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60_重新理解信息茧房_为何科学研究与我们主观感受相反_(5)

所以短视频平台
图文平台在如今其实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因为我在抖音上我看到这个博主他说的好
他这个信息帮到了我
我会点赞
留言关注
甚至还会转发
对于他来讲
其实他为我赋能的同时
我在反向为他赋能
这形成了一个新的正向循环
所以社交媒体用作搜索引擎
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但这里面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
就你怎么能辨别这些信息的真伪
这里面其实是我觉得挺棘手的一个事儿
当然这个辨别性真伪的
我觉得是一个多责任主体的事情
首先从政策段对于所谓的信息它的质量的把控
然后第二个是平台端
第三是网红经济
它的创作者主体的自律
第四才是我们的媒介素养
我举个例子
比如说之前猫一杯
他告诉我们秦朗丢了作业本在法国
然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这个事情
在这个事情出现的时候
我个人作为一个可能网红经济的研究者
我大概能够猜测出这是编的
但是我不可能公开来说这个事儿
因为我没有任何的直接证据
在没有直接证据的前提下
我觉得公开来讲这个事儿可能是不太合适
后来我们发现
经过公权力的调查证明了他是假的
这时候我们会发现
首先政策端是有一个可以做的事儿
那平台端也有可以做的事儿
就在这个事情出现没几天
应该是五月底
抖音就出现了一个热点内容的核实机制的公告
就是所谓的这种剧本演绎内容
如果你是没有注明你是演绎的
你当一个真事发了
那这个我就要惩罚你
结果没几天有一个整容医生
就是姓陶
他就说自己怎么做手术
怎么​‌​‌​​‌‌​​‌‌​​‌‌​‌‌​​​‌‌‌‌​‌‌‌​‌​​‌‌​​‌‌‌​‌‌​​‌‌​​​‌​​‌‌‌‌​‌​​‌‌‌‌​‌​​‌‌​‌​‌‌‌​‌​​‌‌‌‌​‌‌‌‌​​​‌‌‌‌‌‌​​‌‌‌​‌‌‌‌​‌​‌​‌​​‌‌‌‌‌‌​​‌‌​​​‌​​‌‌​​‌‌‌‌​‌‌​​‌‌‌​‌​​​‌​​‌‌​​​‌​​‌‌‌​​‌‌‌​‌​‌​‌​​‌‌‌​​‌​​‌‌​‌‌​​​‌‌‌‌‌​​​‌‌‌​‌‌​​‌‌‌​‌‌‌‌​‌‌‌‌‌​​‌‌‌‌​‌‌‌​‌​‌‌‌​​‌‌​​‌‌​​‌‌​​‌‌‌‌​‌‌‌​‌​​‌‌​​‌‌‌‌​‌‌‌​‌​​‌‌‌​​‌​​‌‌​​​‌​​‌‌‌​‌‌​​‌‌​​‌‌​​‌‌‌‌​‌‌‌​‌‌‌‌‌​​‌‌‌‌​‌​​‌‌‌​​‌‌‌​‌​‌‌‌​​‌‌‌‌​‌‌‌​‌‌‌​‌‌‌​‌‌‌‌​​​‌‌​‌‌‌​​‌‌​​​‌​​‌‌‌‌‌​​​‌‌​‌‌​​​‌‌​‌‌‌​​‌‌‌‌‌​​​‌‌​‌‌‌‌‌​‌‌‌​‌​​‌‌‌‌​‌‌‌​‌‌​‌‌​​‌‌​‌​‌‌‌​‌‌​​‌‌‌​‌​‌​‌​​‌‌‌‌‌​​​‌‌‌‌​‌​​‌‌​​‌‌‌‌​‌​‌​‌‌‌​‌‌‌​‌‌‌​‌​‌‌​​​‌‌‌​‌‌‌‌​‌​​‌‌‌‌​‌​‌​‌‌‌​‌​​‌‌‌‌​‌​‌‌‌‌‌​‌‌​​‌‌‌​‌​‌​‌​​‌‌​‌​‌‌‌​‌‌​​‌‌‌​‌‌‌​‌‌‌​‌‌‌​‌​​‌‌‌‌​‌​​‌‌‌​​‌‌‌​‌​​‌‌​​‌‌‌​​‌​​‌‌‌‌​‌​​‌‌‌​‌‌‌‌​‌​‌​‌‌‌​‌​‌‌‌‌‌​‌​‌‌‌‌‌​‌‌‌​‌‌‌​‌‌​​‌‌‌​‌‌​‌‌​​‌‌‌‌​‌‌‌​‌‌‌​‌‌‌​‌‌‌​‌‌‌​‌​​‌‌​​‌‌​​‌‌​​‌‌​​‌‌‌‌​‌​​‌‌​​‌‌​‌​‌‌‌​‌‌​‌‌‌‌​‌​‌‌‌​​‌‌‌‌​‌‌‌​‌‌​‌‌‌‌​‌‌​‌‌‌‌​‌‌‌​‌​​‌‌‌‌​‌‌‌​‌‌‌‌‌​​‌‌‌‌‌​​​‌‌‌​‌‌‌‌​‌‌‌​‌‌‌​‌‌‌​‌‌‌​‌‌​​‌​​‌‌​‌​‌‌‌​‌​‌‌‌​​‌‌​‌‌​​​‌‌‌‌​‌‌‌​‌​‌‌‌​​‌‌‌‌‌​​​‌‌​‌​‌​​‌‌‌‌​‌​​‌‌‌​‌‌‌‌​‌‌​‌‌‌‌​‌‌​​‌‌‌​‌​‌‌‌‌‌​‌‌​‌‌‌‌​‌‌​‌‌‌‌​‌‌‌‌‌​​‌‌‌‌‌‌​​‌‌​‌‌‌​​‌‌‌​‌‌‌‌​‌‌​‌‌‌‌​‌‌​​‌​​‌‌​​‌‌​​‌‌‌​​‌​​‌‌‌​​‌​​‌‌​‌​‌‌‌​‌‌‌‌‌‌‌‌‌‌‌‌‌‌‌‌‌‌‌‌‌‌‌‌‌‌‌‌‌‌‌‌‌‌‌‌‌‌‌‌‌‌‌‌‌‌‌‌‌‌‌‌‌‌‌‌‌‌‌‌‌‌‌‌‌‌‌‌‌‌‌‌‌‌‌‌‌‌‌‌‌‌‌‌‌‌‌‌‌‌‌‌‌‌‌‌‌‌‌‌‌‌‌‌‌‌‌‌‌‌‌‌‌‌‌‌‌‌‌‌‌‌‌‌‌‌‌‌‌‌‌‌‌‌‌‌‌‌‌‌‌‌‌‌‌‌‌‌‌‌‌‌‌‌‌‌‌‌‌‌‌‌‌‌‌‌‌‌‌‌‌‌‌‌‌‌‌‌‌‌‌‌‌‌‌‌‌‌‌‌‌‌‌‌‌‌‌‌‌‌‌‌‌‌‌‌‌‌‌‌‌‌‌‌‌‌‌‌‌‌‌‌‌‌‌‌‌‌‌‌‌‌‌‌‌‌‌‌‌‌‌‌‌‌‌‌‌‌‌‌‌‌‌‌‌‌‌‌‌‌‌‌‌‌‌‌‌‌‌‌‌‌‌‌‌‌‌‌‌‌‌‌‌‌‌‌‌‌‌‌‌‌‌‌‌‌‌‌‌‌‌‌‌‌‌‌‌‌‌‌‌‌‌‌‌‌‌‌‌‌‌‌‌‌‌‌‌‌‌‌‌‌‌‌‌‌‌‌‌‌‌‌‌‌‌‌‌‌‌‌‌‌‌‌‌‌‌‌‌‌‌‌‌‌‌‌‌‌‌‌‌‌‌‌‌‌‌‌‌‌‌‌‌‌‌‌‌‌‌‌‌‌‌‌‌‌‌‌‌‌‌‌‌‌‌‌‌‌‌‌‌‌‌‌‌‌‌‌‌‌‌‌‌‌‌‌‌‌‌‌‌‌‌‌‌‌‌‌‌‌‌‌‌‌‌‌‌‌‌‌‌‌‌‌‌‌‌‌‌‌‌‌‌‌‌‌‌‌‌‌‌‌‌‌‌‌‌‌‌‌‌‌‌‌‌‌‌‌‌‌‌‌‌‌‌‌‌‌‌‌‌‌‌‌‌‌‌‌‌‌‌‌‌‌‌‌‌‌‌‌‌‌‌‌‌‌‌‌‌‌‌‌‌‌‌‌‌‌‌‌‌‌‌‌‌‌‌‌‌‌‌‌‌‌‌‌‌‌‌‌‌‌‌‌‌‌‌‌‌‌‌‌‌‌‌‌‌‌‌‌‌‌‌‌‌‌‌‌‌‌‌‌‌‌‌‌‌‌‌‌‌‌‌‌‌‌‌‌‌‌‌‌‌‌‌‌‌‌‌‌‌‌‌‌‌‌‌‌‌‌‌‌‌‌‌‌‌‌‌‌‌‌‌‌‌‌‌‌‌‌‌‌‌‌‌‌‌‌‌‌‌‌‌‌‌‌‌‌‌‌‌‌‌‌‌‌‌‌‌‌‌‌‌‌‌‌‌‌‌‌‌‌‌‌‌‌‌‌‌‌‌‌‌‌‌‌‌‌‌‌‌‌‌‌‌‌‌‌‌‌‌‌‌‌‌‌‌‌‌‌‌‌‌‌‌‌‌‌‌‌‌‌‌‌‌‌‌‌‌‌‌‌‌‌‌‌‌‌‌‌‌‌‌‌‌‌‌‌‌‌‌‌‌‌‌‌‌‌‌‌‌‌‌‌‌‌‌‌‌‌‌‌‌‌‌‌‌‌‌‌‌‌‌‌‌‌‌‌‌‌‌‌‌‌‌‌‌‌‌‌‌‌‌‌‌‌‌‌‌‌‌‌‌‌‌‌‌‌‌‌‌‌‌‌‌‌‌‌‌‌‌‌‌‌‌‌‌‌‌‌‌‌‌‌‌‌‌‌‌‌‌‌‌‌‌‌‌‌‌‌‌‌‌‌‌‌‌‌‌‌‌‌‌‌‌‌‌‌‌‌‌‌‌‌‌‌‌‌‌‌‌‌‌‌‌‌‌‌‌‌‌‌‌‌‌‌‌‌‌‌‌‌‌‌‌‌‌‌‌‌‌‌‌‌‌‌‌‌‌‌‌‌‌‌‌‌‌‌‌‌‌‌‌‌‌‌‌‌‌着这还挺感动
拍的结果就是虚假的摆拍
好像是被平台无限期封建了
那再往前今年年初还有什么丈夫背着妻子送外卖
妻子知道之后又骂又爱之类的
然后家里有个摄像头
就是家庭摄像头是万能的是吧
就是开始摆拍
说什么送外卖什么这事儿后来也被证明是假的
然后他也被应该是也是抖音被封号了
所以平台在这里面也在行使他的权利和责任
除此之外
用户能够做的
其实我觉得有两点
第一点是在你看到一个新闻
如果这个新闻非常触动你的情绪的时候
并且这个新闻让你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的时候
那这时候你要静下来想一想
它是否真的会发生了
这是第一件事情
为什么要说这件事情呢
因为我觉得现在的社交媒体中的信息是高度情绪导向的
很多博主在试图去做你的嘴替
试图说出你不知道怎么说的话
试图让你梦想中的事情成真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明白一个东西
就是它到底是制作出来的
还是真实自然发生的那如果我们的情绪被点燃了
那这时候我们需要的其实不是猛烈的转发
点赞
关注
这些你当然可以做
但是之前你要做的第二件事可能就是信息核查
比如说这件事情有没有被多个主体在共同的去发表
那其中这些主体当中有没有官媒
那官媒是怎么样来说的
比如说他说的那个人能不能去把他的信息源给他挖掘到
如果这件事情对你来讲是重要的话
我觉得这些事是值得去做的
而大部分的信息你在做了这些事情之后
你会拥有一个更平衡的理解
当然如果你没有时间去做这些事儿
我觉得在社交媒体时代
你提高你的媒介素养需要做的一个最简单的事儿就是等待
换句话来讲就是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你会发现反转几乎是一个常态
而非个例了
其实我们在互联网的信息上
我觉得还有一点就是大家可能怎么样关注哪些博主
如何去选择自己的关注信息源
就也挺重要的
就说到这儿
你有什么你自己特别倾向于关注的博主吗
你有什么相对你的标准存在吗
我觉得其实现在就是我做播客以后
我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挺多的改变
第一个改变是我看书的时间反而变多了
第二类变多就是我看新闻弹窗
比如说搜狐
网易或者美国的这种apple news
google news
只看这种每天的短新闻变多了
就是只看当天发生了什么事儿
同时我的邮箱会有一个美国的
有点类似于微信公号的这个订阅
是邮箱订阅吗
然后我订阅纽约时报
华尔街日报the information加一些稍微垂直一类的媒体
我觉得基本上这些信息就构成了我能跟进我当天关注的一些热点事件的一个基本的信息需求
我觉得这就是你的媒体套餐对对对
在有了这样的一个媒体套餐以后
比如说像TikTok
抖音
小红书
youtube这些东西就变成了我的搜索平台了
他们对我来说是一个搜索工具
然后另外就比如说我在研究AI的时候
我就会去看AI领域的一些顶级学者的一些twitter
然后我会在他们的关注列表里面去看他们关注了谁啊
但你要小心
有人会说你陷入信息茧房
你都通过关注链接来去找
是这样的
对我就我自己而言
比如说具体一点
比如说我在用社交媒体的时候
抖音对我的意义是什么
我举个例子
我觉得两个意义
第一抖音是我非常重要的娱乐的工具
就是我特别喜欢看那些20分钟讲一电影
40分钟讲一个电视剧
因为我没有时间看电影和电视剧
所以我把它转化为一种对于剧情理解的一种非常便捷的娱乐方式
另外一个抖音对我的意义是优惠券
因为我发现好多优惠券还挺值的
比如吃饭的时候找个套餐
这可能是我对于抖音的使用
还有一点就是搜索
就比如我印象中我之前做过一个视频是关于中国音乐产业的
然后我想对于中国音乐产业的在平台社会中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我想有一个了解
我想知道音乐人会怎么去评价这个事儿
在抖音一搜就能搜一堆
这是一点
但是如果我要去想看更严肃跟长篇的东西的话
我觉得阅读仍然也是不可替代的
所以可能我会订阅一些公众号
这可能对我来讲是这方面的一个需求
微博对我来讲就是一个我碎碎念的地方
我很少用微博获取信息
除了社会热点事件我会看一看之外
但是微博更多是我一个输出我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还有生活的一个地方
其实我也会在不断的调节
这个调节其实我个人认为没有什么对错
就是我很不愿意去教育大家什么应该怎么用
这个不重要
就是什么怎么用是没有人可以规定的
但是你用什么平台完成什么目的
是你应该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在你的控制范围之内的
这个其实是更重要的事情
然后由此说白了
我想再补充一个我觉得特别逗的一事儿
就是我个人越来越感觉大家太在乎什么热点事件了
大部分的热点事件当下吵的跟热肴似的
我不知道这能不能听懂
就北京话就是方言了
吵得非常激烈
全网都在看这事儿
比如说如今那个女孩儿应该叫姜平是吧
就那个所谓的数学天才
大家会吵的各种各样的证据
但是请注意
全部都是间接性的证据和推测
在炒的如火如荼
但是一年之后你会发现这其实并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我们往往会被这种热点在不断的刺激当下的情绪
来去花费很多的时间
但是其实他并没有那么重要
或者换句话来讲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