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必須封掉 Google?」20 分鐘拆解 GFW 黑歷史|YouTube 搜索 Gmail 都難逃|左耳故事

大家好欢迎来到左耳故事
大家先想一下
过年给人拜年
结果收到了2万多条同一个字“滚”
是什么画面
这不是开玩笑
是2012年春节前夕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
外号“中国防火墙之父”的方滨兴
就在微博上遭遇了这事
老方平时是不敢发微博的
因为他发一发微博
他知道自己肯定会挨骂
但是当年 不是出了一个
薄熙来和王立军的事件吗
方滨兴曾于2011年12月
邀请王立军担任北邮客座教授
并称赞王立军是
“铁血警魂,学术专家” 等
笑死 从这也能看出
方滨兴不是什么东西
是没有道德情操
只懂得攀附权势的一个人
就这样在2012年4月25日的时候
纽约时报的报道中提到了
方滨兴可能受到薄王事件的牵连
4月26日 方滨兴吓得
赶紧现身媒体来澄清一下
并表示要追究这些媒体造假的责任
所以这次老方发微博
也是想表示自己还活着
没有被抓起来
但是他不敢开评论
关掉了评论区
但是网民们有办法啊
网民们转发
每转发一次就在后面贴一个滚字
短短48小时之内
评论区就被“滚滚滚”刷到刷屏
很多作家和学者也跟着吐槽
还给他写了一副对联
上联是:半生赢得千夫指
下联是:一世修来粪土名
老方这算是遗臭万年了
为什么这么多人恨这位方校长呢
简单的一句话说就是
是他主持的中国的网络防火墙
把中国的互联网变成了局域网
直到今天 中国大陆的
互联网还是个局域网
大陆人民真惨
于是网友的“滚”字
就成了对封网的最大吐槽
今天我们就把镜头从
方滨兴往后拉
看一下防火墙背后最轰动的一件大案
Google被封的全过程啊
大家知道 在2000年代初的时候
Google作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
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入口
然而中国大陆的
互联网生态自诞生之日起
就带有浓重的管控色彩
中国政府以“主权”和“稳定”为由
对网络内容实行严格的审查
对一些政治敏感话题和一些异见言论
这些内容一概都在封锁之列啊
在这样的背景下
任何未经过过滤的搜索引擎
都会被视为潜在的威胁啊
因为通过它
人们就可以接触到
政府当局所忌讳的真相
Google进入中国市场后
也不可避免的撞上了这面高墙
双方围绕着信息审查
展开了一系列的博弈啊
第一件有名的事情发生在2002年
2002年的9月份
Google网站在中国的大陆
第一次被全面封禁
当时中国官方也没有做出任何解释啊
但毫无疑问
这封锁是与政治敏感内容有关的
通过Google能搜到一些
对中国的领导非常不利的网站
令当局非常恼火
当时正是中共十六大前期
官方为了控制舆论
就暂时的封锁了Google
许多中国网友
突然无法使用Google
当时用Google的主要是学术界人士
他们对没法上Google查资料
都感到强烈不满
最终迫使政府解封了网站
这次封锁可以看作中国政府
针对外国搜索引擎的一次试探
虽然后面Google的服务被恢复了
但是中国官方已经释放出信号了
不受控的搜索引擎
在政治上是不可以接受的
在这之后Google在中国的
服务就一直是不稳定
有时候能上去
有时候上不去
为了更好的进入中国市场呢
Google做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决定
就是准备接受审查
所以在2006年4月的时候
Google正式在中国成立了一个子公司
也就是Google中国
域名是google.cn
但作为交换
Google必须要对搜索的结果
进行过滤审查
这一做法
在当时引发了很广泛的关注
尤其是很多西方舆论和人权组织
都在谴责Google帮着中国政府协助审查
违背了互联网的自由原则
而且Google的员工和高管
对这一折中也也很矛盾
因为这有违公司的信条
Google的信条是Don’t be evil
不作恶 帮助审查言论
不让大众获取到真实的信息
其实这也算是一种为虎作伥吧
尤其是Google当时的联合创始人
是谢尔盖·布林
他出身于前苏联
是对集权审查有亲身体验
切身记忆的人
他自己对中国政府的审查制度
从内心就感到非常的抵触
但即使如此
为了商业
Google还是做出了妥协
在2006年 Google中国艰难的上线了
并一度占据了三成的中国搜索市场
在此后的三四年里
Google中国一直在审查的红线内运营啊
提供经过过滤的搜索服务
同时也试图保留一些底线
比如说中国政府要求Google
提供用户的搜索记录
但是Google拒绝啊
但这段关系终究是
难以长久的
因为中国政府的要求会越来越多
根据维基解密的一份文件
在2009年的时候
中国的政治局常委
有一个主管宣传的叫李长春
他有一次在Google中输入自己的名字
搜索了一下
发现很多批评他的内容
然后他就气炸了
于是他就把google.com
定义为非法的网站
并要求Google在
google.cn的主页上
删除google.com的链接
2009年5月14日的时候
Google中国的总裁李开复
接到了美国大使馆的电话
他说李长春怒了
亲自要求Google把
google.cn首页上那个
通往未审查版的
google.com的链接去掉
Google不愿意
因为那是给用户的一个出口
政府的报复动作接着就来了
李长春就让三大运营商
停掉跟Google的合作
大家都知道 中国大陆
只有三家运营商
电信 移动和联通
没有这三家运营商之后
基本上你就没法
展开互联网相关的业务
李开复一开始想找
美国这边的政府相关的人员
来帮忙谈判一下
但是中国这边的情况就是
只要有个高官开口了
不高兴了
就是没得谈
除非你答应他的所有的要求
李长春为什么那么在意
除了面子
还有他在河南当书记时
搞出的卖血浆
导致了艾滋病泛滥的丑闻
当年的宣传口号是
“要想奔小康,赶紧卖血浆”
这段黑历史
在Google上也能搜索到大量的资料
他当然不想让国内的人看到这些东西
总之一句话
领导人自搜不爽 就要全国断网
最终在2010年的时候
Google决定退出中国市场
是怎么回事呢
在2009年年底的时候
Google发现自家被
一波中国IP的黑客攻击了
这次代号为奥罗拉行动的网络攻击
不仅窃取了Google的知识产权
还入侵了数十位
中国人权活动人士的邮箱
很显然这与中国的官方是有关系的
Google的高层终于火了
2010年1月12日的时候
Google的官方博客发表了一份声明
这份声明叫新的中国策略
Google表示将不再配合
中国的审查要求了
并考虑取消掉google.cn的内容过滤
该声明中说
出于黑客攻击和审查制度等原因
公司不再愿意继续审查
中国版的搜索结果
否则就关闭在华业务
这一宣称被视为
Google对中共审查制度的公开挑战
也是跨国科技公司
第一次强硬的对中国政府说不
很明显谈判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结局很快就来了
2010年的3月23日
Google正式关闭了
google.cn网站的搜索服务
将所有的搜索
全部重定向到香港的Google域名
通过设在香港的服务器
Google向大陆用户
提供未经审查的搜索结果
这一举动标志着
Google彻底退出了中国大陆市场
不再接受审查
不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
北京当局对此举表示强烈的不满
指责Google违背承诺
并将商业问题政治化
其实不是Google违背承诺啊
因为在建立Google中国的时候
Google要向中国政府
申请相关的运营许可
申请的时候都是有相关文件的
Google当时已经在文件里
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是不向中国政府
透露用户信息或搜索记录
二是当搜索结果被删减时
会标注相关的通知
三是在Google中国的网页上
留一个不受审查的google.com的链接
既然中国政府向Google发放了
相关的运营许可证
也就是说他已经
对上述三个原则默许了
但是后来李长春又想增加一些要求
而且还命令三大运营商
打压Google的经营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
到底是谁违背了承诺
而且将商业问题政治化
这不是Google的做法
Google只是如实的显示
互联网上已经存在的信息
他又不制造假消息
就算有假消息也不是Google制造的
他只是一个搜索引擎
人家只是一家商业公司
是谁在政治化也不言自明啊
也就是从2010年开始
普通用户就只能通过一些其他的手段
来访问Google了
最有意思的是
早在1月
Google宣布可能退出的时候
就有大批的网友前往Google北京办事处
献花致意啊
感谢Google坚持原则
保安甚至一度声称献花需要审批
未获审批的献花属于非法献花
然后引起了网友的嘲讽啊
“非法献花”也成为
当时网络上著名的黑色幽默的词汇
象征着言论环境的荒诞
3月份Google正式关停了大陆搜索
越来越多的市民都聚到Google公司门口
留下鲜花与卡片
大家都在感谢Google
将人权置于利益之上
仿佛一场静默的送别仪式
大家都知道
Google除了搜索服务
还有YouTube、Gmail
Google play 等其他服务
其实早在2007年10月份的时
候YouTube在十七大期间
就被短暂封闭过一段时间
在2008年的3月份拉萨314事件后
再次被封了一周
但后来还是恢复了
2009年的3月24日
YouTube被永久下线啊
起因是YouTube出现了一个
武警殴打西藏僧侣的视频
就是以这个视频为契机
中国把YouTube给完全给封掉了
直到今天都是没办法访问的
Google退出大陆市场之后
当时仍有部分服务在中国是可用的
但是形势每况愈下
2014年的时候
被视为Google最后据点之一的Gmail邮箱
也被封了
而且在当年
Google的搜索、YouTube
Gmail、地图、Google play
等所有的Google服务
几乎在大陆都无法访问
面对媒体关于Gmail被封的询问
中国外交部的发言人称此事“不知情”
次日环球时报发表社论
如果封锁Gmail
是出于国家网络安全的考虑
那么公众应予以接受
并强调中国会一直保持开放姿态
欢迎包括Google在内的
西方公司来华经营
但前提是遵守中国的法律政策
言下之意很明显
要么要顺从中国的审查
要么就滚出中国
自此之后
Google几乎所有的产品
在大陆都被封禁了
普通网民若想访问
就只能够翻墙绕过审查
可以说 2014年
标志着Google服务
与中国大陆用户全面告别
昔日全球最大的信息入口
从此在中国消失
中国的互联网
也彻底的变成了一个局域网
后面还有一件有趣的事
2018年的时候
Google被曝正在秘密
研发一款代号蜻蜓计划
的审查版搜索引擎
试图重新打入中国市场
当时这个报道一出来
舆论立刻就炸了
包括Google的内部人士
和社会舆论都炸了
人们在质疑
Google是不是要为了商业利益
再次牺牲原则
中国政府倒是很满意
2018年8月份的时候
人民日报在推特上和脸书上
都发表贴文
回应Google可能回归的消息
全文称欢迎Google回归中国大陆
但前提条件是
必须遵守中国法律的要求
而且还不忘宣称中国现在非常的开放
未来会更加开放
但潜台词是“服从审查才叫开放”
但是Google内部的员工和民间的社会
都不愿意了
超过1000名的Google员工
联名发表公开信
要求公司立刻取消蜻蜓计划
拒绝与审查和监视为伍
同时国际上也有很多人权组织
也发起了抗议
11月的时候
国际特赦组织的活动者
在Google位于欧洲的办公室
放飞了一个巨大的彩色蜻蜓气球
并拉起横幅
横幅上写着Google别在中国审查
拒绝蜻蜓计划等字样
最终这场拉锯战以Google让步告终
蜻蜓计划被取消
Google重返中国的计划再度流产
在这之后
Google在华的一些边缘的服务
也都相继被关停了
比如说Google翻译服务
还有Google地图的域名服务等等
Google与中国互联网的联系
几乎彻底切断
曾经那个熟悉的多彩的LOGO ——
Google
也只能在翻墙后的网络彼端相见了
好了说了一下Google被封的整段历史
中国政府的立场很明确
中共要求对搜索引擎
实施全面的内容审查
过滤掉任何被视为
不稳定或不适宜的信息
这不仅包括色情暴力等
通常意义上的不良内容
也囊括了大量政治和思想领域的禁区
诸如民主运动、政府丑闻
人权维权人士乃至于历史真相
这些都不能搜索
这些关键词在中国官方的眼中
都属于敏感信息
一旦放任传播
可能会挑战执政党
对历史和现实叙述的垄断
所谓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被反复强调为审查合理性的依据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泛泛的名目下
往往隐藏着具体的政治动机
中国政府深知
开放的搜索引擎
意味着民众有机会
接触未经过滤的全球信息
这是非常不利于他们
制造单一的舆论环境体制的
Google方面的立场
则植根于公司文化
和普世的互联网价值
Google的官方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
使人人皆可访问 并从中受益
这与审查制度天然是冲突的
归根结底
中国要求的审查意味着
搜索引擎不再是一个中立的信息工具
而要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工具
在中国Google不是被市场打败
而是被体制排斥
那么针对Google被封这件事
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首先从中国民间网民的角度来看
Google的退出让不少人
感到遗憾 甚至愤慨
大家都把Google
视为获取真相的重要渠道
但是现在没办法用了
有人感叹 之后上网的孩子
再也没有机会认识Google了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
中国的新生代网民
很多只知道本土的 百度 微信
却从来没有上过 Google YouTube
在严密的信息过滤下
一代人对外部世界的了解
被局限在官方许可的范围内
有很多人翻墙出来后
才震惊的发现
国外搜索引擎
能查到如此丰富的资料和异见观点
从而反思自己过去受到的信息封闭
有的人一下子没法接受这么多
和过去自己不一样的信息
于是就开始骗自己
外面的信息都是假的
外面的世界很危险
翻墙用户的亲身经历
不断的佐证着一个事实
就是审查制度的信息茧房
正在塑造和扭曲人们的认知
失去了自由选择和获取信息的权利
我们还如何获知真相
不过民间的声音也不都是一边倒的
同样也存在一些
小粉红和官方的支持者
对Google的离开持无所谓
甚至幸灾乐祸的态度
在他们看来
Google不肯遵守中国法律
走了就走了
中国有百度 不需要Google
官方的媒体也在积极引导这种情绪
像环球时报这些官媒都发表文章
强调中国互联网的自主可控性
淡化封禁Google的影响
称国内已经有良好的替代品了
有一部分被洗脑严重的网民
也跟随这种论调
指责Google不尊重中国
认为被封建是自找的
但这些看法这些声音
往往都是与当局的宣传同频
很难说是出自于理性思考和独立思考
大部分都是被洗脑了
相比之下真正切身感受到
不便和损失的
还是普通用户自己
在海外华人 香港 台湾这些华语圈中
Google被封一事
更是引发了强烈的批判和共鸣
许多身在墙外的华人
对此表示愤慨
痛斥中共当局为了一己之权利
不惜剥夺全民获取知识的权利
香港和台湾的媒体
也做了大量的报道和评论
一些评论指出
Google的离开象征着
中国向信息封闭倒退了一大步
也敲响了对言论自由更大打击的警钟
人权组织和新闻自由倡议
纷纷发表声明
谴责中国的网络审查
认为中国政府无法容忍
Google这样一个客观搜索工具
其本质是对真相和普世价值的恐惧
Google之所以被封
是因为它代表了自由互联网的理念
而这样的理念在一个集权体制下
是无法生存的
最后总结一下
从2000年初尝试屏蔽Google
到2010年Google决定退出中国
再到2014年后全面封禁Google全线服务
这一系列事件折射出
中国大陆互联网政策的核心逻辑
以信息封锁来巩固统治
以真相黑洞来重塑现实
Google之所以在中国大陆成为禁忌
不是因为他有多么犯规
而恰恰是因为他试图连接一个更广阔
更真实的世界
对于一个高度不安
且渴求控制的体制而言
Google所提供的自由搜索和全球信息
意味着不可控的风险
这种对真相的恐惧
使得一个简单的搜索框
都被赋予了颠覆的色彩
封建Google的荒谬性在于
它清楚的告诉世人
这个体制容不下一家搜索引擎
更容不下搜索引擎背后的真相
那束在Google门前被称作“非法”的鲜花
讽刺的说明了一个问题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
给心仪的公司献花
怎么会非法呢
但是在中国 这就是非法的
在中国当真相本身被视为威胁时
表达支持真相的行为
也自然的被扣上非法的帽子
Google的离去
令中国互联网更加封闭了
本土公司在审查高压下
成为了官方意志的延伸
整个网络空间
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单一化和片面性
长期看来
信息垄断扼杀了创新与思想活力
也让中国社会
错失了与世界对话的机会
然而信息自由是普世原则
真相终究是压不扁关不住的
今天依然有千千万万的中国网民
通过各种方法
努力接触被隐藏的事实和知识
当他们重新打开Google
在搜索框中敲下那些被禁的字词时
便是在对抗着遗忘和封锁
最后不妨把这个问题
交给各位观众们
如果连一个搜索框都不能自由打开
我们还拥有多少了解世界的权利
这是每一个关心自由的人
都要扪心自问的
在信息时代
剥夺搜索真相的权利
实际上就是在剥夺人们认知世界
参与公共生活的基本权利
当权力高墙阻挡在我们和知识之间
我们唯有勇敢去翻越
因为了解世界的权利
不应该被任何政权垄断
Google之殇也是时代之问
希望有一天 每个人都能在
无所畏惧的网络环境中
自由的敲下问题
平等的获取答案
好了 谢谢大家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