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各样的实验都在证明这件事情
对我觉得你刚刚的这段叙述非常有意思的地方是在于信息茧房是在2006年提出来的
那个时候是博客时代的
然后大家在博客中担心超链接会导致我们的信息茧房
接下来就是在谷歌搜索的时代
其实你用的过滤泡的这个研究
它其实是说谷歌搜索会不会导致我们的心情减房
现在可能大家在想的是算法会不会导致我们的信息茧房
但总体来说
根据学术研究的论文的比例
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个比例中
还是证伪的会更多一点
占绝大多数
但当然你其实刚才的这样一个小结
其实凸显了一种非常有趣的历史性
你看我们担心完博客
担心微博
担心完微博
担心搜索引擎
担心完搜索引擎
我们担心现在的一个算法驱动的
不管是图文还是视频的平台
所以说如果说人基于自己的本性
喜欢和自己的同类靠得更近
喜欢和自己不同意的人离得更远
这件事情并不是什么技术的新发明
它是人性最古老的一种驱动力
我如果有两个房间
一个房间里坐着比如传播学的学者
我认识的这些好朋友
另一个房间里坐着我完全不熟悉的
比如研究生物工程的
你让我在一个房间里呆一天
我肯定选择我熟悉的
或者选择我能够说上话的
所以我觉得这其实首先根据于人性当中的趋利避害
只是不同的技术在出现的时候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感觉到
所有的新技术出现的时候
都会带来所谓的信息恐慌
大家会认为这个技术可能会毁掉一代人
当然也有另外一些乐观主义的人
会认为技术会成就一代人
其实我们说到算法
咱们不说信息茧房
说另外一个事儿
比如AlphaGo就是有一个老新闻,AlphaGo跟李世乭之间的围棋
然后李世乭不是输了
然后你就会发现,AlphaGo太厉害了
他会不会最后统治人
但是另外一方面观点
我觉得AlphaGo所代表的这种算法技术的演进
会让世界变成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这个在学术界中
我们管他们叫做所谓的技术乌托邦主义和技术的反乌托邦主义
就是玩命夸的和玩命骂的这个东西其实说大点儿
在人类历史上也非常的常见
咱就说反乌托邦主义
就是骂技术
我举个最古老的例子
在中世纪自行车刚刚被发明和普及的时候
英国教会非常严厉的指出自行车会毁掉青年一代
不可思议
就是为什么会毁掉青年一代呢
但是你仔细想想
这事是有道理的
我觉得英国教会骂的对
为什么呢
因为年轻人有了自行车之后
这帮人周末就不去教堂了
他们一块骑着车去郊游了
那这个教会的利益肯定受损
大家觉得大家不够虔诚了
不够把自己很多的时间来投入到宗教活动当中了
在他看来他没有错
他一定会认为自行车毁掉了青年一代
但是如果我们在说一个技术毁掉一代人还是成就一代人的时候
我们似乎想的并不仅仅应该是客观上他毁掉还是成就
而更应该想是谁在说这样的话
他在说这样的话的时候
他的利益出发点是什么
如果我们把这个作为一个联通的线索的话
我们就会明白
其实很多的乌托邦跟反乌托邦指向的其实是人的利益和诉求
其实我们刚刚有提到
在整个对信息茧房的研究中
大家看到算法推荐的产品跟他是不是在强化我们的固有观念
他并没有一个非常直接的正相关的联系
但是我注意到您一开始也提到了
这个跟大家在现实中的直观的体验跟感受也是相悖的
我举一个例子
当时我记得是奥本海默跟孤注一掷这两部电影同时在上映
其实这个事情不是算法导致的我的信息茧房
而是说社交媒体
我当时几乎所有的朋友圈都是奥本海默的各种宣传
各种解读分析
当时我是还做了一个东南亚诈骗的播客
我是播客上线前
大概是有一位听众告诉我说
最近有一个电影你应该看一看
我才知道原来同步还在上线一个这样的电影
他跟我的直观体验是非常不一样的
就是我觉得我可能就在一个被一方包围的信息的一个大泡泡里
而完全不知道另一边发生的事情
我觉得这里面可以做两点我自己的猜测或者说解释
第一点是什么呢
就是当信息茧房或者算法导致信息茧房这个词深入人心的时候
人会有一种心理的状态
会用自己的体验来贴合这个概念
以获得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也就是说当信息茧房这个词真的吓到我了之后
我会在之后的媒介使用当中
自觉不自觉的一直在往这边去想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