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90_司美格鲁肽的新对手们_制药巨头混战减肥药下半场(4)

我就知道我很多身边的朋友其实过去两年都试着打
但他并没有严格的按照剂量滴定
因为他一般都是从低剂量开始往高处打
但有很多本来身材就很好的朋友
可能为了追求我一个月瘦下来就完了
他直接就是高剂量
结果打了之后上吐下泻
住院的我都有听说
使用不当也是一个风险
对 那现在市场有发现GLP-1
除了减肥对其他的一些疾病的作用吗
比如说它对阿兹海默症是不是有改善
因为其实我们说有的时候一个类别药物的研发
它都有一定的偶然性
就像您刚刚提到了诺和诺德跟礼来
它们其实也都是因为之前去治疗糖尿病
然后研发出这个减肥药的
肥胖它又跟身体的很多个功能失调是有关系的
会引发出新的这种
比如说我们发现GLP的这个靶点
它还跟什么疾病有关系
然后我们可能由此引发出一些新药吗
我不知道这块有没有一些最新的科学研究在关注
会 很多 我们可以畅想一下
但这块畅想它绝对不是医学建议
只是纯一个前瞻性的畅想
开脑洞畅想
所以有两大块
一个很自然的就是肥胖伴随的一系列疾病
这里有非常多
逐渐地人们意识到肥胖本身是一个疾病
这是思维上很大的转变
FDA就在几个月前刚刚出了一版新的减肥药的开发指南
里面第一次把减肥药从health risk(健康风险)
变成了disease(疾病)
为什么肥胖是疾病
它会引起糖尿病
它会引起一系列心血管的疾病
睡眠呼吸障碍 肾病
它会引起一系列的疾病
所以大药企礼来 诺和
它其实在把它的核心品种
不停地在这些相应的疾病里面做特异的临床实验
来证明它的有效性
很多临床做出来
它的有效性其实是非常惊人的
包括它对于肾炎的作用
包括它对于脂肪肝的作用
其实一次一次地在刷新大家对于GLP-1类药物的认知
这也是不断的推高它股价在过去两年上升的很重要的原因
大家发现它不仅是减肥
它其实是一个能够治这么多慢性病的药物
同时更科幻一些
有一些新的理论
他认为GLP-1甚至是能够理顺人的整个免疫系统的东西
有一些人认为肥胖其实是一种引起长期慢性的炎症反应
我们开玩笑说中国医生看什么病都觉得是感染
给抗生素
美国医生看什么病
他都认为是inflammation(发炎)
他就给抗发炎的药
肥胖引起慢性的炎症
它可能是引起身体各种各样的心血管等等各个脏器反应的主因
但同时它还有一个效果
是大家以前没想过的
可能是它会跟寿命有相关
这个是在动物里面非常确切的
你让小鼠吃少20%时
同样的一个小鼠它自然寿命是两年的话
它吃的少
到了两年它就比吃的多会油光发亮
毛都是完整的
同时它身体就很健康
然后它活的也长
所以你说GLP-1让人吃的少
它会不会让人长寿呢
这个是值得畅想的
还有你提到的阿兹海默症
实际上这个三期就正在进行
诺和已经做了这么多的司美格鲁肽的临床
他把这些所有的临床混在一块儿
已经有几千上万人的样本
他发现用过司美格鲁肽的人比没有用过司美格鲁肽的人
阿兹海默症的风险降了非常多
降了有一半
当然这个数还很小
虽然有几万人用过
但在相对有限的时间里面
有新的阿兹海默症案例的只有几十例
它可能就是几十比几十
它认为这个风险降了一半
同时它在丹麦有一个很完整的国家级的医保病历体系
在这里面它发现长期用GLP-1
不仅是司美格鲁肽
几十年用GLP-1积累 追踪 观察
发现用GLP-1的2型糖尿病患者里面
他每用一年他的阿兹海默症的风险就会降低10%左右
所以其实诺和它已经正式的开了
一个司美格鲁肽用于阿兹海默症的三期
这个三期也会在未来一年内读出
如果它真的能够一周一针
能够显著降低阿兹海默症的风险的话
这个市场也是新打开一片蓝海 海量市场
刚刚霆也介绍了下一代药物有这么多不同的解决的方向
我比较好奇
因为中国的研发这些年其实也是迎头赶上
然后也有非常多的全球大药企在中国去买买买
那在减肥药的市场里边
咱们这一些中国的企业
包括亚洲企业
它现在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
可能让大家看到一些比较亮眼的进展是什么样的
中国和亚洲的企业在这里起码占据了半壁江山
就是以口服药来说
礼来的口服药最早其实是日本的中外制药Chugai研发的
礼来向Chugai购买了日本之外商业化的权利
由礼来来进行开发
辉瑞它有两代分子
虽然进展都不是太顺利
但其中的第二代也是向日本一个企业购买的
再往后Merck默克
中国叫默沙东
最近像豪森购买了它的口服小分子药的一个权利来进行全球的合作
首付款也有一亿多美元
在一个临床前 很早期的分子
也是一个相当亮眼的一个合作的一个deal
在注射这方面也有很多企业在积极的出口
比如说恒瑞
它有一个类似替尔泊肽的分子
但他在中国的二期实验结果非常的亮眼
效果比替尔泊肽还好
被几个大的美国的风险投资机构组团包装成了一个新的公司
现在正在美国开发
所以整体上
中国企业 亚洲企业在减肥药的早期管线上贡献是非常丰富
最后也想请霆来总结一下
我们如果去看未来的减肥药市场的话
当然结合到现在临床的进展 最新的三期
未来给大家很兴奋的可能产品出现
未来哪一些是大家寄予厚望的管线
从下一代的产品来说
大家聚焦怎么样让有效性更往上一个台阶
这里就涉及到几个不同的组合
包括GLP-1和Amylin的组合
GLP-1可能跟其他一些新的peptide (多肽)的组合
我们会拭目以待未来几年会不会有更强更优的疗效的产品出现
实际上 这个疗效已经比较接近天花板
那减肥药疗效的天花板是什么呢
就是bariatric surgery
就是一个缩胃手术
如果你把weight相当一部分切掉
这是以前严重肥胖的一个标准治疗
它一般能达到的一个减重效果就是在25到30左右
其实现在的药物已经比较接近这个天花板
但是大家还是在希望不停的摸这个天花板
所有人都想做出一个药
说我是地表最强的减肥药
在这之外
口服药一定是一个很大的赛道
现在大家预期注射药大概在2030年
2035年是一个1000到1500亿美元的市场
口服药可能是一个500亿美元左右的市场
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市场
第一个药物获批
应该就是在明年下半年
那在之后这里面不同的厂家
不同的分子怎么卷
这个我们也会拭目以待
同时两个新的战场
一个就是功能性性的减肥药
包括对肌肉的保留
对于一些肥胖患者
他的呼吸不畅 慢性肾炎 脂肪肝
能不能够在GLP-1的基础之上
能够在这些其他器官器质性的问题上把疗效再往上推
这也是一个非常主要的方向
总结下来就是如果开未来5到10年的话
可能一些基本功能性上的需求
会被司美格鲁肽和司美格鲁肽的仿制药所占领
但同时许多新一代的药物会去切割很多新的细分市场
我们之前减肥药的讨论中
并没有太多提到这个Compounding Pharmacy(复方药房)
也想请霆来展开讲一下
Compounding Pharmacy做的又是什么东西
为什么它的这一些产品
和诺和的正牌的司美格鲁肽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包括最近可能一些监管的变化和未来的趋势
对 Compounding Pharmacy可能在美国生活的人都有一些体感
你在电视上 包括在纽约的地铁看到很多广告
因为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都是专利药
在专利保护期间
仿制药按道理是不能上市销售的
但是FDA的法规有一个缺口
如果你这个药产能受限 供不应求
这个时候药房它实际上是可以通过它自己的渠道去买原料药
就是同样的活性成分的化学药品
可以通过自己的配置放到针管里卖给患者
这就是所谓的Compounding Pharmacy(复方药房)
因为司美格鲁肽 替尔泊肽
长期以来一直在FDA的产品短缺的药物名单上
所以Compounding Pharmacy一直大行其道
没有一个完整的统计
但去年许多市场分析认为
它可能已经占据了整个减肥药市场的5%到20%左右的这个量
是相当大的一个量
这里面的龙头Hims & Hers
砸了巨款在美国做了很多的广告
这里就涉及到很多的政策博弈
从礼来和诺和的角度
它肯定想要让FDA尽快地制止
Compounding Pharmacy售卖盗版的
替尔泊肽和司美格鲁肽
FDA最近正式地把这两个产品从产能短缺的药品名单上拿掉了
但是Compounding Pharmacy也不停地在做一些政治上的博弈
它们肯定是希望FDA延长
它们能够在美国销售仿制版减肥药的时间
所以这个博弈还在进行
同时这届新的政府它的一些态度
大家还在观察这个博弈到最后会怎么样
现在还不是特别清楚
咱们提到Compounding Pharmacy
我不知道怎么翻译比较合适
可能我们说它是个定制药房或者是成分药房
也想请霆来解释一下
它去买这个原料药 它是跟谁买呢
这里边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产业链的结构
它是买了原料药之后
它直接放到注射针剂里边
不涉及其他的进一步原料药到成药的一些技术问题吗
Compounding Pharmacy它是怎么做司美格鲁肽的药的呢
你们猜他是从哪里买的
中国吧
对 中国是全世界原料药产能大国
在很多品种上占到产能的1/3 一半更多
虽然没有官方的统计
但是中国前5~10的多肽产业龙头
应该占到美国Compounding Pharmacy的
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的绝大多数
这些企业它以公斤级出口卖到美国之后
经过层层分销到了Compounding Pharmacy
是一个很高的利润在卖给患者
所以为了制止Compounding Pharmacy的竞争行为
除了向FDA告状
希望让FDA直接制止Compounding Pharmacy的侵权之外
最近礼来和诺和也非常罕见地推出了直接向患者销售的渠道
它们以一个相对低的价格
差不多是400到500美元来销售
正版的替尔泊肽和司美格鲁肽
这个价格相对很多的Compounding Pharmacy就比较有竞争力
像Compounding Pharmacy
它们买这个原料药可能大概是什么样的成本价
它做过一番改造之后
卖出去又大概是什么样的价格水平呢
它是以公斤级
这里面就涉及到很多的换算
但一般是一公斤的原料药
它可能以几千人民币买
这个加价是非常的高
肯定很便宜
Compounding Pharmacy它把这个卖出去
一个月的剂量 肯定这个里面也是有多有少
大概它会在一个什么样的范围呢
我看到的广告是小几百美元一个月
如果是小几百美元的话
这两大巨头的直销模式
可能它的价格也有一定的可比性
但是它又是正品
所以它也期望可以从这个里面抢到一些份额
对 是的
中国又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在供原料药呢
中国有大大小小非常多的企业
它能够做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的原料药
大的包括上市的龙头
像药明康德 蓝帆 翰宇等等
它都能做 小的没有上市的那就很多了
有的它已经达到了FDA仿制药的水平
在FDA有备案
叫DMF备案
有一些它没有达到的FDA DMF备案的水平
在现有的法规条件下
在Compounding Pharmacy还没有被FDA执法要求
停止销售替尔泊肽和司美格鲁肽的情况下
实际上都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卖到美国
所以诺和它向FDA做的argument(解释)就是
这些药它不是正版
诺和它有一个相对保密的生产流程
司美格鲁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分子
它是一个多肽
它有三十几个氨基酸
它在生产过程中
它是用一个发酵工艺
在细菌里面长出来之后
再做一系列的化学修饰
延长它的半衰期
它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生产过程
它的这整套的生产流程
其实是有很多的专利保护的
中国这些企业生产的药品
从严格的化学角度上
它不一定能够100%的跟司美格鲁肽完全一样
但从Compounding Pharmacy和患者的角度
它们可能体感上是说
我打下去可能跟司美格鲁肽效果也差不太多
所以这里面就涉及到一系列法规的博弈
正版的药跟Compounding Pharmacy跟仿制药
最终在效果上
比如说它的有效减重跟它的副作用上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吗
如果你问诺和
它会告诉你这些盗版的药它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实验验证
是有一定的风险的
如果你问一个医生
实际上在美国有很多华尔街的投行和投资人
做很多医生的问卷调查
20%的医生都给患者介绍过Compounding Pharmacy
这些医生他自己也知道这些药
它没有经过FDA最严格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但是很多患者他没有相应的医疗保险
他需要他付不起
所以其实医生来说
他心里可能也都知道 药效是差不多的
但是它总是有一个风险在
如果Compounding Pharmacy
它的供应链是比较高质量的
它从比如说中国的头部药企买原料
它整个流程非常的安全
整个物流的过程
相应的温度
相应的安全性得到保证
那问题确实是不大的
但你就没有办法像一个已经获批的药品这样
有一个严格的审计
严格的追踪
它保证这个药它一定没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质量管控的环节不一样
配方 原材料这些它都是比较好模仿的
只是说你在每一个过程中
是不是精确做到了跟原配方一模一样 这个是不确定的
对 是的
对 我们刚刚正好提到仿制药
简单跟听众解释一下Compounding Pharmacy跟仿制药的区别
不一样的 仿制药是FDA有一套严格的流程
中国其实已经完整的采用了FDA的这套流程
它的标准就是一致性评价
我FDA要求你做仿制药的药企
它有一套完整的数据
在临床前
在分析上我要各种各样的角度证明我这个药跟原研药是完全一样
同时一般还要在临床实验里面验证
我打到一个健康人里面
看我这个药在人体内的浓度分布
看药效
经过这么一套流程之后
FDA就说你这个纺织药是跟原因要等效的
但Compounding Pharmacy没有
Compounding Pharmacy本来是一个应急的办法
就是说我这个药是shortage(短缺的)
患者急需 没办法
药房你自己想办法
如果你能够从什么地方买到
你就给患者用
所以司美格鲁肽 替尔泊肽
其实上是这些Compounding Pharmacy钻了这么一个空子
司美格鲁肽或者GLP-1的这个药物
它最早的专利到期预计是在什么时候呢
可能从这个之后仿制药才会疯狂地卖起来
对 它在世界各个地方不一样
其实最快的专利到期就是在中国
中国在两三年后就会到期
所以中国会是全世界第一个司美格鲁肽可能有仿制药的市场
很多业内人士也在观察这个市场会怎么演化
因为原研药它毕竟比较贵
司美格鲁肽在中国一个月大概1000人民币上下
仿制药它可能可以打到小几百
甚至一两百
如果产能跟上来的话
这会不会让更多的患者愿意用这个药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