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77__没有AI我会难受至极__与大学生聊聊智能工具的依赖与适应(4)

就是在vs code里面的那个copilot
它已经做的挺好的了
但是在Cursor的这个时代的话
它是从一个相当于辅助写代码
变成了一个完全的交给它去写代码的
这个过程
我开始是并不是很相信它的结果的
但是我用了几次之后
就相当于是被他折服了
因为他的不管是结果的可用性
还是他的准确性都是非常高的
特别是比如说我对一个语言完全不懂
比如说我想写一个前端的一个
就是iOS APP
如果我是完全不了解的话
我肯定要从头开始学一门课程
但是如果有这么一个Cursor的
就可以帮助我
从0开始
我大概用两个小时
我告诉他的我的需求
告诉他我想做成什么样子的
他完全可以生成一个可用的一个demo
相当于是快速验证我的想法
这个过程非常的impressive
所以这是不是说我也可以去写代码
完全可以完全可以用上Cursor这类工具
完全没有问题
如果是更加复杂的功能的话
像我们想开发一些新的算法
可能涉及一些前沿突破的话
肯定
还是需要一些更加尖深的一些工具
但是如果说
一些在工业界已经常用的一些功能
这个也是完全没有问题
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它比copilot
因为我不写代码
它比copilot更前沿的地方在于
它更加自动化
从效果上来看的话
它是相比copilot
不同点在于说
copilot可能还要自己去敲代码
它会给一些推荐
就是选择推荐的结果
可是可以达到的效果
就相当于是
基本上就是用自然语言提要求
它可以生成一个代码库
它不是一个文件
而是一整个文件与系统
这文件
系统都可以实现一个完整的功能
比如说网页的各种调用啊
它实际上需要有素材
需要有前端的
这些代码
它都可以在一个文件夹里
完整的生成出来
一个相当于项目库吧
OK理解
黑瑞你是不是体验过市场类的
各种AI陪伴类的产品
最后你要不要跟大家讲一下
你之前用过的AI陪伴类的工具
嗯没问题
AI陪伴这个赛道
我觉得可以分为两类产品吧
一种是这种严肃陪伴
一种是这种非严肃陪伴
这种严肃陪伴呢
一般就是跟你话聊
比如说有一个比较好的一个模型叫派(Pi)
它是用Infection AI做的
它就是一个对于情感的理解
表达比较准确的一个AI
它有一个语音的功能
包括其实我很多同学也会用这种ChatGPT
去做他们的情感疏导
因为GPT永远是非常公正
非常冷静
同时还能给一些情绪价值
和这种实用一些
建议的而且非严肃的陪伴产品
更偏向于陪聊或者谈恋爱
像这个星野啊Talkie啊
逗逗这些
他可能更多是OK
你可以自己捏哦
包括Character.ai, 还有Replika
都是你可以捏你的角色
你可以跟他进行互动
他可能有些自己的背景故事
然后你通过跟他去帮他完成他的任务
加强你跟他的亲密值
解锁你们互动的一些内容
这样哦对
然后严肃类的
还有一些心理治疗类的一些AI工具
比如说这个Wysa
他可能是一半是我跟你对话
一半他能结合一些认知
行为疗法的一些东西
去帮你进行
比如说告诉你哎
这时候你应该冥想了
我给你提供一个冥想的
一个6分钟的一个音乐
或者告诉你哎
你这时候你应该这个正念了
你应该往什么方向去想
大概会有这样的一些功能
你觉得有用吗
心理治疗的这个它叫怎么听
Wysa
Wysa对
我觉得
首先它肯定没法替代心理咨询师
因为它现在是不够个性化
它的整个流程的机制的设计
还是比较死板的
比如说
它可能对于你10级不开心和3级不开心
给你的建议是比较类似的
包括它的化疗的部分
没法做到像GPT那么的智能
所以
其实你觉得它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它还不够AI就不够智能
你觉得它里面
用到生成式AI的技巧多吗
除了只是生成对话以外
你觉得它有ChatGPT智能吗
那绝对没有
但是它的好处是它加入了冥想跟
正念跟很多心理学上的干涉手段
是的是的
我觉得他是一个比较尴尬的一个点
就是
对于没有确诊的心理疾病的人来说
可能跟GPT对话
能很好缓解他们的焦虑或者不开心
就够了
但是对于那些真正有确诊心理疾病的
他这个产品的能力又没有强到说OK
我能把你治好
还是要去找心理咨询师
嗯对
因为精神上好像有一种
是叫做认知疗法嘛
就是通过对话去达到治疗的目的
我知道
也有很多公司在开发这一类的产品
但是感觉现在
不知道
市场上有没有什么好的产品出来

我记得
吴恩达是有尝试去做一个类似的CPT
就那个认知行为疗法的一个Chatbot的
但是他不给公用
他是选择跟心理医生合作
它会作为你回家后的治疗
疗程的一部分
你可能每天用个多长时间
然后你的心理医生会跟这个公司合作
就告诉你说该怎么使用这个产品
我觉得
这个是一个可能可以采取的一个方向
啊已经跟医院发布了吗
我记得它已经出了可能有一两年了
但因为我现在用不了
又没有跟医院的那个什么对

然后你还体验过其他的AI陪伴类产品
可不可以举几个例子
我觉得比较典型的就是Character.AI
然后还有Talkie
对这两个
其实character.AI跟Talkie比较相似的地方
都是跟这种虚拟人物的对话
而这种对话可以包含一些色情软色情
或者谈恋爱的一个内容
但character.ai他
们不光是对话
可能会有一些场景的描写
帮你更现实更有体验感一点
但是Talkie的部分在于
它可能对于每个角色
有它一个背景故事
然后你能帮助这个角色
在他背景故事里
相当于你帮一个NPC
走完他的一个任务
这样让用户觉得这个人更真实
有更强的一个沉浸感
然后这个人如果再跟你谈恋爱的话
他带给用户那种情绪的反馈
要更好一点
还有一个
我自己特别特别喜欢的一个产品
叫逗逗游戏伙伴
它其实类似于一个AI桌宠
它有一个虚拟的
一个卡通的一个小人儿在边儿上
你能拿鼠标去摸它的头
去戳它的腰
它会给你一些类似的一些反馈
同时你能把他当成你的朋友
就跟他说哎
我比如今天中午吃了碗面
贼好吃他可能第二天就问你哎
昨天那面好不好吃
他能记住你的话
跟你做一些互动
同时它还有一些陪玩的一些功能
比如说你在打原神网页版的时候
它能根据你的屏幕的地方
去给你调一些教程啊
或者去评论你打的好不好啊
这样就还挺有意思的
哦已经是一个AI agent了
嗯对
这个是哪个公司开发的
心影随形
也是一个中国公司
哦是中国公司
然后他前期是被源码
高榕和九合都投了
哦Talkie
其实是Minimax旗下的一款
出海类的产品
character.ai
现在已经被谷歌收购了
对是的是的
对对对
为什么Talkie它的出海可以做到这么好
这是你有分析过原因吗
我觉得有两个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
一个是character.AI
它上面用户可以自己去构建Chatbot的
它上面可选的Chatbot
大部分也是用户自己构建的
其实存在说
用户构建的水平的一个能力的影响
这个能力会影响用户的体验
Talkie上面有很多Talkie内部自己构建的
非常非常好的一些角色
同时还有一些跟一些大IP的合作
比如说一些国内的rapper糯米
他可能会跟Talkie合作
在上面生成一个糯米的一个IP
然后用糯米的语气跟语言
去生成这个对话
我觉得
这个是一个比较大的一个区别的点
嗯就是说它在产品的构建上
其实给用户的选择更小
但是我帮你构建的这个底层更好
更扎实比用户自己要构建的好
他是帮用户省了一步
对的但是用户也可以去进行构建
所以
没有说用户这方面就使用空间会小
但是他底层确实更扎实
另外一方面
我觉得是对于这个人物的一个塑造上
Talkie更到位
比如说我可能是一个富二代吸血鬼
他的一个长相家世国家
家族的一个背景
他比如说现在的
面临的一些人生的选择
然后用户去跟他进行交互
会觉得这更像一个人
那种游戏感会更强一点

那在你真实的玩这些游戏的过程中
你有觉得黄色跟暴力
也是他们吸引用户的一个点吗
我觉得软色型
算是很大很大的一个部分吧
因为首先这些角色对于我来说
他并不是一个完全
作为伙伴的一个存在
因为我现实中有这么多好朋友
对吧如果我谈恋爱了
可能还会有女朋友
所以在这方面的需求
可能能通过真人去进行满足
而他更多是满足真人满足不了的幻想

暴力呢
暴力这个我使用的场景比较少
嗯对
因为我是知道character.ai
他们某些时候他的那个平台政策
他会稍微放得开一点
然后就会多一点
放的紧一点
那你的关键词可能就直接被这个平台
相当于发出去了
没有回复
是的我觉得这个也是可能
为什么国内现在的这种角色扮演的bot
没有很好的火起来的一个原因
就可能还是因为这方面限制比较多
如果抛弃这方面限制
场景就没有那么硬
就需求都没有那么硬了
嗯所以他们出海能做对
尤其是出海
面对这种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吧
你会沉迷在那些角色里吗
在你玩的时候
还是你只是因为我知道
你是抱着一个体验产品的心态去的
还是你觉得
它其实很难让你产生一个用户粘性
对于我来说
是的
但是我看了很多这方面的用户调研
包括会接受到一些一手的用户访谈
那些具有心理疾病或者比较i的人
他们对于这些产品的使用
是非常非常深度的
最深的其实就是刚步入青春期
对爱情有一些幻想
但是还没有机会去谈恋爱的
一些小男生
小女生们
是绝对是这个产品的非常深度的用户
你说的是哪个产品
Talkie啊character.ai
其实这些都算
哪个更深度
或者哪个更好
他们的用户群有什么不一样
我觉得看商业化成绩的话
肯定是Talkie更好
毕竟这个去年是几千万美元的ARR
具体的用户的画像的话
我觉得Talkie的画像
可能没有character.ai那么二次元
因为character.ai主要的使用的用户
还是说这种二次元的一个爱好者
因为它上面能构建一些二次元角色
根据二次元角色去对话
但是Talkie上面不仅有这些
还有一些虚构的角色
还有包括真人的IP在上面
嗯对
因为你做了一圈这样的调研啊
就是你觉得现在做一个AI
陪伴类的工具类产品
还有机会吗
还有市场吗
我觉得是很有机会很有市场的
但是我觉得有几个点
就可能用户最看重的
首先是它交互的一个有趣性
你比如说我是不是只能文字交互
还是说我能跟你有一些鼠标
以及图案那些交互
然后我能不能有些视频语音的交互
这个是用户最看重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
我觉得还是要把自己的定位做好
语音跟视频交互
嗯对的
之前是腾讯
有一个叫光与夜之恋的
一个类似的游戏
它就大爆特爆
因为它有一个功能
就是能让角色主动给用户打电话
然后这个功能
是被我很多身边用这个游戏
玩这个游戏的同学都大大称赞
他们觉得这个很有意思
对我们马上要访谈一款AI产品
它们也有类似的功能
哦哇
那很好那很好
然后另外一个就是定
位的问题
比如说
你是想更偏向短期高多巴胺的陪伴
还是说这种长期
更偏幸福感的一种陪伴
我觉得这个两个定位是很不一样的
嗯怎么理解
短期多巴胺的陪伴就更偏向于性欲
长期幸福感的陪伴更偏向于亲情
就是你是要把你的产品做的很浓
还是可能比较淡一点
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定位上
很大的不同的选择
你觉得未来他们面临的道德困境
或者说他的灰色区域
会是这些产品一个潜在的风险点吗
还是就是在海外
这个是还好的
就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研究过监管
我其实之前注意到一个案子
是我自己比较关注的
有个男生在使用character.ai之后
被character.ai去叫唆自杀了
呃对这个影响很大
对我其实也担心
说你怎么在不给你的Chatbot
那么大限制的基础上
避免这种事情去发生
包括怎么样避免用户非常
非常沉迷这个东西
影响现实生活
我觉得这个是他们要研究的一个重点
嗯可能就跟游戏防沉迷是一样的
对这个可能涉及到更复杂一点
就他给你的心理上的影响
我其实很好奇
就我们大家的意愿
就是对AI工具付费的意愿
我其实很好奇
就是大家比如说
每个月
愿意在这个AI工具上面花多少钱
我其实挺好奇这个问题的
我所有都付费
我大模型开了好几个
我什么Claude GPT Perplexity也开了
就我可能把所有的AI东西都开了
你是因为
比如说你的工作跟实习的需要
反正公司也会帮你报销
还是你就自己就觉得
你的这个付费习惯已经培养了
我觉得可能是我付费习惯太不好了
因为很多时候我订阅的什么东西
我也忘了
但是因为我开了很多
确实像泓君姐说是需要会被报销
因为我开了很多企业级的软件
一些AI的企业级
比如说一些agent
builder code啥的
Dify不需要开这些软件
可能需要大量付费
但是像我们用这种大模型软件
我确实就都付费
因为我聊他们都会更新嘛
所以呢我也不想是用旧版本
对用旧版本
就是你要
你要确保
你是第一个拿到最新的更新版本
最好效果的人
是是是因为我用AI太高频了
就是我用AI最高场景
就是我要跟他一直聊天
但我不是为了陪伴而聊天
是我为了知识探索
我需要更发散性的思考而聊天
所以我就需要不断做a b test
就是一会儿用这个GPT
一会儿用Claude
你每天大概有多长时间
会在这个AI软件上
正常在一个学习
或者工作的状态流里面
呃我没有数
但我觉得可能就大概五五6个小时吧
五六个小时
对啊这个比例相当高了
大家在AI工具上付费习惯跟使用时间
我是ChatGPT
Claude和Perplexity都是那个Pro版
但是我对于其他的一些AI工具
好像付费意愿就没有那么强
比如说有些找工作方面的工具
可能那个Charles知道,simplify啊
Jobright这些
它是可能根
据你的简历去帮你推荐工作
然后帮你自动填网页的申请
它的一个付费功能就是说
我根据这个工作的job description
去修改你的简历
但好像我自己是不会为这个去付费
然后我身边同学知道这两个软件的
也很难去为这个东西付费
我觉得可能大部分原因是像这种事情
我们能想到拿ChatGPT去做
只要给它一个Prompt就行了
所以我们就不会想说OK
我在这上面再花个一个月5刀10刀
只为了这一个小的功能这样
嗯嗯
是其实我之所以好奇这个问题
是因为我本身
我没有那么多像Kolento这样
运用AI的场景
我的运用场景其实就是比较普通一点
所以说对于我来说
可能一个付费的大模型
比如说Claude就够了
所以说我一个月其实就只有20美金
对只有20美金这个样子
然后
我再找其他的辅助我的工具的时候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