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美团送餐员
在青岛李沧区中海国际小区门口
被保安持刀捅死
起因呢
就是关于外卖摩托能不能骑进小区
跟保安起了冲突
根据现场录像
事发当晚10点多
骑手小李在小区门口来回走动
他的外卖摩托车停在路边
保安赵某看见小李以后
直接走过去
俩人开始说了几句
然后赵某突然从身上抽出一把刀
冲小李连刺了好几刀
按照目击者说
案发前小李曾经趁保安不注意
骑车冲进小区送餐
当时两个人就已经发生过冲突
小区物业规定
如果发现有外卖摩托进小区
要扣保安50块钱
但是美团骑手这边
如果把摩托车停在小区门口
然后步行送餐
就会超时导致差评或者罚款
这在两方面都属于不可调和的矛盾
其实这种事已经不是第一起了
2018年在深圳
2021年在湖北都发生过
这回能引起更大关注
主要是因为发生悲剧的这名外卖骑手
海归的身份
虽然这些年
留学生在国内
早就没有了以往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甚至很多时候在求职找工作时
还会被歧视
但是青岛这件事
还是进一步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留学背景已经鸡肋到了这种地步
那么既然如此
对于普通中产家庭来说
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
留学的花费和回报就像大炮打蚊子
出国留学
可能也不会再是培养孩子的优先选项
今天
咱们就结合留学生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来说说为什么中国的留学生井喷
已经成为过去式
将来会
越来越少
欢迎来到郭里有范
我是郭里
其实,最早,出国留学
本来就跟普通家庭不沾边
中国最早的留学生
是晚清时期的留美幼童
当时清政府洋务运动期间
选拔了120名资质出众的11岁到15岁男孩
从1872年到1875年
分四批送到美国留学
这120人里
有50多人最后成功进入美国大学深造
大部分呢
都进入到了耶鲁
麻省理工这些顶级大学
原计划
这些小留学生的学习期限是15年
后来,因为清政府内部
保守派跟洋务派的政治斗争
导致这个留学项目半途而废
但即便如此
这个项目还是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比如说建造京张铁路的詹天佑
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唐绍仪
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等
可以说正是这些人
把当时先进的电报、铁路
冶矿技术带回了中国
新中国建立以后
中国跟欧美西方国家的民间往来
基本就停滞了
五六十年代
中国留学生
主要是派往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这段时间是没有私人留学的
都是公派
总人数接近1万人
光去苏联的就要7,974人
因为那个时候
中国的工业基础设施太薄弱
留学的目的
就是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回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所以留学生的专业是以理工类为主
如果说这一时期的留学生
有什么明显的特点
那就是滞留不归的非常少
不像后来七、八十年代以后
公派到欧美的那批大学生
以后回国的都不到一半
从1966年开始
因为文革的
原因,学生们上山下乡
老师们被批斗关牛棚
大专院校正常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全部被打乱
公派留学自然也被暂停
直到1972年
中国恢复与欧美西方国家的接触
开始逐渐转向往欧美派留学生
第一批是20人派往法国
16人派往英国
中国恢复往美国派遣留学生
要到6年后的1978年
第一批是52个人
说起来大家可能很难相信
这52个人揣着总共50美元就上了飞机
中国的第一次留学热潮是从1984年开始
虽然当时跟欧美国家比还是很贫穷
但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给整个社会都注入了巨大的信心
也就是这种信心
让人们对所有的新鲜事物都充满兴趣
人们开始听崔健、穿牛仔裤
开始办公司
海尔、联想、万科应运而生
这一年颁布了
《国务院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
第一次给了普通人自费留学的通道
虽然说是开了口子
但是当时中国的收入太低了
当时工人平均工资只有50块人民币
出国往返机票就得4,000块
所以
几乎没有家庭能负担的了自费留学
绝大多数按照这个暂行规定
出国留学的
都是通过申请国外大学奖学金的方式
去实现留学梦想的
比如创办搜狐的张朝阳
就是在清华大学
参加李政道奖学金选拔考试
之后,1986年动身去的美国
进入21世纪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让城市中产家庭
与欧美国家的经济差距迅速缩小
在没有奖学金的情况下
全自费出国留学也不再是天方夜谭
1978年到2000年之间
自费留学在留学生群体里占比极小
而进入2002年
自费比例迅速达到83%
10年后的2013年
这个比例已经达到了93%
与此同时
留学总人数也出现了井喷
1990年出国留学人数不足5,000人
到1995年达到2万人
2002年突破10万
而到2018年已经超过65万
2000年以后的自费留学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
是在国内完成大学学业以后
选择出国深造
还有一部分是高考以后
不满意所考院校
而选择到国外去完成学业
自费留学
通常是花费不菲
出国以后也只有两条路
要么移民留下来
要么毕业以后回国找个好工作
在2010年以前
对大多数留学生来说
这两个目标都不难实现
当时社会上普遍把出国留学叫做镀金
国外的学习经历在求职、升职过程中
都属于加分项
但是2010年以后
随着留学生数量的增加
和生源素质的参差不齐
越来越多关于留学生
炫富、代考、作弊
的负面信息通过网络传回国内
除了个别顶尖大学以外
大部分在普通大学求学的留学生
都被看作是水货
以至于整个留学生群体都被污名化
尤其是2020年以后
国内很多大公司招聘
毫不掩饰的鄙视链
就是国内985、211大学毕业生优于
美国本科,优于美国硕士
优于英国,优于澳洲
可以说短短几年时间
在国内的求职市场上
留学生彻底沦为弱势群体
通过回顾留学生的发展历程
我们可以看到
留学生在中国,从最开
始的起源就带有极强的目的性
清朝的留美幼童
和改革开放前的公派留学
是以学成以后报效祖国为宗旨
而随后开始的自费留学
留学动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对大多数普通家庭而言
都是在花费大量金钱以后
希望在短期内达成移民
或者回国找到好工作的目的
我们的社会
普遍缺乏像欧美年轻人那样
以丰富人生经历为目的
到别国留学的轻松心态
咱们看留学风向标美国
2023年
中国虽然仍然是留学生最大的生源国
但是留学生数量已经从2020年的37.25万
下降到29万
短短三年减少1/5
这么大的幅度
绝不仅仅是两国外交关系中
一两项政策能够影响的
更深层次原因正是这种留学的功利性
当疫情后经济萎靡
房价下跌导致财富效应减退的时候
又恰逢欧美主要留学国家
一步步收紧留学生的移民政策
内外因素互相作用下
普通城市中产家庭在面对选择时
对留学的价值和回报
必然会做更慎重的评估
而青岛这场悲剧类似的新闻
显然会对这种社会情绪推波助澜
以上就是本期内容
感谢收听,下期见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