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被迫向东看!远东开发真相:中国是接盘侠还是赢家?_ 中俄经济合作深度分析

邻居占了你们家的房子
后来屋顶漏了
你还上房帮忙修瓦
世界上有这样的人吗
现在中国就在干这个事
俄罗斯被欧美国家制裁
宣称要向东看
把经济重心从西部欧洲部分
转移到远东地区
可远东人口和经济的核心
就是160多年前从中国抢走的外东北
按照各大官媒的宣传力度
这次中国的投资规模小不了
不少人叫好
说以后有俄罗斯的资源源源不断
中国不用再担心能源安全
还能把俄罗斯经济跟中国绑定
一块儿对抗美国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其实俄罗斯的远东大开发已经10多年
根本不是俄乌战争之后的迫不得已
而且很讽刺
开发远东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稳定人口
而稳定人口的用意
是防备中国对外东北的渗透
没想到俄乌冲突之后
远东开发
成了俄罗斯反制经济制裁的撒手锏
用普京自己的话说
俄罗斯整个国家的未来
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远东地区的发展
今天咱们就聊聊
俄罗斯在西边一挨揍
就往东边看的历史惯性
和这次远东大开发
没有达到预期的几大命门
以及中俄两国贸易的现状
现在的习近平
是不是2019年
普京嘴里那只坐山观虎斗的猴子
欢迎来到郭里有范
我是郭里
向东看,在俄罗斯属于历史惯性
每次在欧洲挑衅吃了亏
就往东边找面子
第一次发生在16世纪中期
伊凡四世为了获得波罗的海出海口
挑起了持续25年的利沃尼亚战争
最开始俄军势如破竹
后来立陶宛
波兰、瑞典、丹麦都加入战团
俄罗斯被群殴
不仅没能实现战略目标
还丢掉了一部分领土
更麻烦的是啊
长期的征兵和加税导致国内经济萧条
社会矛盾激化
为了缓解局面
沙皇开始支持往东开疆拓土
和寻找新的税源
于是俄国探险队挺进西伯利亚
并且最终把俄国版图
扩展到了太平洋西岸
这次向东看持续了上百年
第二次向东看发生在19世纪
中国成了受害者
这次是尼古拉一世
为了独占黑海出海口
借口宗教问题挑起克里米亚战争
跟利沃尼亚战争一样
初期俄军占优
后来英法加入支持奥斯曼土耳其
俄罗斯兵败如山倒
1856年投降之后签订的《巴黎和约》里
俄罗斯不仅割让了土地
同时
还彻底丧失了在黑海周边的驻军权
这场战争让俄罗斯财政崩溃
声誉跌入谷底
就在这个时候
东边又给了沙俄挽救自己的机会
趁着1858年到1860年
中国和英法之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俄罗斯借口给双方调停
又是欺骗又是威胁
迫使清朝签订了《瑷珲条约》
和《中俄北京条约》
一口气就割占了外东北
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连法国大文豪雨果都说
俄罗斯没费一枪一炮
成了战争最大的赢家
经过两次向东看
俄罗斯的领土横跨欧亚
亚洲地区领土面积占了75%
但是它的核心还是在西边
它现在的政治首都莫斯科
文化首都圣彼得堡
都是在欧洲部分
所以包括外东北在内的远东地区
角色上更多的是地缘政治的战略地位
经济开发方面就很欠缺
苏联时代
人民的工作、居住地之类的
都被严格限制
后来解体后
这种限制就没有了
所以很多人都从气候恶劣
经济落后的远东地区搬走
在中俄边境线两侧的人口
差距就越来越大
按照俄罗斯统计局数据
截止到2023年底
在有两个印度那么大的整个远东地区
人口只有787万
比20年前减少了10.4%
而同一个时间跨度内
俄罗斯全国的人口是减少了0.8%
也就是说
远东的人口减少速度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
相比中国一测
东三省加内蒙古总共有接近1亿人
人口数量相差了12倍还多
更悲观的是啊
按照俄罗斯科学院的研究
如果不加干预
到2050年 远东地区的人口会下降到500万
到时候
国境线两侧的人口比例会更夸张
俄罗斯国内的经济学家
从20多年前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按他们的理论
将来人口大幅下降
远东地区就会碎片化
周边国家的影响要超过莫斯科
远东地区会失控
而当时
俄罗斯的自治共和国车臣正在闹独立
所以
理论界对远东的预判就显得很吓人
更不巧的是
这个时候欧美流行起中国威胁论
把中国的发展妖魔化
对俄罗斯的民间情绪也是个刺激
而且1998年
中国
基本上算是平安度过了亚洲金融危机
经济韧度有目共睹
与之相对的是
俄罗斯在危机期间
国债违约
经济崩溃
形势严峻到连换了4个总理
普京就是在这个时候登上政治舞台
中俄双方在经济上
的强弱关系
在近百年里首次发生了逆转
虽2001年签订的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里
明确写清楚了
相互放弃对对方的任何领土要求
也就是说
中共主动放弃了对被占领土的追索权
但面对人口和经济都处于劣势
的客观情况
俄罗斯学术界强烈的危机感
并没有消失
认定中国会利用人口优势向远东渗透
在未来的某一天有可能提出领土要求
把割让的土地再要回去
在这个背景下
普京上台就开始提出强化远东的概念
但大家知道
这个时候
俄罗斯还处在
所谓休克疗法的后遗症阶段
全国的经济都萎靡不振
所以效果并不理想
远东人口仍大量流失
直到2012年
他开始第三个任期
成立远东发展部
委任了一个副总理专职搞这个事儿
资源开发是一方面
搭上亚洲经济快速发展的便车
是一方面
但最核心的目的还是地缘政治战略
通过经济发展
来巩固莫斯科对这个地区的控制
稳定住人口
警惕中国影响力的渗透
到这个时候
远东大开发正式登场
俄罗斯在2014年强行吞并克里米亚
让它在西方国家的孤立感越来越强
就跟历史上在西边打了败仗
然后来东边刷存在感一样
俄罗斯被西方制裁之后
自然而然的又开始往东看
不同的是啊
过去它对东方是秀肌肉
而这回它是来求帮助
面对欧美一波又一波的制裁
普京2015年签发总统令
在海参崴发起东方经济论坛
正式向全世界
当然主要是中国推介远东大开发
每年的论坛普京都亲自到场
中国也会派正国级
或者副国级官员出席
就这样,一项本来有地缘政治考量
防范中国的政策
随着时局变化
最后演化成了对抗西方的手段
所以在最近的一次论坛上
普京说,今天的远东
已经事实上成为
俄罗斯
增强自己世界地位的最重要因素
俄罗斯整个国家的未来
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远东地区的发展
那么既然这个远东大开发
对俄罗斯这么重要
而且已经搞了好多年
实际效果怎么样呢
按照一部分学者的研究
因为在早期
外界尤其是中国
对参与远东开发并不积极
民间投资呢
也没跟上政府的节奏
所以整体投资进度还不到预期的一半
那么有这么一个总统
年年往全世界推销的国家级战略
怎么会搞得这么尴尬
其实这里边有几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咱们先看远东最大的命门
也是远东大开发
早期被提出来的重要原因
人口流失
清宫剧里官员犯罪
皇帝一句话,就发配苦寒之地宁古塔
宁古塔就是大概今天黑龙江东部
到远东滨海边江区这块儿
实际上这块儿地儿在整个远东地区
气候还算最温暖的
海参崴就在这
是远东地区唯一的长年不冻港
从这往上越往北越冷
一到冬天海水都结冰
你就能想象有多冷
现代社会虽然在室内有空调有暖气
但是出了门还是一样冷
所以这种恶劣气候下
搬走的多
搬来的少
除了气候恶劣之外
因为从苏联时代就被长期忽视
远东地区呢
没有成规模的工业体系
大部分生活必需品得从国外进口
或者从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运过来
所以生活成本很高
海参崴的消费价格指数
比莫斯科还高15%
同样也是因为经济不发达
整个远东地区能提供的高薪工作
基本都集中在能源行业
它容纳的就业人口又有限
这就导致了整个远东地区的平均工资
只有莫斯科和圣彼得堡
这些西部大城市的一半
工资低生活成本高
有能力在大城市谋生的年轻人
谁还会留在这
按照俄罗斯远东发展部的说法
整个远东地区很多新工厂投产后
经常有1/3的职位招不到人
人口减少
经济还怎么发展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比如你开个健身房
今年有1,000个会员
到明年减小到950个
后年变成900个
你还干的下去吗
跟人口问题比
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
俄罗斯政府更负担不了
在中国全面工业化的这二三十年里
俄罗斯却在稀里糊涂的去工业化
机械设备的生产量不到解体前的一半
信息设备进口率90%
加工机床进口率85%
也就是说
上世纪90年代一段休克疗法之后
俄罗斯这些年
把苏联时代打下的底子
都吃的差不多了
基础设施和生产设备严重落后
尤其是在苏联时代
就处于边缘地区的远东
地广人稀
想搞大开发
得投入天量资金升级基建
而这种投入回报率又特别低
这么说可能有点抽象
咱们举个例子
现在俄罗斯全国GDP
总量跟广东省接近
远东地区人口数
跟广东省下边的湛江市差不多
你想
广东要是想升级湛江的基础设施
拿出1,000个亿
能把机场高速市政管道地铁全修一遍
但是俄罗斯要覆盖800万人口的远东
你把1,000亿
摊在两个印度那么大的土地上
连个响儿都听不见
所以俄罗斯就必须有选择性的
把有限的钱花到刀刃上
后来普京就在远东搞了两个政策
一个是超前发展区
一个是自由港
这俩有什么区别呢
超前发展区主要就是搞能源呀
造船化工之类的大项目
这些产业呢
大部分都属于俄罗斯国有公司
或者是那几个
跟普京关系密切的寡头资本控制
比如像俄罗斯天然气公司
俄罗斯石油公司
那它的优惠条件就是
超前发展区的基础设施由政府出资
那些大公司来投资就直接坐享其成
说白了就是中央政府的资金
只给那些
能给中央政府带来直接利益的公司
保驾护航
自由港就是类似于经济开发区
它拿到的政策就没那么好了
自由港是想吸引私人投资
不允许搞能源行业
最重要的是啊
基础设施得由地方政府
或者是投资者负责
中央政府不出钱
这事就搞笑了
俄罗斯本来就只有卖资源最赚钱
而普京为了加强中央
弱化地方
在前几年呢
还做过一次税务改革
把大公司的利润和税款
绝大部分都流向了莫斯科
留给地方政府的钱特别少
全国80多个联邦主体里
财政盈余的掰着手指头都数得过来
基本全都
得靠着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维持
所以自由港中央政府不管
地方政府没钱
明摆着就是想白嫖投资人
问题是人家投资是来赚钱的
我来开饭馆
你让我从种地开始
我图什么呀
再有一个就是地理位置
周边就4个国家
中日朝韩
除了朝鲜是个异类
剩下的中日韩都是制造业发达的国家
从劳动力消费市场产业链技术水平
都甩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好几条街
除了资源相关的产业
谁会放着中日韩,非得上远东投资去
所以啊
别看普京每年在海参崴论坛上都吹牛
签了多少项目
建了多少铁路
但是有一点是骗不了人的
就是人往哪走
俄罗斯中央政府主导的那些
资源类项目
确实对出口创汇有作用
但是真正能稳定人口的制造业
服务业和消费
始终达不到预期
在大开发已经进行了十多年的情况下
还是止不住人口外流
仅仅2023年一年又流失了37,500人
虽然远东大开发不尽如人意
但是最近中国的投资大幅增加
最近半年已经签了40多个项目
这里边当然有政治原因
这两年
普京的确帮习近平吸引了不少火力
一个跟欧美对峙的俄罗斯
对中国肯定是最有利的
除此以外
西方国家被迫退出俄罗斯
确实给了中国机会
投资条件就更容易谈
但俄罗斯也挺厉害
现在是既想要中国的商品
更想要中国的生产线
咱们看看两国经贸关系的现状
2023年 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2,400亿美元
比5年前翻了一倍
制裁之后
西方国家的商品被迫退出
中国商品自然而然就顶上来
中国货占俄罗斯全部进口的比重
从2021年的25%暴增到2023年的41%
对俄罗斯的贸易逆差
从之前的380亿下降到180亿美元
比如出口的一大亮点汽车
2023年 中国品牌
已经在俄罗斯销售榜前五名里
占了4个
市场占有率达到49%
手机就更夸张
按俄罗斯标准银行的一项研究
2024年一季度
中国品牌手机
在俄罗斯市场的占有率达到88%
已经有很多俄罗斯人觉得
对中国过度依赖
威胁到经济自主权和战略独立性
现在俄罗斯政府也是在使各种办法
逼中国企业把生产线搬到俄罗斯
还是以汽车为例
之前
俄罗斯对全世界的电动车都免关税
但从中国变成主要进口国之后
他就取消了这个政策
从2022年开始按15%的税率收税
除了这一项
最近俄罗斯又调整汽车报废税
把大部分车型的税率提高了将近一倍
因为这个税是前置税
不是报废的时候才交
所以它直接推升的就是汽车的售价
但因为俄罗斯政府对国产车有补贴
所以
他实际上就是在精准打击中国进口车
目的很直接
就是让你把工厂搬过来
中国有些厂家
也确实把一些组装放到了俄罗斯
原来欧美日韩一些汽车品牌退出之后
工厂就闲置了
吉利奇瑞这几个大厂呢
就低价租过来
实现了生产本地化
俄罗斯这种用市场换投资
咱们肯定不陌生
中国印度都是这么玩
只是在俄罗斯
原来市场上呢
有欧美日韩中互相竞争
所以每家的份额都不大
俄罗斯呢
没法拿他有限的这个市场潜力来要挟
但是现在只有中国一个玩家了
那么整个俄罗斯市场的体量
还是很惊人的
他也就有了要挟的资本
在国家层面
俄乌战争的战况
应该是给了习近平大幅投资的信心
虽然仗打得很拉胯
但是普京竟然在后方
把俄罗斯经济给稳定住了
从战争初期
全世界都说俄罗斯经济即将崩溃
到现在竟然担心俄罗斯经济过热
剧情来了个大反转
在国内,普京用战时经济
政府大额采购的方式呢
带动工业生产
在欧美资金撤出之后
俄罗斯国内在工业方面投资大幅增加
而且因为军需采购量大
产业链长
利润高,俄罗斯公司呢
就有意愿把利润投入到扩大再生产
全国新增GDP有将近1/4用于再投资
达到了苏联解体以后的最高水平
与此同时呢
全国的失业率降到2.9%
历史最低
俄罗斯心心念念喊了将近10年的
要重新工业化
一直没进展
没想到借着俄乌战争,推进越来越快
在国际上
俄罗斯的能源属于硬通货
虽然有制裁
价格有波动
但是不缺销路
最近5年
每年的贸易顺差
都保持在1,000亿美元以上
峰值在2022年曾经冲到3,334亿
仅次于中国
排在当年的世界第二
所以这一战
俄罗斯虽然把底裤漏了个干干净净
军事实力有多水刷新认知
但是他面对经济制裁
以及北约给乌克兰的支援
展现出来的韧劲儿,还是让人刮目相看
之前他最大的隐患就是兵源不足
现在传言朝鲜要派军队到俄罗斯
这个事要是真的
普京就更有资本在战场上耗下去
这种情况下
中国对俄罗斯的大额投资也就更安全
按照美国
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
的一项报告
2014年中俄签定天然气协议
中国就利用当时
俄罗斯因为吞并克里米亚
被西方制裁的时机
拿到过特别好的条件
不仅管道走向满足了中国要求
而且天然气的单价
也远低于卖给欧洲的价格
如果再结合2016年
俄罗斯独立报
对中国企业做过的一项调查
为什么中国对外投资大幅增加
但是对俄罗斯的投资却停滞不前
当时根据调查结果
俄罗斯智库得出结论
中国投资者
在等着资产价值最低时出手
而且因为制裁
把西方公司跟俄罗斯隔开
还不会面临竞争
所以
不管是根据过往中俄合作的历史
还是俄罗斯智库的观点
此时此刻
在战争结束之前
绝对是对俄罗斯最好的投资时机
记得2019年
记者问普京对中美贸易战的看法
当时他说,两只老虎打架
聪明的猴子都是站在树上
这个表态曾经让很多中国人不满
那么现在终于轮到习近平站在树上了
当下俄罗斯的财政重点要应付战争
所以远东大开发在欧美阵营
包括日韩都不投资的情况下
真正的投资者其实只有中国一个
普京用这个大开发对抗制裁
同时推动俄罗斯的再工业化
能推进到什么程度
既取决于俄罗斯自己
更要看中国,甚至可以说
普京的决心决定的是它的下限
而习近平愿意投多少钱
则决定了他的上限
但是对俄罗斯投资最大的风险
其实恰恰是好多人说的能源安全
我想起个曾经震惊世界的案子
2006年 萨哈林2号项目
被俄罗斯政府强制收回的事儿
1994年 英国壳牌石油
日本三井和三菱三家公司
出资200亿美元
从俄罗斯政府手里买了这个项目
计划2008年投产
前期建设一切顺利
但就在投产前两年
俄罗斯政府
突然吊销了项目的环境许可
它不是让你整改
而是要求把股份
转让给俄罗斯天然气公司
如果不转让
就无限期吊销
俄罗斯搞这一手的唯一原因
就是当年签合同的时候
油价是25美元一桶
后来油价节节走高
普京感觉卖亏了
新闻一出
举世哗然
全世界都没这么耍流氓的
就算壳牌、三井、三菱
都是有本国政府撑腰的巨无霸
那也没用
在俄罗斯的土地上
契约精神、商业规范通通无效
最后不得已
三家公司把50%的股份卖给了俄罗斯
同时交出了控制权
那么现在中国对俄罗斯投资大幅增加
能源依赖越来越强
等有一天战争结束
俄罗斯缓过来
普京会不会又觉得
在战争期间签的合同自己吃亏了
或者
对中国在战争期间的支持力度不满意
再跟习近平算算账
以上就是本期内容
如果您对经济政治相关的话题感兴趣
欢迎订阅郭里有范
感谢观看,下期见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