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87_关税战难解美国制造业困境_旧秩序正在崩溃(1)

Hello 大家好
欢迎收听硅谷101
我是泓君
我们这一集来聊一聊全球焦距的一个议题
川普的关税战争
美国政府在关税政策上不断生变
反反复复
Overnight Beijing announced a 125% tariff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s tariff induced market
may have appeared to just be getting started
这期节目是硅谷101与东腔西调的串台
因为我们觉得关税战它不仅仅是一个商业问题
也是一个政治文化问题
所以今天就是一个商业科技播客
与一个政治文化播客的联动
由东腔西调的主播何必老师来主持
他也是北大历史学的博士
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教授施展老师
硅谷101的研究员刘一鸣
也会来辅助问一些商业层面的问题与观点
我们节目的录制时间
是在北京时间2025年4月11日的下午2点
这个时候双方的对等关税都已经加到了84%
而且美国持续加码
将对中国的关税加到了125%
正在我们录节目的时候
中国也提出了反制
将对美国的关税也加到了125%
如果说我们再加上美国之前
对中国商品征收的一个20%的基础关税
加上125%的额外关税
也就是说现在美国对中国的关税是高达145%
可以说非常疯狂
而且川普在关税战中可以说非常多变
美股也跟过山车一样
一天一个样
比如说在我们录制这集播客的一天以后
也就是我们在后期剪辑的时间里
美国政府宣布将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
硬盘、计算机处理器和内存芯片
排除在对等关税之外
那这就意味着iPhone
还有各种半导体的生产设备
都不会受到这次关税战的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像苹果公司的股票
它会先跌再涨
所以整个关税战争是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
如何在这些变化中找到一条不变的潜在线索
我们今天就来深度解析一下
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
旧秩序的崩溃以及未来会何去何从
下面就请收听何必、施展与刘一鸣带来的解析
大家好 我是何必
两位老师先和我们的听众朋友们打个招呼
大家好 我是施展
Hello 大家好
我是刘一鸣
那两位老师
在进入到具体的讨论之前
我想可以先把时间线稍微拉一下
因为我们知道川普的这次关税战争
其实并不是在上周就突然出现的
他其实在就任总统之后就有了一些苗头
一系列的(措施)
最近这个动荡就跟坐过山车一样
对 早在1月他刚就任的时候
川普就宣布对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两个伙伴
加拿大和墨西哥
它的仅有的两个邻国加征25%的关税
引发了此后两个多月间
这两个国家的持续的反弹
那在这波预热之后
4月3号就是我们的清明节假期前夕
川普突然宣布对所有国家的进口商品
实施10%的基础关税
并对60多个经济体补充了额外关税
那此举引发了全球哗然
特别是中国
宣布对此进行了一系列强力的反制措施
对 然后接下来就开始过山车了
对 那经过两轮的对峙
到4月9号的时候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
将对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加征到了84%
而在同一天
川普则在社交媒体突然发布消息
宣布暂停对近60个国家征收90天所谓对等关税
但是只把中国排除了在外
并且将中国的关税税率提高到了125%
当然也有人重新计算说这其实是145%
那之所以川普会突然在4月9号烙一个大饼
突然翻了个面
也是和过去一周美国的金融市场的表现关系很密切
那截止到4月8号的时候
在4月8号之前一周里面
像道琼斯的指数平均下跌了10.85%
标准普尔500下跌了12.14%
纳斯达克下跌了13.26%
那同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也迅速地高企
整个金融市场给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反馈
那就在川普4月9号发了这条社交媒体的公告之后
美国的金融市场倒是反应得很强烈
就立刻又反弹了
当然好像今天
北京时间4月11号
美国的金融市场似乎这个反弹并不是很持久
又烙回去了 又下跌了
总体而言
过去这一周是一个非常过山车
和翻烙饼似的过程
那从特朗普第一任期以来
美国扭转外贸逆差
促进制造业回流
一直是他强调的经济政策的一个理念
而最近这一周翻烙饼式的关税政策
更展现了川普极限施压的那种谈判理念
那在这样一个眼花缭乱的背后
有没有一条可以解读的潜在的线索
这是我们今天请到两位老师
去做解读的一个关键的中心议题
在做理性分析之前
两位老师能不能
先对过去这一周做一个直观感受式的描述
就是在看到川普这么眼花缭乱的操作之后
两位老师有什么第一反应呢
对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
可能17、18世纪的那种外交又回来了
17、18世纪的时候
外交它比拼的是想象力
比拼的是勇气
比拼的是最后通牒、哀的美敦书
以这种方式来做极限施压
然后换得大的交易等等这一系列筹码
实际上这样的一种外交在20世纪
尤其是在二战之后似乎不那么多见了
我们看上去越来越多的那些彬彬有礼的
非常守规矩的这种外交
你的各种交易实际上都不会太大
同时没有人会把之前的那个盘子给推翻
只是在既有盘子之内进行重新的一个分割而已
我之所以会获得这样的一个感受
就在于像特朗普的这一系列动作
尤其是对中国那么高的关税
这已经完全失去任何意义了
你超过50%之后
这个关税你加到100%
跟加到500%没有任何区别
没有任何意义
他还要往上加
此时他比拼的就不再是关税的问题了
给我的感觉就有点类似于
17、18世纪的那会儿的欧洲外交那种状态
美好年代又回来了吗
身边因为有一些做投资的朋友
最近都在熬夜疯狂加班
白天看A股
晚上看美股
然后稍微一不留神
这个期权就有可能要爆仓的风险
我不做投资
我也是早上晚上都要在这看老半天这些数据
我觉得这次它核心是特别急
这个急它体现在 你想他上一次
就川普第一任期的时候
其实大家对这个贸易战也都有预期
但它其实是用了14个月里分了四轮
而且它是逐步提高的
而且他每次他的领域是逐步扩大的
但这一次
他一把就几乎在几天时间内
而且是针对所有的输美商品
就直接干到了145%
就等于一把梭哈了
特别你看白宫最近又有发言人出来说
因为125%还没有计算之前芬太尼问题
所以加了那20%
所以现在加起来就是145%
但确实超过50%、100%之后
再往上加其实没有什么意义
我觉得超过50%可能就没啥意义了
而且我们看白宫这个关税的计算方式
其实非常简单
简单到离谱
就很多就不用经济学家
我们自己看都觉得非常离谱
所以感觉就我们当时大家在讨论
它到底是手段还是目的
那现在看来有可能是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在这里面还有很多段子
比如说他像一个只有企鹅居住的小岛征税
是因为有人借着这个小岛的名义注册了公司
进口了一堆奢侈品海鲜
然后他把这数一算
觉得也得像这个小岛征税
总之这一次让大家感觉
关税应该是个很严肃的东西
却变成了一个似乎很儿戏的东西
让大家感觉到第一个不适应
实际上我的感觉就是关税很严肃
但是他如此不严肃地做
就意味着意图根本就不在关税
那既然意图不在关税
我想就可以把您很久之前写的那本书
拿出来再鞭尸一下
因为我们知道您在《溢出》那本书里面
核心讨论的是说
在刚才刘老师所说的
上一轮逐渐加增的那次关税贸易战里面
其实中国是有一个应对的
这个应对其实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自发的秩序
那就是我们的制造的产业链开始逐步地向外扩张
特别是向东南亚
向越南这种国家去转移
由此我们知道像我们的终端的制造在越南完成
同时还有美国一些优惠政策
比如说小件邮件的免税政策
再比如利用墨西哥和加拿大
这样两个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贸易伙伴
我们再去做转口
中国在过去的这几年
从川普后期到整个拜登政府时期
其实是想了很多办法去做这种操作
那这次川普向全球公开的这种关税开战
是不是意味着要去弥补
你在《溢出》那本书里面
所写的那种漏洞的呢
看上去也不像
或者说他应该是有这个意图
但是他的手法并无法达到他的意图
《溢出》那里面所谈到的一个结论
所谓的中国制造业往越南的转移并不是转移
实际上是中国供应链的溢出
把最终的组装环节
以及有可能一部分的一级供应商给迁到越南去了
但是从二级、三级、四级往下的那些层次的供应商
当然这可能得解释一下
一级供应商不是说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供应商
而比如我是做汽车的
你是做座椅系统的
那你是我的一级供应商
然后一鸣老师是做海绵的
你要向他采购
那么他就是我的二级供应商
我们在海外调研的时候
当然最近这一段时间
2023、2024年的时候
我又跑了不止越南了
东南亚好多国家
然后欧洲、中东我也都跑了很多地方
各个地方看到的都是组装环节
以及最多一小部分的一级供应商会出去
二级供应商往下的都没有出去
它仍然是一种溢出的结构
而在这种溢出的结构之下
实际上它是可以把这种关税壁垒就给绕过去
对美国来说
它必须得把所有的这些漏洞都给堵上
但它怎么堵
我们看到像他把越南给加到46%的关税
因为越南对美顺差巨大
而同时越南对华逆差又巨大
那实际上就是中国通过越南完成一个对美出口
那么他就46%这种关税加上去
而加上去之后
假设他把所有的这些都给堵了
那么在中国组装跟在那些地方组装就没有区别了
那就等于没加关税
最后的结果仅仅是美国人自己买的东西变贵了
如果他不堵那些地方只给中国加很高的关税
他会促进中国这边进一步的往这些地方转移
但转移出去的仍然是我们说的
组装环节以及一小部分的一级供应商
那仍然是溢出的结构
只不过有可能溢出的规模再大一点
但不会出现一个实质性的变化
既然如此的话
您觉得川普陷于这样一个两难的问题
背后是一个什么样的线索导致的呢
我觉得这线索有特有意思的变化
可能很多人都会不那么注意
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
我们看一个数据
各国之间贸易结构里面有70%以上
都是制成品贸易
只有不到30%是中间品贸易
那就意味着多一半产品
都是在单个国家内部完成生产的
然后国和国之间是进行产品之间的交易
这种我就称之为
它的政治空间跟经济空间大致是重合的
经济空间当然这儿我给个定义
就是你完成一件复杂产品的生产
它所发生的那个物理空间
我称之为经济空间
70%以上都是在单个国家内部完成生产的
政治跟经济空间就是大致重合的
可是到了2018年的时候
这个数据正好反过来
2018年是贸易战刚打起来那年
数据正好反过来
70%以上是中间品贸易
不到30%是制成品贸易
那就意味着
政治跟经济空间已经高度得不重合了
多一半产品都是横跨多个国家完成生产了
如果是这个样子
就会带来在以前管用的策略
有可能今天就不管用了
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
美国跟欧洲跟日本打过很多次贸易战
当时都能达到它的政策目标
因为那会儿政治跟经济空间是重合的
只要你重合
我把对你的关税竖起来
你的产品就是进不来
你什么办法都没有
但是如果在今天不重合了
我把对你的关税壁垒竖起来
那么你的企业会以各种各样的办法
把这个壁垒给绕过去
所以就是政治跟经济空间的不重合
或者说相分离
使得30年前、40年前的理论在今天也不适用了
因为之所以你会出台那种政策
实际上是基于你对经济
对于政治等等一系列的理论性的理解
在今天你仍然出台同样的政策
就意味着你还在用之前的那种理论来尝试理解当下
但这个事儿已经不灵了
而且中国的顺差在2018年的时候
大概是具体数字记不住了
3517.6 亿美元(口误)
是世界第一大顺差国
然后德国是第二大顺差国
咱仅仅说商品经济这个经常项目之下
德国当时2990亿美元(口误)
而到了2024年的时候
中国的顺差达到了几乎是一万亿美元
也就是说你对中国的这种贸易战越厉害 越严重
反倒中国的出口顺差越大
而这个出口我们看
美国已经不是中国我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了
东盟变成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了
但东盟怎么可能它的消费力超过美国
那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那只不过意味着东盟它构成了一个新的转口地
但这种转口不是简单的就是在你那儿转一下就走了
不是就洗个阳澄湖的澡
在你那儿实际上是会有一些具体的加工
有一些增值过程的
而这个增值过程就会促成刚才我们说的
你的供应链实际上有一个更大的溢出
你溢出的规模越来越大
那就意味着经济跟政治空间的不重合变得更严重了
当然这个严重这本身有一个负面词
就是这个现象不重合度更大了
就意味着你之前的政策就更加不会管用了
我们这次其实也看到
川普现在虽然对很多国家有了90天的暂缓
但他等于还是对大家平均多征收了10%的关税
那等于他把这个关税壁垒逐渐地推到了
比如越南 比如墨西哥
本来中国转口的这些地方
他的政策肯定想扭转
原来就您说的这个不重合的状态
但通过关税这种方式能扭转吗
还是说其实他需要有些配合的其他的手段
说实话我认为扭转不了
在贸易战刚打起来那会儿
好多人就说有可能中国世界工厂地位保不住了
最近这段时间在网上还可以看到
有些人还在做这种担忧
但是我们就看一个数据
中国的制造业它占全球的比重
从产值来说
去年是全球制造业31%在中国
但中国的附加值相对低
所以你要从产量上来看
那就是35%
已经超过1/3了
而在经济学上
你超过20%的占有率
那这就算垄断了
你就可以开始影响价格了
而你达到35%
这是已经不是说别的地方
它能够吃过去一点儿
然后就能影响到你这里
因为别的地方它承接一点
会带来一系列的演化
咱假设这个供应链能够从中国转走
那就意味着中国这边会出现大规模的失业和破产
于是中国这边的要素价格就会大规模地下跌
实际上现在还没有那么大规模的失业和破产
已经要素价格跌了不少了
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三个要素
然后转入地
它规模很小
转过去一点它就吃撑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
它的要素价格就会暴涨
这种暴涨跟暴跌两相一比对
会使得成本关系开始倒挂
而这个倒挂是会把我们所说的关税等等
这些东西会大范围地冲掉
再以及你关税高到一定程度之后
就意味着走私变得特别有利可图了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