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77__没有AI我会难受至极__与大学生聊聊智能工具的依赖与适应(1)

欢迎收听硅谷101
这是一档分享当下最新鲜的技术
知识与思想的科技播客
我是泓君
我们之前有从教育的角度去拆解AI
它是如何影响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的
那其实反过来
对于学生来说
AI已经成为了他们学习的一部分
而且我想对越年轻的大学生来说
这种现象就越明显
可以说新一代的学生基本上都是AI native的思维
如果现在把所有的AI工具都给你拿掉
你会觉得不适应吗
我觉得难受至极
那我们这集
依然是在聊人是如何使用工具的
但是我觉得跟新世代聊天
特别有意思的一点
就是我们可以反过来啊
去看工具是如何改变人的
所以呢
大家既可以把这期播客当成是一个
作为一个学生
我们可以看到深度使用者
他是怎么样去使用AI的
同时也可以把这期播客
当成一次用户调研来听
简单来说
我们想探讨一个更加核心的问题
AI时代人变了吗
其实我们一直在说
ChatGPT最大的使用群体是大学生
今天我们请到了几位
可以说有一些是大学刚毕业
然后有一些也是读研读博的学生
来跟我们一起聊一聊
他们是怎么使用ChatGPT的
包括他们使用过哪些非常好的AI工具
我们先跟大家打个招呼吧
不然Kolento从你开始
大家好我叫侯泰宇
我现在在纽约大学主修应用心理学
我现在也在某家公司
担任他们的AI产品经
理主要从事一些企业级智能体项目的主导开发
嗯你现在是大几
我现在是大三
好的
大家好我叫陈浩楠Henry
我刚刚从哥伦比亚大学的会计硕士
毕业
现在在看加入AI创业公司或者大厂
做AI产品经理相关的机会
好的王冉大家好
我叫王冉
我现在是在NYU做Postdoc
之前在UCSF做Postdoc
我的研究领域是脑机接口和脑科学
你在读书期间
会用到很多的大模型的工具产品吗
我在读博的期间大模型还没有出现
但是我在做研究
Postdoc的阶段
大模型已经出现了
而且我认为对于研究这个领域
还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助力
嗯好的那最后
Charles哈喽哈喽
大家好呃
我是Charles左曜诚
我现在是在纽约大学读大四
然后我主修的是经济和哲学
我同时也在纽大运营一个创业社群
同时我也在帮国内和国外的VC
找一些AI相关的项目
嗯对
然后你也
其实也正好是经历了大模型的几年
没错没错
我觉得我个人对大模型APP的使用
其实并没有那么的多
但是我确实能感觉到近些年
这些产品
或者说APP在越来越多的出现
嗯对
要不然
今天我们的讨论就按照年龄来吧
我们就看一下
大家在不同的阶段的这个使用
会有什么不一样的
那泰宇不然先从你开始
我想知道平时你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你会用到ChatGPT吗
或者说跟它类似的大模型产品
然后会在哪
些环节用到它
平常我使用这些大模型
模型层产品的频率非常高
可能贯穿了我学习生活的90%吧
我觉得可以分成几个阶段来讲
首先第一点是在学习过程中
因为其实我去上课的频率
变得没有那么高了
可能更多的靠自学
因为其实我发现
通过我跟大模型产品进行对话
包括把一些教科书
通过文件的形式上传上去
极大程度上增强了我自学能力
比如说可以跟他们定制一些
对某些教材的解读
包括针对我上课记得一些学习笔记
或者说期末复习的计划
还可以给我出一些很详细的复习提纲
或者说帮助我做一个导师的形象
来给予我些指导
对这可能是在学习阶段
在一些考试阶段或者一些写论文阶段
其实GPT帮助的是很大的
比如说对你的论文做一些润色啊
可能我更关注的是一些
更能够帮助我在学术严谨上
增加准确性的一些工具
比如说像Quillbot
因为平时我们写这个论文的时候
需要做很多的
英文上叫paraphrase
因为我们需要把一些作者的原话
变成我们自己的话
以防触犯一些抄袭的这么一些原则
所以这个软件其实目前是非常好用的
它是一个插件
它也是一个网页端的产品
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学术严谨的前提下
去进行一些paraphrasing
我也比较常用GPT Zero
GPT Zero
应该是一个学生开发的一个软件
它可以帮你检测你的论文啊
或者是你的文件是不是具有极高的AI
的撰写程度
对可以帮助我查看一下
是不是可能违反一些规定
或者说触犯一些红线的操作
类似于是侦探你到底用了多少AI
的痕迹的这个软件
是是是
因为它是基于有一个词叫perplexity
就是困惑度来进行衡量的
所以GPT你写过的
比如说你用GPT去写一篇论文的提纲
然后你用GPT zero
它真的能侦探出这个AI痕迹有多重吗
就你觉得它测的准吗
我觉得测的非常准
因为它能告诉你百分比是多少
甚至是哪一段
它觉得你是AI写的
那我就可能相对的针对那些改一改
对进行一些修改
对你可不可以举一个例子
告诉我们在哪个环节
你觉得GPT产品它是最能帮助到你的
我举一个例子
比如说我有一门课的期末主题是
在AI时代
你的职业该怎么被规划
我们老师他会给我们大量的论文
但他不要求我们一个字一个字读
因为太多了
可能比如说一本书可能四五百页
所以他也很推荐我们
先用AI给你一个全局
你从里面找到一些你感兴趣的点
然后再深入进行阅读
所以其实
让AI作为一个
类似于指南针的这么一个角色
帮助你从复杂的文字中
找到一个你感兴趣的点
然后你再通过人工的形式
去做深入阅读
阅读完之后
再去把那部分内容用于写论文
所以它其实是你的教材
是已经预制在AI里面的
然后你是从这些教材里面找重点AI
帮你去划重点
对对对可以这么理解
比如说我们有一套自己的教教学系统
然后里面可能就已经内置了很多PDF
然后你要下载下来
然后你要把它拖到大模型里面
让大模型帮你做解析
你用的是哪个软件
我用两个混合用吧
主要看效果
我之前是用GPT的4O
然后出了O1之后
现在可以上传这个文件了
所以我就用了O1
然后之前再用Claude 3.5 sonnet
那你觉得它对你整个效率的提升
会有多少的比例
我感觉已经是很大的倍数了
可能两三倍甚至三四倍效率的提升
对因为之前可能我要花大量的时间
从目录里再去找不同的信息
然后再去阅读
但现在其实
AI首先会给我一个非常强的一个摘要
AI也可以帮助我
找到一些延伸阅读的材料
我觉得这个是对我效率提升最大的点
我自己是有这样的一个问题啊
比如说我们没有这些AI工具的时候
那你可能写一篇论文
跟你看一个书单的时候
你的完整体验是说
我要慢慢的去把所有的这20本书
跟教材的东西
都学到我自己的脑子里面
把它消化理解
最后在你遇到任何一个问题的时候
你的人脑就是一个搜索引擎库
然后你可以在回答某一个问题的时候
自己去找到这些教材的某一块
然后呢有了AI工具以后
其实我觉得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
是走了一个捷径
你会怎么去看这两种方式呢
我觉得其实比如说像
之前如果二十多本书都在我的脑海里
那其实你的整体的功率是比较恒定的
可能每年会增长一点你的大脑的功率
但是AI来了之后
其实我对分析文章的基数
会有很大的增加
比如说我分析20本文本
我大脑接收到信息处理完之后
可能是一个x
对吧这是个比较偏恒定的值
那有了AI之后
其实我原本输入的就不是20本文本
我可以输入200本
他用AI做完分析之后给到我
其实我吸收也是x
所以我觉得
可能你的对于单个文章的深度
可能会有降低
但是你横截面的多样性会有增加
我觉得是有利有弊吧
如果现在把所有的AI工具都给你拿掉
你会觉得不适应吗
我觉得难受至极
哈哈哈
我平时非常依赖于跟AI
进行非常多轮的对话
他不只仅仅局限在学习上
因为我平时我养成了一个习惯
就是有点像不懂就问吧
比如说随时随地
因为手机上也有GPT
然后你的电脑上有GPT
在学习生活中
比如说我们上课什么地方不懂
老师讲的不明白
GPT能给你讲的非常明白
因为你跟他讲的时候
你可以帮我通俗的讲一下
他也帮你举例子
可以给你很通俗的
跟别的东西进行类比
对学
能够其他程度上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
包括对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
对吧
他可以帮你创造很有意义的链接

接下来问一下Charles
你会像他那个程度的使用AI吗
其实我觉得对比Kolento来说
我可能并不会像他
这么高强度的使用AI
你会用AI工具去写论文吗
我其实在写论文的过程中
不会用到那么多的AI工具
在我的写论文的过程中
我用这些AI工具
主要是为了去帮我写完之后的做检查
我并不会
就是检查什么
检查语法
还是就是语言类的问题
还是说内容类的问题
这两个方面都会有
我可能会请Claude
帮我检查内容类的问题
然后我可能会请Grammarly
帮我检查语言类
语法类的问题
嗯所以如果离开了这些工具
你觉得还OK吗
我觉得会很不适应吗
我觉得我可能不会那么的不适应
当然它肯定会让我的效率降低
但是我不会像Kolento这么的不适应对

好的那接下来
王冉我觉得你跟他们稍微不一样一点

因为他们其实现在还在一个大学阶段
所以他其实在读书的
应该是
一开始就有一些AI工具类的产品
大概在念大学的一到两年
然后蔡的GPT就出来了
然后他们在两年的这个时间里面
就慢慢的开始适应了这个产品
所以我觉得他们的思维
可能是更加native AI的
为什么今天我们说按照年龄来
就是你可能是正好是整个大学
其实是都没有这样的工具跟产品的
这些年是在国内念的书
然后来美国念的这个研究生
突然面临了一个整个的环境的变化
然后又是经历了大模型
产品从发布到高光时刻
到大家都在用的一个非常完整的两年
是的对
因为我当时是大四的时候
那个GPT 3.5刚出来
当时的模型能力也没有很强
像我是那个会计专业的嘛
写一些会计专业的论文内容
其实写不出来的
然后我出来之后
像这两年
不管是Claude呀
还是GPT呀
这个发展都非常非常的迅速
然后我自己感觉也是
其实对学习有一个很大的效率的
一个提升
我觉得对我最大的帮助
就是在一些数理方面的课程
比如说像计量经济学这样
它有很多的一些推导
之前我如果是有一个公式我不懂的话
我去回看老师的那个录播
其实非常麻烦
因为一个录播可能两三个小时
而且有的地方老师讲的就比较快一点
但我就现在就可以去问GPT
让他一步一步给我推
如果他没推出来
或者我还是不懂的话
我就可以去问Perplexity
让他给我找一个这个概念相关的
一个推导的视频或者课程
然后我去看一下
包括让GPT
给我去写一些简单的一些论文
平常如果有些编程相关的内容
比如说机器学习啊
或者是深度学习的课程
要写些R或者python的代码
我就会让Claude来帮我
或者跟我一块写吧
你是主动修了编程类的课程
对对对
这是并不是专业要求的
没错我主动修了几门
一个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还有Generative AI
三门对
然后都有些编程的内容在里边
Generative AI是学什么的
它的学原理
哦对
它叫Technical and Social
然后我们一节课是3个小时
前半节是讲一个AI的原理
比如说这个attention
这个机制啊
或者说这个transformer
这个架构
但后半节课
我们会讲一些
针对AI带给社会的一些影响
比如说对这个劳动力市场
比如说对这个教育行业
比如说对金融啊
这方其他行业的一些社会的影响
嗯其实也是
一个一个深度的去分析这些行业
那你们在这个课上
会特别的要求去使用这些AI产品吗
哦会的
会的会的
我在这个课上
其实算是从0构建了一个评测LLM
去计算财务公式的
一个benchmark
这个其实对我来说完全是从零开始
门外汉也很简单
就是把自己的需求跟Claude讲清楚
然后Claude可能一步一步给我
把这个代码写出来
然后把这个error code再回给Claude
然后Claude再帮我改
这么大概运行了可能三五天吧
然后这个小的一个文章就出来了
所以你其实这个文章
就是跟Claude AI一起去共创的一个文章
而且它是一定是需要AI的这种能力的
对于我来说是的
我相信
如果有些同学编程能力很强的话
他可能自己把这玩意写出来了
但因为我还没有那么强
所以我就是相当于跟Claude
把意图告诉他
然后他再写
然后我再测
然后他再改
这么一个流程
你觉得对你的帮助大吗
哦非常非常大
相当于这个是类似于在帮你去学编程
对而且是这种用实践学习
这种方式如果没有Claude的话
我可能这东西根本就做不出来
因为要学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对然后我们教授其实也跟我说
因为我本来写完那个论文是完全
比如说我把这个代码跑完之后
他会有一些图表的结果
我把结果回给Claude
然后Claude直接给我
把这个论文就写出来了
但是我教授跟我说
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是
你先按自己的结构和化
先把这个论文写出来
然后再喂给Claude或者GPT
让他去帮你润色
他觉得是既能降低AI痕迹
然后又能达到一个比较好的
一个文章效果的一个方式
嗯对
然后你刚刚提到
其实你们有修这门课
然后也讨论了他对金融对教育
对各种行业的影响
对教育的影响具体是什么
然后你们在课上
你们是怎么去看这些观点的
明白其实
当时
我们有看了一个比较经典的一个论文
就是他测试了
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中学的数学课
让一部分同学用AI去做作业
让一部分同学没法用AI
然后看
他们最后在这个数学考试的结果
他们其实发现从头不用AI的那帮同学
那考试结果是更好的
所以这个就是也算一个比较
就是多大
年龄阶段
大概在12-15岁之间
初中
对但是他后来做了一个调整
他调整到说OK
之前的AI我可能是只给你答案
我现在不给你答案
我告诉你过程
你按这个过程一步一步去解
然后发现很好的减小了这个成绩的一个差异

但是还是没有用AI的那批人
他的得分是最高的
对但是我觉得
这个可能局限于这个数学领域吧
而且他考试的时候是不能用AI的
他不像在现实生活里
可能我们做一些task
也是能用AI工具去帮我们
对所以你觉得我们在教育领域
我们应该去禁止AI类工具的使用吗
尤其是在我觉得大学
可能会单独拿出来说
因为他的情况比较复杂
就大家已经是成年人了
尤其是在初中跟高中阶段
你们有讨论过这个话题吗
我们有讨论过
但是我们其实很难想象
说让大家不去使用AI
就好比
我们今天做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