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又打起來了
但其實巴勒斯坦地區
本來就有中東火藥庫之稱
前後已經打了75年的戰爭
很多人不懂
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到底在吵什麼?
為什麼以色列是向哈瑪斯宣戰
而不是跟巴勒斯坦呢?
哈瑪斯與巴勒斯坦又是什麼關係?
簡單說 所謂的「以巴衝突」
就是「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的搶地盤之爭
搶的是「巴勒斯坦」這塊土地
目前巴勒斯坦雖然是一個國家
但國土卻被以色列一分為二
右邊比較大那塊
叫做「約旦河西岸」
另一塊比較小的叫做「加薩走廊」
地理上它們彼此分離
實際上也由不同的政權統治
而這次衝突的地方
是哈瑪斯統治的「加薩走廊」
你可能有疑問
同是巴勒斯坦
卻有不同的政權?
要釐清如此錯綜複雜的關係
那就得從歷史著手了
我們故事得從西元前2000年前說起
猶太人是一支古老的民族
是希伯來人的後裔
生活在今天的以色列一帶
其實他們本來就住在這裡
根據《希伯來聖經》的記載
上帝對猶太人說
「這是我賜給你們的應許之地」
然後呢?
然後就是一段猶太人的悲慘歷史
他們先被埃及人、亞述帝國
與巴比倫帝國趕來趕去
雖然中間也出了大衛王、所羅門王
這種人氣國王
但最終還是被羅馬帝國所消滅
讓猶太人大規模的流亡
從此散居在歐洲各地
史稱「大離散」
這是猶太人流浪的開始
猶太人被趕走後
經過了數百年
這裡逐漸成為
阿拉伯人定居的地方
歷史上曾被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鄂圖曼帝國
甚至是英國統治
不過巴勒斯坦並非一個國家
只是一個地理名詞
另一方面
因為「大離散」而流亡歐洲的猶太人
在基督教社會中飽受歧視
基督徒認為
猶太人出賣耶穌
又喜歡放高利貸
所以依舊被趕來趕去
在此背景下
猶太人有了「復國主義」的思想
認為唯有自己的國家
才能保護自己
所以從十九世紀開始
猶太人興起了回歸潮
一些猶太人開始搬回巴勒斯坦
他們與阿拉伯人購買土地、興建房子
兩者相處的倒也不錯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
因為英國承諾過
要把巴勒斯坦給猶太人建國
讓更多猶太人來到此地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元首屠殺了大量的猶太人
許多猶太人被送進集中營
共有六百萬人遭到殺害
猶太人悲慘的遭遇
加強了他們在巴勒斯坦復國的決心
英國、美國、法國等
基於對猶太人的同情
也十分支持這個運動
另外猶太人非常有錢
在各國都有影響力
列強們不得不支持
但在巴勒斯坦
有許多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
十分不爽猶太人
因此聯合國在1947年11月
通過了「巴勒斯坦分割案」
決議把巴勒斯坦分割成兩個國家
一個是猶太國
另一個是阿拉伯國
而關鍵的耶路撒冷
雖然包在阿拉伯國裡
但是是個國際城市
由聯合國管理
不屬於任何一方
現在網路上說
當時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有120萬
卻只分到43%的土地
還支離破碎互不相連
大部分鳥不生蛋,又不靠海
而猶太人只有60萬人
卻分得了57%的連續土地
且土地肥沃、靠近地中海
難怪阿拉伯人會不爽
這是完全錯誤的喇叭消息
當時的土地分配,主要依照人口分布
猶太人分到北部的海岸與內陸
以及南部地區
阿拉伯人則分到北部一小塊、中部山地
以及約旦河西岸與加薩走廊
其實阿拉伯人分到的大城市較多
土地也比較肥沃
說土地分散也還好
反而說說猶太人土地較連貫
其實北部也沒有啊
那是因為南部地區看起來很大
但南部地區大部分都是沙漠
到現在仍非常荒涼
不過猶太人分到了較長的海岸線
如果以地理和經濟角度來看
兩邊的土地各有優缺點
阿拉伯人會這麼不爽的原因
是因為阿拉伯人認為
巴勒斯坦應該完全屬於他們
不應該與猶太人共享
阿拉伯國家都普遍反對猶太人建國
因此1948年,以色列建國的第二天
為了阻止以色列建國
周圍的阿拉伯國家就組成了阿拉伯聯軍
分別是埃及、敘利亞、約旦、黎巴嫩與伊拉克等
宣告了第一次以阿戰爭爆發
戰爭從1948年以色列建國隔天開打
到1982年戰爭結束
中間打打停停、共有五次大規模衝突
結果阿拉伯人不但屢戰屢敗
還被以色列奪走了大量土地
並將新佔領區稱為屯墾區
移入大量的猶太人
尤其是1967年的第三次以阿戰爭
以色列大獲全勝
搶走了敘利亞的戈蘭高地
埃及的加薩走廊與西奈半島
又從約旦手中
奪取約旦河西岸
包括東耶路撒冷
同時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
此時的以色列
已經實際控制整個巴勒斯坦地區
而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
則變成了沒有國籍的「巴勒斯坦難民」
本來在1964年
在阿拉伯各國的幫助下
巴勒斯坦人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
一開始還是溫和派的團體
希望透過對話解決以巴問題
但1967年
以色列實際控制巴勒斯坦全境
接著1969年
阿拉法特成為領導人後
巴解組織就越來越極端
阿拉法特一改舊有方針
主張將猶太人
從阿拉伯人的土地上連根拔起
認為暴力革命是唯一手段
此後巴解組織變成了一個恐怖組織
在1970~80年代
巴解組織在阿拉法特的領導下
進行了多次恐怖攻擊
如1972年的慕尼黑慘案
在奧運期間
屠殺了十一名以色列奧運代表團成員
但另一方面
多次的恐怖攻擊
讓國際社會對巴解組織非常反感
且經過十幾年的暴力抗爭
阿拉法特也逐漸發現
別說自己了
就算所有的阿拉伯兄弟一起上
也幹不過以色列
加上冷戰結束後
許多原本支持巴解組織的國家
紛紛轉向
因此在80年代末期
阿拉法特從動不動就炸你全家的恐怖分子
變成了一位慈祥老人
主張與以色列和談
願意接受1948年的聯合國決議
1993年8月
在美國、挪威政府的推動下
以巴雙方達成歷史性協議
《奧斯陸協議》
以色列同意巴勒斯坦成立自治政府
並承認約旦河西岸與加薩走廊的自治權
而巴解組織不再視以色列為敵人
當然也會停止恐怖行動
雙方不但互相承認
還規劃了未來的經濟合作、土地規劃等
迎來了和平的曙光
依照協議
以色列必須從在1967年
就佔領的約旦河西岸與加薩走廊撤兵
這實際上是默許了巴勒斯坦人在此建國
也就是從這一刻起
巴勒斯坦地區
才正式擁有兩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
隔年阿拉法特和以色列總理拉賓
同時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但故事當然沒有那麼美好
或許拉賓與阿拉法特都想和平共處
但底下的人可不這麼想
兩年後
拉賓被以色列極端分子暗殺
強硬派上台
而巴解組織的極端派
哈瑪斯也在阿拉法特過世後
迅速崛起
導致《奧斯陸協議》成為了一紙空文
巴解組織本來內部就存在不同派系
有鴿派也有鷹派
而阿拉法特率領的「法塔赫」
原本是激進的革命暴力派
但在和以色列簽署協議後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
收到了西方國家大量的經濟援助
還獲得以色列的安全保障
讓法塔赫的統治階層變得十分腐朽
國際組織對巴勒斯坦龐大的援助
不少都被法塔赫高層中飽私囊
以色列情報局就粗估
阿拉法特個人財產
超過13億美元
這看在巴勒斯坦居民眼裡
自然不是滋味
覺得法塔赫背叛了革命
而在巴解組織內
而在巴解組織內
也存在著另一股清流
就是要與以色列幹到底的「哈瑪斯」
在阿拉法特在世時
哈瑪斯還不敢造次
但阿拉法特過世後
哈瑪斯迅速崛起
哈瑪斯雖然是動不動炸人的激進組織
被美國、歐盟視為恐怖份子
但平常做的
卻是挖水井、裝電燈
開診所照顧病人
這類幫助平民的事情
如此的行徑
也反映在了2006年的選舉上
激進但清廉的哈瑪斯
擊敗了溫和卻腐敗的法塔赫
成為了巴勒斯坦的執政黨
新上台的哈瑪斯拒絕承認
之前法塔赫和以色列達成的和平協議
並在隔年
巴勒斯坦爆發內戰
哈瑪斯與法塔赫兵戎相見
最後巴勒斯坦分裂為兩個區域
看起來較大的「約旦河西岸」隸屬於法塔赫
受國際承認
而較小土地狹長的「加薩走廊」
則隸屬於哈瑪斯
被當成恐怖份子
雖然法塔赫與哈瑪斯都是「巴勒斯坦」
但兩者各佔一塊山頭且彼此敵對
以色列也樂得見他們內鬥
雖然約旦河西岸看似較大
但實際上
在1967年
第三次以阿戰爭以來
「約旦河西岸」一直處於以色列的軍事佔領下
巴勒斯坦實際控制的區域只有40%
且被分割的很小、很破碎
人口約270萬人
而加薩走廊雖然面積很小
大概就台北市+新竹市這麼大而已
不過全境被哈瑪斯掌控
人口高達237萬人
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
哈瑪斯過去經常對以色列發起攻擊
三不五時
就是對以色列一陣狂轟猛炸
而以色列也不是吃素的
只要被打
就會進行報復
轟爆加薩走廊
以色列要輾平哈瑪斯也不是很困難
但困難的就是治理
如果要人道治理
200萬難民的吃喝拉撒
不用一年以色列就自己窮死
但想對方乖乖聽話
又想省錢
那就只能用元首那一招
不過猶太人以前自己就是受害者
國際上也不可能認同
到時候連塔利班都會出來譴責
因此以色列能做的
就是在加薩走廊周圍
蓋起了巨大的圍牆
如同現實版的「進擊的巨人」
透過嚴格的經濟制裁
放任哈瑪斯自生自滅
這導致了加薩走廊的居民
長時間面臨缺水、缺電和缺糧的窘境
使得當地的生活條件極為困難
失業率甚至超過了40%
猶如一座露天監獄
以色列的如意算盤是
就是窮到你怕
要嘛來以色列打工
表現不錯還可以取得以色列國籍
要不然你跟聯合國申請難民
遷往其他阿拉伯國家
總之不要跟哈瑪斯鬼混
確實以色列這招奏效
如今海外巴勒斯坦人的數量
已超過了本土
再封鎖個幾十年
加薩走廊剩下幾十萬人
哈瑪斯也搞不出什麼名堂
但偏偏哈瑪斯背後
又有老闆給他送錢
可以讓哈瑪斯可以不斷攻擊以色列
讓問題變得十分棘手
因為最近以巴衝突鬧得沸沸揚揚
網路上流傳了一張圖
從1946年到2000年
巴勒斯坦所失去的土地
我們乍看之下
巴勒斯坦從幾乎霸佔整個區域
到後來越來越少
很像是以色列不斷鯨吞蠶食
巴勒斯坦顯得很無辜
這張圖在2019年
曾被土耳其總統艾爾段
拿到聯合國展示
但了解整段歷史後
你會發現這張圖是錯的
正如我前面所講的
最早巴勒斯坦只是地理名詞
不是一個國家
因此1946年沒有巴勒斯坦國
而是「英屬巴勒斯坦託管地」
他這張圖是建立在「巴勒斯坦」是屬於阿拉伯人的前提上
而1947年的巴勒斯坦分割案
是沒有畫錯
但得備註「阿拉伯人拒絕承認」
結果阿拉伯國家烙人圍毆以色列
反而被以色列搶走更多的土地
接著1949~1967年
第三次以阿戰爭前
加薩走廊與約旦河西岸
也不屬於巴勒斯坦
前者是埃及的
後者是約旦的
當時這兩國都想要巴勒斯坦
根本沒有所謂的巴勒斯坦國
而這系列圖還少一張1967~1995
這段期間
是以色列獨霸整個巴勒斯坦地區
直到1995年
因為「奧斯陸協議」,以巴和解
以色列從加薩走廊與約旦河西岸撤兵
並承認巴勒斯坦自治政府
但約旦河西岸有很多猶太屯墾區
造成今天的破碎的局面
這才是事實
其實以色列也沒那麼壞
反而是他才是願意用土地換和平的那一位
1978年
以色列把在1967年
第三次以阿戰爭中
所佔領的西奈半島還給了埃及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政治讓步
因為西奈半島可是比以色列本土大三倍
就為了換取和埃及的互相承認
兩國建立全面的外交關係
因為這件事情
雙方的領導還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不過阿拉法特知道後
氣到火冒三丈
還說「虛假的和平不會持久」
但事實證明
兩國雖然不到和睦相處
但至少再也沒過仗
反而是以巴關係持續緊張
而追根究柢 以巴衝突的原因
其實來自近代史最大的攪屎棍「英國」
在十九世紀
帝國主義全球擴張之際
今天的埃及、阿拉伯半島南部與印度
都是英國的殖民地
因此從地理位置上來看
蘇伊士運河對英國來說極為重要
它是英國本土與印度之間的生命線
而巴勒斯坦位於蘇伊士運河的東方
但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下
這點讓英國坐立難安
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
英國與土耳其敵對
讓英國更加急切想要得到巴勒斯坦
為了確保殖民地的安全
英國怎樣都想弄到巴勒斯坦這塊土地
於是英國人玩起了三面手法
先煽動鄂圖曼帝國內的阿拉伯人
說如果你們幫助我
等到戰爭結束後
你們就可以脫離土耳其人獨立
於是阿拉伯人聽了英國人的話
對土耳其人發起了「阿拉伯起義」
這就是著名的「阿拉伯的勞倫斯」
許多阿拉伯人將他看成民間英雄
另一方面
英國又與法國協議
等到戰爭結束後
要一起瓜分鄂圖曼帝國
此外因為一戰打太久了
打到英國都沒錢了
只好向猶太人借錢
這時又答應猶太人
戰爭結束後
就讓你們回巴勒斯坦
建立自己的國家
猶太人聽到眼睛都亮了
於是紛紛借錢給英國
期盼戰後能復國成功
後來英國打贏了戰爭
成功取得了巴勒斯坦
但英國人反悔了
只是以約旦河為界
在東岸建立了受英國保護的約旦酋長國
而西岸的巴勒斯坦
則由英國直接管理
但在英國的統治下
猶太人得到很大的發展
因為猶太復國主義的號召
與英美的支持
大批猶太人湧入巴勒斯坦
但宗教、民族的矛盾
與生存空間被打壓
讓阿拉伯人對猶太人越來越敵視
二十年間
共有三次大規模的排猶事件
造成雙方死傷慘重
而面對排猶
猶太人則是以恐怖攻擊作為回應
沒錯
當時搞恐攻的是猶太人
二戰結束後
猶太人發現英國不是真心想幫他們復國
因此猶太復國主義者
發起了多次恐怖攻擊
想要迫使英國讓步
1946年7月
猶太恐怖組織伊爾貢
炸了英國在巴勒斯坦的總部-大衛王酒店
造成91人死亡
但英國早已不是那個英國
已沒有實力解決紛爭
於是在1947年
英國兩手一攤
說我不玩了
將巴勒斯坦問題丟給聯合國處理
而這爛攤子就就一直延續至今
讓中東地區戰火頻傳
似乎沒有安寧的一天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