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然后有创新精神
能够敢于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我认为这个就是非常非常之成功的
这个也是目前在我看到的
非常多的高中生缺乏的部分
嗯你觉得AI对教育的改变是什么
我觉得AI的最大改变
就是它让之前你提到的这些个性化
变得可能了
因为之前你会发现没有这些AI的时候
像我们做了大量的文字性的记载工作
比如说a孩子是什么样
b孩子是什么样
那么他每一年每一阶段
每一个人是什么样
我们其实一直在去做
一个非常非常的细化的追踪
那么这些追踪的话呢
是大量的文字的
那么这个文字的处理的话呢
是需要有经验的老师
通过读这些文字形成一个判断
那我觉得AI是可以帮助这些老师的
这种比较低的效率的
这种手写的这种方式
记录的方式变得更加的优化
同时能够去track更长时间
因为现在我觉得
我们基本上在过去的这两到三年当中
我们就已经有大量的文字的data
那么接下来如果学生的人数在增加
包括我们时间线在拉长的话
这种大规模的data的这种处理
其实就会变得更难
对你并不希望
一个老师在看到学生的这个时候
我得先读个一星期的过去的文献
我才能知道这个孩子
他的过去发展是什么样
未来发展是什么样
但是我觉得
AI是可以把这个事情
变成一个非常高效率的一种方式
对你们现在在实际的工作中
会用到哪些AI工具啊
基本上
我们学校用到了大量的各种的
能提升工作效率的工具
对
上次其实你在我们活动上那个一页PPT
上面至少是有几十个软件
对对对拿最典型的说一下呗
比如说在老师的这个过程中
老师其实是就像我刚才提到的这种
能够真正个性化去监控学生的发展
能够记录学生发展的
那么这个
其实我们自己也在去开发这种方式
因为我们知道AI其实在下沉在教育上
目前其实还没有那么多的选择
所以我们现在也在开发这个部分
因为我们有大量非常珍贵的数据
可以帮助我们的系统更加的优化
你们的系统是用来做什么的
就是记录学生每天的表现
然后我们的系统是通过大量的细致的
老师观察到的数据
能得出在什么样的时期
这个孩子需要注意哪些方向
能得出根据我们不同的老师的分析
知道他的Strength是什么
就是他的优势是什么
他的弱势是什么
他的习惯是什么
以他需要去work on的方式是什么
就是造成所有的老师都知道
这个孩子的情况是这样
而不是每个老师
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我们会有一个整体的
对于孩子的profile的一个了解
OK还会用到哪些工具
还有一些就是根据学生的练习的
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
可汗学院出的具有个性化练习的
可以让学生有不同的阶段的练习的
查漏补缺的一些AI的工具
他是针对学生学习程度
比如说需要补习的地方
他会有比较好的可以根据提问呢
启发呢而不是直接告诉你答案
然后一步一步引导你查漏补缺
那么这些在有一些的课程上
我们有一些学生偶尔会需要一些
它是一些公共课程
就是一些公开的软件
对公开的教育视频
它是公开使用的一个平台
嗯然后你们会去有选择性的
去用一些这样的平台资源
对
还有一些就是我们说ChaGPT
我们会教孩子怎么样去
一起和老师去用chatGPT
你们会怎么用chatGPT
特别有意思的就是
比如说我们在今天教了一门课程当中
教给他们一些内容
那么内容完了之后呢
我们会让孩子去总结他们学到的东西
然后我们会让他去输入到ChatGPT里边
然后我们会让ChatGPT来进行补充
补充之后我们来看一下
就到底还有哪些是没有学到的
那有的时候你会发现老师讲完之后
老师有时候也会
因为我们教室里面都会安有那个Alexa
然后我们就会问一下Alexa
我们现在学到了哪些
哪些哪些
请问还有哪些是我们没有提到的
然后Alexa会给我们进
行一个补充
然后学生就会觉得有趣
然后Alexa是亚马逊的平台
对对对我们现在是用的Alexa
对啊然后他现在是已经带智能了
是的他可以给到你一些补充啊
他背后用的是那个Claude.ai
对对对然后我们现在其实是
有的时候在教室里边
我们会让老师
比如说讲到一些什么东西的时候
学生会提出问题
这个问题不是老师都能回答的
所以老师会直接说
那我们老师回答不了
请我们问一下Alexa
老师会跟孩子一起去学
当然也有时候老师会去帮他去做判断
那么在Alexa
引出一些这种新鲜的观点的时候
老师会说哎
那这个我们来聊一聊
我们要去往这个方面走
所以我觉得这些其实是对于老师来讲
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就我认为
一个好的课堂
现在的AI扮演的角色是一个非常好的
TA的角色
辅助教师
是的因为老师的knowledge是有限的
其实对AI的knowledge是比老师更厉害的
但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的这种绑定
这种连结是难以被AI取代的
同时呢如果你单独给孩子一个电脑
让他自己去跟AI搞的话
他立刻就去玩游戏去了
对吧
但是有老师的辅助的话
他会觉得这个学习更加有意思
所以说呢
他们其实会给我们的Alexa
教一个别的名字
对
然后有时候我的孩子回到家他还问我
他说妈妈
我会觉得我们的那个Alexa
比我们老师更聪明
那我会跟他去
解释到底这个聪明意味着什么
是不是知道的越多就等于越聪明
到底这个respect和老师的respect
就不再是之前的一个respect
这是一种尊重的方式
所以我觉得这个师生的关系
发生了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之前的老师有点像这种知识权威
对不对因为我知道最多
所以你们都要听我的
但现在的这个方式就变成了
老师已经不再是知识权威了
所以你要想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
你也需要具有非常强的软实力
以及你要有非常强的共情能力
还有就是你有非常强的
能够跟学生进行心灵连接的
这样一种能力
这个其实对于未来的老师
我觉得挑战会更大
所以我觉得
那天我们在整个的这个学校开会
教研的时候
我们还在想
老师们就在说
未来需要每一个老师
都得是一个心理咨询师啊
而不是一个在某一个专业领域
知道最多的人
同时对于老师的这种表达能力
以及老师的软实力的这个方向的要求
其实是比以前更大的
所以以前的话
你找一个特别牛的老师
他知道东西最多
他可能讲的特别boring
特别不好
对吧is okay
因为他知道的最多
但现在这个其实就不存在了
所以我觉得
这个对教育最大的挑战就在这
目前是这样子
嗯对对
我觉得这个其实就非常的
项目制的教学
我觉得这好像是传统的
这种普鲁士的教学方法
就是有一个人授课
然后学生在听
然后另外项目制的教学
就是说大家围绕一个问题
一起去解决问题
感觉是两个还完全不一样的方式
现在的教育模式是老师在讲
AI作为助教来去辅助
我认为将来一定会变成AI主讲
然后老师作为TA来辅助
就会变成这样的一个模式
所以我觉得对教育的冲击还是蛮大的
所以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所以我们最早先提到的
这种模式化的训练
孩子到底要不要
这个我个人的观点是不要
因为未来的整个的教育的模式
会直接颠覆成AI作为主教
然后老师作为辅助
所以我认为对于孩子来讲
他的这种软实力
他的这种其他的方向
比他的所谓的这种基础系统化打捞
要更加之重要
考试分数还重要吗
不重要那怎么升学校
OK非常好
那么因为我前两天
正好也在跟大学的这招生官在聊
那么现在整个大学的趋势
就是变成了AI的探讨
是非常非常强的
那么特别有意思的事是
大学其实是希望能够有这种AI的东西
可以帮助他们去审阅这些申请
因为这样的话就会避免掉人的偏见
你也不可能说是哦
我对这个足有偏见
或者我对这个东西有偏见
我有喜好
他觉得更加的公平一些
那么与此同时的话呢
所以以后大家的申请书都是给AI看的
不是给人看的
对特别好玩的是
还有很多时候
就是现在有大量的软件是说
我帮你去做申请对吧
我帮你去写这个写那个
然后后来我们当
时在这个探讨中
我们就在探讨到最后
就说以后是AI和AI打架
一个是AI帮你申请
一个是AI帮你审阅
AI和AI打架对
那目前这个
大家其实还是在一个探讨阶段
但是有一点的是肯定的是
就是对于这种内容的故事的需求
比他的写的形式要更加注重
比如说你写文章
以前你写的不好
你先通过AI
你可以把它写的更好
但是你不太能够去替换掉
那些感受
那些细节
那些故事
那些是真实的经历
而大学在看你的文章的时候
也不会因为你的这个遣词造句
因为这个东西都一样了
整个的写作水平全部level up
对吧
他更多的是看你在不同的内容之中
显示出的你的经历
你的品格
你的特点
所以这些其实是没有办法被AI化的
对我理解
其实你们教育的孩子
在写申请书上会非常有优势
所以回到我刚刚的问题
就是分数重要吗
大学对学术成绩的这一块的要求上呢
学术成绩现在你已经看到一个趋势了
对吧当然有很多的学生
他们的学术能力很强
但是学术能力很强
比如说你就一个GPA
考满分是没有特色的
没有任何人可以说哦
因为我GPA满分
所以我能进某某学校
不是的
大学看的也都是这些软实力
藤校看的
对就是名校看的都是这些软实力
所以说软实力一直以来都很重要
所以说你说的分数重不重要
不重要在软实力面前
其实分数可
以去委曲求全的
我一直以为是这样子的
就是我以为如果你要进名校
你是必须分数好加软实力好
就是比如说如果你的分数好
但是你没有软实力
就很普通
很难进去
但是如果你的软实力很强
但是你的分数一塌糊涂的话
这个也是很难的
我觉得很少有那种软实力强
分数一塌糊涂的孩子
几乎没有
但是我确实遇到过很多软实力很强
但是分数不太那么让人满意
比如说我之前一直强调的
我们有两个b的孩子
9年级一个b
11年级一个b
而且都是core subject啊
就是主要课程数学物理对
然后最后进普林斯顿的
对我们也有这种历史
有弊的AP考4分的
进斯坦福的
所以说这些其实在真正的软实力面前
是可以退居次要位置的
所以说我就觉得纯追求
就说straight a对吧
我要满分
我要怎么样
然后我还要怎么样
怎么样就是我们所谓的卷
那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很高
不是大学
看孩子的一个角度
大学是可以允许或接受这个孩子
因为某一些经历
哎这里有一点点那种瑕疵
他是可以接受到的
但是通常软实力强
也有一个时间管理的问题啊什么的
他不会说是烂的一塌糊涂那种
那种很少
我几乎在过去20年中
我没见过那种谁的软实力极强
学术一塌糊涂
我没有见到过
还有一个问题是
你觉得软实力可以通过培养来提高
但是你觉得会不会
因为很多孩子天分
的区别他的软实力
大家按照这个方向培养
但是他并没有培养出来的这种情况
这就是我一直强调的早期的问题
我觉得软实力它是有时间的
一个窗口期的
就像你教一个孩子说话
比如说你错过这个黄金时期的说话
或者是你咱们就是生个孩子
两年都不跟他说话
他可能确实很难再说话了
对不对
就是在整个的小孩子的发育过程中
他是有这种软实力的培养时期的
是几岁
就是我说的小学阶段
这是小学阶段最黄金的
最黄金的小学阶段
就是从TK一直到五年级
如果再往后延一延
可能六、七还能有机会转变
但进入高中之后就比较难
我不是说不能改变哈
像比如说发生一些重大的这种变故啊
事情啊或者一些重大的刺激啊
可能会让这个孩子改变
但是这个就要花更长的时间
就比如说他进入成年之后
他对人生的理解
会对自己的理解逐渐加深
他的阅历加深
成熟度加深
慢慢慢慢可能会改变
当我所谓的智的这种改变
就其实是在小学阶段
这是最最重要阶段
有什么科学数据吗
因为如果你去看一下
整个孩子的脑部的发展的曲线的话
他其实是分为几个固定的这种年龄段
一个年龄段就是他的3岁之前
0到3岁对
这是其中我们就说的这种
婴儿早教的这种重视程度
那么另外一个阶段
其实就是在他的13岁之前
那么在13岁之前他的可变性
他的这种可塑性都是非常强的
那么在13岁之后
其实更多就是一个约束力
其他方向的一个就是fine tune的过程了
就是一个更加完善的过程
而不是一个重塑的过程
所以我认为这个阶段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这个小学阶段
是格外格外的重要
只可惜大部分的家长都觉得
小时候先玩一玩吧
等到初中我就开始抓了
因为开始中药了对吧
因为开始要进入到升学的压力了
这是错误的
其实越早越重要对不对
其实是只有在13岁之前重要
之后反而你就可以更多地放手
更多地不管
更多地去自由地让他发挥了
而不是反过来
嗯我觉得特别受启发
然后你觉得学生
他在实际的学习的过程中
他会用到哪些AI工具
这个我觉得要分成两块来看
一个就是高中阶段
一个就是小学阶段
现在目前小学生
我们是没有鼓励孩子
自己单独的去用这些工具的
但是我们有的时候会授给他们
让他们去看
原来这些工具可以解决如此多的问题
他们就会说哇对
然后我们就会去有一些探讨
比如说他们会辩论用这个工具好不好
他们会双方交换意见
进行这种辩论
这种思想的碰撞
那么大部分使用这些工具的
其实是高中生
那么
这个其实也是我担忧的一个地方哈
就是我预测
未来的教育
会让这些年轻人两极分化的更严重
善于思考的孩子
通过AI可以有更深入的思考
可以让他们的获取知识的速度和效率
极大的提升
几百倍的提升
会让他们更加有想法
更加的有智慧解决方法
那么你还有另外一部分学生
就是我懒得想对
我就想直接拿答案对吧
我觉得这个答案给我一个就行了
我也不想思考
我就直接拿来主义
这些孩子他的大脑会更加的钝化
就像我们之前说的
短视频出来之后
很多小孩因为这些看视频看社交媒体
变得更加的有创意
有思考有想象力
甚至是自己去做一些相关的这种尝试
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开眼界
那么还有一些孩子
他的注意力的集中的时间
就会越来越短
越来越短
越来越短
以至于他连书都读不了了
对吧为什么呢
1到2分钟的视频
长的他都看不下去了
对吧所以说
这个也是会在AI出现的之后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