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
欢迎收听硅谷101
我是泓君
硅谷101正在持续地招聘
如果大家对加入我们感兴趣
可以通过我们播客的shownotes链接
来找到我们的职位申请的详情列表
那今天我们来聊一聊AI影响下的教育
今天我们的这位嘉宾
在过去20年的职业经历中
看了大概有10万份高中生的大学申请
她在看这些大学申请的时候
发现了很多问题呀
同时
这很多问题也是基础教育中的问题
比如说她发现现有的教育
很难去培养学生的自驱力
她的心得呢
就是说做教育需要从更早的阶段入手
因为13岁以前孩子的可塑性是最大的
正好恰逢疫情期间
硅谷的学校停课
她从自己的家庭学校开始
一步一步在硅谷的核心区域Cupertino
建立起了一所自己的小学与初中
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她对教育的一些思考
当然每个国家
都有自己不同的选拔人才的方式
所以未必我们讨论的很多方法
可以直接照搬
但是我想对教育本身的思考
以及对人底层能力的培养
会有很多有启发之处
那今天跟我在一起的嘉宾
是7EDU的创始人
同时也是Leadways School的创始人
刘君老师
哈喽刘君老师你好嗨
你好泓君
你觉得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如果是你的孩子
或者是你学校的孩子
你希望他们最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就算这个教育的模式他成功了
我希望他们是一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知道有这个purpose of life
并且有非常强的self motivation
能够去明白自己要做的事情
有足够的判断力
能够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正确的决定
那么这些能力
我认为是在整个的他们今后的人生中
最重要的一个soft skill
那么同时就是
他们要有很强的social awareness
自我的self awareness
这也是我认为非常之重要的
所以说我其实是把很多的软性的技能
作为一个重中之重
放在这种学校的运营
和Curricum的设置上
所以我一直强调
我说基础教育一定不是problem solving
就是不是叫做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那个应该是过去式了
我觉得在AI之下
一定是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
因为发现问题太难了
那我在做了将近20周年的教育当中
我跟那么多的高中生
那么多的学生在一起
我发现那些能够成功的孩子
或者说能够进到所谓的顶级名校哈
就是功利的来去讲
他们一定是能发现问题的孩子
而不是问题解决能力很强的孩子
你懂我的意思吗
我懂对
当然也有一些个位数
就是说我既能够发现问题能力很强
我又能同时解决问题
那这个就是躺赢对吧
就是我们就说的稳进的孩子哈
但是大部分的小孩也能进
就是我们所谓的这个黑马
或者我们所谓的哎
成绩可能有两个b
比如我们有两个b的
也能进到普林斯顿
对吧就是他的发现问题能力很强
他通过组织通过运营可
以筹集那些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孩子
跟着他一起
所以说大家都说哦
领导力强
领导力强
什么是领导力
我觉得在基础教育阶段
就是领导力的展现
就是它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
而这个发现问题能力是天生具有的
但却是被传统教育给扼杀掉的
你能不能举个例子
什么叫做发现问题
比如说就还是拿学校的这个情况来讲
哈我们的学校其实在吃饭的过程中
因为我们学校是提供hot lunch的哈
那么很多小孩会发现不吃蔬菜
比如有的不吃水果
不吃别的
那我们其实就会跟大家去讲OK
现在我们的吃饭大家喜不喜欢
喜欢好
那我们现在午餐的整个的环节
大家觉得有哪些是我们可以提高的
或者是你觉得是不好的地方
所以小朋友每天都在去挑毛病
都在去讲这个有问题
那个有问题
这个有问题
那个有问题
OK我们并不会去让他们现在的时间
去解决问题
我们只会让他去提供问题
最后发现
每一天小朋友都能眼中看到问题
然后我们的下一个session才是好
我们现在这些问题放到一起讨论
大家投票出来
大家共认为的最大的问题
当大家最后把问题都提出来的
这几个之后
我们再共同进入下面的讨论
就是你认为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哪些
他们想出来之后谁来解决
老师来解决哈哈哈
对
就不是由他们来解决
所以这点其实对他来讲
是在这个年纪段特别有成就感的事
因为他就像一个领导人一样
我指出了问题
我分析出来的这个事情
我给出的建议
你执行去吧
哈哈哈大人来执行是对
那我觉得这个在很多时候
对于低龄的家长是忽视掉了这个问题
更多变成了家长指出问题
希望孩子解决
但是孩子的能力是解决不了的
所以他就有frustration
他就有挫败感
这种挫败感就会影响到自信心
因为哦妈妈指出的这个问题
或者老师指出的问题
我解决不了
好难呀因为这种难
又有了畏难情绪
所以这其实是一系列的负面型的
这种能量的聚集
但如果当他指出问题
让他提出建议
然后执行的人不是他
在这个年龄不是他
那这个时候
他会有更多的这种积极性和参与性
和主人翁的精神和这种状态
这个是有利于孩子的自信心领导力
以及我们说责任感的培养
所以说我们经常会发现
带着学生去做future
因为我们是每周一次的户外的
真实生活的学习
我们带他们去到这个超市的时候
这小孩子拿着自己的小本本哈
全都是在挑这个超市的毛病
然后我们挑完这个毛病之后
我们把超市的领导人请来
我们说管理人请来
说OK我们的学生有以下的反馈给到你
每个小朋友都在讲
这里可以更好
那里有什么问题
这里可以更好
那里有问题
这个负责人呢
也非常的开心的去记
他说嗯这些问题都非常的真实
因为我们的顾客
都给不了这么尖锐的问题
因为他们小孩
子对吧
小学生的这些说话是非常之直接的
那么这个其实我觉得就是让他们觉得
不光我在学校里有这种主人翁
我还可以走到生活当中去
对实际的超市的一个环境
进行我的批判式的反馈
那么这个的责任感的爆棚
以及他们这种成就感的爆棚
真的是不太一样的
对
我能理解就是你的学校在做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包括你整个对教育的认知的话
其实它是跟你自己的这个认识
是相关的
但是我好奇的问题是
因为我们去培养一个学生
我们需要一个非常系统化的训练
跟知识我知道
你做了很多年的
这种帮高中生申请藤校的工作
你自己的这个学校
也是从自己在疫情期间开home school
慢慢起来的
有更多的人把他们的小朋友交给你
我很好奇的是
你是怎么样去设定一系列科学的
系统化的课程
我想反问一个问题
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用系统化的课程
去训练一个孩子大脑呢
其实这取决于你怎么去设定
这个小朋友
在比如说高中毕业
甚至进入了大学以后
他应该掌握哪些技能跟知识
就是我觉得
现在我们去看美国的这些公校私校
包括大家说
我去更加追求一个Stem的
这种偏学术型的学校
工程化的学校
还是偏一个人文社科的学校
根本上是取决于你对这个小孩
未来
就是你期待他能够掌握什么样的技能
所以我觉得整个系统化的规划
他不是说我必须按照这个common core
去走去学习所有这些common core的内容
而是说你抽出来的主线
跟你整个的全景图是什么样的
然后我们来去看
你的体系化的设置是什么
我能理解
你通过不停的发现问题的训练
这个小朋友
他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发现问题的人
但是我想我们有很多的听众
包括有很多的家长
大家还是会带有一种观点
就是会觉得我的小朋友
我还是希望他有一个非常好的底子
跟基础
我是这么着看来的
就是当我们想要去培养一个小孩
能够去think out of box
就是突破这种思维的局限的框框
去思考
我们其实就不能用传统的给他框框的
这种系统化的方式去培养
那么大家可以想一想
在过去的50年里
我们的教育其实一直是非常系统化的
去培养这个孩子
我们的想法就会变得非常之系统化
所以说你会发现大量的孩子
他们的思考方式是系统化的
所以你会发现那些最后出来的
比如说伊隆马斯克呀
比如说扎克伯格呀等等
这些成功的企业家
或者是这些有创意的这些人
他其实是没有按照
我们常规的思维模式
出来的
所以我觉得家长在目前的AI之下
我们要去换一个思路
也就是之前的我们的生活模式
是分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我们努力学习
我们掌握一定的技能
第二阶段就是我们用这个技能
然后来去求生谋生
为社会做贡献
那么基本上是这样两个阶段
但是现在的这个世界变掉了
或者说在AI之后的
未来的这个时间会持续的变化
我们的孩子不太能够
人生分为这样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学习技能扎实点对吧
然后有系统化的
第二阶段哎
求生或者是创造贡献
他们的一辈子
都要在持续的学习和持续的适应变化
所以不再有这样两个阶段
那么从这意义上讲的话
所谓的这种特别系统化的训练
其实就显得是有点苍白无力的
当然我们再回归到这个学术本身
比如说咱们就说这个数学学什么
英语学什么
对吧如果你去看一下
我们这个学校的Leadways的网站的话
你可以知道
我们整个的系统化其实已经有了
目前的学科的这些内容的
支撑的
还是现有的教育体系下的这套学科
然后我们达到这个学科的要求
但是比这个学科要求要更高
我举个数学的例子吧
我们的整个教学体系是用Base Academy的
Base Academy在美国是属于奥数竞赛的
这个路线的
那么这高速竞赛路线
通常家长只能在学校外面
通过补课的形式去获得
我们是在学校的数学体系里边的
那么Base Academy的上层就是problem solving
然后再往上走的话
就是AMC竞赛啊等等
这样一系列的数学的具有挑战性的
具有层级的学科的学习
那么在英文上
在social science
就是历史啊等等这些人文科学上
我们是进行了打乱的
就是我们是要有兴趣来引导的
那么这点上的话其
实也是为什么从去年开始
我们其实有50多名学生
去报我们的学校
但是我们只收了10个人
但目前增长到12个人
我们的老师
数量都比这个孩子的数量要多哈
就是因为要符合这种兴趣为导向的
我们需要尽量的去找一些
具有能够去
符合我们学校的这种需求的孩子
但是特别有意思的是
K的孩子我们其实是不做任何挑选的
但是我会发现
有非常多的四五年级的孩子
就已经在传统的一些学校里
进行了大量的所谓的系统化训练
你要让他跟你讲你想学什么
你对什么感兴趣
他不知道
就等着你给他布置作业
等着你给他去说做这个做那个
这种其实我觉得是很可怕的
因为我们夸张点讲哈
就是你再系统扎实
你能扎实的过ChatGPT吗
对吧你问什么人都知道
你问这孩子还能什么都知道吗
不能的
所以说这种系统化的思维训练
我觉得是有一个好处和坏处的
那么这个坏处就是
他很难去跳出这个系统
而我们家来要的这个孩子的能力
是如何跳出系统
发现问题
因为在未来的话
能够帮你解决问题的工具会越来越多
那么如何判断
他提供给你的这个解决方案
是优化的
还是不好的
这种判断力和认知要不断的搭建起来
所以我从这个意义上的话
可你刚才讲的这种基础课不矛盾
我们不是摒弃掉基础课学习
是在基础课学习的基础之上
怎么样通过他自己的好奇心
和他的这种求知欲
然后能够实现他自己往前推进的过程
那么这个soft skill
就是我们说的这种软实力
我认为是比这种硬实力
要更更重要的一件事
比如说a学生从小学钢琴
我举个例子哈
那每天呢
都非常系统化的练一个小时
或两个小时
然后老师也非常系统化的让他去比赛
考级等等
还有另外一个孩子
可能他早期
没有这么系统化的
去进行这种钢琴训练
他就是你想练了你就练
你不想练就不练
但是老师更多的注重在
他的这种兴趣的培养
以及这种音乐的敏感度
以及对音乐的兴趣的浓厚的
这种Boost
就是让他把好奇心加起来
同时呢再介绍很多的跟钢琴相关的
其他的内容
让他觉得好玩有意思
那么这样的两个孩子
你等3-5年之后
你会有质的差别
a孩子可能弹得非常好
但他可能不爱钢琴
b孩子可能他谈得没那么好
但他非常之热爱
那么再往后看5-10年
你觉得哪一个孩子能走得更远
哪个孩子有可能在钢琴上有建树
假如说他要走钢琴对
我绝对相信
热爱是做一个事情最大的驱动力
对但是系统化的训练
就有可能去扼杀掉这种热爱
尤其是在k到5的这个小学阶段
所以我其实更注重的是认为
我们把这个教育的重心
其实是不应该放在后面
应该放在前面
所以我在经常跟家长去沟通中
我就发现
很多都是到10年级11年级跟我讲
哎呀我们现在要升大
学了对吧
怎么办能不能帮帮我们
我们要怎么样去找找他的方向啊
专业呀等等
这个其实就是太晚了
真正最佳的方式是在小学阶段
帮他打好基础
后面就不管了
你看到的所有的别人家的孩子
后面不管的
自推的都是因为他的最前面的阶段
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嗯你们是想做个性化教学的
但是其实每个小孩
他的天分跟他的兴趣点
所在的领域是非常非常不一样的
可能有些小朋友对数学非常感兴趣
可能有些小朋友对艺术非常热爱
然后有些小朋友
他就非常善于去做这种演说拉票
他可能就是这个方面非常有天分
那你怎么样去培养
这些非常不一样的小孩
在一个人力有限的情况下
所以现在我们的学生数量很少
因为我自己的两个孩子
也在我的学校里
我认为这个学校的问题
是一个比较难去规模化的
这也是为什么
我认为一个学校最佳的人数
他是有一个点的
超过这个点之后
可能就更多是在看孩子了
那么另外一点
就是对于老师的挑选是非常之重要的
那么在早期
老师的规模也能够去控制的情况之下
你会发现教育结果的效益是最大化的
但是再往大了走的话
当你所有的人
都要根据系统化的教案来去
今天讲什么
后天讲什么
这个就比较难搞
所以说我们这个学校
也就是为什么我一直想说
我们是一个创新式的试验学校
也就是我们
也就是在尝试着去进行一个小组
的这些孩子
因为我个人觉得
不是所有的孩子
都适合这样的一种个性化的方式
也有相当多的孩子
他可能就是在传统的方向中
往前去推进
我觉得这个要看家长要什么
所以你提到就什么样的学生
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