburger 式英语,对吧?就是你根本就英语不英语是日语不日语
然后大部分的那一代是不给你讲英语的,说什么他听不懂,听不懂,现在不是了,你现在去日本
你发现第一很多店员其实已经都年轻化了,我之前就跟大家讲过,星巴克的日本时薪
还有包括星巴克的年龄结构和工资,这个其实像是在日本很有典型代表的,只有几个典型的代表,就跟你去美国的时候要观察那个麦当劳的时薪
其实道理是一样的,你可以观察日本星巴克的,雇佣员工的情况和工资,你还可以看比如说优衣库的,雇佣员工的情况和工资
这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它能反映你的就业的一些情况,那是不是越年轻化越代表现在就业市场不好
很好,因为没人了,它完成新陈代谢了,你再想想,就是年轻人很好找工作,而且越来越年轻化
就是日本你大体上可以这么形容,那难道不是说年轻人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所以它取代了原有那些老年人干的服务性工作吗
首先第一点,日本是增长还是分配?你说的那个是很简单的,这个叫不好的工作,一个月 30 多万日币
在我们的角度叫不好的工作,它的不好的工作不是我们认的,2000 块钱、3000 块钱工资的,不是的
它再不好的工作,比如说刚才我们说的优衣库的工资,它 33 万日币,33 万日币你按照现在大概折算
2150 就相当于 2000 多美金,人民币大概就不到 2 万块钱吧,就这个数字,那你 说这是它的优衣库工资
在咱们角度能叫不好吗?它只是说很简单,日本没有那个,现在的问题它是分配,它不是增长
它不是说我有更好的工作了,所以老年人干这个普通工作,可以做更好工作,不是这个逻辑
它实际上是分配,就是说我原有的这些工作,以前是太多老人在干,现在你懂的,对吧?人口的数字你可以翻一下
老年人在逐渐的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我这个岗位职务还在,那么年轻人就进来了
这样子你观察到的年轻化是这样来的,就是服务行业很简单,这个工资只要不掉下去
就说明服务行业的收入是不错的,所以日本的讲法应该叫 30 年不增长,但是蛋糕没掉
它如果 30 年不增长,蛋糕掉下去了,我可以告诉你,它现在年轻人的工资应该是缩的
就是前面是卷的,后面就是降薪,然后到一个水平,但是它能保持在那个水平,就是它总量没增长的这个环境下,它也没掉下去
所以它现在发生的只是说,原来老年人的岗位退出了,年轻人逐渐在上来了,这里边的差异性是什么?偏好
就是老年人,日本的那一代的老年人,其实他要还债,你如果 90 年代是 30 多岁的,那你后面的一辈子基本上就是在挣钱还债
首先第一点债务消亡了,就是一代人还的七七八八了,对吧?第二是年轻人上来以后他就没债务
没债务能够保持这样的薪资率,你意味着什么?你的消费能力强了,你举个例子,同样挣 30 万日币
那我前面可能要还房贷,要什么的,我可能不敢花,现在年轻人,可能日本的年轻人,现在开始有花钱的欲望了
所以你看日本就出现了略微的通胀,这个通胀不光是我们说价格,商品价格的问题,它其实包括薪资也出现了
对,因为日本不是去年股市涨了好多吗?对,所以您现在觉得说,就是它未来还是在不断变好的趋势当中
这就成了一个巨大的误区,我估计可能是话筒前所有的听众都会有的误区,日本股市是否是日本经济
答案是 No,实际上现在你就会发现大概也就是这三五年吧,我们哪怕是扣掉日元汇率贬值
日本股市的特征更多的,是连动着美股,所以我们有一句话管它叫,日本股市是美股里边那个价值部分
就是 Beta (β, 衡量证券或投资组合相对于总体市场的波动性) 部分,它没有估值,但是它这个美股是有估值的,所以我们管美股叫 Alpha (α, 衡量投资组合相对于市场基准的超额回报),日本股市叫美股的 Beta (β)
当然是稍微专业一点,但大体意思是这个,为什么呢?是因为产业分工,日本股市中的首先第一点权重最大的
比如说巴菲特买的三井、丸红、伊藤忠这些公司,它不是说日本经济好坏的问题
它是全球性收益,然后现在又被改造成了现金奶牛,所以你会发现它跟美国跨国公司现金奶牛逻辑是不是一样
你找是这个逻辑巴菲特就喜欢,所以你可以理解巴菲特在美国买的现金奶牛,和在日本买的现金奶牛的特征是很像的
然后都不是说单一的来自于本国经济的,它都是一个全球化的产物,但它另外一头的大头是什么
是日本自己经济嘛,日本经济通缩了 30 年,再说一句话,它自己比重上都是一些小生意
小现金流,哪有什么这个,我们说能够顶级现在这个市值的这个东西,这里边剩下的部分你会发现还有一批
大概在过去的几年是给美国的,整个 AI (人工智能) 产业做配套的东西,所以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
它的整个特征更像是一个美股的一个影子,所以说大家一定把这个误区,就是说那是不是说日本经济的好就等于这个
股市的好?其实你还不如倒过来说,就是美股价值提高的时候,日本的股市就会涨,但是美股估值扩张的时候,日本股市就不会涨
实际上这种现象已经出现,现在是第二次了,前面的那次是 2021 年,21 年就出现了标普 (S&P 500 指数) 上行
然后日本股市呢,我们管它叫横盘震荡,当然中间其实波动也不小了,就相当于,是这个波动下行
但是整体是一个宽幅的横盘,但这个状态一出现,我们当时就觉得有问题了
为啥呢?如果按照这个国际分工,现在的这个角色去看,相当于,是,一个市场,价值没涨
那边估值一直在扩,你还记得那一年,21 年最火的是谁呀?木头姐、ARKK,有印象吗
其实 21 年的年初,你们知道 ARKK 闪崩了,就是木头姐闪崩的那个开始,就是那个分化的开始
就是估值太高了,就是美国那边当时给木头姐的这种颠覆式创新,科技股啊,这个给的估值太高了
而且我估计可能很多人不知道,21 年的时候,英伟达 (Nvidia) 在后面杀估值的时候跌了 60%,大家光想着后边 22 年、23 年英伟达下万亿了
中间跌 60%,估计大部分人可能都忘了,因为那个时候都不一定有人关注到这个英伟达跌
但是我,说有一个东西肯定大部分人知道,比特币跌 2 万,大家比较关注比特币,对,因为很多炒币的那一年
22 年应该是爆仓的,因为它从大概 6、7 万跌到 2 万,那你肯定很多人高杠了
它就肯定会爆仓的,那个时候其实就出现了这种特征,就是日本股市作为价值它没跟
作为这个美版的全全球化的价值它没跟,那么美股一直在涨,你这时候就知道答案了吗
我去美国的市场里面找,谁的估值有 bubble (泡沫),有泡沫,你就会找到当时的包括 AI 产业链在的
所以 22 年后来美股跌了 20,美股跌了 22 年,标普指数跌 22%,形成了这个回归,就把估值杀掉了
之后英伟达走它的价值路径,其实在去年的 10 月份,就是又出现了这种情况,就是日本股市不跟,然后美股扩
然后你,去美股里一看,你发现,它的 AI 产业链的下游硬端在不停的吹泡泡,不停的在吹这个 bubble (泡沫)
然后这种劈叉一直到今年的 2 月中旬,实际上 2 月中旬开始以后,美股的杀估值,就应用端的杀估值就已经发生了
那个实际上跟现在的,全球的贸易战关系没关系,那个就纯纯的是因为,跟 2022 年是一样的逻辑
就 AI 的应用端上要杀估值了,所以你看其实,很多人说现在比如说跌了这么多,其实前面 11.5
标普跌 11.5 就是来自于这个,但是这个用我的话说,它是正常的,就是后面的波动是不正常的
但前面的波动是正常的,就是说你不要指望着说不杀估值,不去泡沫,不可能的,只是你要在市场观察的时候
你要看到什么时候它出现这种分岔,所以这次日本股市在投资的时候应用的,它跟我们现在聊的日本经济其实关系不大
有一说一,日本经济我们聊的跟什么东西有关?跟债券、跟汇率,这俩我们可以说更代表了日本的实际情况
更反映这个情况,所以你的观察日本的经济,这两年是逐渐变好的过程?对,简单讲就是支持它的债券收益率的上行
但是你注意啊,这个变好是绝对相对论,因为在这儿就怕去撩动大家的什么情绪
因为有时候说要好呢,怎么着呢?比我们更好吗?肯定没有,你这个不用去担心,因为
是相当于 30 年的很低的水平,它要慢慢爬出来,对吧?那对于你这个比如说你去观察或者交易的话
它实际上是相对论,我不是交易绝对论嘛,我绝对论咋交易?那绝对论我可以告诉你 No
会达到中国这个增速吗?也不会,但是它的相对论会不会比它过去已经好了
我的答案其实是的,我们更多的应该说是它比过去的日本好了,这个是不是更准确一点
那您觉得这种好其实跟它去年,就是叫什么放弃这个负利率,这个是有关系的?比较大的关系
对,那就是结果了,你可以理解就是因为,它这种结果的变化,所带动了它的包括利率货币政策的这种变动
这个是一样,有这个分析说就是它这个放弃负利率之后,可能整体是一个金融市场的狂欢
但是实际上实体经济是不够好的,这个我觉得缺乏去实际走访和调研的
就是这个好到底表现在什么上?比如说他说可能食品价格上涨了 15%,但是工资涨幅不足 5%
这个,好,我来给你解释一下这个东西,就是通胀,当我们去看这个数字的时候
其实我以前解释过,你决定通胀好还是不好?那你发现这个人就两片嘴皮,简单讲就是工资如果增长的话
我其实不 care 通胀的,工资不增长的时候,那通胀我会是极其痛苦的,那么工资和通胀同时上行的时候
你是痛苦还是难受?其实答案很简单,你第一应该关注的是你的收入,第二才是你的支出
简单讲收入如果不增长,支出就算下降也没用,对,你再想想我们的父辈那一代,是不是工资上行,通胀上行
对对,物价上行,可能之前是几十块钱,突然变成几百块钱,对,但是很简单,他们的日子不照样过嘛
那它的核心是什么?通胀上行,但是工资收入也在上行,当你看到的冷冰冰的统计数据
但是在现实世界生活的时候,它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去调剂这个价格,它不是冷冰冰的数据直接转化
你想还是说我们父母那一代,我们父母那一代,比如说工资收入上行,他如果遇到比如说短期的食品价格上行
他可以做很多手段去节约,那时候很简单,你回农村,你回来是不是大包小包拎一堆啊
对呀,那很简单,那个东西就不要去算通胀了,你自己在家地里产的嘛,以前的时候你记得都有个小阳台
那个小阳台,然后,冬储大白菜,是吧?哎,冬储大白菜,然后养鸡,那时候小区实际上你说乱不大,很有认情味
有没有?对吧?就是那个时候你在那拿一个笼子在那养一鸡,对吧?然后你剩菜剩饭就去喂那鸡,有没有
对吧?然后你如果有阳台,有人在那上面种蒜苗,有没有?都有,就是大家会通过各种方法去降低所谓的成本
但是大家开心的是收入上涨,当然如果收入一直不涨,我靠你物价一直上涨,那你放心,大家肯定就不开心了
日本其实你看那个,日本有一些这个年轻人,他会非常的节约,他会告诉你怎么去省
比如说超市几点钟去买东西,咱们现在也这样,现在小红书上经常什么 30 块钱过一个月
300 块钱过一个月,对,首先第一点节约是好事情,这个我们是鼓励的,但是第二,收入上涨的节约
和收入下降的节约是两回事,收入下降的节约,我告诉你,越节约心里越难受,收入上涨的节约,就是那个电影叫什么来着
就是你看到你的银行存款,你在不停的在存钱,那个电影叫什么来着?《末日狂花钱》……
它是一边这边省着,但它那边一边是存着,这种能存下来的现象就是收入在增长
日本现在是这个问题,就是说你会看到综合的物价的上行,我还是强调那句话,通胀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对吧
收入才是关键,收入增长,通胀增长,怎么都可以,收入不增长,通胀那就是最大的麻烦
你倒过来看那个 90 年代的日本是一样的,它中间其实也经历过有那么一两次
但整体最终导致的结果它就一直在缩嘛,一直在缩,我看这几年好像其实很多人对于
就是投资日本还挺有兴趣的,比如说有很多在日本买房啊什么的,然后包括小红书上经常有一些帖子是关于什么
很便宜的几十万在日本就买了一户建什么的,实际上是这样的情况吗?就是投资日本房产是划算的吗
不不不,这个我觉得是不太一样的,实际上我们去日本看的话,东京的房产确实很热
但是呢你从这个就是数据上去看,实际上很有问题,当然跟他们交流完了以后也有问题
它更多的呈现的是 70% 是外国人买入,然后外国人的投资和外国人的融入,那么是否,因为你很简单
你这个东西你买完了,你到底干嘛嘛?日本很简单,你像大阪这些地方,你做这个民宿,它的整个收益还行
你只能说还行,为啥呢?它并不像你测算的那么高,因为你其它的成本其实不低的
第二是你像国内去炒房不可能的,因为你要考虑的是你都是外国人,大家 都买,买完了以后怎么办
你觉得像东京这个房子来说实在话,会是日本的年轻人将来去接吗?我觉得大概率不会的
就是这一批年轻人,或者这一代日本本土的年轻人,应该不会对这事感冒,这是我观察的
他们对精神的追求是有了,然后可能很多东西都看得很淡,所以说并不像我们想的说
很努力奋斗要挣钱,不太一样,也许可能是他的经济过了高峰期的一个结果
他更注重的可能是一些自己……就是日本年轻人现在根本不想买房,对,就是自我满足就够了,当然其实可能有写日本年轻人也不缺房
然后呢,现在你大体上理解,就是外国人在里面在交易和换手,这个其实并不是个特别好的市场
那像您说的 70% 的外国人都愿意在日本买房,不就是证明了日本的房地产还是挺受欢迎的
不不不,你很简单,正常你看一个国家的时候它这个资产的路径,就是我们假设预期它开放
与其经济增长,外资进入,外资买房、人口涌入,这都是正常的,那么到最后高位的时候
它一定是资产价格上来以后,你要有人换手,比如说这个外国人如果去东京住了 15 年,他会不会换手?这个房子换给谁
那你下轮你能保证在 15 年里,东京真的就是一个完全的国际化大都市,就是所有的外来人都涌入吗
还是说你需要一定的本国人的收入增长?如果看新兴市场,基本的路径都是这样子,你想当年上海那个
就卖给,静安区卖给外国人的公寓,八几年的时候应该才 2000 多块钱,对吧?那你,可以理解就是外资用户他们能买得起,他买
他买起了以后,我们经济增长,我们挣钱,我们挣钱,比如说到了,我之前举过这个例子
因为 30 年后,这个什么跨国企业的高管可能离开了,他就把房子一卖,他可能卖 2000 万就走了
那这 2000 万买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要我们去买的,你中间是要买,我们财富基本上够了,我们就去买
日本可能在这个上面后期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的估算,它可能一直是外国人在换手,但是一直在换手
这个能保持多长时间?我觉得不太确定,其实也是之前咱们说的,就是老龄化没有年轻人接盘的这个问题
就是它本国市场接不住,就是靠外国人,就是靠华人买了房子,是否还能有新的华人接盘?对,其实这几年我一直在说
就是说咱们一个范式思维,总觉得说出国了要买房,总得买房,对,其实你要是自住
还是在那上学,你可以考虑,否则的话我觉得,你要是想在那边投机一把,我其实建议慎重
你像这次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其实很多的炒房客,甚至华人干的房地产的项目
其实就有很多的爆雷的,很多的爆雷的,其实用我的话说,也是第一高估了疫情后的复苏
第二很多商业地产也是低估了疫情后,居家带来的这种影响,第三它本身的这个借贷的杠杆
就是从拿地到开发的这个借贷杠杆其实很高,如果澳大利亚一直保持着高利率,本来对需求有抑制
然后再,加上对成本有抑制,那整个就开始了,当然新西兰也受影响,因为很多澳大利亚资金后来就外溢
投到了新西兰房地产市场上,也都这个涉及成差了,那如果是想要吃到这个日本经济
不断复苏的回调的这个红利,那不是说通过投资房地产的方式,那通过什么样的方式
也不能叫吃到它的红利吧,因为你基本上按照这个逻辑去推,那大概呢,你说最简单
你如果是想在金融市场上实现,我觉得是日元的升值,这是后期我们说非常确定的这个一环
慢慢的升或者是,因为其它原因快升,这个不确定,但是基本上你可以唯一确定的是,日元贬值的升溢结束了
那么后面会变成这个升值,而且本来日元在全球的汇率市场上,它就是一个体量非常大的
所以说换句话说你不用担心它的工具,什么东西不够,它的衍生产品等等都很够
所以这可能是一个最确定的,说实话我自己去了解日本已经十几年了,2012 年当时耶伦 (Janet Yellen),那时候还是索罗斯基金
他(她)还不是现在的美国财长,他(她)当时从香港转去日本,他(她)那趟去日本调研,他(她)其实对日本当时转折的那个点上
其实已经很了解了,我当时看到这样的信息以后,我也很快去日本展开了一系列的调研,后面你看到的安倍三支箭
一直到日元大贬值,其实海外的对冲基金大概持有日元贬值,长达 8 年到 9 年,这个交易其实我认为结束了
结束了,所以后面到底有没有 3、5 年的日元升值?我倒觉得看现在的交易持仓是有的,所以这是一个至少 3、5 年的机会
对,而且交易逻辑也很成立,我不觉得交易逻辑有问题,交易逻辑也很成立,所以说我们可能认为的是
当然对我能在金融市场上投资的人,我其实没有必要去买房子,这种很,怎么讲,我认为很低效的一种投资策略
其实并不高效,而且我也并不认为说日元升值日本的房产,能怎么怎么样
因为它的成本其实很高,持有成本、维护成本其实都很高,我觉得没必要,那澳大利亚、新西兰您观察到的
有没有机会还是整个就是在经济放缓的过程?一是经济放缓,通胀高
它是典型的有点滞胀的因素,利率降不下来,然后同时你会发现它的房地产泡沫很严重
所以整体来看,你就发现,做空它们的人其实道理是非常简单的,非常明确的,就是经济结构单一在放缓
然后通胀又高,所以通胀高,就是我刚才讲的,通胀高如果收入增速慢,那就是个大问题了,它其实现在就是这个
就是这个问题,所以他们其实政府也没有想什么方法,来让经济更好,当然想,但是呢
就有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些事情你还是要让它暴露、发酵完了你才能够有更多的动作
但是新西兰确实是比较单一,我可以理解,但是澳大利亚其实是不是还是有一些,其实也单一啊,对吧
服务业,然后大宗商品,其实也挺单一的,而且关键是剩下一部分就是建筑业、房地产
这你大概去看嘛,现在服务业还好,但是你的矿业、你的房地产,这都有问题,建筑业这都有问题
所以您的观察就是,其实不光是这三个国家,包括其它的国家整体来看,你现在还是觉得日本是有一些机会
其它的国家都不太好?也不是,现在你看这个全球的大体的交易,也要找最确定的,其实这个不能说其它国家不好
我倒觉得最确定的是谁?现在可能说,我这儿可能会说最确定的是,它现在的交易持仓
就是澳新加(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目前阶段是最确定的,澳新加?做空的,目前是最确定的,这个是短期的还是?
不,这么大量的,绝对持续一年了,它不是短期的,它这种量的一般不可能,那他们其实就是陷入了一个长期的经济衰退?
对,就是这边很有可能在押注的是,它可能长期的结构性的调整,经济的这个放缓的问题可能是个长期的
而且这三个国家恰恰是移民大国,跟这个有关系吗?有关系,有关系,有关系
实际上有关系,就是加拿大就比较明显了,我相信在加拿大的华裔,你可能非常明显的就会感觉到印度裔多
当然这儿我们不去展开的说了,因为你再说你可能会涉及到什么,那个人口你是不是看不起我呀
或者什么,不用,但是确实这个移民多是有问题的,所以它其实是因为经济下行衰退
所以它才要争取更多的移民进来,但是移民进来了之后,也并没有让它的经济有一个比较好的
不,但是你想要的是高质量移民,但是他们提出的都是技术移民,按说应该是高质量的移民,不,不,不,不
那这个对印度裔来讲可不完全是了,就是我们华人比较优秀的过去了,但是印度那边不一定
对,对,对,对,这就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实际上一般来讲就是经济一旦放缓
就是这种移民的一种坏处也都会产生,是一样的,因为其实这两年也有朋友,比如说就是觉得太卷了太累了
不想奋斗了,躺平了,然后我就去了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如果说让我们真的选一个什么国家想躺平
您有没有觉得哪个国家还不错?自己家里也能躺平,就是躺平是一种心态,它不至于你在哪
这个大理也能躺平,昆明也能躺平,对吧?它是一种心态,当然成都更适合躺平,“巴适得很”,对吧
所以用我话说,它这个躺平是一种心态,它不至于在哪,当然可能有的人会说,哎呀,我也许到那个地方可能不怎么努力
我就足够了,我在国内可能不怎么努力,不怎么够,它可能会有这个困惑,那这个用我的话说,你可能就要找一个
我们说相对容易的环境,那么国内这个也跟自己条件有关系,有一说一,也跟自己条件有关系
国内也有类似这样的条件,但是我个人觉得放低欲望到哪都能平,欲望太高了,其实到哪都拼不了
这其实是个很卷的,东京也纸醉金迷的,你到了东京如果欲望高了,我可以告诉你,你也拼不了
你如果说这个欲望低了,你其实到哪都能拼,这个观点我倒觉得是超级的 OK(可以接受),那你说是不是与其奋斗半天
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不如直接放低欲望,幸福指数还更高?现在不少年轻人就是采用这个手段的
就是采用这种手段,就是说他用其它的方法去寻求,就是心理上的那个支撑,心理上不叫平衡,它其实是一种支撑
就是说我跟你玩的不是同样的东西,那咱们也就不用互相的鄙视谁了,我举个例子,你可能小红书上
玩通报的是一群人,玩这个 LV(路易威登)、Chanel(香奈儿)的是另外一批人,你们彼此之间其实他们是两个世界
越来越进入自己的圈子里,对对对,你不用互相的,不需要得到所有人的理解,对,我不需要你认可的
为什么要你认可呢?对吧?你会觉得,你看玩那个小塑料包,那有什么好玩的?
你不需要去得到他的认可就 OK(可以)了,很多人其实你说欲望以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更多的太愿意得到别人的关注
你自己就好,那您说日本现在,日本年轻人的状态是怎么样?日本年轻人现在的状态反正
就谈不上像我们很多年轻人那么的卷和拼,这个确实没有,但是自己确实也经历了这 30 年
有些欲望也都放很低,所以说各有各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也很全面,所以说相对来讲我看他们
哎呀,你说用老人的眼光看,好像看不到他们奋斗的精神,但是用年轻人的感觉去看他们
觉得活得挺自我,挺好,所以找到点自己喜欢的什么小爱好、小确幸,获得点情绪价值也不错
对,这方面我估计现在我们的年轻人,也陆陆续续都这样,明白,像您一年得去多少次日本?现在
日本不多,其实,因为我正常来讲都是安排的是一圈走,一圈走,像我这一趟就是一大圈
我像几个国家调研,我就都走完,都走完都看看,然后像以前往年的话,我大概半年要有一次这样的规划
但这样规划不一定说把哪几个国家串在一起,但是我每半年我要有这么溜达一趟
因为我认为我一直秉承的就是信息,实际上是有茧房的,尤其你在这个屏幕前看到的东西不一定是真的
你这个思路很像做新闻,就是我应该是脚跑出来的新闻,不是只是从第二条渠道听来的或者是看来的
对,而且你说起新闻了,咱说一声,我现在都不太信新闻,为什么呢?你就会发现有很多自媒体
然后自媒体的传播,你导致的一个结果是,真新闻、假新闻你就没法去确定,你怎么知道一个的弹窗新闻是真的?
而且它本身就很容成为工具的,你看其实我们说这个金融市场上,比如小作文,很多人到处就特别喜欢传这种小作文
其实小作文传出来以后,你作为一个严谨的投资人,你应该是确定新闻的来源
确定新闻的内容,但是你会发现这个领域,咱有一说一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
弹出来没有人去确认的,它默认是弹出来了都在转,那就是真的,那就会导致一个结果是后面
其实你都不需要去证明了,最后很多交易员都是很被迫的,就是说反正它弹出来了我也不管真的假的
反正就先干,然后如果之后去有人辟谣说是假的,那我就再平,这个就造成非常大的摩擦成本
所以说呢,用我话说,还真的我挺怀念以前那个时代,以前那个时代所谓的,就是新闻的
看起来效率没那么高,但是有一说一,它的深度、真实度,它都是有归可查的,你比如说你能刊登在 FT(《金融时报》)
那些东西你不经过核实,你不可能去滥发的,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你现在说实话,推特也有这个问题
你 X(推特的新名称)上每个人发,甚至连人都是假的,而且现在的人,下一次我们其实可以约着聊这个话题
就是现在整个社交媒体这个问题,我其实从一个金融从业者来讲,我其实现在尽量的都在避免用社交媒体的信息源
为啥呢?因为真的太混乱了,我经常跟一个朋友说,我们可以下一次做个预告
我说,哎呀,你看我转发了个谁是谁的东西,然后他怎么怎么说,我说这个人叫啥?
他说叫什么什么老爷,什么什么船长,什么什么 whatever(诸如此类),我说他是谁你知道吗?
对,他说我不知道,我等会说他发的信息,你怎么会认为真的呢?他说你看那么多人看
而且现在很多 AI(人工智能)处理的信息,它也缺乏真实性,然后很多可能自媒体它就直接摘取了,对,这就完蛋了
就用我的话说,你摘取吧还好,关键是在于就怕的是原创,对吧?然后完了以后,这个东西就失去了真实性
然后它会造成巨大的成本,你在金融市场上也会造成巨大的成本,大家实际上看见了,真的假的,假的真的摩擦
当然,我告诉你还有一些,这个回头我们可以细聊,单聊,还有一些我告诉你,会利用这个东西的
这个可能外面的普通老百姓听起来就会觉得,不会吧?还这么真呢?但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
甚至我这边都有证据,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有这么干,行,下回单聊这个,下回我可以单聊
咱们接着聊,您刚才说到这个确定的机会,现在大家都在想这个黄金的这个事
就是之前都快 2400 点了,觉得这个事情很神奇,其实短短一两年的时间增长非常快
现在黄金还算不算是一个机会?怎么说,不好评论它了,因为两千,我正好告诉你一个数据
就是 2022 到 2024,全球的黄金金融衍生产品的持仓,其实是没有增长的,就啥意思呢?就是说
你无非就是两种力量推动吧?那你一要么就金融的力量在推,二你要么就实物的在推,那现在的问题是在于,肯定从数据上看
不是金融的力量了,就 2200、2400 再往上可能就不是金融的力量,那就实物,问题是实物能引起这么大的价格波动
那就不是一般老百姓买了,这个时候你就发现它的逻辑,就已经超出了我们正常人能把控的那个范围了
那在这个时候呢,你对于你买也好不买也好,其实有个大问题啊,你的依据很难把控啊
它不是说,举个例子,它不是说我看到数据大部分,我看到资金买,那我就买,我看到什么利率我就去买
就是你的确定性是来自于它有一个锚定的锚,这个锚其实现在是脱了,脱了以后就导致一个问题
那有人说,那我就懵呗,不是涨就是跌了,涨了我就是这个大牛,跌了你就是这个不牛
不,是那 50-50(对半开)呀,对吧?但更关键的是你得知道它为什么涨,你简单讲,你如果都不知道
你买这个东西的背后逻辑的话,其实你的风险很大,举例子它可能突然间啪,跌死
跌 100 美金、200 美金,也有这个可能吗?当然有啊,然后你是不是倒过来说,哇,它为什么?
对吧?那这个很难了,就是,你像之前的那个比特币是一样的,就是现在黄金的逻辑可能跟过去
我们想的黄金其实也不一样,不一样了,不一样了,也不是不一样了,就是它,它的这个东西不好把握,就是
你比如说像央行国家购进这种行为,它很难把控,你知道吧?你只能说,反正我看价格涨了
然后金融持仓没跟,那就实物黄金,那就大量的实物黄金,那我就判断是国家在买,但它什么时候不买,你不知道的
它什么时候加速买,你也不知道的,这个其实就是难点,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大涨也有可能
或许后面有可能大跌,都有可能,对,它出现了一个信息茧房,这个其实在交易上是一个最差的环境
我们其实不喜欢的,我们希望的是,你最好是一个信息是开放的一个锚,我能跟踪的,我有逻辑线的
那这种交易相对确定性,那如果是现金和黄金,其实您觉得还是把现金留在手里更靠谱?
流动性留在手里,流动性,这个话可能更愿意说的是保持流动性,就是说它的反义词是保持杠杆
就是我们以前那时候都是建议你们保持杠杆,加杠杆,现在不是都不敢加了吗?对对对,现在就是倒过来
你要保持这个流动性,就倒过来实际上就是别轻易的去加杠杆,对,那现金不就是最好的流动性吗?
现金是流动性,但是它太高的流动性意味着什么呢?回报率也太低,是一个没有效率的流动性
对,就是保持流动性其实有很多手段,它不会光是现金,我举个例子,挣现金的能力也叫流动性
嗯,对吧?那你比如说以前你可能会说那种的,无所谓啊,我现在马上出去要创业
对吧?然后输了我可能倒过来还能找机会,现在问题是你放弃了一份流动性,就放弃了一份现金流
你出去了,很有可能回来的时候是没了,那你就是孤注一掷的,稳定的现金流就是打工呗,那你也不稳定啊,你老板万一
现金流完了,你是不是也不稳定?但您说这句保持流动性说的容易,其实做起来挺难呀
说的是很,对,是的,所以说每个人条件是不一样的,那我可能比如说举例子,这种事情就是根据人了,根据年龄
你像老年人很简单,你反正银行里有钱,你只要别被骗了,别嚯嚯了,然后别买保健品了
你的流动性其实很充裕,就够了,你只要别犯这个错误,所以说这几个错误不犯,它也叫保持流动性
您这几个错误就已经排除了好几大半了,哈哈哈,行,好嘞,好嘞,那我们这期就差不多,下期我们期待跟傅鹏老师聊一聊
社交媒体的话题,好嘞,好嘞,谢谢大家,拜拜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