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航空工业,不能造汽车的国家如何造飞机成为世界第一 #飞机#巴航工业#马卡耶夫

提到南美洲最大的國家,巴西
大部分人最先想到的肯定是足球、熱帶雨林和貧民窟
提到巴西的產業會想到大豆、咖啡和蔗糖
你說馬老師這咋都是農產品啊
這麼大國家有沒有點硬東西?
哎呀還真有!鐵礦石,硬不硬
咱們中國就買了很多他們的鐵礦石
2020 年
巴西的鐵礦石有70%都賣給了中國
有望取代澳大利亞
成為咱們最大的鐵礦石來源國
比鐵礦石更硬的
恐怕你就很難再想到了
在製造業的龍頭,汽車行業
也很少聽說哪個汽車品牌是巴西的
但是實際上巴西的汽車製造業還是挺大的
只是不強,主要是代工
通用、大眾、本田這些巨頭在巴西都有工廠
那麼在這樣一個工業基礎很薄弱的國家
是如何在航空工業這一高科技領域
取得巨大成功
成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航空強國的呢?
巴西航空工業的發展和壯大
相比波音、空客,更加值得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來抄作業
各位大帥*好啊
今天咱們來看巴西
其實要說明白巴西這個國家的航空工業啊
只需要搞明白一個公司
那就是巴西航空工業有限公司
這個公司成立於1969年
又叫安博威,Embraer
很多人聽到安博威這個名字就會迷糊
不知道咋來的
心想這他無論是中文簡稱還是英文簡稱
都不會簡化成這玩意兒啊
其實,安博威這個名字啊,是從葡萄牙語來的
巴西之前不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嘛
現在人家的官方語言還是葡萄牙語
巴西航空工業的葡萄牙語名字 是這個
取幾個首字母拼起來,就是安博威
熟悉我的人是知道的
我也是會八國語言的
人類高質量男性
但是巧了
就是TM不會葡萄牙語
要不然我怎麼著也給你們讀一下
安博威現在已經是世界最大的支線客機製造商了
2019年全世界支線客機的市場佔有率接近一半
這裡有必要再解釋一下什麼叫支線客機
支線客機是指100座以下的中小型客機
一般能坐35~100人
像新舟60、ARJ21這些都是支線客機
通常都在不是很大的城市之間飛
世界上造支線飛機厲害的國家除了巴西
還有加拿大
這個咱後面再專門講
和支線飛機對應的是乾線飛機
幹線飛機就大多了
小的像載客一百多人的320、737
大的還有能拉大幾百人的747,380
主要用來跑大城市
目前幹線客機基本上就是波音、空客兩家的天下
另外插一嘴,中國的C919,就是乾線客機
國內之所以把919稱為大飛機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個“幹線”
巴航工業的成立,可不容易啊
當時的巴西,工業基礎很不行
巴航工業的大中華區總裁之前發文章就用了一句話
說在一個當時尚未生產汽車的國家製造飛機
無疑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創舉
工業基礎雖然差
但是巴西的航空文化卻很早很早
提起飛機之父,你第一反應肯定是美國的萊特兄弟啊
但是很多巴西人不這麼認為
他們認為飛機之父應該是巴西人
怎麼可能會是美國人呢
巴西人這麼說並不是韓國行為啊
認為全世界啥啥都他們呢
而是確實有依據的
1906年,旅居法國的巴西人,桑托斯·杜蒙特
開著50馬力的飛機,升空3米,飛了60米
這次飛行
是被當時的正規軍,國際航空聯合會,認可的
被記錄為人類最早的航空紀錄
可惜最後這位巴西人認為的航空之父晚年挺淒慘的
鬱悶啊!
發明了飛機
全世界大部分國家都不認
也沒專利
更沒掙到錢
59歲時,燒了所有研究飛機積累的資料,上吊自殺了。
二戰之後,巴西想發展自己的航空工業
政府說了
咱們不整個造飛機的大公司
以後我出去給人家介紹咱們的航空之父 都TM沒底氣啊
肯定會說我這是韓國行為
然後又說,20世紀什麼最重要?
人才!
就開始聘請著名高校的專家來巴西講課
其中就包括麻省理工
或者將巴西的學生送出去留學
1953年,巴西成立了聯邦航空技術中心
主要任務就是研發飛機
後來出了個產品,先鋒號,代號EMB-110
軍民兩用的雙發渦槳飛機
能坐19個人
本來巴西有兩家私企在造飛機
但是不咋地
根本競爭不過國外的公司
巴西政府也著急
最後乾脆自己成立個公司
弄了個國企,來量產這個先鋒號
就這樣,巴西航空工業公司成立了
先鋒號這個飛機一直生產到1990年
一共交付了501架
還是很多的
一直到2019年
還有42架在服役
軍用和民用的都有
1985年,他們又開發了一個升級版,EMB-120
最大載客增加到了30個人
這個飛機賣的也挺多
到2001年,生產了350多架
這裡插一嘴啊
巴航成立後
巴西政府給巴航工業提供了非常高的關稅保護
而且還免除了很多巴航的稅費
關於關稅保護這個事啊
現在兩大航空巨頭波音和空客都打了幾十年了
美國說歐盟不要臉
補貼空客
破壞公平競爭原則
歐盟說美國壞良心
給波音送錢,一點沒有自由世界老大哥的樣子
實際上兩家都補貼了
誰都在喊反對補貼
但是反對的是你補貼
我該補還得補啊
巴航工業當時也一樣
先鋒號在美國賣開了之後
當時生產支線飛機的美國仙童飛機公司也開始罵
說巴西政府不要臉
然後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起訴
但是最後好像也沒啥用
1984年,巴航單單向美國就賣了130架先鋒飛機
後來仙童公司倒閉了
保不齊就是被那個巴航給氣的
實際上像航空工業這種高風險、高投入、高門檻的行業
政府不給補貼
企業很難生存的
尤其是巴航工業這種年幼體弱的小朋友
我相信各國政府都一樣
面臨的選擇不是補或者不補
而是補多還是補少
只要有錢肯定都會扶持
政府的支持幫助巴航工業撐過了艱難的前20年
如果巴航工業就一直這麼被政府保護著走到今天
成為世界老大
那就沒意思了
成長道路上不經歷幾個挫折
你好意思說自己是成功人士?
20世紀90年代,巴航工業和自己的鄰居,阿根廷,聯合研製CBA123支線客機
這個飛機呢在技術上很先進
但是這兩個兄弟啊
畢竟是被政府保護著長大的
沒有什麼市場意識
不知道客戶真正需要啥
飛機做的是漂亮
但是實在太貴了
根本賣不掉
這裡插一嘴
其實類似的飛機
還有一個就是法國的協和超音速客機
這飛機技術上很先進啊
完全代表了人類更快、更高、更強的發展方向
但是在商業上並不成功
有句話不是說嘛 領先三年是先進
領先三十年
那就是自殺了
搞技術不考慮市場行情,就是玩單機嘛,是不行的
再說巴航工業啊
九十年代也恰好趕上巴西政府日子不好過
政治危機和經濟危機疊加,也沒錢再幫扶一把了
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
巴航工業陷入危機
1994年
巴西政府對巴航工業進行了私有化改革
從國企變成了私企
但是,要注意
政府保留了1.45%的“黃金股”
有多黃金呢 哎
就是政府可以否決巴航工業的任何重大事項
畢竟這麼大的公司,在國內算扛把子了
政府直接不管了
那就是我來當總統
我也不放心啊
私有化改革後
巴航工業的經營思路變化很大
總結一句話就是
從以工程技術為中心轉變為了以市場需求和客戶滿意為導向
不玩單機了
巴航工業也正式從一個工程主導的工程師企業
轉變成了以市場為主導的現代化企業
此後,巴航工業開始到處調研航空公司喜歡買什麼樣的飛機
乘客喜歡坐什麼樣的飛機
而且意識到當時50-120座的飛機
在世界上還存在比較大的空白
造50座以下小飛機的公司很多
120座以上大飛機的公司雖然不多
但是市場太小
考慮之後,決定開發ERJ系列噴氣支線客機
第一款飛機,ERJ-145
這個飛機的開發,巴航首次引入了“風險共擔”的國際合作模式
啥意思呢
就是我想弄個新飛機
別悶頭自己幹,先拉群
找找谁愿意合作
一塊兒出錢一塊幹
比如我造機身
老王造起落架
老李造發動機
老劉造航電
大家分個工
項目成了,一起掙錢
項目黃了,一起賠錢
這麼做,不至於某個公司因為搞砸了一個項目
導致公司直接倒閉了
開發一款新飛機可不容易
需要很多錢,誰都賠不起
包括如今的波音和空客
現在這兩個大佬搞大項目
世界各國的公司啊都會參與
ERJ-145最大載客四五十個人
1997年服役
後來又開發了兩個小兄弟,ERJ-135和140
載客量小一些
ERJ系列這幾個型號可NB了
到現在已經交付了1220多架
一直到2020年
還有800多架在服役
直接將巴航工業推到了支線飛機領頭羊的地位
和同樣造支線客機的加拿大龐巴迪公司在一起吃飯
都敢站起來夾菜了
後來呢,巴航工業準確地預見到,支線飛機正一步步往大型化發展
1999年開始研發70-122座的噴氣式支線客機,E-Jet系列
第一款飛機,E170,能坐72人
2004年服役
最大的,E-190,載客可達122人
航程4500公里
這個系列的飛機
賣的也很多
到現在已經交付1500多架了
可不少掙錢
也把巴航工業送到了世界第三大客機製造商
和世界最大支線客機製造商的位置
剛才我們說巴航準確預見到了支線客機會越來越大
然後自己才開始造更大的支線客機
但是實際情況呢
我猜測啊,就是還是ERJ系列賣的好
巴航底氣足了
誰不知道造大飛機掙錢
但是呢,又不敢說自己要造幹線客機
怕惹毛了波音、空客這兩個大哥
不敢說 哎 但是敢干 偷偷地干
你看那個E-190,載客數和航程
已經不比A320的老弟,A318小多少了
實際上巴航工業已經在搶波音空客的市場了
只是還不敢喊出來
本來幹線和支線就沒有明顯的分界線
國內有很多航空公司都是用乾線飛機跑支線
保不齊再過個二十年
巴航工業說了
兩位大哥 我整了一個150座的支線客機
要不你們給小弟掌掌眼?
除了支線客機
巴航工業還有公務機以及軍用飛機
但是公務機和灣流以及龐巴迪還是比不了
我查到的,發現成龍的私人飛機是巴航的,萊格賽650
價格差不多兩個億吧
戰鬥機就更少了
巴西空軍的主力戰機還都是買的呢
你想想自己要是能造出來
他還願意花這個錢?
再插一嘴啊
巴航工業和中國有過一段挺密切的合作
2003年,巴航工業和哈爾濱的哈飛,成立了哈爾濱安博威公司
來組裝ERJ145以及萊格賽650
這也是前面咱們提到的風險共擔的一個例子
但是呢,2016年這個合資公司就逐漸關停了
具體啥原因咱就不知道了
可能是市場太小
也可能是因為中國自己開始造支線客機了
最近的大新聞
那就是波音收購巴航工業的事了
2017年,波音和巴航工業開始談合作
合作的內容就是波音收購巴航的民航客機業務
這個事是因為啥呢
前面咱們不是說了嘛
全世界兩大兩小的格局
造幹線客機的波音、空客
造支線客機的加拿大龐巴迪、巴航工業
但是呢,2018年空客和龐巴迪合伙了
龐巴迪的C系列
變成了空客的A220
這一合夥就打破平衡了
波音坐不住了, 咋辦呢?
開始和巴航工業合夥,想收購巴航的民航飛機業務
弄個合資公司
名字叫波音巴西公司
連安博威的名字都不留
收購之後呢
巴航就不造民航客機了
只造公務機和軍用飛機
這事兒啊,巴西政府都批准了
都快成了
但是歐盟坐不住了
開始對這個收購案
進行反壟斷調查
最終收購這個事兒沒成
但是主要原因還不是歐盟反對啊
歐盟反對有個屁用啊
而是這波新冠疫情來得太突然
航空業沒少受打擊
而且波音自己也不爭氣
737max出事,都快自身難保了,也就沒錢搞收購了
巴西航空工業是怎麼發展到今天這麼NB的?
最後說一下我的看法吧
要說巴西的航空技術多厲害
好像倒也沒有
從他們軍用航空的發展能看出來
巴西的技術實力我感覺遠遠比不了中國
但是沒事兒,在新技術的應用上
民機本來就是很保守的
不成熟的應用根本不敢隨便用
軍機講究個高精尖
只要能弄死你
什麼技術我都敢用
但是民機不一樣
民機更看重可靠性和經濟性
巴西航空工業厲害的,就只是民航工業
也是巧了
咱們是軍強民弱
他們是民強軍弱
巴西能發展起來
除了下手早
畢竟一個人以及一個公司的成功,除了要靠個人奮鬥,和歷史的進程也密不可分啊
另外和他們採取的商業策略也有很大關係
其中一個典型就是瞅准了市場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我只搞支線客機
不跟波音空客搞正面競爭
巴西的國家體量,想必他們自己也是清楚的
養不起大飛機,也搞不過人家
幾個大哥吃肉,自己能喝點湯就很得勁了
巴西航空工業介紹完了
希望能點個贊
最後啊最後,重點來了
歡迎波音、空客、巴航工業、羅羅
普惠、GE、霍尼韋爾、印度斯坦航空等等這些航空巨頭
聯繫我打廣告打飛…啊 不對啊
賣飛機或者發動機
你來,我宣傳你
你不來,我可宣傳你的競爭對手
我是造飛機的馬卡耶夫
咱下期見啊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