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穿中国高考最公平的谎言_北京考生录取率竟比河南高47倍_为什么不敢统一试卷统一录取___制度性歧视_高考真相_教育特权

大家好欢迎收看夸克说我是夸克
又到了万众瞩目的高考季了
中国人可能都听过这么句话高考是
全世界最公平的考试
从新闻评论到自媒体鸡汤从老师的
口中到家长耳边你几乎听不到第二种声音
它就像一句咒语一遍又一遍
的刻进我们的脑海里 成为我们对这个
社会相对公平的最后一点信念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共识是如何被
塑造出来的 如果你喜欢我的节目
还请订阅我的频道点赞、转发或在评论区
留言 记得把订阅小铃铛调到黑色的全部
这样就不会错过我的更新了
由于高考很公平论本质上属于
维稳宣传的重要成果之一历经了很多年
所以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理论了
设置了多重的防御系统你从逻辑上
驳倒了一个还有另一层防御
在以下我的反驳过程中你也可以看看
您被困在了第几层 需要说明的是
为了避免有人抬杠咱们今天聊的高考
是否公平不去讨论董小姐的协和4+4
章泽天的健美操保送
留学生和华侨联考 也不会去聊高考舞弊
冒名顶替行贿这种非常规手段
咱们就聊普通人都能走的路
也就是你和其他人都走上高考考场
真刀真枪的拼到底公不公平
对这种情况多数人觉得不公平的一个点
就是为什么不能统一卷统一录取啊
是不是某些地方在搞特权
对这种想法高考公平论就会搬出
第一套话术统一卷会损害落后
地区的利益比如以下这种
如果你搜一下就可能会看到有几千个
账号在反复重复同样的文案
逻辑稍微差点的人天天刷着这样的短视频
是不是也会不自觉被洗脑?觉得党妈妈多么
替咱们弱势群体着想啊 但稍一琢磨
你就会发现这套说辞根本就是避重就轻
偷换概念道理很简单
根本没人反对你适当照顾欠发达地区
大多数人认为的高考不公从来就不是
针对西藏、新疆、甘肃、海南
这些地区的 恰恰相反大家普遍都能理解
因为优秀的老师通常不愿意去欠发达
省份 导致当地的师资力量和教育
资源薄弱所以给他们适当倾斜
也符合我们对社会公平的朴素认知
大家真正感到刺眼愤怒的是
你凭什么劫贫济富啊?为什么偏偏是
中国教育资源最发达最顶级的几个直辖市
北京、上海、天津他们
考学却是最容易的 不相信吗
咱们看数据
这是1999年全国各省一本录取分数线
为什么选那么久以前的数据呢?因为
那一年除了上海有上海卷以外其他地方
都是同一张考卷可以很方便的比较
以理科一本为例
前三名分别是湖北的566
河北和江苏的546
北京多少分呢?460 排在第27位
和湖北差了106分
这里补充个背景啊我大学时期的女朋友
是北京的她高中是北京一个普通区重点
她五门课的老师三个北师大
一个清华的还有一个是人大毕业
而我呢我所在的省重点
整个年级只有一个老师是北师大的
其余老师的最高学历是华南师范大学
请问在这种情况下
凭什么师资力量最强的北京比新疆
贵州、甘肃、海南这些相对落后的
边疆省份更低?凭什么?
你以为是偶然情况吗?咱们再来看看
2000年的数据还以理科为例
一本、二本最高的依然是湖北
559分和519分
北京的一本多少呢?476
低于甘肃的506新疆的478
你以为只有这几年才这样吗?
咱们再看看早几年的情况
这是1991年的数据
前三位依次是浙江、江苏的547
湖北的544
而北京呢490 排名第24位
低于宁夏、海南
广西、新疆、甘肃
有人可能要说你说的这都是上个世纪的老黄历了
最近这些年总该改善了吧?是的
确实改善了因为2000年以后
就全面分卷考试了比如2001年
分成了3加2卷、3加X卷
新教材卷、标准分卷
而以前最卷的几个省比如浙江
江苏、湖北都被分到了3加X
而北京、上海被分到哪呢?3+2
和它们一个赛道的包括
贵州、甘肃、宁夏、青海、云南
西藏、新疆 而且
北京的理科一本依然低于贵州和甘肃
比同组的山东低119分
文科更夸张比贵州、甘肃、
宁夏、云南和新疆都低
也许是觉得这么搞太尴尬从02年开始
北京就学聪明了效仿上海搞起了
自主命题卷 终于不用比来比去给人
留话柄了 2004年天津
也跟上 出台了天津卷
至此三大直辖市都松了一口气
对这种做法刘瑜教授曾经有一段经典
论述 是这么说的假设
你来自火星突然被扔到中国
你可能被扔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也可能扔到
河南这样的内地省份甚至还可能被扔到
新疆这样的边疆地区这个时候让你
来设计一个理想的高考分数线制度
你会怎么设计?你可能会说三个地方分数线
一样嘛大家公平竞争
你还可能会说让边区的分数低一点
其他两个地方一样因为那些地方贫困
教育条件有限人家北京上海的孩子
用电脑打字俺们这还是凿壁偷光呢
你还可能会说我选择
让北京上海的分数低点其他两个地方
一样因为因为唉
你们地球的夏天真热啊
我们知道这三种选择第一种叫
程序正义原则第二种叫补偿性
正义原则第三种姑且称之为
夏天总是很热原则吧
看了以上这些你还相信那套分卷考试
是为了照顾落后地区的屁话吗?
其实这套劫贫济富的残忍逻辑
又何止是在教育领域按秦晖教授的说法
中国差不多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一边
超高税收一边对普通人负福利
然后集中优势资源补贴优势群体的国家
尽管这样我知道依然会有人为他们辩护
说毕竟还是应该照顾老少边穷省份
不能搞统一试卷录取 OK
那很简单你根据人口也好考生人口
也罢给全国各省一个相同或者类似
的录取率这总可以吧比如
各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一本录取率
都是5%技术上不难吧
你也不能说不公平吧为什么不做呢
接下来看看这套话术的第二重防线
不能没有高考论最经典的有两种
一是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第二类是张雪峰的素质教育对穷人孩子
更不公平
听听还是那套熟悉的配方多么的
悲天悯人多么的为穷人打算
难怪墙内那么多人把张雪峰当成社会良心呢
但你稍一分析就会发现这又是一套
经典诡辩是虚假二分法和稻草人
谬误的组合拳 白岩松、张雪峰们
的逻辑是故意把问题简化成两个极端
逼你二选一要么接受现行不公平
的高考制度要么完全没标准
大家拼背景拼资源 并且他们悄悄
给你立了一个虚假稻草人完全取消考试
然后他们对这个根本不存在的
敌人一通猛批大肆渲染没有
高考的恐怖前景以此来转移视线
不理解吗?看看这个视频就知道了
实际情况是质疑者从来没说要完全
取消高考而是要求在现有高考制度
和更公平的高考制度之间进行选择
要驳斥这几位也很简单还是前面那个问题
可不可以取消对北京、上海、天津等
最发达直辖市的逆向倾斜
第三道防线是经济发展不均衡论
这一层的核心逻辑是发达地区
名校多所以优先录取本地生源
很正常而且很多学生都会
倾向本地或者就近入学
比如你一个广东学生同样情况下他可能
优先报考中山大学其次是临近的湖南大学
而不太想去哈工大因为太远了嘛
所以这有什么问题呢?
有问题首先985和211
等优质大学基本都是教育部或者
其他中央部委直管的也就是说
主要靠的是中央财政说白了
每所985都是全国人民的985
优先录取本地生源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其次即便我们认可了地方保护主义的
正当性也依然解释不了一个现象
看看这张表格这是2022年
985大学招生人数表
重点看外地招生率一栏所谓外地招生率
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排除本地招生
以后某个省份的考生被外地高校录取的
几率比如一个广东考生被
中山大学录取这算本地招生
但如果他被四川大学录取那就算外地招生
的范畴这个指标更能说明一个省份
的考生在全国优质教育资源面前的竞争力
和机会 然后你就会发现
北京、天津的外地招生录取率依然是全国平均
水平的两三倍 说人话就是这两个
城市的孩子想上外地名牌大学要比
其他省份容易得多 以南京大学为例
它各省录取率最高的地方依然是
江苏、上海、北京 你向
江苏倾斜我可以理解 向上海
倾斜我也勉强能理解因为近嘛
可你北京的录取率是邻省山东、河南的
五倍怎么解释?
是只有南京大学一家这样吗?当然不是
这是中山大学的数据北京的录取率
依然位列前三是距离差不多的河北的
3.5倍而排在北京以后的依次是
天津、上海 再来看武汉大学
录取率最高的前四位依次是
湖北、北京、天津、上海
北京录取率是最低的新疆的十倍
所以你发现规律了吗?就是
除开本地生源外 各地的顶尖高校
都会优先录取北京、上海、天津的学生
无论他们离这几个地方有多远
这恐怕就不能仅仅用各地高校数量不均衡
来解释了 因为按照大家都爱就近
上学的逻辑 武汉大学应该优先
多招湖北人或者多招河南、河北这些
没有好大学的临近考生才对啊为什么
反而要给远在千里之外的京津沪如此高的
录取率呢?也就是说即便我们认可
地方保护主义的正当性
也推导不出这个全国优先北京、上海的逻辑
更何况地方保护主义本身也没有
很强的正当性 这时候辩护者们
就会打第一个补丁了 他们会说
这些名校也有一部分资金来源于地方财政
倾斜一下本地很正常啊
美国的州立大学不也是本州的学生优先吗
OK假定我们认可本地纳税多了
就能优先上学这个逻辑
那我一个山东人可不可以通过向上海市
政府额外纳税来换取上海本地的复旦录取率
没多少钱 上海的人均
教育支出是每人每年6000块钱
三年1万8你去问问山东的家长
给1万8就能换上海的录取分数线
肯定很多人会愿意的您可别觉得
这是开玩笑啊在美国和加拿大
这一点就很容易做到 搬家嘛
你德州的孩子想考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同时又羡慕加州孩子的录取率
简单 搬家就行了美国又没有户籍限制
不会给你安个高考移民的罪名
并且正是因为没有户籍限制这才让美国
公立大学本周和外周学生的录取率
差距没那么大 我们以加州大学系统为例
众所周知它是美国最好的公立大学
如图所示加州大学
的众多分校本周和外周学生的录取率
差距通常在两到三倍最接近的
圣地亚哥分校甚至只有1.5倍的差距
相比之下中国的地方保护有多严重呢?
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的本地录取率
都是外地平均录取率的10倍左右
清华更是达到了夸张的20几倍
要知道美国的州立大学经费主要
来自州内和校友捐助而不是像中国一样
来自联邦或者教育部拨款 本来
应该是更倾向本州学生的但他们的差距
却只有两倍左右为什么呢
因为美国没有户口这个玩意儿没法通过
户籍制度拦着你从而给某些群体
定向输送利益 面对这种情况
辩护者往往就会打第二个补丁
说谁让你们省不建好大学的
你们山河四省三亿多人就两所985
是挺惨的可怪谁呢?不得怪
你们自己没眼光吗?要是你们当初自己
建了好学校不就不用跑外省蹭人家的
985了吗?并且他们往往还会
举出当初中科大想搬到河南被拒绝
后来去合肥落地的例子来证明是你们
河南活该 乍一听好像挺唬人的
但你细琢磨就会发现这话同样是
耍流氓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是
谁是你们谁又是我们
不装外宾的话大家都知道中国的
任何一个普通居民对于本省要不要建好大学
要建多少好大学是没有任何话语权的
不仅河南人没有话语权北京人也没有
都只能听党的安排并且不仅
是河南的市民没有发言权甚至河南省的
官员也没什么话语权一切都得听中央的
所以结论就是不光
建大学你没有话语权户口在哪
你也没有话语权生下来就定了
你想搬去北京读书人家也不会要你
所以你说这话就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
农场主给九号猪舍的饲料特别少
给猪都饿瘦了然后饲料最多的一号
猪舍的猪转头嘲笑说谁让你们
九号舍的猪自己没眼光不会选猪舍
不会自己搞饲料的呢
无耻吗?我觉得挺无耻的
至此你会发现京津沪这三个
最发达地区的孩子拥有超高录取率这
这个事儿基本没得洗了
面对这种情况高考公平论还有
第四道防线就是所谓的素质论
第一种说法是北京、上海的孩子可能
考分是低点但人家搞的是素质教育
又会乐器又会打球还能出国旅游
不像小地方只会死读书
国家要选拔人才当然要综合考虑了
所以 给今后的孩子分数线低点也没什么问题
这个逻辑同样是诡辩
首先你不能一刀切的想当然预设
北京、上海的孩子都是素质教育
而其他地方就不是 这属于明显的歧视
你放眼全世界有哪个国家会根据地域
搞出这种明目张胆的歧视的?
加州大学会给纽约和阿拉巴马划分不同的分数线
然后告诉你纽约人有钱
所以他们家的孩子素质比较高嘛
其次既然是全国性考试
你就得是一个标准要么都靠分数
要么都讲素质不能说京沪就看素质
而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就看分数
这是耍流氓 第三
即便真的是京沪两地的孩子素质教育搞得
更好那也明显是倒因为果
京沪的孩子有时间和精力去组乐队玩跑酷
是因为他们的录取率更高进入名校的
压力更小不信的话你给北京、上海
的录取率调到河南的水平
你看京沪的家长们还有心思让孩子们去玩滑板吗
最后你这个素质的标准
到底是谁来定的?是以玩乐器、出国旅行
作为标准吗?那反过来
为什么不能以能歌善舞或者骑马的骑术
水平作为标准?如果按这两个标准
可能新疆、云南或者内蒙孩子的平均
素质更高呢咱们再夸张一点
能不能以边走路边吃面作为素质的标准
那湖北孩子可以吊打全国啊
声明一下啊这段是有点故意刻板印象了
我当然知道内蒙孩子并不是都会骑马
只是用来讽刺同样刻板印象的素质论
发现没有 即便你认可
素质论那你素质的标准也起码应该是
公开透明经过专家评议的而不能是
制定政策的人垄断了定义权
就比如说我们加拿大除了标准化考试
也需要递交材料看课外活动特长什么的
但这个标准是全国统一的
不会说你多伦多的就优先看会不会打冰球
小镇的孩子就画更高的分数线看分数
除了素质论还有第五道防线
那就是所谓的北京上海普高录取率低
类似的论调在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就遇到过
我们同寝室的北京男生在被问到
为什么北京的录取率那么高的时候
他给的解释之一就是我们北京孩子初中考
高中多难啊高中就提前筛选过一遍了
能上到高中的已经是比较好的生源了
那真是这么个情况吗?
还是得看数据
这是2020年各省市的普高录取率
北京高居第二而最低的依然是
浙江、河南等高考较难的省份
也就是说河南的考生不仅考大学
比北京难得多就连初中考高中都比北京
孩子难如果考虑到这一层
教育不公的差距只会更大
到了这儿辩护者们就会祭出第六道
防线说为什么其他地方的大学愿意
给北京、上海的考生更高的录取率、更低的
分数线呢?不是因为上头要求照顾
而是因为北京上海的考生都不愿意离家
去外地读书你想啊北京上海最发达
名校也最多 你想吸引那边的生源
当然得降分嘛所以就
造成了北京孩子四百多分上武大的情况
你要这么说呢现实也确实如此
但这里有两个问题啊既然北京学生
大多不愿意到外地读书都想留在北京
你为啥还要不惜降分给这么多名额呢?
其次北京上海的孩子
为什么有底气不去外地读书?
不还是因为本地的人均高校资源秒杀其他
省份而且严重倾向本地生源导致的吗
北京的2300万人有8所顶级
985、26所211还有清北坐镇
而河南河北一亿7千万人
加起来只有2所211、
985数量为零而这种令人发指
的差距不都是行政力量决定的吗?
这不是赤裸裸的权力干预下的教育不公
是什么?并且需要指出的是
即便同样是在优先录取本地
生源的逻辑下京沪等地对于本地
生源的倾斜程度也远远超过其他地区
以下是北京大学在全国各省
的录取率 我们能看到它在
北京的录取率是最低的四个省份:
云南、河南、河北、广东的
47倍是平均值的20多倍
清华也差不多北京的录取率是最低
的江西、河北的46倍
是平均值的20多倍上海交大也类似
在上海的录取率是新疆的38倍
平均值的20多倍
而前面面我们比较过了南京大学在江苏的
录取率是最低河北的17倍只是均值
的7倍本地优先的情况远不如
京沪严重并且这里还需要
考虑到一个因素那就是清北是中国
最顶尖的两所高校在国内是不可替代的
这跟普通985完全不同
什么意思呢?简单说就是假如以
你的成绩属于在本省可以考211或者
普通985的水平那其实是有很多
选择的比如你是广东考生
大概能上中山大学这个水平的
那其实武大、人大、厦大、山大等
985对你都是OK的可以平替
这种情况下假设北师大或者
同济大学给你们这个省的录取率很低
你大不了不去北京、上海去武大或者厦大
也可以啊咱可以不受这个窝囊气
但清北就不同了如果你是你所
在省的顶尖学霸甚至学神那你基本上
没什么选择就是奔着清北去的
不可能说我明明能冲击清北最后选了个
四川大学吧但那也就意味着
你必须忍受清北在录取上的严重不公
如果你是河南、河北、云南、广东的考生
考上北大难度是北京孩子的
47倍人家可能是全班第一
就能上北大而你呢考了全县第
一可能都进不去到了这儿
有人可能会承认中国的高考确实是
不公平但依然会嘴硬说
虽然高考不是完全公平但已经是
相对而言最公平的制度了要是像美国
那样搞申请制更不公平
这其实还是诡辩一来
要比较你得在同一个维度下比较
比如考试制和考试制对比申
请制和申请制对比像美国和加拿大
都属于考试加申请制就可以互相比较
而中国的比较对象其实应该是
日本、韩国、德国、法国
这种采取考试制的国家你比如说
韩国就是全国统一试卷统一分数线
不会因为你出生在最落后的全罗南道
分数线就比首尔领导家的孩子高100分
日本也是一样东京考东大并不比
北海道容易德国、法国也是
虽然各省各州自主命题但不同省
的考卷是有一个科学的难度换算公式的
以确保能公平的比较不同省的两个考
生的实际水平从而避免不公
其次所谓的美国申请制更不公平
其实是一种严重的误导
是故意把美国的申请制和中国的保送自主招生混为
一谈利用大多数人对申请制的不了
解故意引导你认为申请制就是协和4+4
然后产生美国全是协和4+4
咱们好歹还有一部分是靠考试的
错觉 事实上为了杜绝
申请制中的推荐信、自述材料中潜在的不公
美国是有一整套制度设计的
而非这类话术中所宣扬的那样
美国大学的选拔制度有它的问题
但绝非申请制而更多是左翼思潮
和政治正确带来的逆向歧视和不公
换句话说美国优先照顾黑人
和LGBT不像你们这儿照顾
北京和上海 最后已经
是相对最公平这本身就是一种懒政思维
因为任何制度都可以
找到比它更糟糕的参照物但这不能成为
拒绝改进的理由打个比方
你去医院如果医生告诉你你得了肺癌
但不打算给你治疗理由是你最起码
没得艾滋病啊不会传染给你的配偶
相对来说已经是最好的了你能接受吗?
所以你看无论从哪
个角度深挖那些高考最公平的辩护
最终都会在铁一般的事实和逻辑面前轰然倒塌
有人可能会好奇啊说
你说的我听懂了就是高层在给京
津沪这些地方的考生输送利益嘛
但问题是北京的普通老百姓也是草民
领导们为什么要特别照顾他们呢
?原因很简单高考录取率的这个
福利其实不是给领导的你
别听张雪峰这种人胡说八道说什么
北大校长的孩子五百分也上不了北大
领导家的孩子要么送出国了要么根本
不参加高考高录取率其实是
为了照顾北京上海体制内中层以下的
这批人因为这批人是给领导提鞋
的马仔算是自家人但你又不能
公然的在北京市内继续划分出体制内
体制外两条分数线那太赤裸裸了
于是就干脆一刀切以户口
划界给外地人叉出去 让你胡同里的
草民也跟着沾点光 这件事儿
看似是领导施恩实际上不过是一
张巨大的社会管理考勤表以公平
之名行分而治之之实他
不仅把全国人民分成了三六九等
更巧妙的把那些在特权区域内本该是草民的
普通市民也抬了旗纳入了受益者
的行列于是他们就有了维护这个
制度的动力成了高考公平论的坚定
捍卫者因为对他们而言这确实
是仅存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特权
是他们能给下一代争取的最实惠的福利
不信你看好多北京的哥虽然平时
也骂领导但真要他们支持高考一张卷
一个分数线放心吧他们
绝对不干 所以我在之前的
节目里才会说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党最高明的管理和维稳技术之一
让每个人在做奴才的同时还能察觉
到有更低的奴才给自己垫脚
于是也感觉生活美滋滋 似乎有那么一点甜头了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