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包公墓:包青天死於謀殺?墓穴打開時,在場每個人都驚呆了【文昭思緒飛揚243期】

放飛頭腦 思緒飛揚
朋友們好
說起包公
你想到的是不是這樣一個形象
我們今天要講的故事
可能很大程度會顛覆您這個印象
故事開始之前提醒一下大家
本周的會員節目
《兩顆原子彈都炸不死的人》
已經上傳了
為大家盤點一下
原子彈都炸不死的人和永不沉沒的人
請記得收看喔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會城市
從隋唐到清朝
合肥還有個別稱叫「廬州」
安徽省博物館就在合肥
1973年春天的一個下午
安徽省文化局一個叫吳興漢的職員
正一邊看報紙 一邊看鐘
等著六點鐘下班
突然間吳興漢的眼珠子瞪圓了
因為他看到了《安徽日報》上的一則通知
原來是合肥鋼鐵二廠因為要修建石灰窯
限時遷走當地的宋墓群
逾期者將按無主墳墓處理
這都是宋朝的墓
今天上哪去找主去啊
吳興漢一看就急了
什麼 合鋼二廠就為了要建石灰窯
就要把一個宋代墓群給鏟平了
吳興漢大驚失色
立刻給局領導打了報告
好在領導有考古背景
懂得保護文物的重要性
於是就從安徽省博物館等單位
臨時抽調了一批考古專家
成立了一個搶救發掘小分隊
吳興漢也是其中的一員
小分隊就火速趕往合肥鋼鐵二廠
廠方把小分隊領到了合肥東郊
一指 就這塊地方了
據說是宋代留下來的
如果你們想挖古董就趕緊的挖
時間一到建築工人就要來開幹了
別耽誤我們生產啊
廠方也不給人生地不熟的小分隊
提供更多幫助
交代了時間期限以後就離開了
小分隊一看這個墓葬群全都傻眼了
大大小小有幾十座封土啊
墓碑早就沒了蹤影
這都是文革後期了
有墓碑也早被紅衛兵小將砸爛了
所以也沒有辦法鑑別哪座墓更為重要
那為了不破壞大墓
小分隊商量 決定從最邊遠的一座
已經看不出封土的小墓開始挖
先看看是什麼狀況
時間緊迫 小分隊說幹就幹
三下五除二就挖開了這座小墓
可是剛一挖開
所有的人就原地愣住了
你猜怎麼著
原來是在深土當中
赫然擺放著一副金絲楠木棺材
金絲楠木 顧名思義
就是木紋裡帶著金絲光澤的楠木
這種楠木可以說是木材當中的蘭博基尼
而且是有錢都買不到的那種限量版
首先金絲楠的出生地要求就非常苛刻
它只生長在海拔1000至1500米高的
溫暖濕潤地帶
而且金絲楠喜陰 不喜歡曬太陽
它生長速度又奇慢
要等到300至500年才能成材
好不容易長成了
你就以為能用了嗎
還不行 還得淘汰一大波的
因為幾十棵金絲楠裡面只有一棵
能夠形成帶著金絲和綢緞光澤的完美木紋
當然在這麼苛刻的條件下
選拔出來的金絲楠木
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是木材自帶香氣
防蟲防蛀 千年不腐
而且是無論水淹還是乾旱
木材都不會變形 不會龜裂
所以它是古代棺木的第一上好候選木材
但是由於金絲楠的出貨率極低
再加上超長的成長期
幾乎沒有人會想到人工種植
你種下去一棵
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夠收穫
它沒有可預見的經濟效益可言
因此它只有天然成長
人們去尋找 去砍伐 這一條選項
所以木材的來源就少之又少
所以只有皇家和極富大貴之家
才用得起金絲楠木作為棺木
在合肥這個不起眼的
連封土都沒有的小墓裡
居然出現了金絲楠木棺材
這實在是太震撼了
難道這個墓主人
是個了不得的大人物嗎
小分隊迫不及待的把棺材抬了出來
打開棺材蓋往裡一看
更加傻眼了
不是因為他們看見了什麼
恰恰相反 是啥也沒看見
這棺材裡啥也木有
只有兩副骨骸 一男一女
某些部位的骨骸還破損掉了
這個棺材裡如此簡陋
沒有隨葬品
和這個金絲楠木棺材的規格
嚴重不符合啊
細心的吳興漢發現
在棺材底板的兩邊
整齊的排著6個鐵環
這事非常蹊蹺
它不僅在宋代的棺槨上不常見
而且打進鐵環
它破壞了珍貴的金絲楠木的材質
這屬於暴殄天物的做法
相當不值當
那這個怪異的舉動是什麼原因呢
要留待後面才能夠解開
正當大家冥思苦想
鐵環代表的意義的時候
突然有隊員發出了驚喜的喊叫
原來是在墓穴泥土當中
發現了幾塊破碎的墓誌銘石碑
大夥七手八腳的把碎片拼湊起來
原來是兩塊碑
一塊碑上面依稀可見刻著一行字
宋樞密副使贈禮部尚書孝肅包公墓
另外一塊碑上刻著
宋故永康郡夫人董氏墓
這一下大家的下巴都要驚掉了
原來這是大名鼎鼎的包拯
和他妻子董氏的合葬墓
包拯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黑臉包青天
沒想到 撿著這麼大一個瓜呀
包拯 字希仁
公元999年出生在廬州包家村
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肥東縣
包家是官宦世家
父親包令儀做過宋朝的虞部員外郎
分管冶金和茶、鹽生產
包拯是包家獨子 臉並不黑
額間也沒有長那個月牙
那都是後來演義出來的
史書上記載
他是一位皮膚白皙的鬍鬚男
包拯從小正直 也孝順聽話
是父母膝下的乖寶寶
長到26歲的時候
娶了門當戶對的董氏為妻
包夫人董氏很有旺夫運
成親之後沒有幾年
包拯就高中了進士
但是包拯遲遲沒有去當官
是因為他的雙親去世了
包拯就在雙親的墓旁搭了一間草房
為他們守孝
這一晃就是好幾年過去了
直到包拯38歲那年
才開始了他的公務員生涯
去揚州府天長縣當縣長
所以《少年包青天》電視劇裡面
那個斷案如神的“teenager”包拯
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中年以前的包拯
基本上就是宅男生活
除了趕考就沒出過遠門
還上哪去斷案去?
但是「包神探」這個名聲
確實是從他上任縣長不久就開始了
那個年代案件的偵破、檢控、審判不分
包縣長一手包圓了
包拯在天長縣
辦理過一件著名的「牛舌案」
這個事情在《資治通鑑》和《宋史》當中
都有記載 過程是這樣的
有一天一位姓劉的縣民
急吼吼的跑到縣衙來告狀
說有人把他家耕牛的舌頭給割掉了
原來劉縣民一早去牛棚的時候
發現自家的牛倒在地上
嘴裡流著血 大口喘氣
劉縣民趕緊把牛嘴扒開一看
他開始以為是牛吃了什麼東西
食物中毒了
結果發現不是
而是有人把牛舌頭給割掉了
你說這世上哪有這麼缺德之人呢
牛沒有了舌頭就不能吃草
不久就會被餓死
當時正是農忙時節
沒有耕牛可咋辦呢
再買一頭牛
劉家的經濟實力又不允許
劉縣民於是心急火燎的跑到縣衙去告狀
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
上氣不接下氣
包拯就趕緊安慰他
啊 你先別哭 慢慢說
你先好好想想 有沒有什麼仇家
劉縣民此刻情緒激動
想的都是一家老小的生計
也談不出什麼有用的線索
包拯一看 那就只能出狠招了
他就對劉縣民招手
你附耳過來
劉縣民湊近 貼過耳朵
包拯就小聲的 如此這般的交代了一番
劉縣民聽完
嚇得腦袋晃得跟波浪鼓似的
啊 不行 不行 不行 小人不敢吶
包拯說 不怕 萬事有本官兜著呢
劉縣民一看
縣太爺都這麼交代了
將信將疑 也就只好回家趕緊照辦吧
第二天 劉縣民家的耕牛肉
就出現在了天長縣的農貿市場裡
又過了兩天
就有人上衙門告狀了
說劉縣民違法宰殺了自家的耕牛
應該判刑
因為按照北宋的法律
私自宰殺耕牛者
會被判處脊杖20
杖刑在宋朝分為臀杖和脊杖
也就是打屁股和打後背
屁股打個血肉模糊
還好說 養養就好了
可是後背上這二十板子打下去
弄不好就傷了內臟了
不死也得終身殘廢
所以劉縣民才會在第一時間嚇得使勁搖頭
這邊包拯先微笑的聽完了告狀人的控訴
然後一拍桌子 臉拉下來
大喝一聲 嘟 從實招來
是不是你割了人家耕牛的舌頭
告狀人一聽 一下子嚇得癱倒在地
原來是包拯斷定了
割人耕牛舌頭這事無利可圖
它只可能是仇家的報復
於是就讓劉縣民將計就計
宰殺耕牛 引誘罪犯上鉤
包拯判斷 割牛舌的人
肯定是想置劉縣民一家於困境
之所以割牛舌而不是直接殺掉耕牛
那就是讓牛慢慢餓死嘛
所以作案之後一定會在暗中觀察
欣賞仇家一家人的痛苦
人家要的就是這個過程
劉縣民宰殺耕牛之後
那割牛舌的嫌犯豈能放過告發仇家
違法犯罪的機會呢
包拯還特別交代了劉縣民
殺牛之事不得聲張哦
所以除非專門跟蹤和監視
那旁人是不可能知道劉縣民家殺牛
和出售牛肉的舉動的
當然就只有割牛舌的人才有這份心思
爬牆頭 又跟蹤
去觀察劉縣民家裡發生了什麼事
一審訊 來人立刻供人不諱
包青天初戰告捷
用的是引蛇出洞之計
誘使犯罪嫌疑人自證其罪
也足見包拯邏輯強大 心思縝密
對人的心理把握細緻入微
雖然史書上濃墨重彩的記載了
這樁「牛舌案」
但是包青天的神探生涯並不長
他的工作和司法有關 只有短短的六年
後來他就從地方調到了中央
負責全國的財政賦稅
說他當過開封府尹
這個是沒有的
包拯做官的原則從來沒有變過
他絕不接受任何賄賂
也敢於直言上書
就連皇帝最寵信的妃子都敢得罪
當時的大宋皇帝是宋仁宗 趙禎
他最寵信的後宮佳麗是張貴妃
愛屋及烏
仁宗就想給張貴妃的叔叔升官
但是包拯堅決反對
他對仁宗說
憑這個貴妃家人的才能
那是完全無法委以重任的
如果您非要提升
那就只能說明陛下您偏私
吏治的風氣從您這兒就開始敗壞了
官場風氣您就別指望能夠端正
這頂大帽子一壓過來
仁宗也只好放棄
不過好在仁宗是開明的君主
依然賞識包拯
因此包拯的仕途一路暢通
做到了樞密院副使
相當於今天的三軍副總參謀長
當然包拯由於他耿介的性格
得罪的達官貴人也不少
包拯也沒有做過開封府尹
他曾經有過一個頭銜
是龍圖閣大學士權知開封府事
而並不是開封府尹
在宋朝開封府尹這個職位並不常設
通常是由親王級別的人物來兼任的
公元1062年
一直身體倍兒棒 吃麻麻香的包拯
在工作的時候 突然在官衙病倒
回家以後13天就病逝了 享年63歲
在那之後就一直有傳聞
說包拯是被他彈劾過的政敵下毒害死的
但是傳聞歸傳聞
一直沒有機會驗證
它也就成了歷史的懸案
而1973年包公墓的意外出土
也就成了破解這個千年懸案的機會
挖掘出了「包青天」的真墓
這當然是重大的考古發現
但是一連串疑問也隨之而來
比如是誰打碎了包公的墓誌銘碑
包公夫婦為什麼被葬在了這個小墓裡
為什麼骨骸有破損
可是金絲楠木的棺材卻保持完好
以及這個棺材上的6個鐵環
是幹什麼用的
這些疑問需要逐一破解
首先珍貴的金絲楠木棺材和毫無陪葬品
這兩個自相矛盾的現象
是最容易得到解釋的
包拯家境不寬裕
他自己肯定是買不起金絲楠木棺材的
但宋仁宗一直對他信任有加
包拯死後
仁宗還親自去包家弔唁
追封他為禮部尚書 極盡哀榮
再之後 包拯才被送回家鄉廬州安葬
所以這個金絲楠木棺材
只可能是御賜的物品
小分隊開幹之後不久
一個老人找上門來
他叫夏廣宏 是本地人
他聽說發掘出來包公墓
特別前來拜訪
夏廣宏說
他們家的祖上就曾經是包公墓的守墓人
據長輩說 真正的包公墓
不是你們現在挖的這一塊
而是在墓地後面的油菜地裡
發掘小組將信將疑
但是現在離合肥鋼鐵二廠
給的期限已經非常近了
他們也沒得選擇
只有按照夏廣宏說的油菜地 去挖挖看
果然小分隊在油菜地裡
夏廣宏所指的地方 才往下挖了一米深
就觸及到了一座古墓
墓室由磚石砌成
隊員們都非常激動
終於找到真正的包公墓了
但是打開墓室一看
大夥的心全都涼了一大截
原來早就有人捷足先登
光顧過這裡了
墓室被毀壞的一塌糊塗
連鋪地的磚全都被撬走了
很可能是盜墓的人沒有找到寶貝
所以掘地三尺
看是不是埋在磚下面
幸運的是
發掘小組發現了兩條很有說服力的線索
一是墓室裡發現了12個殉葬用的墓俑
根據宋代的喪葬制度
只有二品以上的官員才有資格享用
包拯生前是樞密副使
死後被追贈為禮部尚書
這兩個官職都是從二品
那麼這一條是符合包拯身份的
第二是墓室裡有一個擺放墓誌銘碑的磚台
也就是石碑的基座
從磚台的形狀大小
都和小墓出土的包公墓誌銘碑相當吻合
那很顯然
早先小墓裡找到的墓誌銘碑
就是從這裡移過去的
小分隊相當肯定
油菜地的這個墓就是包公的真墓
那是誰毀壞了它呢
是包公的仇家或者是其他什麼人嗎
又是誰轉移了包公夫婦的遺骸呢
為什麼遺體被轉移到了
相距只有幾十米遠的地方
這個毀墓者卻沒有發現呢
對於這一連串問題
夏廣宏也沒有答案
他只知道祖輩留下的唯一信息
就是包公墓的真實位置
考古人員就只好從其他地方去尋找答案
他們從廬州的地方誌當中
瞭解到這麼一件事
在包拯去世後的62年 公元1127年
金軍攻陷了北宋都城開封
這也就是著名的靖康之變
今天的合肥一帶
也受到了金軍前鋒的劫掠
包家人被迫遷移避難
考古人員推測是包家的後人在逃難之前
把包拯夫婦的遺骨連同墓誌銘碑
匆匆從原來的墓室當中移出來的
那麼遺骨的破損就可以解釋了
因為下葬已經好幾十年
屍體已經朽壞了
移葬的過程又很匆忙
沒有充分的保護措施
那當然在搬運過程中
這磕一下 那碰一下 就會發生損壞
墓誌銘碑的損壞
既有可能是搬運過程中無意造成的
也有可能是故意損壞的
目的是萬一這個移葬的地點
被金軍發現了
他們也不知道墓主人是誰
但是事出匆忙
並沒有把墓誌銘碑破壞的很徹底
還有棺木底部兩側打上的6枚鐵環
也可以得到解釋了
因為正規的下葬和移葬程序
都應該是用繩索捆住棺木
再用木槓穿過頂部的繩扣
由幾排人抬著棺木走
但是很可能移葬的時候事出緊急
既沒有時間
也找不出那麼多人手可用
只得在棺木的底部砸進幾排鐵環
不得已破壞了珍貴的金絲楠木材
就直接拎著鐵環抬著棺材走
另外金軍來了
只是盜掘當地大官和富人的墓葬
停留的時間並不長
挖開一座墓
一看沒啥值錢的東西
就趕緊去挖下一個
這可能是為什麼包拯被移葬的地點
離原來的主墓不遠
卻沒有被發現的原因
同時也因為沒有墓碑 不起眼了
在之後的九百年當中
這個合葬的小墓
幸運的逃過了所有盜墓賊的覬覦
一直完整保存到了今天
小分隊後來又在墓葬群裡挖出了
包公的兒子 孫子 等十來口人的墓葬
終於趕在合鋼二廠給的期限到期之前
真相大白了
考古隊就把金絲楠木棺材和墓誌銘運走了
但是當時正值文革的後期
博物館並沒有保存遺骨的條件
無奈之下 吳興漢匆匆的從棺木裡
拿出了35塊遺骨
其餘的就被聞訊而來的包家人
裝入了11個紅陶罐子
在當地找了一個野地 就地掩埋
從此之後就沒人知道下落了
雖然大家很惋惜
剩下的那些來不及搶救的宋墓
就這麼被推平了
但是彼此安慰 還好
包拯這位千古名人的遺跡
還是保留下來了一些
那是文革歲月嘛
能保留下來這些就不錯了
就在大家彼此安慰的時候
又傳來了一條消息
原來是專家在修復墓誌銘碑文的時候
發現了一段驚人的文字
寫的是 嘉祐7年五月己未
方視事 疾作為歸
上遣使賜良藥 辛未 遂以不起聞
白話的意思大致是說
在宋仁宗嘉祐7年
就是公元1062年
包拯正在辦公
突然生病 就請病假回家了
宋仁宗派人送去了藥
結果幾天之後 包拯就去世了
考古學家們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氣
難道說宋仁宗是一位腹黑的男主
一方面嘉獎包拯
另外一方面
又向被包拯得罪的那些達官貴人妥協
暗中下毒 害死了包拯嗎
宋朝的毒藥最出名的有兩種
一種是砒霜 也就是三氧化二砷
《水滸傳》裡的武大郎
就是被潘金蓮用砒霜給毒死的
還有一種藥非常神秘
叫牽機藥
據說是宋太宗趙光義發明出來的
第一個死於這種毒藥的名人
就是南唐後主李煜
宋朝有一本叫《默記》的書
就記載了中了這種毒的人死前的慘狀
身體彎曲 全身縮成一團
因為這種藥的主要成分裡
含有了一種叫「馬錢子鹼」的神經毒素
所以服下的人會肌肉抽搐而死
非常痛苦
但是開棺的時候
小隊的成員們看的都很清楚
包拯屍骨舒展
沒有任何彎曲現象
所以可以排除第二種可能
那有沒有可能包拯是砒霜中毒而死呢
這最後的謎團
一直到1992年才徹底解開
專家們把吳興漢手上保存的
35塊包公遺骨
做了微量元素檢測
和同步X射線熒光(EDXRF)分析
得出的結論是
包公骨頭裡的砷含量
其實比現代人還低呢
不僅砷含量低
其他有毒元素含量都比現代人低
所以包公只能是自然死亡
而且看上去
包公生前的食物也遠比現代人健康
最後專家們分析了遺骨之後 推斷
包公大約是一位身高1米65的小個子男子
而遠非《包青天》劇集裡的那位黑臉壯漢
1987年 安徽省在一個公園裡
修建了一個新的包公墓
把35塊遺骨當中的20塊
又放回到了那個金絲楠木棺材裡
然後安葬進墓園
其餘的15塊被收進了安徽省博物館
從此這個包公墓就成了當地的旅遊勝地
到這一步 關於包公是被毒死的
這個流傳了上千年的江湖傳聞
終於可以證明了
但是非常遺憾的是
包公夫婦的遺骨大部分都失落
找不回來了
這有可能才是包家後人最大的遺憾吧
那麼好
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這
謝謝大家
如果您覺得咱們的故事
或者咱們這個頻道有意思的話
就請訂個閱 關個注
下回更新不迷路
散會
最後剪輯師小謝拍了個案
包公沒中毒
又是全有機健康飲食
卻又暴病而亡
嗯 本官以為本案疑點甚多
還得接著破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