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朋友还建议我一定要买一个高配的
因为普通的苹果电脑捡不了
或者剪的过程中非常卡那现在我们不用了
我们用一个像类似于这样的工具
就可以完成非常低成本的制作
为什么账号这么多呢
我再举个例子
比如去年有一个突然火爆的一个网红
但这网红因为自己又说错话了
然后好像就他了
叫于文亮
于文亮的视频是怎么做的呢
我看过一个专访
他的视频是仅有一个苹果手机
括弧是从二手平台上淘的一个旧手机
它就可以做出视频
就可以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引爆全网
所以这种视频制作的成本大大降低
也导致了我们可能获得的信息源是大大提升的
对你刚刚讲的这些
其实我们都是可以看到
随着技术的进步
博主在多样化
我们看到的信息源在多样化
我想大家之所以关注信息茧房
其实并不是完全说我们能不能接触到另一个层面的信息
我注意到在美国
大家在聊到信息茧房的时候
每一次只要提到这个话题都是跟大选相关的对
是的大家其实担心的并不是说信息检方本身
而是说到底是什么加剧了现在互联网上这种政治的非常极端的两极分化
我不知道你对这个问题有没有思考
其实这一块儿也可以给出一些研究的案例
我觉得用研究说话是最直观最有效的方式
这其实在学术研究界
我们会把它处理为人与技术的关系
所以这里面会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
一种方式我们叫做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的技术决定论
也就是技术会把我们变好
技术会把我们变坏
技术有没有他所扮演的角色和他的重要价值呢
他一定有啊
这个是没有办法去回避的
另外一方面叫做social construction of technology
这技术的社会建构
也就是说技术是被人所塑造的那到底是技术决定人
还是人决定技术
这件事情其实可能没有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
但是在不同的case上它会有一个侧重点
或者我们不能量碗水给它端平的讲
其实都有这个没什么意义
我们仅就你所说的这个大选这个case来去讲的话
其实就在前几年发表了一篇论文
如果没记错的话
应该是在nature上发表一篇论文
他讲了美国的一个社交媒体叫做Reddit
那个研究特别有意思的就是他收集了十年的一个关于Reddit上面公共套讨论的历史性的数据
对数据非常之庞大
然后他就在看一件事情
就是在Reddit上面人们的政治计划
就是所谓的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的观点的分歧
互相的对立
还有这种所谓对彼此的这种hostile的这种attitudes会增大还是缩小
用这个数据来去看的话
其实答案是增大的
你会马上得出一个结论
你看Reddit作为一种媒体技术
它让不同群体的人越来越分裂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看这个数据的话
我们发现它的分裂其实是从2016年开始的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首先一方面2016年之前是没什么分裂的
大家都还挺好的
而从2016年之后发生了分裂
那2016年发生了什么事儿呢
特朗普当选
也就是说特朗普改变了美国的政治生态
而这种改变直接促成了人们
不管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之间的观点的对立
计划的
因此在那篇论文当中
作者最后说了一句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话
他说到底是社交媒体让人变得极化
还是人把社交媒体给弄极化了
所以至少从特朗普这个案例当中
似乎技术所扮演的是一种社会极化和分裂的一个显示器
就是他把这件事摆到了桌面上
但是他的根源的整个社会的原因其实是政治问题
而不是技术问题
从这个科学研究之外
我想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如果延伸开的话
我一直会更倾向于认为技术在人类社会当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显现社会问题和放大社会问题的
而不是造成社会问题
所以这可能是技术在人类历史上更多时候所扮演的角色
也就是说举个例子
一个社会事件特别的严重
没有互联网的时候
不是说它不严重
而他不显得那么严重
你看不到他
而有了互联网
当每个人都有发生的机会
发生的权利
又有不同发生的动机的时候
这种分裂或者这种问题它会显得一下端到了桌面上被你看到
但是在这样的一个逻辑之下
解决问题还是解决技术
就相当于是解决问题还是解决把这个问题摆到桌面上的东西一压继续延伸这样的一个逻辑的话
我一直觉得我很赞同美国的传播学者Nancy 她说的一句话˳她
说我们总喜欢去责备技术
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她
很尖锐的说了一个观点,她说因为只有技术不会还嘴
就是你责备谁谁都会跟你说两句
说说你这个他为什么不同意你
但是你责备技术是大家都会鼓掌的
但是问题在于责备技术不解决问题
他只能解决焦虑
我记得李飞飞著名的人工智能的研究者,她也说过一句话˳她
说技术是中立的
技术的价值观其实就是人的价值观
就是看你怎么样去用它
我个人可能同意一半
我同意技术的价值观是背后人的价值观
所以这才会有算法优化
这才会有各种企业社会责任在其中
比如说我们如何去通过调节算法来助力我们真正应该助力的东西
我举个例子
去年文旅热
但是你会发现去年的几乎所有的文旅热潮都是短视频平台助力推起来的
比如说你会发现天津跳水大爷是你在抖音上看到的
你会发现淄博的烧烤是在抖音上看到的
你会发现哈尔滨索菲亚大教堂上面的人工月亮你是在抖音看到的那短视频平台可以做这个事儿
也可以不做这个事儿
但是他有这样的社会责任
通过算法的调解放大这一方面的内容
我觉得这首先是回应了李飞飞所提出的这一个观点
但是另外一个观点
我的确不认为算法是重力的
或者说说技术是中立的
技术是有势能的
它是有一定的偏转的
比如说我们举个最早期的例子
古埃及古埃及的媒介技术是石头
这可能大家想不到
因为那会儿没有什么书写特别便利的东西
所以大家是在石头上刻字
但是石头这种媒介导致了什么呢
导致了知识的垄断
因为能在石头上刻字的人不多
而相当少部分能够有能力在石头上刻古埃及文字的那些人
会被皇帝组织在一起
我记得看过一个历史的记录
他们吃的东西跟皇帝一样的
我这也太爽了
就是他们过着非常的非富即贵的这种生活
但是古埃及的文明发展到一半
突然在尼罗河边出现了一种植物做成的纸张
叫做莎草纸
就是尼罗河边上的草叶子
反正挺复杂的工序
做成了一种人类最早期的纸张
而莎草纸的出现和什么是相关的呢
是和古巴比伦的世俗文学的出现
简单来讲
就古巴比伦时期的霸道总裁小说
就在莎草纸的出现之后很快出现了
因为莎草纸是每个人都可以写的
是它的难度不大
它不像石头一样需要你去学习雕刻
这时候当每个人都有书写的权利的时候
那么世俗文学就会诞生
世俗文学就会反过来对宗教王朝产生威胁
因为他发现我所讲的不再是古埃及的那个神太阳神拉
不再讲拉的故事了
我在讲的是男欢女爱
儿女情长
那这时候古埃及的宗教的王朝就会受到削弱甚至传播
学者伊尼斯认为
正是因为这个事情
古埃及的宗教王朝没落了
所以技术一定是有偏向
它偏向是知识的垄断还是知识的开放
它偏向的是长久的保存还是快速的移动
比如我们会发现可以长久保存的媒介
它往往有助于宗教的延续
比如说莫高窟
它是可以长久保存的一种媒介
你可以看到这个东西
但是快速传递的这种媒介可能没有办法特别好的保存
比如莎草纸遇到潮湿的地方
它可能保存不了多久
但是它有助于建立官僚制的国家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因为一次会进一步解释
在古罗马时期基督教的兴起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只有基督教使用媒介是羊皮卷
其他的宗教都在纷纷普遍使用缩槽纸
那莎草纸是没有办法去长久保存的
我讲这么一个非常古老的例子
想要去回应的其实就是媒介绝对不是中立的
媒介的技术本身就决定了谁在多大范围可以通过这件事达成什么目的
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不太同意的地方
我觉得你刚刚这一段讲的非常的精彩
说到技术的势能
从个人来讲
我们在这个时代应该怎么样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的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董老师我想先问一下你个人
因为你自己是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学者
同时又是研究传播学的专家
就是你现在自己的信息获取渠道是怎么样的
其实这问到了一个让我觉得挺复杂的一个事儿
为什么呢
就是我不愿意跟大家去宣称我自己的没有多高
经常有人说说你们是研究传播学的
是不是假新闻
你一眼就能看不出来
这就相当于大家会有一个误解
就是研究心理学的你立马就能琢磨出心里想什么
这是基本不可能的事情
在如今的环境当中
如果说大家受困于这种信息过载
就我们的信息其实太多了
太丰富了
的话其实我觉得传播学者同样受困于这种信息过载
只不过我们可能会因为一些知识而去尽量的和自己达成某一种自洽
我们去用技术
而不让技术用我们
如果是这样的话
我个人感觉简单来讲
我自己的方式就是我的互联网使用其实是高度有目的性的
这种高度的目的性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有人会担心
你玩游戏是不是会耽误你的时间什么的
我觉得不会
只要我能清楚的意识到我玩游戏是为了休闲
我需要这段休闲的时间
不瞒你说我其实是一个王者荣耀战队的副队长
就是我我还挺爱打游戏的
大家可以找董老师打游戏
对
但是我是属于坑的那一类
就是当副队长主要是为大家做好服务工作和加油打气
然后我的水平其实一般
但是我是又菜又爱
从这个角度来讲
我觉得我的使用是非常有目的性的
我知道我什么时候玩
也知道我什么时候应该停下来
就是我知道我的收益的边际成本在哪里就到哪儿
我可以让我觉得开心就够了
我再往后再花费时间
我的开心的值会降低
以至于我可能会进入到另外一种苦闷
这是第一种目的性
第二一种目的性就是我自己会有一套我认为相对可靠的信息源的组合
这里面其实是有不同的
比如说在抖音上
我会通过关注那些我认为有价值的博主
这个有价值的博主带给我的有些是情绪价值
有些是知识价值
有些就是休闲价值
但是我会明白我想要去获得什么信息的时候
我从哪找
我们可以管它叫做一个词
叫做media diet
媒体套餐
通过这种媒体套餐的建立
其实我们能够更有目的性的来去分配我们的注意力
而媒体套餐其实根本不是什么新概念
我举个例子
就是没有这app的时代
咱就说互联网的最早期浏览器时代
我们有一个东西叫收藏家
我们的收藏家其实就是我们非常典型的media diet
那为什么大家对收藏家这种观念就越来越稀薄了呢
是因为早期的互联网是高度围绕在浏览器周围去建立的那我们的media diet的建立是相当于比较容易和集中的那现在可能我看新闻
我是在抖音上看
我在微博上也看
我在看公众号上可能还看
这里边的信息收集就是很难去达成一个非常统一的状态和集中的状态
这时候我个人的一个建议
其实是可以把不同社交媒体平台视作是不同的目的的重心来去进行分配
我举个例子
比如说还回到信息茧房这个事儿
刚才我们提到了一篇论文叫做the echo chamber is overstated
这篇论文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是
如果说信息茧房真的存在的话
那哪些人是容易陷入信息茧房当中的呢
两种人
第一种人是对公共事物漠不关心的人
这种人他没算法
他也信息茧房
他自己也就看自己那点东西
所以这一点就是我们会不会对公共数据有兴趣
第二种特别有意思
就是他所使用的媒体的数量
就如果只单一用一种媒体
且对公共事务不感兴趣的人
这种人没算法
他也会陷入信息茧房
这就相当于在电视时代
我每周只看快乐大本营
那我怎么可能没有信息茧房呢
但是如果我的媒体的使用是足够多元的
我拿湖南卫视当做我娱乐的方式
我拿CCTV1当做我收看新闻的方式
给我拿中国教育电视台当做我学习知识的方式
但这是传统媒体中的一个可能我们的media diet
那我个人的媒体使用效率就会非常的高
其实我们把这个逻辑换到现在这个时代
我觉得是同样的道理
这是我自己会特别想分享的
就是我自己的信息获取是高度目的化和分类化的
我觉得这个非常好
而且是信息来源比较多样化
而且我发现我现在其实用这些
不管是短视频平台小红书还是像youtube
其实他们都变成了我的搜索工具
就是我可能不太用传统的搜索引擎来去搜索东西了
因为他们搜到的都是非常官方的东西
但是我想要个人东西的时候
或者说我在知识的获得
以前大家可能是在公众号里面看文章
但我们我现在发现
比如说当youtube它的视频来源足够的丰富跟多样的时候
我可以通过一些非常好的博主的视频来去获得很多的新的知识
它变成了一种搜索工具
我觉得这个也
挺有意思的对对
其实我个人感觉
你说到了一个特别让我有共鸣的一个观点
就是社交媒体或者平台媒体在越来越搜索引擎化
这里面比如说不管是公众号
小红书
抖音
其实我都会感到这种趋势的存在
我举个例子
比如说我孩子如果我发烧了
我太太经常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跟我说
说你把孩子给照顾好啊
给我半小时时间
然后我说你干嘛?她
开始打开各种社会媒体
开始搜孩子的症状
会有各种各样的攻略会出现
这其实是搜索引擎化特别有趣的一个案例
而为什么现在的社交媒体在搜索引擎化呢
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搜索引擎的一种迭代和进化
最早的搜索引擎
比如说谷歌和百度
它其实仍然是非常公寓化的
所谓的公寓化就是我在百度或者谷歌上搜索到了一个信息
然后我就点开这个信息
我获得了知识
获得了满足之后
这个信息对我的价值就结束了
这个信息源对我的价值也结束了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
就是大家给你提供信息
它可以获得什么
就是我们总是在想我们能够通过信息获得什么
但是我们很少去想这个信息源可以获得什么
为什么要想这个问题呢
信息源可以获得的东西如果是足够确定性的
它会直接提升信息源提供信息的质量
说白了就是我给你点了个赞
你涨了个粉
你通过点赞涨粉
最后获得了某种变现渠道
但你一定会更珍惜自己的这种账号和内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