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铁兄弟以命相交,伊朗却同床异梦,中伊塑料友谊|艾森 Essen

中國跟巴基斯坦有一條用血肉和鋼鐵鑄成的友誼之路
穿越地球上最險峻的山脈彼此相連
兩國的官方形容這段關係叫做比山高比海深
再來看一看中國跟伊朗
兩國簽署了一份價值4000億美金長達25年的合作協議
聽起來很厲害
但是現實確實這份協議一直停留在紙上
還在伊朗國內引發了非常巨大的猜疑跟辯論
這個就非常有意思了
巴基斯坦跟伊朗都是中國非常重要的鄰國
都是伊斯蘭世界的大國
都處在新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上
那麼為什麼一個成了中國的全天候的鐵桿兄弟
在中國的幫助之下
印巴空戰打了一場非常漂亮的勝仗
而另外一個卻任由以色列的戰鬥機
把領空變成了自己無法無天的後花園
伊朗為什麼會被以色列痛揍
革命衛隊系統的高階指揮官被團滅
卻毫無還手之力
伊朗為什麼不從中國買一些防空系統
來對付以色列的空襲呢
我想任何一段關係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之間的關係
它的底色往往在最初相遇的時候就已經決定好了
中巴跟中伊這兩段關係就是最好的例子
我們先看看巴基斯坦
它的基因密碼裡面刻著兩個字
共同的敵人
時間回到1962年
這一年中印邊境戰爭爆發
當時的世界格局非常有意思
就是美國跟蘇聯這兩個死對頭竟然同時選擇支援印度
這樣一下讓中國跟巴基斯坦突然間發現
他們都面對著一個共同的非常強大的戰略對手
俗話說的好
叫做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這樣的一個國際形勢成了中巴關係的催化劑
所以你看在戰爭結束的第二年
1963年巴基斯坦做出了一個讓世界震驚的決定
它把一片超過5000平方公里的自己實際控制
但是和中國有爭議的土地
喀喇崑崙走廊全部正式劃給了中國
一個國家願意用自己的領土來換取你的信任
這是一種怎麼樣決絕的戰略決心呢
這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舉動
為兩國後來的鐵桿友誼
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地基
從此以後
中國開始大規模的援助巴基斯坦的軍事
甚至包括最敏感的核技術
而巴基斯坦則投桃報李
在70年代成了中美關係破冰的秘密信使
幫助基辛格秘密訪華
從而改變了世界歷史的走向
所以你看中巴關係
他們是在冷戰的熔爐裡面
用共同的威脅和戰略利益
真刀真槍鍛造出來的
它從一開始就是主動的選擇
現在如果我們把目光轉向伊朗的話
它的基因密碼同樣是兩個詞
革命與孤立
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前
其實伊朗社會是非常親西方的
是美國在中東的小弟
跟中國的關係是非常的疏遠
但是一場伊斯蘭革命改變了一切
新政權的領袖霍梅尼
他提出了一個立國原則
叫做不東也不西
什麼意思呢
也就是說他們既不想依附於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
也不想依附於以蘇聯為首的東方
要的就是絕對的獨立自主
這個聽起來很酷
對不對
但是卻是一種非常理想主義的
不容妥協的意識形態
而且也不是一種非常靈活的外交策略
當伊朗把美國大使館的人
扣為人質高喊打倒撒旦的時候
它就徹底把自己推向了
國際社會的對立面
被全世界制裁的伊朗
突然間就發現
它需要一個能夠買到武器
能賣出石油
還能夠在聯合國幫它說幾句話的大國
但是它環顧四周的時候
還有誰
只剩下中國了
所以中伊關係的起點
不是我們想和你做朋友
而是我需要你
這是一種被動的選擇
是在一種別無其他選擇情況底下的
必要性的夥伴關係
所以它從開始
從根本上就
帶著一種強烈的交易的色彩
最好的證明就是我們剛才提到的那份價值4000億美金的25年的協議
為什麼簽了這麼多年進展還如此的緩慢
是因為中國企業因為他們害怕跟伊朗做生意的時候
會遭到美國非常嚴厲的次級制裁
得不償失
更耐人尋味的是
在2015年伊核協議達成以後
西方制裁短暫放鬆的時候
這個時候
伊朗依然沒有選擇中國公司
是優先選擇了法國作為合作伙伴
法國的道達爾和
雷諾公司
這個事情說明什麼
說明伊朗對於西方有非常狂熱的追求
在伊朗人心裡面
跟中國人的合作更多是一種無奈之舉
而非戰略首選
因此他們始終跟中國維持一種若即若離
只有充滿交易色彩的一種塑膠友誼
而這樣一種根植於歷史基因的不同
最直觀的體現就在於兩國軍隊的建設上
一個能夠直接拿到最頂尖的裝置
而另外一個面對中國的軍工產品
自負驕傲
只能夠自己在被轟炸跟烈火當中自己探索
所以我們馬上可以看到這兩種不同的模式
到底是如何決定了他們在戰場上
非常不同的命運
這樣一種基因上的不同
最直觀地體現在了兩國軍隊的建設上
我可以把它稱之為獵鷹模式跟鳳凰模式
巴基斯坦是那一隻非常敏銳的獵鷹
因為它跟中國的關係是建立在相互彼此的
深度信任的基礎上
一方面巴基斯坦人相信中國的軍工科技的水平
所以對於中國的武器裝備跟國防理念是深信不疑的
而另外一方面中國其實也信任巴基斯坦
允許巴鐵兄弟直接獵取最先進的裝備
印度買了法國的陣風沒關係
中國馬上就賣給巴基斯坦更先進的
那現在巴基斯坦更將成為中國第五代
隱形戰機殲-35的第一個海外的買家
從坦克到軍艦再到防空系統
巴基斯坦的軍隊幾乎就是用中國的武器體系整個武裝起來的
這是一種非常深度的整合模式
是把自己徹底地融入到了盟友的國防生態裡面
正因為這樣
所以我們才會在印巴空戰當中看到
巴基斯坦空軍依靠全套的中式裝備
以體系作戰的優勢全面碾壓了印度的雜牌軍
而伊朗它就是那隻鳳凰
它被全世界封鎖買不到任何先進的武器怎麼辦呢
只能夠在制裁的烈火當中靠自己來浴火重生
伊朗的建軍思想不是跟美國跟以色列硬碰硬
而是想要發展所謂的非對稱的殺手鐧
讓他的對手不敢輕易動他
這裡有一個非常傳奇的故事
2011年一架當時美軍非常先進的RQ-170哨兵隱形無人偵察機
在伊朗上空神秘失蹤
而幾天以後伊朗電視臺就非常驕傲地宣佈了
展示了這架幾乎完好無損的無人機
他們聲稱是用電子戰的手段俘獲的
不管真相如何呢
伊朗確實拿到了這架飛機
然後透過逆向工程造出了一系列自己的無人機
這個就是為什麼伊朗現在成了所謂的無人機大國
在烏克蘭戰場上的小摩托無人機
也就是這種思路的產物
但是很明顯僅僅有這些無人機很顯然是不夠的
要不怎麼會被以色列把伊朗涉核的高官一鍋端
對不對
其實伊朗關鍵核設施的這個防空系統遠比想象當中要脆弱
專家分析了伊朗核設施周邊的雷達資訊
發現這個設施的雷達系統有多種不同的型號組成
包括有伊朗早期自產的
然後有蘇聯時代的老舊裝置
以及後來從俄羅斯進口的一些系統
最令人驚訝的就是所有這些雷達資訊
竟然顯示在不同的螢幕上表示這些系統之間沒有辦法協同工作
對於如此重要的核設施
這樣一種各自為戰的防禦體系顯然是不夠精密的
一定會有很多的漏洞
所以其實伊朗方面的裝備的水平是真的爛
但是即便沒有制裁的影響的情況底下
或許是因為自負或者傲慢
伊朗人對於中國的軍事裝備的技術水平一直是保持一個懷疑的態度
也許是因為歷史上長期裝備俄羅斯武器
所以伊朗人看不上中國人仿製的所謂俄國貨
對不對
所以你看巴基斯坦的軍隊是為和盟友並肩作戰而設計的
而伊朗的軍隊是為自己獨自一人打一場所謂刺蝟戰爭而設計的
這就是為什麼同為中國的友好鄰邦
巴基斯坦選擇了相信
他們也就搭上了中國軍事科技大爆發的快車道
而伊朗沒有來得及重新整理自己的認知
所以也就只剩下被以色列胖揍的命運
歷史和軍事的差異我們都看到了
但是一個終極的問題是
如果戰爭擴大全面戰爭真的爆發
中國會為了誰而兩肋插刀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必須要碰觸一個非常敏感
也許能夠檢驗成色的試金石
那就是新疆問題
巴基斯坦作為一個伊斯蘭國家歷來喜歡為全世界的穆斯林兄弟發聲
比如說在巴勒斯坦跟克什米爾問題上
在新疆問題上巴基斯坦選擇了驚人的沉默
伊姆蘭·汗甚至直白的對媒體說
我們接受中方在新疆問題上的立場跟說法
為什麼
因為對於巴基斯坦來說
與中國的戰略關係
是維護國家生存的核心利益
是不可動搖的底線
任何宗教意識形態的問題
都必須為核心利益服務
為核心利益讓路
這個就是基於信任的實用主義
北京可以確信在關鍵時刻
巴基斯坦一定會站在自己這邊
所以印度人心裡也非常清楚
一旦巴基斯坦陷入困境的時候
中國是會毫不猶豫出手相救的
這個就是為什麼印巴空戰之後
沒有掀起什麼浪花
因為印度知道中國是惹不起的
我們再來看一看伊朗
伊朗的外交政策是意識形態驅動的
他們的政權合法性建立在
它是什葉派穆斯林抵抗軸心的領導者
是反美鬥士這個身份上的
而這個身份是伊朗不可能拿來妥協的
這就是為什麼這個身份會帶來一個致命的矛盾
就是伊朗的敵人
比如說沙特恰恰是中國在中東
238
0-0:11:36,240 –> 00:11:39,780
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能源跟經濟的合作伙伴
中國怎麼辦呢
中國的選擇就是我誰都不想得罪
我跟你們所有人都做生意
所以我們看到2023年中國非常成功的斡旋
沙特跟伊朗恢復外交關係
就是這樣一種平衡術的巔峰之作
中國的目的不是為了解決中東的千年恩怨
我相信很少有人能夠非常輕易地解開這個死結
中國的目的是為了確保我的石油能夠安全的運出來
一帶一路的專案不要受到影響
所以對中國來說
巴基斯坦是一個可預測低風險的盟友
而伊朗呢
這是一個有利用價值
但是充滿了太多不確定性
隨時有可能給自己惹麻煩的夥伴
尤其是他的這個擁核的野心
中國其實是樂於看到伊朗來牽制美國
但絕對不會為了伊朗的這個革命理想來火中取栗的
這個根本性的區別決定了所有的一切
所以我們看到這些冰冷的地緣政治博弈的背後
也不要忘記每一個戰略決策
其實最終都會由無數普通人的命運來承載來買單
當我們在談論中巴鐵桿友誼的時候
我們不能忘記在巴基斯坦北部山區
有一座中國的烈士陵園
那裡安葬著88位為了修建喀喇崑崙公路
而獻出生命的中國的工程師跟工人
平均年齡只有31歲
他們的故事是這段中巴友誼背後最沉重
也是最真實的註腳
而在伊朗長達40年的制裁
對於任何一個普通人來說
不是一個新聞的頭條
而是每天都在經歷的痛苦
所有這些普通人的悲歡離合
都讓我們看到國家之間的戰略選擇
最終都會轉化為無數家庭的命運
一條路通向合作與發展
但也伴隨著犧牲
另外一條路通向孤立與抗爭
但也同樣充滿了普通人的血和淚
讓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就是
新絲綢之路上的這兩條路
為什麼如此的不同
這個肯定不是一個簡單的
誰對誰錯的問題
而是歷史基因的必然
是意識形態
羅盤的指引
是兩個國家在不同的命運棋盤上
走出的完全不同的路
當前的國際形勢其實並不明朗
印巴戰爭本來已經開打
但是被中式的武器一巴掌蓋下來
暫時偃旗息鼓了
俄烏本來要和談
但是烏克蘭卻突然採取行動
突襲擴大了戰場
現在以色列又突襲了伊朗
中東戰局擴大已成必然
中巴跟中伊的這兩段關係
在新的這樣一種國際的局勢底下
折射出不同的文明
在面對地緣政治挑戰的時候
所做出的非常艱難的選擇
巴基斯坦選擇了一條
與中國深度捆綁
榮辱與共的道路
它的未來與大國的崛起緊密相連
而伊朗選擇了一條在夾縫當中求生的道路
維護了自己的尊嚴跟戰略自主
但與此同時也會付出沉重的經濟跟民生的代價
到底哪一種關係在未來的風暴當中會更堅韌更長久呢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和我們分享您的觀點
如果這一期內容對你有啟發的話
請不要忘記點贊分享
訂閱艾森Essen的頻道
並開啟小鈴鐺
您的支援
是我繼續探索這些複雜問題的最大的動力
祝你有心情愉悅的一天
我們下期再見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