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多伦多方脸
就在这两天啊
看到了一个让人比较难顶的新闻
那就是
中央开始给地方债去进行兜底了
我们看到
中国银行将对河南省政府
提供1万亿的支持
而建设银行将对河北省政府
提供2万亿的支持
这打破了中央政府一贯
不会为地方债去进行买单
去进行兜底的一个态度
看来地方债务的风险过大
已经让中央开始妥协了
那么这个兜底
会对我们普通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为什么我要说
这种行为是直接抢人民的钱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高盛前两天发了一份研报
在这份研报中
大概描述了中国兜底的一个策略
根据高盛的分析
中国将通过银行进行债务置换
来缓解地方债务即将爆雷的一个问题
整个债务置换的过程会持续好几年
并预计在5年左右达到高峰
在这一过程中
各大银行每年将放30万亿的贷款
给各级政府
其中20万亿是用来借新还旧的
也就是置换原有的债务
而其中10万亿是新发债
来弥补地方财政收入的一个不足
这里面就有两个核心
一个是债务置换
一个是弥补地方财政收入不足
我们先说说这个债务置换
这个债务置换如果通俗点来说呢
就是你欠了某高利贷的钱
这个利息呢可能是10%一年
这个利息对于你来说实在太高了
利滚利你已经还不上了
那我就要想办法帮你解决债务啊
防止你破产
那怎么办呢
我银行现在就以较低的利息给你钱
让你先去把高利贷还了
然后你要是实在资金吃紧
那我银行的钱你可以先三四年不还
先等着过段时间再还
这样你是不是压力就解决了
而银行里的钱是谁的钱呢
很大一部分是大家的存款
大家要开始默默的为地方政府兜底了
这个债务置换说
白了就是拿大家的存款
去置换地方的高利贷
给地方补窟窿
而其中的利息差呢则由银行分担掉
不过我这个说的很粗糙
具体执行起来要比这复杂的多
目前还不太清楚
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平均利息
到底是多少
现在普遍预估呢可能在8.5%左右
而大家猜测呢
中国的各大银行
将以3%以下的低息贷款
置换掉政府手中的那一部分高利贷
当然这种债务置换的方式呢
在中国也不是第一次了
中国上次呢
就用类似的方法解决了地方债务问题
在2015年
中国当时也面临地方债务过大的问题
因此
中国开始展开了第一轮债券互换计划
而当时的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呢
称
他的计划帮助地方政府的借贷成本呢
从10%下降到了3.5%
不过让人吃惊的是面对这次的化债(债务置换)呢
楼继伟出来表态坚决反对
他认为这会引发道德风险
进一步增加银行坏账的一个概率
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
这不知道算不算是技术官僚
最后的呐喊
还是中央的又一次内斗
当然这里面还有另外一个关键词
就是弥补地方财政收入的不足
以前中共靠什么维持地方政府开支的
靠什么搞那么多大基建呢
那主要是通过土地财政
但是土地财政
要先通过把地卖给房地产公司
然后房地产公司把房子建好再卖给你
才能完成这一循环
政府想从你手里掏钱
那至少你要先去买房子啊
即使你不买房子呢
虽然也可以通过房租摊销到你头上
但是呢这摊销毕竟有限
但是如果银行开始给地方债兜底
开始给地方财政收入兜底的话
那他就再也不需要经过你的准许
也不需要你购买物品
只要你把钱存在银行
就可以从你手上把钱拿走
虽然这种直接拿钱的行为
以前政府呢也一直在干这个事情
但是之前的审核呢一直比较严格
需要大量的质押政府才能把钱借出来
而且呢规模也比较小
根据高盛的预估呢
目前银行总共只承担了
地方债务的34万亿
可是在未来情况就不一样了
未来高盛预计中国的银行
每年都要放出去30万亿给地方政府
全部的地方债务和新增债务
可能都需要银行来兜底
当然
现在并不能100%确定中共就会这么做
但是根据多方面消息来看呢
整体来说已经八九不离十了
那么如果中共这样做了
会对我们普通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首先很多人一想到这个问题
可能就是会通胀
毕竟那么多白花花的钱放出去了
但是其实理论上
这种债务置换的方式并不会造成通胀
因为这次本质是拿银行里大家的存款
去发放给政府
属于挪用款项
他并没有提升整个社会的M2
也就是货币供应量
所以其理论上并不会造成通胀
这点和政府直接印钞
然后给地方政府兜底不太一样
当然这不会造成通胀
并不代表着这样做就对人民没有损害
首先最明显的就是会降低银行的利润
从而导致市场的活力进一步丧失
银行其实主要目前是靠利息差赚钱的
也就是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率差距
今年一季度
中国42家上市银行的平均净息差是1.82%
其实这个值很低了
这就相当于100块钱的生息资产
只有一块8毛2的利润
有人会说那总是赚钱的嘛
其实银行呢也不是没有风险的
主要风险呢
就是不良率也就是坏账风险
中国42家上市公司有1.62%的不良率
这样一加一减就剩下的利润就没有多少了
而如果中国政府
强行要求银行以低息贷款的方式
持续给地方政府放贷
那么必然会导致
银行的净息差出现问题
导致银行的利润大幅下滑
当然这个利润下降并不会来的那么快
因为如果按照高盛的预计
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5年左右
才会到达巅峰
但是可以预估的是当银行利润下滑
他就必须要想办法找补回来
而银行为了弥补给政府低息贷款
带来的利息损失
那就必须进一步下调利率
也就是下调存款利率
只有降低了存款利率
整个利息差才能回到合理的水平
否则到时候银行放贷
放出去才收3%的利息
你存款有4%的利息
那银行不就开始倒贴钱
存的越多银行亏的越多
而如果银行进一步下调存款利息
那就会造成人民币的持续贬值
虽然没有对内进行直接的放水印钞
剥削人民
但是这会进一步削弱大家的购买力
毕竟现在半年人民币都掉了10%了
这就等于大家不论是留学交学费
还是出去旅游买其他进口商品
都会贵10%
当然
考虑到中国官方可能会出来稳定汇率
人民币不一定会贬值到非常
离谱的状态
但是大概率呢
中国也会
加强对外汇的一个管控
以更加严格的标准限制资金的流出
进一步限制个人的外汇兑换额度
此外因为银行把大笔的钱借给了政府
这直接导致银行可用的资金缩减
而银行手里的钱变少了
那只能缩窄
对于私企和人民的一个放贷
提高整个贷款的一个门槛
人民贷款的难度将会提升
这将进一步压缩整个社会的消费空间
企业的贷款难度也将提升
这将进一步降低企业扩张的脚步
以及企业对于研发的一个投入
从而加剧整个社会的通缩
当然上面那个问题呢
其实不是很严重
第二个问题则比较严重
中央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在转移风险
他把地方债务坏账的风险
和银行去进行了绑定
这会极大增加
大家手中存款的一个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
四大行这种大银行
他爆雷的可能性不会太高啊
至少高盛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小银行爆雷的风险会激增
地方各级政府即使依靠银行贷款
填补了收入的一个空缺
但是也难免不会有破产的情况出现
而如果一个地方政府再出现债务问题
再出现破产
放贷给他的大银行
可能因为资本雄厚还能扛一扛
但如果对于小银行来说
这可能直接让他全面破产
所以说呢
如果大家在未来存钱的话
尽可能考虑存到大银行里面
而不是放在小银行
中国的小银行
在未来随时都处于爆雷的边缘
大家一定不要被小银行的利率优势
所吸引
而且在我看来最严重的问题是
如果放开限制
让地方政府从银行拿钱
那对于中国人来说
存款归零在我看来是迟早的事情啊
当然这个最后再说
其实你看中共这套思路啊
你要说一定有问题其实也不是
中共整体的思路
和当年的日本是比较相近的
中国现在看似面临的问题
也和日本比较相近
日本当年
面临了一个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问题
这是日本学者辜朝明提出的一个概念
他认为日本当年陷入危机之后
房地产
和各种商业资产开始大幅度贬值
这直接导致全社会呢
都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
整个社会都开始偿还曾经欠下的债务
但是债务偿还完毕之后
日本即使保持了零利率
甚至一段时间的负利率
还是没有人愿
意去借钱
整个社会并没有因为低利率
而造成通胀
利率对于刺激经济活力影响
已经很小了
通过利率去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
已经失效了
通俗点来说就是不管利率再低
日本人也要优先存款
而不是去贷款消费
整个社会都没有人借钱了
整个社会的负债都在收缩
这个问题就被他称为资产负债表衰退
问题你可以理解为大家都在存钱
大家都不花钱
这个情况呢
中国有些类似
就是消费不足吗
那日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呢
其实很好理解
我前两天刷抖音
看到了一个中国人买房
他集全家之力呢
在一个三四线城市
买了一套180万的房产
付了60万的首付
但是买房的时候买在了高位
结果房产到今天跌到了120万
等于首付全跌没了
现在自己也失业了
如果不把房子卖了
每个月则要还好几千的贷款
而如果把房子卖了
那亏掉的60万首付
可是他父母一辈子的积蓄啊
当然
也不能过于责怪他
因为他当初买房的时候
肯定对未来的经济预期
以及对自己的收入是抱有很大信心的
这个和当年日本人是一样的
而这种情况的发生
对于这个人来说可能是一辈子的创伤
他后半辈子可能都不会再考虑贷款
去买房而对于企业来说也是类似
企业可能之前借款扩张
现在市场萎缩了
自己当初为了扩张而借钱买的设备
搭建了流水线都成为了负担
企业要开始慢慢还债了
而整个还债的行为
被称为资产负债表修复
而这一过程
在日本持续了大概10年到15年
这段时间呢
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
都在持续的还债
所有人都活在痛苦之中
最后呢
大家终于把泡沫时期欠下的债务
慢慢还完了
把之前埋的坑填平了
但是填平之后的那个人
还是原先的那个人
这一代人都感受到这种提前消费
或者说过度扩张的行为带来的恐惧
带来的恶果
这种恐惧的情绪
并不会伴随着债务的消失而消失
这就造成了全社会
一个厌恶风险的情绪
这时候人民就不愿意再去贷款消费了
企业也不愿意再去贷款扩张了
而面对这种情况
日本采用的方法就是政府开始赤字
你企业不愿意借钱
是吧你人民不愿意借钱是吧
都把钱存起来是吧
那我们政府就开始帮你花
政府把大家的存款拿出来消费
通过政府的消费行为
让钱重新流回市场
从而保证经济的发展
说起来呢中国目前的情况和日本类似
也是人民都不愿意消费
企业都不愿意贷款
但是中国和日本大有不同
首先是成因不同
中国或许现在也有部分人部分企业
如我上面所述和当年日本是一个状况
但是很显然
中国目前很多人不敢消费
并非纯粹为债务所害
而是因为中国的低福利低社保制度
低收入
以及对未来信心缺乏所导致的
这个就和生育率问题一样
别看日本生育率低中国生育率也低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都是一样的
里面有些原因也是相同的
你比如说大家都觉得小孩是个负担
大家都觉得生小孩
给自己带来的是生活质量下降
而不是生活质量提升
但是其中的核心问题是有巨大的区别
中国有很多人还是想生的
尤其是一些欠发达地区
人们还是有比较大的
传宗接代的一个思想的
他们不生的本质原因
是因为中国人没房没钱
结不了婚
没房没钱也生不了娃
即使生了娃孩子也没有办法念书
很多人是被钱所困
而不是被观点被思想所困
但是日本有大量的育儿津贴
你基本上生娃
是没有什么太大的个人负担的
最大的影响
可能只是限制了女性的职业发展空间
而回到消费
中国很多人现在不是不想消费
而是那微薄的工资
让大家实在没有闲钱去消费
极差的养老体系医疗体系
也让大家不敢去消费
中国人要把钱存起来
去避免可能突然出现的危机
避免自己突然生病没有钱去治病
此外另一个区别是
日本这么做的动机和中国的动机不同
我们如图所示能看到呢从1991年开始
也就是日本经济泡沫破
裂之后
日本的政府债务率才开始激增了
并且伴随着安倍经济学的出现呢
这一方向才被确定
本质上
日本的行为是为了提振日本的经济
而中国政府现在这么做
的初衷
却是为了拯救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一个是为了救经济
一个是为了救政府
当然还有个问题就是
即使采取了类似的执行方案
花钱的方式也会大不相同
日本央行花钱除了买国债
还买了大量各种企业债
买国债可以提高社会保障
因为政府会把钱用在福利上面
而买企业债可以提高企业的活力
但是中国呢
中国输血全部输到了政府手中
还记得开头我们说的那个贷款吗
中国银行将对河南省政府
提供1万亿的支持
那我们看看河南省政府现在在干嘛
郑州再花34亿给河道干挂大理石
人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中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公
中国地方政府拿到钱之后
他会接着维持自己的大基建
接着给公务员提供一块钱的食堂
其实
理论上这种把大家银行存款
拿出去花掉的做法呢
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如果中国政府放弃大基建
开始把政府的主要支出放在福利上
把之后借来的钱用于教育用于医疗
用于发放养老津贴和育儿津贴
通过提升政府兜底来刺激消费
刺激市场活力
未必不能扭转中国的问题
可惜呢
我们都知道中国政府不可能这么做的
这是体制问题所导致的
它里面还不仅限于贪腐问题
更多的是中国权
力模型所导致的
这个呢
有空我专门出一期节目来讲一讲
当然了上面说的问题还不是最恐怖的
我认为最恐怖的问题是
中国的政府权力一直缺乏监管
他和民主政府不太一样
中国政府一旦开始习惯从银行直接
拿钱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
那么可能就会无节制的发展下去
一直发展到没钱可用为止
比较典型的就是土地财政问题
我们想想
当年中共搞土地财政是什么尿性
当年中国的各级政府发现
土地财政是政府的金元宝之后
就开始以各种稀奇古怪的方式
拉动土地财政的增长
把房价拉到了一个难以接受的水平
而如果中国打通了银行
存款转移到地方政府的通道之后
那么地方政府肯定会施加压力
或者说通过各种奇形怪状的方式
去从银行借款
中国的实际情况大家也都懂
各大银行美其名曰是独立的上市公司
但是从来不对股东负责
只对上级官员负责
在这种情况下
政府一定会希望各级
银行加快放贷的速度
就和以前
希望自己的卖地收入越来越高一样
毕竟谁手里的钱多
谁就能去搞大基建
而搞了大基建就能拉升GDP
而谁的GDP高了
谁才能升官发财
在过去这种畸形的土地财政制度
是怎么停下来的
是大家没钱买房了
而如果这个直接从银行里拿钱的方式
建立起来之后
那么他停下来的那一天
一定是因为人民的存款已经被掏空了
银行已经没有钱再去借给各地政府了
土地财政泡沫的破裂
可能是大家房产价值的归零
而如果这次通过银行
建立起来的新的泡沫
到时候破产了
那大家就不仅仅是房产归零了
而是存款也归零了
到时候没跑路的人
等待的就是资产全面清零
如果这条道路开始
那么这种资产全面清零化
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有时候啊
真的得夸赞我们伟大人民领袖习主席
他说
过要实现共同富裕就要实现共同富裕
只是他将以集体清零存款的方式
以共同贫穷来实现共同富裕
当然
现在还不能100%确定中共就要这么干
如果中共真的这么干了
那真是为了自己的续命
中国的未来已经全然不顾了
感谢收看今天的节目
我是多伦多方脸
希望你多多点赞支持我的视频
这样可以增加YouTube推荐我的权重
我们下期再见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